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尾陸河縣不但是年輕的客家縣,同時也是「中國青梅之鄉」,千年來,種植青梅從未間斷,穿行在蓮花山脈,聞到梅香陣陣。直至今天,成熟的種植技術和古法工藝依然延續,陸河青梅產業發展吹響了新的號角。
飽口福,過眼癮
梅鄉之約莫錯過
陸河青梅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廣、產量豐、質量好。全縣種植青梅面積達12.3萬畝,品種主要有青竹梅、白粉梅、黃梅等。出產的梅子果肉香脆、酸中帶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梅開於冬而熟於夏,有下氣、安心、止咳止嗽等功效。在陸河,每年梅花盛開時,萬畝梅園,十裡梅海,梅花似錦,梅香四溢。
中國青梅之鄉。
花開而落的青梅樹,細小的葉子漸漸長大,青梅披上綠衣的同時也孕育出累累果實。青梅形狀似李子大小像桃,有一身青色的淺絨毛。果實還小時,味道不是很酸,吃到口裡,感覺一絲酸澀。果子漸漸長大,酸中帶甜,成了加工食品的優質材料。
青梅掛枝頭。
從古至今,中國文人對青梅都有著別樣的情懷。王安石、陸遊都留下了雋永的詩句,李白以青梅為詩,著有以「青梅竹馬」為情懷的《長幹行》。曹操更是情有獨鍾,《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寫到曹操宴請劉備,以青梅煮酒,推杯換盞,暢談天下英雄兒成就一段佳話。
梅花開,果農笑。從開花到結果,青梅成為陸河農業的代表。花開時節,前來賞梅的人帶旺了旅遊、餐飲業。果實滿枝時,則暢銷國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陸河青梅既能釀成香醇撲鼻的青梅酒,也能加工成香甜可口、沁人心脾的青梅糖、青梅飲料。
抗疫情,促發展
陸河在行動
青梅掛果,需要精心打理。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陸河縣發布《陸河縣抗疫情保春耕十條工作措施》,促進陸河青梅管理、農業生產。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產業,大力發展基地農業、品牌農業,推動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組織農業種植技術人員成立農業科技指導組,對各鎮和需要幫助的企業、種植大戶提出無償技術指導。並且建立耕地撂荒督查及獎懲制度,對完成轄區內復耕任務的鎮村,給予表彰和獎勵。在抗疫情保春耕工作措施的指導下,陸河青梅種植戶有序投入生產,保證質優青梅順利上市。
青梅果香。
眾所周知,陸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樞紐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始終走在發展建設的前列。近年來,陸河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陸河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熟知青睞。
陸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銳潛向記者介紹道:「陸河積極探索特色農業產業模式,通過發展家庭農場,青梅產業園建設和成立農業合作社,帶動農產品增量提質。從土地丟荒到土地流轉復耕,成效顯著。同時通過企業帶動,種植供港蔬菜,從技術指導到生產標準制定,逐步探索陸河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陸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銳潛介紹陸河農業情況。
同時,謝銳潛也歡迎廣大消費者和遊客到陸河,看看好山好水,「這裡空氣品質非常好,朋友們在消費農產品的時候,多多支持扶貧農產品,陸河農產品質量和品質都不錯。」
產業園執牛耳
做強陸河青梅
梅香飄出去,項目引進來,以梅為媒開展合作項目。陸河青梅知名度全國名列前茅,陸河青梅產業園在已有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助力青梅產業進一步發展。通過青梅產業園的建設,集聚土地、信息、科技、人才等生產因素,實現現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逐步提高青梅的產業效益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陸河縣政府及有關農業部門重視青梅產業發展,先後出臺扶持政策和有關措施。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鼓勵加工龍頭企業、合作社、銷售公司和經紀人聯合農戶和基地,從事青梅收購、加工和銷售。對年收購量1000噸以上或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同時縣政府每年安排扶貧資金30萬元補助建設青梅醃製池50個。
陸河青梅酸爽誘人。
作為全國青梅之鄉,陸河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青梅生長,青梅品質,產量都比較高。青梅年產量2.5萬噸左右,陸河青梅產業園通過成立青梅研究所與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合作,培育、引進優勢品種,開展標準化種植與技術培訓,提高青梅整理管理、技術水平。
「陸河青梅銷售主要以加工產品為主,成立青梅產業園以前,陸河青梅多以鮮果和半成品,投入外部市場。產業園成立後,在選育青梅新品種和保證種植的同時,深入開發加工技術、拓展銷售渠道。」 陸河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彭文光介紹道。
陸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彭文光、青梅協會會長謝石水、清綠負責人羅娘清點讚陸河青梅。
在陸河,每年都有不少青梅出口到日本、東南亞等地。於此同時,國內市場也在一步步打開,陸河青梅產業園和青梅協會不斷探索,持續增加銷量。
出口日本的青梅產品。
青梅種植方面,陸河青梅開發了「青梅種植+土雞放養+豬繁養殖+沼氣利用+山塘養魚」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青梅加工方面,當地青梅粗加工中的晾曬與醃製工藝使用的粗鹽可實現回收再利用。
曬青梅。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陸河農業農村局的帶動下,陸河青梅協會、陸河國泰青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清綠種養有限公司、南告希望青梅種植合作社、果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螺洞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青梅產業園實施主體同心協力,在青梅種植、技術加工,銷售拓展、旅遊開拓等方面發力,促進陸河青梅產業發展。
青梅零食產品。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