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生巾發展簡史:一段女性失語的歷史

2020-12-11 八點健聞

在衛生巾進入中國近40年後,這種要伴隨中國近7億女性半生、用在私處的必需品,終於在公共輿論場中,獲得了它應有的關注。

當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引爆了社交網絡之後,網際網路上手持蘋果、喝星巴克的主流用戶們窺探到了另一個世界—— 因為「生活難」、「我有難處」, 所以即便這種產品要用在私處,即便是 「三無產品」 ,但是對於一部分女性而言,也敢 「亂買」。

△近日刷屏的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作為一種和女性相處半生的衛生必需品,衛生巾到底是一個健康問題,還是一個文化問題,抑或是一個經濟問題,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仍然沒有找到答案。

一段極簡史

在中國,作為商品的衛生巾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在一本叫《餘杭造紙廠志》的地方志裡,有一句簡短的關於這段歷史的記錄:「1981年10月,婦女衛生巾廠房動工「。

1982年,中國從日本引進了一條衛生巾生產線。

這是關於中國的衛生巾最早的記錄。那是1980年代的中國,人們走在改革開放的路上,新的技術,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方式都在湧進人們的生活。此後,在全國其它地方也陸續有衛生巾生產線發展起來。

但衛生巾仍然是只有小眾女性能使用的衛生用品。我採訪了一位80年代初在工廠工作的女工,當她的丈夫從外地出差回來給她買了人生中第一包衛生巾時,她覺得實在是太方便了,但她只敢在經期第二天量多的時候用一下。

女性工人是中國較早用上衛生巾的一批人,在有了衛生巾之後,她們可以更高效長久地在流水線上為生產做貢獻。

1985年,福建人許連捷創辦了恆安集團,激發許連捷靈感的正是來自香港的衛生巾生產設備。許連捷在後來的採訪裡說聽說香港女性都用衛生巾,而自己的太太卻連衛生巾是什麼都沒有見過。但當他看到衛生巾生產設備時,他也說了另一句話:「天要下大錢了」。

他的衛生巾叫「安樂」衛生巾,意為「安全,快樂」。與許連捷競爭的是幾家國營衛生巾企業,因為所有的原材料都要進口,又沒有外匯配額,「安樂」衛生巾的價格比國營企業的衛生巾每片都要貴2毛錢,許連捷帶著男銷售跑各大商店,根本沒有人願意把這個東西擺在食品貨架旁邊,安樂衛生巾根本賣不動。

1986年,許連捷的市場意識讓他決定重金賭一把,他買下了熱播電視劇《八仙過海》的片中廣告。廣告就像這個產業的催化劑,那些隱蔽的不被言說的需求突然一下就爆發了。

雖然是這樣,但在1990年,整個衛生巾市場的年銷售量才20億片,意味著在中國,每個適齡女性一年消費的衛生巾片數也只有個位數。實際情況或許意味著,除了極少數富裕家庭以外,大部分女性都沒有條件用上衛生巾。

也是在這個時期,國外的衛生巾品牌也開始進駐中國,開始了激烈的競爭。外國公司也把他們的價值觀帶入中國,在那段時間的衛生巾廣告裡,女性都因為有了這樣一個產品,從而可以度過一個舒適自信的月經期,即便在這種從前被認為是忌諱或不潔的幾天裡,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女性魅力。

到了1999年,中國的衛生巾年銷售量達到300億,有一半中國女性用上了衛生巾。

衛生用品的發展確實改變了女性的生活,從草紙,到衛生巾,到棉條,側漏的問題被解決,經期不能勞動的問題被解決,女性擁有了便利和自主權。

△北京一家超市貨架上出售的衛生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很難說清楚,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中國女性享受到了這項現代工業成果。衛生巾作為新生活方式之一,在多大程度上是基於產業本身的發展,多大程度是基於對女性需求的重視和滿足,我們很難區分得出來,但歷史就是這樣發展下來的。

失語的女性

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在中國,衛生巾無論是從生產、銷售、還是推廣,背後的有力推動者都鮮少有女性,而女性本身似乎只出現在使用者這一環。

