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鐘跨越11.11日零點之前,勤儉持家的農村婦女們,或許已經在購物車裡囤滿了未來好幾個月的衛生用品,包括雙十一價格腰斬的衛生巾。
在電商平臺上,不管是品牌衛生巾還是前不久引發網絡熱議的「散裝衛生巾」,紛紛打出「狂歡價」、「買一送一」。某款從福建泉州發貨的夜用款100片裝用塑膠袋綑紮的產品,雙十一售價居然只要25.9元。不少用戶留言,「很划算,一次性囤了一箱。」
某網購平臺上大量充斥批發便宜衛生巾
對於這類散裝衛生巾,今年曾引發了大家對「月經貧困」的熱議。人們發現,在廣大下沉市場,很多不捨得購買昂貴衛生巾的消費群體仍廣泛存在。他們可能是農村裡沒有零花錢的少女,拮据的經期女性,產後媽媽,或因疾病而失禁的人群。
每位女性一生要用約15000片衛生巾,但質量良莠不齊的低價衛生巾產品,正在給這些使用者帶來健康隱患。
「衛生巾引起的中國女性婦科疾病的比例,甚至超過海外的一些國家。」一位從事衛生巾生產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是由於低價衛生巾的品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有越來越高比例的勞動女性,並且她們越來越忙,越少有空閒時間,會忽視及時更換衛生巾的重要性。
與城市白領女性主要消費的大牌衛生巾不同,更多價格敏感型人群所面對的衛生巾供給市場更加危機四伏。尤其在下沉市場,不論是線上網購還是線下小賣部,問題衛生巾出現的概率更高。
微生物超標 漂白劑汙染 回收料製作:低價衛生巾市場魚龍混雜
曾從事衛生巾生產和行銷的創業者林曉濱告訴記者,下沉市場很多人用不到比較好的衛生巾,常用一些雜棉的產品,「特別是仿冒的產品,在農村市場特別多。」
在某批發網站上,可以搜到專門給貼牌衛生巾做代工廠家的廣告
對於散裝衛生巾、小作坊生產的低價衛生巾來說,有四個比較常見的衛生或質量問題。
一位曾在衛生巾工廠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首先是微生物影響。沒有密封包裝袋的散裝衛生巾容易被環境汙染,滋生微生物;或是由於工廠人工操作以及工廠環境,導致微生物超標。
其次是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俗稱螢光劑。散裝衛生巾多採用不合格原材料,為使產品看起來潔白無瑕,使用漂白劑對材料進行漂白,螢光物質也會從產品遷移至人體上。
然後是原材料差異,存在使用回收料的情況。該人士稱,在對市面上的散裝衛生巾進行抽檢過程中發現,有的產品會採用回收材料,比如回收的木漿、高分子。回收木漿多會存在肉眼可辨的發黃、硬塊,回收高分子會存在明顯的黑點,甚至還會存在刺激性氣味。
另外還有吸收性能不穩定的情況。散裝衛生巾一般都未經過嚴格的品質檢測。材料厚薄不均、吸收量忽大忽小,都會影響實際使用。
據媒體報導,市面上的散裝衛生巾、低價衛生巾,有少部分是小作坊的三無產品,有的則是為品牌衛生巾生產的多餘尾貨。林曉濱表示,還有一部分低價衛生巾是出於消化庫存的目的。
「衛生巾一般保質期是五年,存放得好則可以達十年,據我所知,某衛生用品上市公司的衛生巾品類,按零售價折算,有8億元的庫存。」林曉濱說,而有很多社交電商,就專門承擔了清庫存的任務。
「比如說某個系列不好賣了,概念過氣了,廠家就囤著很多的庫存。像之前的乾爽網面、超薄護翼,還有大線條鎖水,這些都是以前炒過的概念,但賣得不是特別好。」林曉濱表示,有些工廠會將庫存產品洗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重新封包,這些產品有的就會出售給二級經銷商,走開團拼團的渠道。
利潤微薄推廣困難 線下渠道層層加價 品牌衛生巾對下沉市場難佔領
