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政區劃,很大!也很複雜!

2020-12-19 地緣谷

1954年建立我國處在我國國土最西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自喀什專區析置,簡稱克州)。隨後,為了補充喀什專區的土地損失,將原本就由喀什析置而出的莎車專區重新併入喀什。自此,喀什—莎車組合轉變為喀什—克州搭檔 。

NO.243,凱風自南/文

校/捕風者 畫/臉殼 圖/地緣谷

今日來,新疆烏魯木齊突發的新冠疫情又將人們的視線拉回了巍巍天山腳下,包括湖北在內的眾多省份再次派遣白衣戰士千裡馳援,為守護西部邊疆人民的生命安全護航。

在國人眼中,新疆是遼闊蒼茫而又充滿奇幻色彩的旅遊勝地。然而,如果我們展開這片神奇土地的行政區劃圖,躊躇規劃在這166.49萬平方公裡(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強)的遼闊疆土上縱情馳騁時,就會發現這個邊疆大省不僅囊括了4個地級市、5個地區、5個自治州的龐大二級行政單位,且各個二級區域之間的隸屬關係與行政區域劃分同樣十分複雜。是什麼造就了如此特立獨行的新疆行政區劃?

大美新疆

邊疆初設

行政區劃離不開本區域的地理環境,也就是必須遵循「山川形便」的基本盤。新疆的基本地形就是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的「三山夾二盆」,白雪巍峨的天山山脈橫亙於新疆中部,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為塔裡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

我們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除了這兩大部分之外,哈密、吐魯番盆地為南疆門戶地近河西走廊而時常自成一體(也稱東疆),而位於天山西北缺口處的伊犁河谷也因為特殊的氣候與地形條件而單獨劃分。因此,我們通常將新疆的地理環境描繪為兩大部分四個區域

來自shutterstock

從漢代開始,中央政府就在西域設置了管轄機構,將天山南北的廣闊土地納入中華的固有領土。然而,無論是強漢的西域都護府,還是盛唐的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對西域的管理體制大致都是採取軍事據點管理外加羈縻統治的間接管理模式。

所以,從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中葉之間的近兩千年時間裡,中央王朝在西域控制力的盛衰盈竭無常,行政建制也同樣興廢不定。

當中原困於混亂時,西域便會陷入戰火之中,於是也有了:「萬裡一孤城,儘是白髮兵,生是漢家人,死亦大唐兵!」

來自《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帳》

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軍在經歷康雍乾三朝的拉鋸戰後順利平定天山南北的準噶爾蒙古與南疆回部。如何合理進行行政區劃管理,維護天山南北的安定統一就成為了考驗清政府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課題。

清軍消滅準噶爾部

針對天山南北的複雜地理條件民族構成,清政府在平定新疆之初就採取以州縣-軍府-羈縻三種制度並行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首先,在東方臨近甘肅河西走廊的區域推行等同內地的州縣制,建立鎮西府(巴裡坤)、哈密州、奇臺(古城)、迪化州(烏魯木齊)等一系列州縣行政區域(統屬鎮迪道),成為了中央政府深入新疆的戰略楔子

其次,在北疆的準噶爾故地設立伊犁將軍府直轄當地的蒙古、哈薩克遊牧部落(同時設烏魯木齊副都統於迪化州,軍民分治),且作為整個新疆的軍政中樞所在。

最後,在天山南路包括吐魯番、和田、哈喇沙爾(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喀什喀爾與葉爾羌(莎車)在內的「南八城」區域實施伯克制,接受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的節制。

清代在新疆這一行政區劃體系的確立不僅充分考慮了新疆當地複雜的地理環境與民族結構,因地制宜的採取了強力而不失柔性的行政管理模式,而且將內地郡縣制度與軍事力量鋪展於天山南北,為預防突發事件建立了強大根據地與快速反應力量。

