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將至,俗語:雪打冬至頭,穀米不愁賣,為啥?暖冬能豐收嗎?

2020-12-21 老張侃三農

陸遊有詩: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意思很簡單:冬至時節,詩人陸遊家中沒有人影。貧窮年老的人家最怕過節,過節就意味著年紀又大了。祭拜完畢,陸遊早早進入夢中,夢中自己回到了兒時春天的鏡湖旁。

在陸遊詩中點出冬至兩大特點:一是冬至中蘊藏著生機,雖是深冬,卻在夢中到達春天,寓意冬至過,春天就不遠;二是冬至不止是節氣,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古代社會冬至時節要去祭拜故去先人,表達緬懷。在不同地區,冬至節氣有不同風俗習慣,具有重要時間節點作用,人們日常生活不能或缺。

今年冬至在12月21日。冬至常見的習俗有三種:一是祭天,祈求來年豐產豐收,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二是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感恩和緬懷;三是吃美食,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除此以外,人們還會給小朋友送棉鞋,棉鞋上有各類動物,表達的是希望小朋友身體健康。隨著時代發展,冬至節氣相關習俗基本被遺忘殆盡,真正被流傳下的只剩下吃餃子和湯圓。

冬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極重要的作用,人們認為白天是陽,夜晚是陰。冬至正好就是晝變長,夜變短的時間點,因此人們覺得冬至後溫度在回升。而實際,冬至才是真正低溫開啟的時刻。在冬至節氣以後,人們就會開始數九,數完九個九就說明春天到了。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溫度最低的時期,河面上冰會被凍瓷實,人走在冰上不用擔心冰破裂。

當然,在我國不同地區氣候存在很大的差異,南北氣溫差距極大。不可能說南方出現河面被凍住,而北方三九和四九河面基本都會封凍,要認識到區域氣候差異性。

俗語:「雪打冬至頭,穀米不愁賣」意思很簡單:冬至節氣前後降雪量大,來年家裡穀米就會豐收,且不用擔心賣不出去。這裡講的是冬至和農業生產的關係,是當時社會老百姓生產勞動經驗的總結,即冬至降雪,豐收概率大。

穀米不愁賣原因有二:一是雪打冬至頭說明是正常冬季,有可能是冷冬,冷冬有利於莊稼生長,穀米的賣相要比暖冬年份好;二是冷冬年,莊稼能正常生長,受到凍害、病蟲害概率很小,因此穀米的顆粒飽滿,收購商喜歡,售價就高。若是莊稼生長遇到蟲害或者是凍害,來年春季植株會生長緩慢,莊稼的產量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

在現代社會,穀米是否愁賣不止取決於穀米質量,而且取決於當年穀米供應量和銷售渠道。穀米質量再高,供應量大於需求量就賣不上高價,沒有銷售渠道就會滯銷。想達到豐產和豐收目的,就需要管控好質量、渠道,同時要做好前期市場分析調研。

莊稼是否豐收和暖冬有關係,但不是絕對的。暖冬對莊稼有兩大負面影響:一是冬季溫度高,地裡莊稼會在適宜的溫度中生長,冬季莊稼生長會出現徒長;二是暖冬溫度普遍高,地裡病蟲害不會被凍到,來年春季就會繼續生長,導致糧食作物受到病害。冷冬天氣不僅抑制病蟲害生長,且能起到保溫效果,來年春季溫度升高,能補充莊稼生長需要的水分。

簡單來說,暖冬會提高糧食欠收概率,但真正能決定糧食豐收的是三大因素:一是糧食品種選擇,優質的糧食品種事半功倍,能提高產量;二是水肥管理,水肥管理到位,能給糧食作物生長提供營養物質;三是病蟲害管理,病蟲害管理能給糧食作物生長保駕護航。糧食想豐產需要做好短期和長期管理工作,減小不良因素對糧食作物影響。

