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七都新居,環境優美。
2020年10月17日的太湖之濱,氣爽風輕。在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家鄉吳江,在被稱為「中國江村」的開弦弓村,來自部分國家級媒體以及江蘇全省各地黨報都市報攝影記者們,共同參加「我眼中的全面小康——走進七都●聚焦江村」大型全媒體視覺採風活動啟動儀式。
航拍江蘇吳江開弦弓村鄉村振興時代樣本,彎彎的小清河穿村而過,如箭在弦。
此次活動由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日報社、江蘇省新聞攝影學會、吳江區委宣傳部主辦,新華日報全媒體視覺中心、新華日報蘇州分社、吳江區七都鎮承辦。
江村農民新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展現我省聚力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模樣,展示江蘇幹部群眾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生動畫面,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工辦、省住建廳、省交通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健委、省文聯、省政府扶貧辦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全面小康視覺作品創作、徵集展示活動。
江村村民民宿。費孝通先生調研該村時曾先後四次居住在此。
新華日報副總編輯,中國江蘇網董事長、總編輯,江蘇省新聞攝影學會常務副會長陸峰說,舉辦「我眼中的全面小康——走進七都●聚焦江村」的活動,既是對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展示,同時,在費老提出「」志在富民「也理想的地方舉行活動,是緬懷費老、傳承費老思想的生動方式。
攝影記者用鏡頭聚焦吳江七都鎮。
江蘇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新聞攝影學會秘書長肖勇介紹,大家聽說要到江村要採訪,都踴躍報名,今天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到江村各處拍攝「江村的早晨」。新華日報攝影記者趙亞玲說,作為一名江蘇記者,七都鎮開弦弓村,不僅僅是一個地圖上的名字,更是每個記者都渴望來瞻仰、學習的地方。
七都吳漊水產交易市場很繁忙。
吳江區七都鎮黨委書記肖軍在啟動儀式上說,多年來,在費老「志在富民」思想的引領下,一代代的江村人在「富民」「小康」的道路上,不斷奮鬥和探索。江村市集開業、江村文化禮堂投入使用、江村民宿聯盟成立、香青菜基地初見雛形……
孩子們正在新居的l跑道上開心奔跑。
從1978年人均年收入徘徊在110元上下,到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800元;從1949年90%的人口為文盲,到現有接近400名大學生;從過去的陰暗破舊的土平房到現在的樓房甚至農村小別墅;從相對閉塞落後的江南小村莊,到如今離土不離鄉、「網際網路+產業」方興未艾,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富民」「小康」的現實模樣逐漸清晰地展現在了眾人眼前。可以說,江村作為80多年來農村變化的縮影,也是七都鎮發展變化的縮影。近年來,七都人始終發揚真誠拼搏的七都精神,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和「兩勇一快」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順勢而上,城鎮配套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用自己的努力把小康生活變成現實。
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啟動儀式上,新華日報副總編輯,中國江蘇網董事長、總編輯,江蘇省新聞攝影學會常務副會長陸峰,蘇州市吳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湯浩,七都鎮黨委書記肖軍共同為啟動揭牌。啟動儀式由吳江區七都鎮鎮長王煒主持。
在江村市集居民可以一站購齊肉菜果蔬。
參加視覺採風活動的攝影記者們發現,如今的「江村」,隨處可見秀美豐饒的生態環境、新農村的美好景象、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關榮村便民服務中心以柔性服務增進與村民間的聯繫。
在江村熙熙攘攘的市集上,記者們越拍越興奮。蘇州日報攝影記者華雪根說,在這樣高品質的地方「趕集」,有夢幻感,江村的村民太幸福了。看到江村的「顏值」越來越高,許多村民都有小花園,惹得記者們不肯挪窩,拍了又拍。來自如皋的新華日報十佳特約攝影師徐慧,對七都的崑曲木偶特別有興趣,她說,如皋木偶文化歷史悠久,這裡有崑曲木偶,融合了崑曲,真真雅俗共賞。
吳江七都鎮隱讀村鄉村文明館居民正在參觀。
有人說,開弦弓村就如它的名字,始終像一張蓄滿力量的弓,瞄向前方更好的生活。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磊說,通過這次深入江村的採風,我們深切感受到,費老「志在富民」的畢生追求逐漸展露出越來越豐滿的現實模樣。
撰稿:談燕 李仲勳 庾康
攝影:肖勇 趙亞玲 華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