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在眾多回答的網友中,筆者發現很多武俠迷,看完他們的回答,筆者笑了。在他們眼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何當年看金庸的小說咱們能熬夜讀完,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本期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1、《百年孤獨》的名字太難記了
我們先來看看金庸小說裡的人名:修羅刀秦紅棉、十方秀才全冠清、星宿老怪丁春秋、君子劍嶽不群、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老頑童周伯通。金庸先生是聰明的,為了讓大家記住各門各派的人物,只要是重要人物,金庸都會給他們取上一個頗為鮮明的外號,大家一看便能記下來。
再看看《百年孤獨》裡的人名: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烏爾蘇拉伊瓜蘭、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等等。這些名字又長又類似,大家不要覺得這些名字只有咱們中國人看著暈,其實外國人自己也暈,老外甚至專門有人製作了人物關係圖譜,就是為了讓大家能讀得下去。《百年孤獨》一共寫了7代人的傳奇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達到了一個世紀,這裡面的人物名字和關係很多人看了三分之一還沒明白。
2、《百年孤獨》內的包括的藝術元素太多了
這部小說是一本魔幻傳奇類小說,在小說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傳奇、神話、典故,在現實和虛擬中來回穿梭地寫,這種寫法有意識流的成分在裡面。很多網友抱怨,讀這本書時,要拿支五色筆來做筆記,不然讀了後面忘記了前面的事件。
除了這兩個最重要的原因外,網友們還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當年自己看《百年孤獨》時「抓破腦殼」的樣子。是的,讀金庸時我們能一天讀完一本,酣暢淋漓;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抓耳撓腮,看得雲裡霧裡。但上大學時老師說了,經典就是經典,再難也要讀下去。
《百年孤獨》到底多偉大?
《百年孤獨》從小說書籍到影視劇,每一部都凝聚著原作者馬爾克斯的心血以及其他很多人的熱愛與付出。對於《百年孤獨》將拍攝成電視劇,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其充滿期待。對於這樣一部魔幻現實主義巨著,在看到根據它改編的影視劇之前,先將小說本身一睹為快,了解故事情節,也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所以現在向大家推薦這本凝聚了文學大師馬爾克斯本人心血和我們國內很多出版人心血的精彩巨作。
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書店看到盜版《百年孤獨》時,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活著》的作者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再寫了……
怎麼解決看不下去的問題?它如同文學巨著《紅樓夢》一樣,剛讀起來,也有很多人讀不下去,但只要安靜下來讀進去,就多半會愛上它,甚至是痴迷。就這樣,好的作品最終都捕獲了人心,流傳下來成為了經典。當你看不懂那些難記的人名時,卻不知道這本身就是作者想要得到的目的,好像無限重複的布恩迪亞家族,就是文中細思恐極的一點,當你確定不了這個人到底是他爺爺還是父親的時候,才算領悟了其中精髓。
我看《百年孤獨》最強烈的感覺是,馬爾克斯簡直在耗散自己的才華,因為到處都是密集而充滿華彩的段落,每一頁都充滿了爆炸性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種高度緊張、凝練的能量。這樣精彩的一本書,不看真的可惜了。喜歡這套書的朋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儘快把它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