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巴中、成都、樂山和安嶽,四川石窟的精美都到齊了

2021-01-10 新民晚報

川渝地區佛教摩崖造像可以追溯至漢代,在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熟。盛唐以後,大規模的開鑿造像活動在北方漸衰,但在川渝兩地卻日益繁盛,在中唐至兩宋四百年間昌盛不衰,發展出極富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的造像題材和風格。四川目前已知的6000處石窟和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與古道相連的山間河谷,形成了廣元、巴中、成都、樂山和安嶽幾個集中地區。

圖說:樂山大佛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

廣元石窟

廣元位於嘉陵江上遊,作為川北的門戶,這裡是高僧大德和工匠從長安、洛陽入川的最主要通道,四川最早的佛教石窟就出現在這裡。

廣元石窟的代表是皇澤寺和千佛崖。皇澤寺位於廣元城西,建於唐開元年間。因為武則天出生在這裡,在武周政權建立後,修建了當時已具規模的川主廟,並以「皇恩浩蕩,澤及故裡」之意改名「皇澤寺」。皇澤寺在北朝開始開鑿,初唐、盛唐時期達到高潮,中唐時期衰落。寺內現存造像54龕、1200餘軀。與皇澤寺隔江而望的千佛崖,位於廣元城北的嘉陵江東岸。千佛崖開鑿於北朝晚期,盛唐後逐漸衰落。整個石窟分布在南北綿延的山崖內,長達388米。這裡的大小龕窟密如蜂巢,最密集的區域內有14層之多。如今,這裡現存龕窟950個,造像5000餘尊,是四川規模最大的摩崖造像群。該窟是千佛崖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型造像窟之一,因窟頂中部浮雕雙層蓮花,故名「蓮花洞」。

巴中石窟

巴中是川北石窟的另一個中心區域。在歷史上,這裡曾是南北交通要道「米倉道」的必經之處,南來北往的人在此開窟造像,留下了精美的石刻藝術珍品。巴中石窟分布廣泛,現存石窟59處、500餘窟(龕)、7000多身,其中南龕、北龕、西龕和水寧寺保存最好,藝術水平也最高。這裡窟(龕)絕大多數是唐代作品,少數開鑿於隋代。

巴中石窟主要是佛教造像,也有少數佛道合龕造像,以及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儒教、道教和民俗造像。這些石窟造像受到北方石窟藝術的影響,沿襲了唐代長安、洛陽一帶的人物風格,以現實社會中各種人物形象為依據進行雕琢和彩繪,佛像面部豐滿,菩薩雍容華貴,頗有唐代雍容華美的韻味。位於巴州區城北1公裡的蘇山之麓,現存造像34龕、340餘尊,始鑿於初唐,以盛唐造像最多。該佛為南龕體量最大的一尊造像,眉目端莊,面帶微笑。

安嶽石窟

安嶽是川中、東部石窟的中心之一。安嶽地區石窟的開鑿早於大足,有確切年代的造像題記,最早為唐開元十一年。晚唐至兩宋時期,安嶽(及大足)成為全國開窟造像最繁榮的區域,大量密宗造像引人注目,地方化、世俗化的藝術特色走向成熟,成為中國晚期石窟寺的傑作。

安嶽幾乎每個鄉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遺址,是目前中國已知的古代佛教造像最集中的縣。內容主要為民間結社造像,以佛教石窟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以及三教合一的造像。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有45處,臥佛院、千佛寨、圓覺洞、華嚴洞、毗盧洞等9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經年代始於唐開元十一年以前,大規模造像刻經在唐開元年間,在長約一公裡的臥佛溝兩側的崖壁上。千佛寨始鑿於隋開皇十三年,歷時600餘載,主要造像多為盛唐時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時代作品。

成都石窟

從南朝到唐代,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文化中心,是川渝地區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是佛教造像的淵源地之一。

由於成都地處平原,沒有摩崖造像的客觀地理環境,成都地區的石窟零星分布在成都平原周邊的交通道路上,規模較小。但在成都的考古發現中,發現了不少珍貴的寺院遺址和佛像,如萬佛寺、西安路、同仁路、商業街、實業街等。其中萬佛寺出土的南朝宋元嘉二年淨土變石刻及宋、梁時期佛造像,是四川地區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成都境內長秋山脈是石窟及摩崖造像分布最豐富的地區,其中蒲江飛仙閣是唐至五唐代摩崖造像的代表,現存104龕,佛道造像並陳。