戰後重建

19世紀中期,浩罕汗國頭目阿古柏入侵新疆,造成了史無前例的邊疆危機。儘管經民族英雄左宗棠的戮力平叛,新疆全境得以保全,但是戰亂造成社會經濟破壞與人口喪失卻令人觸目驚心,伊犁一帶甚至「日不見居民」。重建新疆行政管理體系,鞏固邊疆治理成為了當時清政府的首要任務。

左宗棠力爭保住新疆,不惜「抬棺出徵」,為後世留下新疆這塊繁榮的寶地

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主持督辦新疆軍務大臣劉錦棠主持了第一次新疆政區改革。這次改革的重點就是「民人較多」、「設官太少」的「南八城」區域,劉錦棠突破了原來對南疆管理的「羈縻」原則,正式設立「喀什噶爾道」與「阿克蘇道」,確立喀什噶爾為「西四城」中心,而阿克蘇則為「東四城」中心,並在道下增置屬縣,使南疆地區行政區劃開始與內地並軌,此外,此次改革還提升了阿克蘇在南疆的地位,為其之後囊括烏什、庫車兩地奠定了基礎。

意為白水城的阿克蘇

在改革南疆政區的同時,劉錦棠也針對時局做出了設立迪化府為省城(1884年新疆建省),增設伊犁府區、改塔爾巴哈臺為塔城直隸撫民廳的決策(兩地合併為伊塔道),從而形成了「四道」(鎮迪、伊塔、阿克蘇、喀什噶爾)。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隨著清末新政的深化推行,新疆再一次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當時的新疆巡撫饒應祺在劉錦棠改革的基礎之上,繼續強化府州建制,設置六府(北疆:迪化、伊犁,南疆:莎車、疏勒、焉耆、溫宿),二直隸州(南疆:庫車、和田)、八直隸廳(東疆:鎮西、吐魯番、哈密,北疆:庫爾喀喇烏蘇、精河、塔爾巴哈臺,南疆:英吉沙爾、烏什)與一個將軍府(伊犁),最終形成了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行政區劃體系。

經過這兩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後,中央政府不僅原本羈縻統治下的南疆納入「郡縣」體制,更形成了從省——道——府(州)——縣(廳)的四級行政體系。最為重要的是,這兩次行政改革充分吸取了歷史教訓,充分運用了犬牙交錯的行政區劃原則,不僅細化拆分了領土相對較大的部分區域,還充分利用直隸廳、州間隔於其他州府之間,利用中央力量分割削弱地方離心力量,從而形成了雖然錯綜複雜,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清代喀什駐軍家屬駐紮

民國變革

儘管清代中後期對於新疆的行政區劃變革卓有成效,但是四級行政管理體系下的行政效率依舊不符合現代國家的治理體系。

民國建立之後,軍閥楊增新執掌新疆大權,便根據民國政府頒布的《道官制》裁撤府州一級的行政機構。首先,楊增新撤銷了新疆原有的6個府、8個直隸廳、2個直隸州,將其全部改為縣。隨後,根據新疆社會發展與國防安全的需求,先後增設四道,即塔城道(1917年)、阿山道(1919年)、和闐道(1920年)、焉耆道(1920年)。

民國早期新疆督軍——楊增新(中間)

以上設立的四道中,塔城道(塔城)與阿山道(阿勒泰)在北疆,前者由伊塔道析置而出,後者本屬於烏裡雅蘇臺科布多管轄,辛亥革命後劃入新疆省管轄,成為新疆的第六個道。

楊增新在阿爾泰的駐軍,在阿爾泰當地寺廟休息駐紮

和闐道與焉耆道位於南疆。楊增新認為南疆地廣人眾,外商聚集,而現制只設兩道(阿克蘇道與喀什噶爾道)不利於「資治理而重控制」,因以輪臺、焉耆、尉犁、若羌、且末五縣及庫爾勒一縣佐以及迪化道轄之吐魯番縣為焉耆道,而以喀什道轄之于闐、和闐、墨玉、洛浦、皮山、葉城六縣以及策勒村一縣佐(分縣)置和闐道。南疆新兩道的設置將原來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分割塔裡木盆地的南北兩道進一步析置,形成了以四道分治南疆的局面,為中央政府有效控制新疆奠定了基礎。