相關焦點

  • 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今年哪天冬至?暖冬已成定局了嗎?
    摘要: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暖冬成定局了嗎?答案來了!文/農夫也瘋狂大雪節氣已過,冬至也快要到了,在往年早已經進入冬季了,可是今年筆者的家鄉這邊還沒有入冬。村裡會看天氣的老王頭說,如果冬至節氣以後,天氣還這麼暖和就要遭殃了。俗話說「該冷不冷,難有年景」,這樣的話明年就要遭殃了。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啥意思呢?今年是哪天冬至,現在天氣還這麼暖和,難道暖冬已成定局了嗎?冬至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是小年,過了冬至節氣,春節也就快到了。
  • 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影響到年景的好壞,無非在於雨量充沛,熱量均衡,不出現乾旱,不出現洪澇這些,這樣的年景會是年年大豐收。
  • 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影響到年景的好壞,無非在於雨量充沛,熱量均衡,不出現乾旱,不出現洪澇這些,這樣的年景會是年年大豐收。當然,在現實生活中,農民們已經總結出來了很多預測來年年景好壞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村俗語。
  • 冬至到,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若有寒風冷冬半」這話準嗎?
    今天是是12月21日,距離2021年也是不到10天的時間了,可謂是時間也是過得非常快,轉眼間就遇到了新的一年,今天也是冬至的節氣,冬至節氣到了之後,天氣也是即將進入到了三九天,也是咱們農民常說的三九寒冬天,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那麼最冷的時候就是三九天了,作為農曆來說也是開始數九了,在農村到了冬至有句俗語叫「冬至有雪來年旱
  •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何意思?今年怎麼樣?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何意思?今年怎麼樣?從古至今,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有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意思是說,冬至如果是趕在十一月的上旬,整個冬天都不會太冷,因為農村人明白,冬在頭將是一個暖冬,可以賣了被子換頭牛。不過一個冬天也不可能天天陽光明媚,那樣等於沒有冬天,北方人也不喜歡四季不分明,一點兒不冷對人和動物都不好。所以大寒年夜交,最冷的日子就留在那春節前後。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依照自然界的規律而言,在冬至期間內,我國西北高原地區的平均氣溫將會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地區的氣溫則只有6℃至8℃左右,並且,從冬至這一天起,就開始「數九」了,數九寒天的意思也就是指從冬至日開始天氣將會變得異常寒冷。如果冬至期間內的氣溫沒有徹底降下來,氣溫高於各地的自然規律,那麼,就意味著「冬至天不涼」,就屬於「暖冬」了。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做「小年」,它也是我們一年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當天在我們北半球是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冬至當天的天氣變化對於後期天氣來說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冷不冷?今年的冬至到來以後,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日子了。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儘管現在人們對冬至節氣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但是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依然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什麼時候呢?今年冬天會冷嗎?
  • 冬至將至,「冬至天不冷,十欄九個空」,冬季偏暖有什麼影響?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天不冷,十欄九個空」,冬季偏暖有什麼影響?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就是說的冬至節氣這天,天氣不是很冷,甚至出現很溫暖的天氣,那麼農民家的牛欄將是十個牛欄,九個是空的。這裡說到農民家的耕牛,耕牛是農民最為得力的耕田耕地的動力來源,沒有了耕牛,農民啥農活都不能幹,這也說明耕牛是農民得以豐收的保證,如果出現十個牛欄九個都是空的,說明農民把耕牛賣了。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天氣寒冷的問題,又在開始討論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這也說明人們的確想早點知道冬天天氣的冷暖,好做好準備。這不,馬上到冬至節氣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還是有很多俗語說法的,其中有些對於冬季天氣預測還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這不,馬上到冬至節氣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還是有很多俗語說法的,其中有些對於冬季天氣預測還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老人說「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小編所在的城市,今天冬至剛好是大晴天,一聽說今年過年會是雨雪天氣,小編嚇得瑟瑟發抖。不過農村的老人告訴小編,這句俗語通常指的是南方,而在北方講究的是「冬至有雪,九九有雪」。在此,要科普一個知識,冬至是按照陽曆來算的,也就是基本在每年的12月21號-23號之間,前後誤差不超過3天。這句俗語裡面的冬至頭,指的是冬至這一天處於陰曆的冬月(也就是11月)的開頭,那麼這個冬天就會非常冷,甚至連牛都能凍死。
  • 今年暖冬成定局了嗎?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導讀:今年暖冬成定局了嗎?看冬至俗語怎麼說對於今年冬季是不是很冷,你有什麼看法呢?最近幾天,大家也同樣感受到了冬季大雪紛飛的日子,天寒地凍,人感覺很冷,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是下雪夜快,化雪也快,還沒有出現大面積的凍雪天氣。今年冬季是冷凍已成定局了嗎?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進入到了數九寒冬,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寒冷。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冬至紅,年邊滃:紅指的是晴天,滃是溼爛的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整個冬天降水會很充沛,道路會因為水過多而變得泥濘不堪,這種狀態要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才會結束。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冬至將至,俗語:冬至三日晴,甕裡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杜甫有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意思很簡單:瑣碎事充斥在生活,沒什麼感覺,冬至到,冬至到了春天就不會太遠。刺繡女工因冬至到來,白晝時間變長,能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飛動葭灰。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明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日出頭,來年凍死牛」,今年春節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進入到冬季之後,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在以前的時候也是非常大的節氣,有的地方也是為了慶祝這個節氣的到來,也是有很多的活動,當然了在我們北方地區地區也是以吃餃子為習俗,進入到了冬至以後,天氣降溫也是比較頻繁,在這個時候,我們北方的農民都在家裡貓著,然後在不忙的時候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聊一些俗語,比如這句俗語就是和冬至節氣有關係,「冬至日出頭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