類似這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世界範圍內。

世界上第一片一次性衛生巾誕生於1920年的美國高潔絲公司,在高潔絲的官網上,有一張四位男性創始人坐在椅子上的照片,旁邊堆滿了高潔絲衛生巾的產品盒子。

1929年,一位叫哈斯的男醫生發明了衛生棉條的雛形。

電影《印度合伙人》裡,作為丈夫的男主角承擔了衛生巾的設計生產推廣銷售全部業務,最後衛生巾讓他走上了聯合國的舞臺。

這聽起來是很典型的工業時代的故事。不得不說,這些出自男性之手的工業用品解放了女性。在這個過程中,仍少不了男性對這個用品發表意見,這些意見也成為衛生巾歷史的一部分。

在美國,一開始能成為專家來指導月經的都是男性醫生,他們教年輕女孩們如何在月經時適應社會,給出的方法是——保持清潔和低調。從這個角度看,月經無疑一場「衛生危機」,你要低調地謹慎地安全度過。

保守的醫療界曾經擔心衛生巾會摩擦到女性陰蒂從而刺激女性性慾,而衛生棉條就讓人擔心了,這可能會改變女性對自己陰道的觀念。

1985年的時候,中國市場上出現了一個很激進的廣告——ob衛生棉條。在人們還不知道衛生巾是什麼的時候,要放置入體內使用的衛生棉條對國人來說實在是駭人聽聞的。

廣告裡,一位穿著裙子的女性坐在鞦韆上,頭髮隨鞦韆而飄蕩起來,旁邊醒目的文字寫著:「帶給我舒適和自信」。

製作這個廣告的是剛從日本學市場營銷回來的任小青先生,市場營銷和那個時候的中國還產生不了太多聯繫,任小青正百無聊賴之際,有人告訴他工廠裡積壓了很多ob衛生棉條。他拿著這個強生公司跟北京國棉三廠合作的小玩意兒回到公司,廣告行業的同事都以異樣的眼光看著他,這樣的一個廣告,無疑就是屬於「黃賭毒」範疇內的了。

任小青覺得這個廣告或許早出現了30年,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和社會造成了一種對立。做這個廣告的時候,他到處碰壁,連最後找到的女模特都是一位日本人。

放在今天的中國看,衛生棉條仍然只有2%的女性在用,在那時候卻產生了一股不小的熱潮。在任小青的廣告出來之後,消費者拿著廣告冊子,聽著電視上北京婦女醫院的專家講解,在ob棉條的櫃檯前排起了長龍。

美國在1980年代,就有超過80%的女性使用衛生棉條,它極大程度改變了女性的月經期生活狀態。

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在比賽中提到自己的正處於經期,讓公眾大吃一驚,「原來來月經的時候可以遊泳」?這就要多虧了衛生棉條,從前,一些女運動員會曾在比賽前夕服用避孕藥以改變自己的經期。

△衛生棉條在中國仍然不被接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即便到了現在,衛生棉條在中國看起來仍然是一個激進的女性用品。在知乎上,仍有男性提問:「女朋友用衛生棉條,我是不是應該和她分手?「

從禁忌符號到漂亮的商品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紅利之一,是到2016年,中國女性衛生巾的覆蓋率已經超過了96%,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準。

在當下的中國,衛生巾甚至是時尚的,儘管這種時尚還帶著某種遮掩的意味。

玲琅滿目的衛生巾擺在超市貨架上,同時擺在都市女性面前的是新的生活方式與自我認同的問題,是普通衛生巾和液體衛生巾的區別,是液體衛生巾和衛生棉條的區別,更先鋒一點的,是衛生棉條和短期避孕藥的區別。

長久以來,輿論場對女性生理用品衛生巾的建構是畸形的。

它早年是禁忌與汙穢。在中國90年代的話語場裡,如果談起婦女衛生保健,仍然沒有人會提到月經與衛生的關係。人們會說起性生活、陰道衛生(陰道洗滌液)、內褲晾曬的位置與婦女衛生的聯繫,但從來沒有人提起過月經或衛生巾。它仍然被放在一個隱蔽的角落,帶有它本來的恥感。

到了商品市場空前繁榮的當下,衛生巾作為一種商業符號在被消費著,當你選擇某款時尚昂貴的液體衛生巾時,你是獨立自主的當代女性代表,這是品牌喜歡的故事。

難道在一個有6億人月收入不過1000左右元的國度,衛生巾只能作為漂亮的商品存在嗎?生理用品到底是誰的用品?