樂山石窟

在樂山麻浩東漢崖墓、柿子灣東漢崖墓中發現的帶頭光的漢代坐佛雕像,是中國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之一。盛唐後,四川地區成為全國開窟造像的中心地區,樂山的石刻藝術也進入鼎盛時期。樂山及周邊地區現存於仁壽牛角寨、龍巖、夾江千佛巖、丹稜鄭山、眉山、彭山等地的兩萬多尊佛像,大部分鑿刻於這一歷史時期。

樂山大佛和夾江千佛巖摩崖造像是樂山石窟的代表。樂山大佛位於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山側,是在一座山巖上雕琢出來的彌勒佛坐像,佛像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從公元713年修建到公元803年,90年間歷經三代建造者,四位皇帝。1996年,峨眉山的樂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千佛巖位於大佛景區北門臨江崖壁,鑿刻於唐代,分布在長70米、高10米的崖壁,現存石窟72龕,造像題材豐富,其中彌勒造像數量較多,反映了造像群與樂山大佛的關聯,以及彌勒信仰的盛行,是樂山大佛石窟造像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夏菁岑

相關焦點

  • 安嶽圓覺洞——四川安嶽圓覺洞石窟考古調查報告
    四川石窟寺大系安嶽圓覺洞——四川安嶽圓覺洞石窟考古調查報告本書主要根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安嶽縣文物管理局等單位聯合組建的考古調查隊於2013-2017年對安嶽縣圓覺洞石窟開展的考古調查成果整理而成
  • 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正式成立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薛維睿川渝石窟,其規模之宏大、雕刻之精美,有「中國石窟藝術下半闋」之美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9月24日,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在峨眉山宣布成立。成渝地區石窟建造,萌芽於漢代,興起於南北朝,至唐宋達到鼎盛,明清乃至民國時期仍有發展,前後長達兩千年,是中國石窟造像延續時間最長的地區。
  • 佛文化的傳承與守護:四川安嶽石刻的十萬古佛,君可曾知?
    按照媒體消息,2016年12月中旬,四川資陽市旅遊局重提安嶽石刻申遺。安嶽縣文物局則表示,2017年初將恢復安嶽石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力爭2017年底前將安嶽石窟寫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四川巴中達州廣安等地仍有大到暴雨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8日),四川大部地區陰天間多雲,有陣雨或雷雨,其中巴中、達州、廣安三市和南充、廣元兩市東部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成都昨日天空放晴。@PoSeoHwa昨天,四川的達州、廣安、巴中、南充等地都出現了明顯降雨,雨勢較大,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出行造成一定影響。今天,四川大部地區陰天間多雲,有陣雨或雷雨,其中巴中、達州、廣安三市和南充、廣元兩市東部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資陽、內江、自貢、雅安、宜賓、瀘州6市的部分地方和盆地西部沿山有中雨,局部地區有大雨。
  • 邛崍石窟之石筍山:絕壁上的千年佛國
    圖文 | 鄧江佛教從印度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一路上留下了諸多精美絕倫的石窟造像,從新疆克孜爾石窟,到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經濟中心南移,中原地區再無大規模的石窟造像
  • 2020年四川省首批「十條」研學旅行線路發布 -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郭靜雯7月15日,四川宣布解禁跨省遊當日,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發布2020年四川省首批研學旅行主題線路,暑期旅遊市場進一步升溫。雪山草地 長徵精神推介線路:彝海結盟紀念館→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夾金山紅色教育基地→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松潘紅軍長徵紀念碑線路三:古蜀文化研學之旅研學主題:中華文明 魅力古蜀推介線路: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
  • 四川「膽子最大」的縣,由成都管轄,卻敢挑戰巴中,讓廣元有壓力
    四川省共管轄21個各級行政區,下分為17個縣級市、109個縣和4個自治縣, 這次,我們主要從地區總產值開始,深入盤點四川省130個縣或縣級市,並與地級行政區進行了比較, 眾所周知,成都是四川第一強市,其地區總產值達13889億, 但是,實力強總的來說是有理由的,成都管轄的簡陽是全省第二強縣
  • 四川東北部五個地級市簡易地勢圖:南充,廣元,廣安,達州和巴中
    四川盆地是我國的四大盆地之一(其他三個盆地分別是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同其他三個盆地不同的是四川盆地是一個降水豐富,氣候溫和的盆地,自古以來都是農業耕種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四川盆地在遠古時期是一個大湖,後面隨著古長江衝破山脈的阻擋,把古大湖的水給排乾之後,四川盆地現在的面容才得以出現。但是盆地內部也不是一馬平川的,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山脈,丘陵,從東到西主要有三大地理構造:川東平行谷嶺,川中丘陵,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在人為生產活動的影響下,在盆地內形成四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這次我們來了解一下川東北城市群。
