下涯鎮地處新安江中段,新安江流經下涯之江村時開成一個天然的「之」字。
江水流速趨緩,形成了冬暖夏涼的小氣候,沿江一年四季晨間暮色中雲霧縹渺,奇霧、秀水、小船、歌謠,共同構建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山水畫。
之江村一段沿江10公裡,是新安江最美麗的河段。這裡碧水汪汪,溼地翠綠,奇霧常繚繞,此起彼伏。村落、曠野、樹林時隱時現,猶如人間仙境。
凌晨時分,嫋嫋雲霧貼住江面悄然萌起,舟行其中,時隱時現,憑添幾分神秘,霧氣漸濃漸遠,慢慢連成氣勢,溪暉倒影格外俏美,漁筏搖曳水色迷離,讓遊人陶醉!
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吸引了國內外大量的旅遊者和攝影愛好者,而之江村這一帶,也逐漸被開發成攝影基地。
夏天的霧不可多得
每天天還沒亮,就可以看見不斷有車輛駛進之江村。
「這是來拍日出的攝影愛好者們。」之江村村支書王建錄說:「夏天每天都有來村裡拍照片,平時少一些,周末很多,一天有兩三百人,很是熱鬧。」
凌晨四點半左右,這些攝影愛好者們就聚集在一起,架起長槍短炮,在江邊守候拍片。守著守著,天微微發亮,露出一抹魚肚白。江面開始升起絲絲霧氣,攝影愛好者們創作的時刻到了,大家興奮地按下快門。
時間慢慢推移,魚肚白變成天藍色,江上的霧瀰漫開來。攝影家門一邊按快門一邊感嘆:「怎麼這麼好看!」
一位來自金華的攝影愛好者「獻寶」一樣把剛拍好的照片展示給身邊的人看:「看看,看看,夏天還有這樣的霧,多漂亮啊。」他告訴筆者,光這個星期,自己就來了三次。筆者問他,每次來拍一樣的景色,不是重複了嗎?「錯了,每一下開門按下的景色是不一樣的。這一秒和上一秒都不一樣,不同天裡面怎麼可能一樣?」他說,「夏天很少見到能見到這樣的霧景,之江的景色實在太漂亮,來一百次都不夠。」
從早到晚從冬至夏按一下快門就是一幅畫
來之江拍片的人在這裡一待就是一整天。
早上拍日出拍江霧,拍漁民撒網捕魚,白天拍之江的風土民情,百姓生活,傍晚,霞暉落日,又是另一番美景。
「之江夏天的霧好看,冬天的霧也很好看。」一位本地的攝影家說,「夏天江面的霧跟雲朵一樣,飄來飄去,到了冬天又是不一樣的。冬天的霧呈螺旋狀,一股股往上纏繞,很是奇妙。我家就在新安江,近,一年到頭我不知道來拍多少次,自己來帶朋友來,我的照片一PO上網,大家看到了都想來,來了之後都讚美我們的家鄉,真是按一下快門就是一幅畫。」
藉助網絡的作用,在攝影圈之江村已經大名鼎鼎。全國各地都有攝影家來採風。之江村王書記自豪地說:「這個月我們還要接待臺灣來的攝影家團隊呢,我們這邊的攝影資源已在名聲遠揚海峽兩岸。」
村裡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村民們很高興
如雲而至的攝影家、採風創作者,並打破之江村原有的寧靜,村民們的生活依舊。只是,現在之江村形成了一個為攝影服務的產業鏈。
漁夫撒網成了經典表演,漁船、漁網、漁燈、漁夫、船娘、小狗、老牛是經典道具和演員,小狗很聽話,叫它站,就雙腳併攏站成標準的站姿;船娘綠衣、綠褲、花頭巾,優美的划船姿勢很養眼;漁夫鬥笠蓑衣、菸袋、魚叉、酒葫蘆、黃色的小網和白色的大網,輪番的pose成了謀殺快門的狠心殺手,而漁夫成了新安江奇霧的代言人。
王書記介紹說:「之江正在發展民俗、農家樂等相關配套的設施,來提高對外來者的接待能力,讓他們更好的在這兒拍照。為打造這個基地,之江現在有『十景』可以拍攝,比如獅子巖拍日落,康慶農莊對面的龜山拍漁火,黃饒拍捕魚等等,我們還打造水上上水運動基地、越野車賽場,這些都為拍攝者提供更豐富的攝影素材。我自己也是攝影愛好者,我希望以後來之江村的人原來越多,來這邊的人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