我們討論衛生巾的話題,極少有在禁忌與商品之外,將其作為一種女性權益的話題而存在。

當」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話題在社交媒體上被引爆後,才有人意識到,此前我們所討論的作為商品的衛生巾,對於一部分女性而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通過郵政運輸到鄉鎮,陪伴這些女性度過一生中2000多天和月經相伴的日子。

衛生巾作為一個女性權益話題的缺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關於衛生巾作為一種需要被關注的女性權益的有關討論,大多又是撕裂而無效的:真的會有人買不起衛生巾嗎?衛生巾對於現在的中國家庭而言,還是經濟負擔嗎?男性有沒有資格參與衛生巾的討論?衛生巾免稅會不會便宜了資本家?

男性作為旁觀者無視或評價女性的生理用品,同樣的,一部分女性也成為另一些若無其事的旁觀者,無視或評價另一群女性的問題。

而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裡,1983年,美國第一位女航天員莎莉·萊德,帶著衛生棉條飛上了太空;哪怕在貧困國家,衛生巾免稅甚至免費的呼籲乃至運動,已經在如火如荼展開——早在2004年,肯亞取消了女性衛生產品的營業稅。

與此對應的,在在汶川地震時,女性對於生理用品的需求被放在最後;在武漢抗疫初期時,我們沒有迅速關心到女性醫護人員的需求,當網友開始為武漢的女性醫護人員捐獻生理用品時,有人疑惑:「人命都保不住了,還關心你褲襠那點事?」;有電視臺採訪參與武漢疫情防控的女護士說,護士說自己當時處於生理期,電視節目在重播時把「生理期」刪掉了。

