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首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原標題: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首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淄博齊魯網5月4日訊(臨淄電臺記者 孫文)記者從臨淄區文物局了解到,近日,通過公開招標,曲阜三孔古建築工程管理處作為施工單位、山東海岱文化遺產保護諮詢服務中心作為監理單位已進駐東周殉馬坑保護展示工程現場,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的首個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
臨淄東周墓殉馬坑:從齊景公殉馬葬式看古齊雄風
東周墓殉馬坑(照片來源:臨淄文物局)中國網9月16日訊(記者 申基崗 周靜)15日,「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採訪團來到了位於臨淄齊國故城大城東北部河崖頭村的東周墓殉馬坑這座殉馬坑據考證是春秋晚期齊景公墓穴的一部分。專家根據已清理出的228匹殉馬,推算坑內共有殉馬600餘匹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齊國故城大城東北部河崖頭村一帶,已探明30餘座大中型墓葬和3個殉馬坑。1976年發掘的五號墓,是一座甲字形土坑積石木槨墓,墓室和墓道系在人工挖掘的大坑中版築而成。墓室的東、西、北有三面相連的殉馬坑,坑長約215米,寬4.8米左右。
-
臨淄齊國故城殉馬奇蹟天下無
臨淄齊國故城大城東北部現已探出大、中型墓20餘座,有大型殉馬的墓兩座、殉牛坑一處。 1964年至1965年,山東省文物部門對其中的五號墓殉馬坑進行了發掘,清理出殉馬145匹,由於當時保護措施較差,遂原地回填。1972年對五號墓兩邊的馬骨進行了清理,發掘了五號大墓。該墓的墓室呈長方形,南北長26米,東西寬23米、深3.6米;墓道長18米,寬12米。
-
東周-陵墓-臨淄齊國故城
在臨淄故城內及故城周圍有一群貴族墓葬,共計150餘座,墓葬年代為西周、東周和漢代時期,墓主身份多為國君、公侯,如著名的太公衣冠冢、二王冢、四王冢
-
「齊景公殉馬坑」周邊現漢唐古道,見證齊都臨淄繁華
2018年,在山東淄博舉行了一項齊故城河崖頭西南遺址的發掘工作。河崖頭村西南遺址位於臨淄齊故城大城東北,地處河崖頭村西南部,是為配合臨淄齊故城國家遺址公園河崖頭殉馬坑展示項目拆遷安置工程而開展的發掘項目。
-
訪齊國故城臨淄 開放務實齊文化漸顯蓬勃活力
而千百年前,當齊國還是春秋五霸之始、戰國七雄之首時,這片土地上可謂人才輩出、頭角崢嶸,一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姿。作為齊國故都的臨淄存留了哪些寶貴的齊文化?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臨淄如今在歷史文化繼承、名城保護規劃方面又有哪些可取之處?
-
山東臨淄齊國故城現古銅鏡鑄造作坊遺址 世界首個
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24日電(記者高潔)考古專家說,
-
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2月開建 將重現兩千年前勝景
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淄博齊魯網1月18日訊(臨淄電視臺記者 蔣光明)記者近日從臨淄文化部門了解到,佔地23250畝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將於2月份開工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屆時,齊國古都旅遊觀光客流將有望重現春秋戰國時期「揮汗如雨」的勝景。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圍繞淄博文化資源,齊國故都文化旅遊項目、齊長城文化旅遊創意園、陶琉古鎮等大型文化工程即將「上線」,在未來,淄博各區縣居民將在家門口樂享文化資源,淄博,也將憑藉大批文化設施和文化工程的建設,進一步推動文明淄博走向新的臺階。
-
2017年淄博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講解員招聘簡章(2名)
聯創世華統一客服熱線:4001105311----------------------------------------------------------------------------------臨淄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由國家文物局立項
-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啟用
中新網山東新聞7月9日電(孫宏瑗 梅花 陳曙光)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9日正式啟用,體驗者在「魯故城文物展廳」參觀、聽取考古專家文物知識講解的同時,可在模擬考古區進行現場勘探發掘、進行器物辨認、測量記錄等。
-
大城發現東周殉馬坑,為保護出土的106具馬骨,專家用了一個絕招
考古專家們為了更好的保護馬骨,還使出了一個大絕招,到底專家們有什麼秘密絕招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上世紀五十年代,山東省的考古專家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在淄博市崖頭村西發現了一處春秋時期的墓葬群,並確定墓主人為當時齊國的國君,即歷史上著名的齊景公。在隨後的十幾年間,由於該處墓葬不斷遭到破壞,因此考古專家們下定決心,終於在1964年對其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
-
大城發現東周殉馬坑,為保護出土的106具馬骨,專家用一個絕招
考古專家們為了更好的保護馬骨,還使出了一個大絕招,到底專家們有什麼秘密絕招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上世紀五十年代,山東省的考古專家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在淄博市崖頭村西發現了一處春秋時期的墓葬群,並確定墓主人為當時齊國的國君,即歷史上著名的齊景公。在隨後的十幾年間,由於該處墓葬不斷遭到破壞,因此考古專家們下定決心,終於在1964年對其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據考古文獻記載,當時專家們先發掘的是墓葬北側。
-
臨淄齊國故城新發現一座戰國時期城門
日前,省文物局聯合多家單位對臨淄齊國故城小城北門考古發掘工作進行驗收。此次考古發掘工作是配合臨淄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而進行的。將有助於推動齊文化的研究工作。1月12日,山東省文物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淄博市文物事業管理局、臨淄區文物管理局等省市縣文物部門、地方政府齊聚臨淄區,對臨淄齊國故城小城北門考古發掘工作進行驗收。
-
消息|副中心建路縣故城遺址公園 設考古挖掘體驗區
據北京通州官方發布8月16日消息,路縣故城遺址公園近日先行啟動區一期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開始調度。據介紹,公園建設將結合考古資料,利用景觀手段設計模擬考古體驗區。利用探坑的形式,設置下沉式活動空間,契合遺址公園的整體景觀氛圍。
-
明年鄭州市將新添一座鄭韓故城特色遺址公園
作為《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中確定的四個特色遺址公園之一,新鄭市後端灣綜合遺址公園一期工程項目近日開工。該項目規劃總面積約為32.25公頃,包括後端灣鄭國貴族墓葬區、後端灣鑄鐵遺址、隔城牆遺址、戰國城牆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