為何有保障的品牌衛生巾沒在下沉市場全面鋪開?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缺乏足夠的利潤空間,因此很多品牌衛生巾很難去下沉市場和那些散裝、低價衛生巾拼個你死我活,這也導致在農村和低線城市,有問題的衛生巾出現頻率更高。
「目前比較火的微商渠道,一包衛生巾毛利率最高達90%,真正用在產品上的成本非常少;而一般的商超等線下銷售渠道,衛生巾價格中的70%-80%是毛利,但其中有50%是渠道和營銷費用。」一位在網上售賣衛生巾多年的商家告訴記者。
充斥在下沉市場的很多都是散裝衛生巾
也就是說,假如一包衛生巾售價是10元,成本大約有兩三元,淨利潤兩三元,其餘四至六元用在品牌的營銷和尋找銷售渠道。
「佔領廣大農村鄉鎮的下沉市場,最大渠道仍是線下各類小店,這就必須走層層疊加的經銷商和加盟商體系,這就要給這個層層加價的渠道體系預留巨額利潤;大品牌又不能用太便宜的原料,這樣的結果會讓下沉到鄉鎮一級市場的大牌衛生巾價格依然『昂貴』,價格高於散裝衛生巾。」林曉濱表示,在看似原始直白的下沉市場,「不賺錢,甚至要虧錢」的現實仍然限制了高品質衛生巾的打入。
「我們曾經想把自己的衛生巾推向下沉市場,但經過調研發現,如果想真正觸達農村市場,需要使產品面向消費端的最終售價大打折扣,中間的鋪貨成本完全無法覆蓋。」林曉濱對此也是慨嘆不已。
售價才5毛!京東「惠尋」創新供應鏈低價優質觸達下沉市場
衛生巾產品本身的成本,主要來自於原料。
林曉濱介紹,目前市面上的衛生巾大類,主要有兩類,分別是液體衛生巾和「七層衛生巾」。其中護舒寶的液體衛生巾,使用的是高分子吸水樹脂,成本更高,吸水性好,吸水膨脹倍率能到自身重量的45倍,但材料工藝還沒有普及;所謂七層衛生巾則有5至9層,採用的材料為絨毛漿,吸水倍率大約11倍。
此外,最新出現一種「無膠芯體」的衛生巾,是京東自有品牌惠尋的合作工廠從日本購入的專利技術,吸水膨脹倍率約40倍,材料用到了高分子吸水樹脂和絨毛漿。
「這種材料的特點,一是非常透氣,不容易得炎症;二是觸感柔軟,並且不會回滲,避免細菌感染;三是能做到超薄,即便穿緊身褲也不會顯形。」京東自有品牌惠尋品牌負責人黃捷稱。
惠尋品牌的「無膠芯體」衛生巾每片單價不到5毛錢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國內市場上目前有售的另一款無膠芯體衛生巾「Lovekins」是澳洲品牌,每片衛生巾的單價就超過4元,買兩三包日用衛生巾就要一百多元。而「惠尋」的單價僅需要5毛錢1片,據了解,這個京東自有新品牌,前身是京東京造10元店,2019年10月,京東京造10元店的產品及背後的供應鏈進行了整合,專門推出了針對細分下沉市場的新品牌「惠尋」。
「惠尋的策略是,首先通過規模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成本。比如我們合作的工廠,基本達到工業4.0,幾乎全部由電腦和機器在生產線上操作,高速機每分鐘可以出產400片以上衛生巾。其次,由於銷售的主陣地在京東,我們基本沒有渠道和營銷費用。」黃捷介紹。
據介紹,「惠尋」作為京東自有的產品,在生產製造方面更加可控,有著較高的質量標準,同時通過供應鏈優化,低價但不低質,用類似成本價銷售的模式完全擁有了打入下沉市場的底氣。
有統計稱,中國的衛生巾市場規模達800億元,年消耗可達到1000億片,是全世界最大的衛生巾市場。而因為市場分層的複雜性,消費者信息的不對稱性,下沉市場的用戶痛點長期無法滿足。
西南證券分析認為,一次性吸收用品市場規模廣闊,滲透率較高,從競爭格局來看,行業集中度依然較低,國產品牌憑藉新渠道快速崛起。近年國產品牌製造能力穩步提升,產品本土化設計能力和電商渠道的優勢明顯,新興國產品牌正快速湧現。(林曉濱 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