它是消費市場的問題,是文化習俗的問題,是親密關係的問題,甚至是政治的問題,卻總也不是女性自己的問題。有時候她是一部分女性的問題,卻也不是全體女性的問題。

劉璐|撰稿

徐卓君|責編

相關焦點

  • 衛生巾簡史:女性月經健康是如何一步步得到重視的?|每日罐頭
    今天聊聊每個女性都離不開的「衛生巾」。罐頭質檢員:文小寧前兩天看到「散裝衛生巾」上了熱搜,三無衛生巾、女性在衛生巾上的花銷、女性性健康的問題得到了很多討論。劣質衛生巾的確會增加性病風險,但在人類幾千年的進化史上,衛生巾/衛生棉條(tampon)的槽點可遠遠不只是「散裝」這麼簡單。
  • 成本降低,衛生巾反倒越賣越貴?
    根據公眾號八點健聞《中國衛生巾發展簡史:一段女性失語的歷史》所述,當時許連捷發現香港的女性都在使用衛生巾,而自己太太連衛生巾是什麼都不知道,因此感嘆:天要下大錢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婦女意識提高,這個市場壓根就不需要教育,就自發性的增長了。很多報告上寫,在外企進入中國後,通過大量廣告讓更多人選擇了衛生巾。 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相比「上古時代」傳統的衛生用品,衛生巾碾壓性的產品優勢是很直觀的,女性但凡用過就會知道衛生巾比較好。
  • 從衛生巾到棉條,中國女性的月經自由實現了嗎?
    1女性衛生用品發展史其實,當我們回顧女性如何真正普遍用上一次性衛生巾,發現這是一段很不容易的歷史。大多數出生在80年代之前的中國女性,最早接觸的並不是一次性衛生巾,而是一種叫做月經帶的東西。到現在,中國衛生巾的覆蓋率與歐美國家持平。我們使用的衛生巾在材料和設計革新上也不斷去貼合女生們追求舒適自由的需求,液體衛生巾、褲型衛生巾相繼流行。因此,當今天的年輕人聽到30年前女性還用月經帶艱難渡過經期,就仿佛在聽一段遙不可及的上古時期開荒歷史。
  • 衛生巾是女性用品,衛生巾廣告卻從未放棄服務男性
    若不是網際網路生活因「散裝衛生巾」掀起一波關於女性「月經貧困」的討論,可能許多人都無法意識到中國男性網民對國內外衛生巾行業發展趨勢和商業格局有如此深刻、透徹的認識和了解。男性網民關於女性衛生巾問題的觀點主要有:其一,大企業壟斷市場,強制消費者進行消費升級,買大牌、高價衛生巾其實是被「割韭菜」了;其二,女性可以通過使用月經帶等規避質量存疑的衛生巾,冒險行為根源在於現代女性的懶惰。某知名歷史博主(男)就衛生巾問題發言有人質疑男性網民既然並非使用者,有什麼資格對使用者的體驗和選擇指手畫腳。
  • 衛生巾,守好女性健康的安全線
    作為陪伴女性大半輩子的剛需生活用品,衛生巾一直是女性剁手黨購物車中的「常客」。 衛生巾與生活聯繫緊密,且耗費量極大。據科普中國報導,以平均30天的月經周期,每次5天月經期算,一年要來12次月經,如果每2小時更換一次衛生巾,一年少說也要用掉540片。 然而,雖消耗量巨大,但衛生巾的價格卻並不便宜。不少網友表示衛生巾價格貴,負擔大。
  • 為什麼外國女性月經期喜歡用衛生棉條,而中國女性喜歡用衛生巾?
    說起衛生巾,小編就不得不說這樣一個和外國人比較大的差異,那就是中國女性朋友普遍喜歡使用衛生巾,而外國女性卻喜歡用衛生棉條。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外國女性月經期喜歡用衛生棉條,而中國女性喜歡用衛生巾?
  • 外國女性多用衛生棉條,中國女性卻常用衛生巾?原因讓人好奇
    而一些女性朋友都應該清楚在來大姨媽的時候,我們中國女性大多數都是用這樣一種東西來迎接大姨媽,這個東西就是衛生巾。雖說衛生巾是在中國比較普遍的,但是慢慢的近兩年來有這樣一種東西進入大眾的視野,這就是衛生棉條。但是衛生棉條被外國女性朋友所喜歡,這是為什麼呢?外國女性多用衛生棉條,中國女性卻常用衛生巾?
  • 月經期間,為何外國女性喜歡用衛生棉條,中國女性喜歡用衛生巾?
    來月經後,為何外國女性喜歡用衛生棉條,中國女性喜歡用衛生巾?我們也都知道,中國和外國的思想都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外國人相對來說比較開放而我們的思想還是比較傳統的,尤其是對於自己的老公來說,可能只知道衛生巾並不知道什麼是衛生棉條,其實這種衛生棉條是外國女性經常用的,而它的形狀是像圓形一樣的棉條,一般是在1~2釐米和3~5釐米兩種,同時在它的底端有一根細線,而這根細線也是為了幫助女性可以更方便的進行使用和拿出
  • 注意,液體衛生巾來中國了!
    注意,液體衛生巾來中國了!寶潔今年的日子不好過,把更多精力專注於核心產品,並把已有的成功產品帶入中國或許是增加銷售的一種好方式。今年4月,寶潔將旗下的碧浪洗衣凝珠引進中國。而這一次,帶來的是據稱全球首款擁有60項專利技術的液體衛生巾。
  • 被忽視的「月經貧困」 :中國女性一生需要在衛生巾上花多少錢?
    劃重點假設女性平均生理周期為4天、每天更換棉條4.5次,則每人每年平均消耗衛生棉條216支,一名女性一生平均消耗衛生棉條8424個。開銷最高的冰島人均花費達到37378元,最低的越南為6563元,中國為12503元,屬於較低的水平。