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33萬平方公裡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

南京國民政府執政後,全國各地推行省縣二級行政體制,而新疆地區因為幅員遼闊且地緣位置重要的關係而保留了三級建制,並更名為省區縣三級。1936年12月,為了穩定日益紛亂的新疆時局,同時阻遏當時西路軍的西進通道,國民政府中央行政院公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暫行條例,將哈密縣、鎮西縣從迪化區劃出,建立哈密區,從而為中央力量進入新疆提供了重要據點。1942年,新疆省添設莎車行政區,次年又改行政區為專區。至此,民國新疆的十區格局基本形成。

哈密回王府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西域大地綻放新顏。人民政府依據新時期的局勢要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新疆當地的行政區划進行了新的調整。北疆方面,1950年,新中國政府首先將新疆西北的伊犁、塔城與阿山三專區歸入伊犁的統一管理。四年之後,又以伊犁、塔城、阿勒泰3個專區(伊犁專區後改為伊犁州直轄)為基礎成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駐今伊寧市。

降水充沛的伊犁河谷

同年,以乾隆年間駐防博爾塔拉河流域的察哈爾蒙古族為主要居民的博樂、精河、溫泉三縣,建立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著名的阿拉山口就在其境內),進而從原伊犁專區內析置而出。

著名的阿拉山口,也是我國大宗貨物陸路往中亞、歐洲必經之路

來自shuttertock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原省府迪化市則改名烏魯木齊並單列為地級市,原迪化專區部分屬縣則重新組建今天的昌吉回族自治州。一年之後,原本歸屬塔城管轄之下的獨山子礦區克拉瑪依大油田,因為日益重要的黑金資源而成功單飛,成為地級市克拉瑪依。

今天繁榮的烏魯木齊

南疆方面,地處新疆東端的哈密專區以及塔裡木盆地周邊的和田專區與阿克蘇專區的轄境與稱謂基本保持穩定。而焉耆專區則在幾番調整後於1960年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重現於世。

直觀的數據感受:祁曼塔格鄉距離若羌縣城就有560公裡,是中國距離縣城最遠的鄉

建國後南疆地區最大的行政變動出現在原喀什地區與莎車地區。由於新疆西南臨近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一帶的烏恰縣、阿圖什縣、阿合奇縣居住有大量的柯爾克孜族人(即吉爾吉斯人,唐代為轄嘎斯人),所以我國政府在堅持民族自治基礎上於1954年建立我國處在我國國土最西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自喀什專區析置,簡稱克州)。隨後,為了補充喀什專區的土地損失,將原本就由喀什析置而出的莎車專區重新併入喀什。自此,喀什—莎車組合轉變為喀什—克州搭檔。

帕米爾高原上的柯爾克孜人

1975年,原歸屬於烏魯木齊的吐魯番、託克遜與原歸屬哈密的鄯善三縣合併。這三個同樣位於吐魯番盆地的縣級單位在經歷長期分離後最終團聚,組成了新的吐魯番地區(後改為吐魯番市)。至此,我們熟悉的新疆版圖基本形成。不過,故事還沒有結束,從1976年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後設立了包括石河子(1976)、阿拉爾(2002)、鐵門關(2012)與胡楊河(2019)在內的10個直轄縣級市。這些我們熟知的「兵團城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市合一,接受中央與自治區的雙重領導。這些人民子弟兵報效祖國,戍邊屯墾的光榮之星,如耀眼星光,也似點點火焰,閃亮在祖國的西域邊疆之上。

