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2020-12-24 一木深度說

文/當年一木

今天是12月21號,剛好是我國24節氣之一的冬至,這一天意味著冬天正式開始,進入了「數九寒冬」,會越來越冷。接下來的18天,就是「一九二九」,凍得手都不敢伸出來,天氣寒冷程度,可想而知。

關於冬至,民間有種說法,今天太冷了,要吃熱乎滾燙的餃子來驅寒,否則耳朵容易凍掉。因此,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個習俗:在今天要吃餃子。

對於普通人,更關心今天吃什麼。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01- 「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

這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冬至當天的天氣,將會影響到春節期間的天氣。如果冬至這天晴空萬裡,那麼春節的時候就會是雨雪天氣,並且還是連著下雨雪。

小編所在的城市,今天冬至剛好是大晴天,一聽說今年過年會是雨雪天氣,小編嚇得瑟瑟發抖。不過農村的老人告訴小編,這句俗語通常指的是南方,而在北方講究的是「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在北方,冬至這天如果下雪,那麼這個冬天雨雪就會比較多,可能會延續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這裡的「九九」,指的是「數九」寒冬的收尾階段,天氣暖和了,耕牛都開始下地幹農活了。

-02- 「冬至有雪到年關,冬至有風冷半冬」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有下雪,那麼就意味著今年冬天雨雪比較多,這個下雪的天氣會一直延續到年底。如果冬至這一天有大風,那麼整個冬天都會很冷,一直要熬到立春,天氣才會慢慢轉暖。

大家可以按照這句,依葫蘆畫瓢,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今天有沒有風雪,以便對接下來的天氣情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03- 「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

這句農村俗語,意思就是說,冬至處在當月的不同時間段,天氣也會差異很大。

在此,要科普一個知識,冬至是按照陽曆來算的,也就是基本在每年的12月21號-23號之間,前後誤差不超過3天。

這句俗語裡面的冬至頭,指的是冬至這一天處於陰曆的冬月(也就是11月)的開頭,那麼這個冬天就會非常冷,甚至連牛都能凍死。如果冬至在陰曆11月中旬,那麼這個冬天就會非常暖和。如果冬至在陰曆11月的下旬,那就更暖和了,甚至冬天都不需要蓋棉被,可以說到了這種程度,基本上就一點也不冷了,可以稱為「暖冬」

今年冬至,剛好是陰曆的十一月初七,處於上旬,所以今年冬天會非常冷。也難怪,前一陣子連南方都在為供暖的事發愁,掀起了南北方關於供暖的大討論。可以說,一場凍雨讓取暖設備銷售火爆。

-04- 寫在最後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俗語,也是跟地區有關係的,比如,南方和北方是不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冬在頭,凍死牛」,今年的冬至就是在農曆11月初七,是月頭。如果按照俗語來解釋,就是說今年會特別冷。但是,這肯定是不合理的。總不可能全國各地都冷吧?我認為,總會有地方冷,也有地方暖和的。

當然,有些俗語還是很準確的,畢竟是古代人歷經千年的實踐總結而來的,是古代版本的「天氣預報」。即使到了如今,農村裡的老人,也還是更相信這些俗語,喜歡用俗語來判斷天氣的變化,大家覺得這些俗語有道理嗎?

其實,像這樣的俗語,真是太多了。

俗語,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化,不局限於農事經驗,還有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經驗,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總結而來。俗語往往簡單直白,朗朗上口,但是蘊含了豐富的哲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還是很有借鑑和參考價值的。

年輕人多聽聽老人的話,還是有好處的,「聽人勸,吃飽飯」

年輕人學習這些俗語,不僅能長見識,還能學到書本以外的道理,比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如今,很多俗語都已經收錄進了這本《增廣賢文》裡面。

《增廣賢文》是一部民間俗語集主要講生活經驗、人生智慧、處世之道,內容豐富多彩,飽含哲理,一直是著名的兒童啟蒙書。

這本書收錄的俗語,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

說到親情淡薄,有:「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說到人情冷暖,有:「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說到世態炎涼,有:「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類似這樣的俗語,比比皆是。