  • 四川「最膽大」的縣,由成都管轄卻敢挑戰巴中,讓廣元很難堪
    我國是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地資豐富文化博學的國家,有三十四個省市,由於地理位置不同,每個省市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特色其中更是有有幾個地方讓人深有印象,城市文化建設也是我國建設美好家園的一個內容,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四川最膽大的縣,由成都管轄,卻敢挑戰巴中,讓廣元很難堪。
  • 能和龍門相媲美的石窟,竟然也還是在四川廣元,卻很少人知道
    這裡是四川最大的石窟,可與龍門石窟相媲美,石窟壯觀值得一去四川,作為我們國家相當出名的一個旅遊省份,很多人第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這裡,而四川廣元作為歷史上武則天的故鄉,成為了廣大遊客們爭相追捧的旅遊勝地,在廣元境內,山清水秀,歷史文化積澱頗深,有著「劍門蜀道」之稱,來到廣元我們就必須得看看坐擁
  • 四川第一人口大縣,地處成都與重慶中間,卻是被人遺忘的石窟佛國
    資陽市安嶽縣,位於成都與重慶直接連線的中點,為四川第一人口大縣。人們常將此地當作旅途的中轉站,卻很少把它與旅行地聯繫起來。安嶽以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歷史悠久,上承敦煌、大同雲崗、洛陽龍門石窟,下啟重慶大足石刻。
  • 四川文物古蹟最多的30個區縣,有你的家鄉嗎?(升級版)
    那麼,四川哪些縣(縣級市、區)稱得上是文物大縣呢?我統計了全省183個縣(市、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得出了四川省30個文物古蹟大縣排行榜。(原為前20名,根據大家的要求,現擴充到前30名,因為第30名是並列的,所以其實是31個區縣)下面從第30名開始排名(數據完全一致的就並列排名),我敢打賭,你多半猜不到第一名是哪個縣。說明:排名採取積分制,國保每個計3分,省保每個計1分。如果有跨縣分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則不管有多少個「子項」,都按0.5個計分。
  • 為什麼四川人把省會成都市稱為「成都省」?
    所以,四川通常給人兩個印象,一是成都太能打了,二是除了成都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因此,四川人一般戲稱成都為「成都省」。2. 雖然現在川渝第三城爭得厲害,而且沒有定論,但以前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自貢。自貢從前是和成都重慶並列的存在,但九十年代企業大片倒閉後至今沒有緩過神來。
  • 安嶽發現唐初佛教造像:神秘戴笠人形象藏「獠人」秘密
    近日,在四川安嶽縣一處石窟寺內發現了清晰可辨的大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八日的造像題記和多龕造像,這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唐代佛教造像題記,也是安嶽石窟已知最早的造像題記,將安嶽境內最早的臥佛院開元十一年(723年)的造像題記提前了103年,確證了安嶽石窟至少開鑿於唐初,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
  • 四川南龕石窟妙趣橫生,宛如遇見隋唐之景,不在巴中,勝似巴中
    說到四川我們都能想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現實當中的那個蜀道,又有到少人真正到過,說實話應該很少有人去過,因為聽到這樣險峻,很多人都退縮了,不過蜀道很少有人去,四川的巴中估計有聽過吧,在巴中,有很多有趣好玩的地方,那裡的景點是有很多的意義的,而今天要說的是南龕石窟,南龕石窟妙趣橫生,宛如遇見隋唐之境,不在巴中,勝似巴中!
  • 四川強降雨頻繁 未來三天成都綿陽等多地局地有大暴雨
    中國天氣網訊 未來三天(8-10日),四川雨勢仍較強,廣元、綿陽、成都、眉山等多地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強降雨易導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災害,需注意防範。近日,四川降水再度加強,監測顯示,6日08時到7日15日,盆地大部出現小到中雨,巴中、成都東部、遂寧西部、資陽西部、眉山東部部分地方大雨,局部暴雨。川西高原阿壩州南部、甘孜州東部局部大到暴雨。四川省氣象臺昨天下午發布暴雨藍色預警。未來三天,仍有強降雨。
  • 四川各地非遺活動精彩來襲
    來源:四川非遺、四川文旅廳、川報觀察 今天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四川各地的非遺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部分精彩活動 一起來看~
  • 來到四川巴中,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不要錯過!
    巴中(別稱:巴城)是四川省地級市,素有「紅軍之鄉」「川東北氧吧」之稱。巴中屬盆周邊遠山區,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有光霧山、諾水河、恩陽古鎮、南龕石窟、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特色旅遊景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四川巴中的一些特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