  • 為何西方女性喜歡用內置式的衛生棉條,而中國女性喜歡用衛生巾?
    每個月的大姨媽是讓女性很頭疼的一件事。墊著厚厚的衛生巾著實難受,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那感覺簡直是苦不堪言,而且還不能跑,不能跳,晚上睡覺不敢隨便翻身,怕一覺醒來得換床單,量多的時候,坐在位置上都不敢亂動……諸如此類的煩惱,相信大部分女性都有。說到月經,就不得不提衛生巾了。
  • 女性一年要用掉多少衛生巾?
    女性一年要用掉多少衛生巾?女性從來月經的那一天起,就和衛生巾成為了貼身朋友。幾乎每個女性都離不開衛生巾。從最初的棉布條演變到如今的衛生巾,可以說衛生巾也是經歷了一番脫胎換骨。叮~~~上課啦!
  • 6億中國女性存在「生理難處」,蘇格蘭免費發放衛生巾惹人羨慕
    英國蘇格蘭地區免費發放衛生巾,我看到這個新聞,真的是驚呆了!為什麼會有如此優秀可愛的地區!不禁感嘆英國如此發達的國家,還有人買不起姨媽巾嗎?「月經貧困」看來是世界性的問題,網上有一組數據:全球用不起衛生巾的貧困女性,有4000萬。
  • 為何中國女性用衛生巾,而外國人卻用衛生棉條?別害羞,不妨了解
    為何中國女性用衛生巾,而外國人卻用衛生棉條?別害羞,不妨了解月經對每個女生來說都不陌生,除非是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其餘都是準時到來的,但是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習慣,有些國家的女性喜歡用衛生巾,但是也有些國家的女性喜歡衛生棉條,而在咱們的國家大多數人還是用衛生巾的多些,在外國,女性使用衛生棉條的就比較的多,這是為什麼呢?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算起來就是個人的喜好而已,但是選擇用衛生棉條的話一定要注意。
  • 為何國外女性用衛生棉條,國內女性卻愛用衛生巾?2個原因很真實
    並且當女性在來月經是為了不弄到衣服上這些血跡,所以都會選擇用衛生巾這樣的方法,但是對於國外來說,大多數的女性都會採用衛生棉條,那麼衛生巾和衛生棉條有什麼差距嗎?為什麼我國女性都非常的喜歡用衛生巾而不是衛生棉條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回收料 螢光劑:散裝衛生巾禍鄉村女性 京東讓優質衛生巾賣5毛
    他們可能是農村裡沒有零花錢的少女,拮据的經期女性,產後媽媽,或因疾病而失禁的人群。每位女性一生要用約15000片衛生巾,但質量良莠不齊的低價衛生巾產品,正在給這些使用者帶來健康隱患。「衛生巾引起的中國女性婦科疾病的比例,甚至超過海外的一些國家。」
  • 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最近,關於"女性月經"、"衛生巾"、"痛經"等問題多次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前有2毛錢的"散裝衛生巾"引熱議;後有林依輪在直播中提到了"痛經",被網友彈幕留言取笑;不久前,關於"衛生巾互助盒"的行動的詞條也在微博中廣受熱議。
  • 衛生棉條比衛生巾更高效,國內女性卻不用,道出原因讓人有點尷尬
    衛生棉條比衛生巾更高效,國內女性卻不用,道出原因讓人有點尷尬衛生巾對於每個女性應該都不陌生;一般而言,在青春期之後的女性,基本上每個月都需要與它「親密接觸」,並且持續40多年呵護女性健康。事實上,衛生棉條與衛生巾是「孿生姐妹」,與衛生巾具有同樣作用,雖然使用方法略有不同,但是同樣可以在特殊時期很好地呵護女性健康,功能甚至比衛生巾更加強大,在國外受到很多女性的歡迎,然而在國內卻鮮有女性會用。衛生棉條比衛生巾更高效?
  • 為幫助第三國家女性 香港資深女藝人親手縫製布衛生巾
    本文編輯劇透社:年年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最近,香港資深女藝人梁愷庭親手縫製布衛生巾為第三國家女性獻愛心。兩個月前,梁愷庭在朋友介紹下看過一段影片,見一位女士正在縫製布衛生巾,她說:「原來她做的不是一般的義工工作,而是送衛生巾給第三國家的女性用,那邊沒有清潔的食用水,食物、藥物,生活環境都很差,這些日常用品經常被他們視為奢侈品。」她又說據她了解道,當地部分女性在生理周期因為沒有女性用品,只有呆在家裡,幾天不出門。記者問梁愷庭為什麼不捐錢?
  • 中國女性愛用衛生巾,而歐美女性更愛用衛生棉條?理由都在這了
    現在衛生巾種類很多,琳琅滿目,有時候挑選起來還得糾結半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一件事,中國超市裡的衛生巾品牌樣式很多,可是卻很難找到衛生棉條。而在像是歐美等一些西方國家的女性,大都喜歡使用衛生棉條而少有使用衛生巾的。為什麼在歐美國家大受歡迎的衛生棉條,在中國卻少有人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