如果您想讓自己的孩子打好基礎,早點懂得人情世故,早點得到歷練,將來少走彎路,贏在起跑線,不妨給孩子看看這本《增廣賢文》。

這套《增廣賢文》是硬紙精裝正版書籍,原文是文言文,輔以白話文翻譯,再加上故事案例的解讀,讓您的孩子更好地讀懂、理解,獲得良好的啟蒙教育。

現在入手《增廣賢文》,再贈送一本《道德經》。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商品卡,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明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日出頭,來年凍死牛」,今年春節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進入到冬季之後,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在以前的時候也是非常大的節氣,有的地方也是為了慶祝這個節氣的到來,也是有很多的活動,當然了在我們北方地區地區也是以吃餃子為習俗,進入到了冬至以後,天氣降溫也是比較頻繁,在這個時候,我們北方的農民都在家裡貓著,然後在不忙的時候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聊一些俗語,比如這句俗語就是和冬至節氣有關係,「冬至日出頭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時間一天天過去,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寒冷。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做「小年」,它也是我們一年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當天在我們北半球是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冬至當天的天氣變化對於後期天氣來說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是說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那麼這就俗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如今已經到了12月中了,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小年,冬至同時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地方過冬至就猶如過年一樣隆重。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
  • 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春節冷不冷?
    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南方則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冬至作為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會不會冷呢?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在立冬後天氣並不會變得寒冷起來,這是因為在立冬後儘管氣溫會開始下降,但是地表中依然儲存了一部分的熱量尚未完全釋放。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下面這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這是老農通過對 觀風看物測天氣 的經驗總結,年輕人可以對其加強留意檢驗,雖不是絕對的準確,但命中率仍屬較高,曾有"後生不聽老人言、三把黃秧插冷田"之說。此農諺所說的兩句"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必冷「的話,即意味著請你根據你所在的當地,看看冬至節這天晴是雨、暖是冷。
  • 老人說「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聽老農說說,春節期間天氣如何?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過了冬至才算正式入冬。冬至當天,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在農村,冬至當天的天氣狀況對農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冬至的天氣影響著未來的天氣,甚至關係到農民的收成問題。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中,暖烘烘」,接下來我們就聊聊有關冬至的俗語。
  •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冬至來臨,今冬天氣冷嗎?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二是一個節氣,寓意年終歲首交結、終而又始。從西漢時期漢武帝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開始,時至今日冬至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民間有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比如「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冬至來臨,今年冬天冷不冷?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
  • 農村俗語說: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今年冬天會冷嗎?
    農村有老話說:「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這是先輩們根據以往的氣候變換,凝練簡潔出的「氣象警言」,生活經驗的總結。我們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要從二十四節氣的來歷說起,古代人沒有現在的這麼高科技的天氣預報,但是,人的智慧是一個「無限大」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先人們智慧的偉大之處。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關於冬至的俗語和老話也有很多,尤其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俗語認為是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今天是12月13日,農曆的十月二十九,再有8天的時間就到了冬至的節氣,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再有兩個節氣過後,節氣就要重新開始計算下一年了,到了冬至天氣也是開始愈發的寒冷起來,對於此事的農村基本在家裡也是沒有農活做,大家有時間的話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而在農村裡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關於俗語老話,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隨口來上幾句,但若是要針對某個節氣變化來說幾句經驗之談,可能就有些困難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太多的行業值得我們去分心和專注,故而一些時令俗語很多人就漸漸忘卻了,秉承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句關於冬至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還有不到三天一年一次的冬至日就又要來臨了,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
  • 「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至是在頭還是尾
    導讀:「冬在頭買耕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至是在頭還是尾?冬至節氣本身就是冬天寒冷開始到極致了,數九寒冬就要開始了,俗話說冬至開始數九了,而數九天是寒冷開始,沒聽說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麼冷的天。今年的冬至節氣在陽曆的12月21號,農曆的冬月初七,也就是這天是大雪節氣與冬至節氣交節的日子。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今日(12月21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節氣。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對咱農村老百姓來說冬至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農村裡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老百姓過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習俗。
  •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何意思?今年怎麼樣?
    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是何意思?今年怎麼樣?從古至今,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有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所有這些都是根據冬至的日子,來預測一個冬天的天氣,應該說都是頗有道理的。「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如果冬至這個節氣發生在農曆的月初前幾天,那麼這個冬天在冬至到大寒是一個比較冷的冬天。」這是好長時間人們經過天時地利人和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也符合氣候氣溫。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天會冷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已經到了農曆十一月份,距離春節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