一座由軍人親手建立的偉大城市——石河子

新疆大地自清代設立行政區劃建制以來,歷經了清末、民國與建國之後的數次大規模調整。今天我們看到的複雜行政區劃一來是基於新疆大地自身的山川風貌而劃定,二來則是歷代政府對當地複雜民族分布的政治考量,但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新疆作為我國地緣政治戰略中極具重要性的戰略要地,其行政區劃必須以地緣戰略安全為基本出發點與落腳點,既要滿足當地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兼容內地與當地的經濟文化聯繫,更要保證國家中樞對當地安全穩定的絕對掌控與堅定領導。

參考資料

民國新疆縣制變革述論 西域研究 . 郭勝利

清代西遷新疆之察哈爾蒙古的史料與歷史 民族研究 . 馬大正

清代新疆政治變區與城市發展 西域研究 . 黃達遠

楊增新對新疆行政區劃的調整及其意義 西域研究 . 劉國俊

劉錦棠恢復和發展新疆經濟的重大措施 西域研究 . 管守新

清代新疆道制建置沿革探析 蘭州學刊 . 吳軼群

清代新疆天山南路維吾爾社會結構與變遷 西域研究 . 張世才

金樹仁主政新疆五年述評 新疆社會科學 . 買玉華

清代新疆卡倫的體系構成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 陳劍平

乾隆朝治理新疆制度的籌劃與確立 西域研究 . 鋒暉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相關焦點

  • 新疆行政區劃,很大!也很複雜
    在國人眼中,新疆是遼闊蒼茫而又充滿奇幻色彩的旅遊勝地。然而,如果我們展開這片神奇土地的行政區劃圖,躊躇規劃在這166.49萬平方公裡(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強)的遼闊疆土上縱情馳騁時,就會發現這個邊疆大省不僅囊括了4個地級市、5個地區、5個自治州的龐大二級行政單位,且各個二級區域之間的隸屬關係與行政區域劃分同樣十分複雜。
  • 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要支持西藏、新疆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
    1月6日,民政部召開第三次全國民政系統援藏援疆工作視頻會議,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紀恆出席會議並講話指出,「要支持西藏、新疆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據民政部門戶網站消息,李紀恆指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西藏和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省涉藏州縣,新疆和兵團民政系統共同努力下,通過全面加強組織領導、持續加大傾斜支持力度、深入推進對口支援、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民政系統援藏援疆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兜底脫貧成效顯著,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夯實,民政服務設施明顯改善,相關行政區劃優化調整
  • 獨家詳解新疆兵團:中國最特殊的行政區劃單位
    http://y0.ifengimg.com/a/2015/0923/54440405b942822size37_w300_h300.jpg 獨家詳解新疆兵團:中國最特殊的行政區劃單位 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國現存的最後一個生產建設兵團,對它你又了解多少?
  • 中國最複雜的行政區劃:北京市豐臺區城鄉混合、轄區重疊
    北京市豐臺區的行政區劃非常複雜,簡直是把不同時空的東西交織到了一起,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非常特殊的。本文主要選取豐臺區行政區劃特殊的四個地方來看。首先介紹一下豐臺區的鎮級行政區劃,豐臺區現設有14個街道辦事處、2個地區辦事處、3個鄉、2個鎮,豐臺區政府位於北京市文體路2號。
  • 海澱區已撤銷的東北旺鄉,前轄區行政區劃很複雜,經濟很發達
    東北旺鄉雖然成為歷史,但前東北旺鄉的轄區有兩大特點:全北京五環外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全海澱區行政區劃最複雜的地區。所謂「東北旺」「西北旺」,其實都是「望」的諧音,與百望山的「望」字是一個意思。在海澱區全境劃分為11個鄉的時候,地圖是這個樣子的(南部還有一個玉淵潭鄉)。
  • 武漢地鐵3號線南段在武漢開發區有5個站點:行政區劃情況非常複雜
    武漢地鐵3號線南段在武漢開發區境內有5個站點,這片地區的行政區劃情況比較複雜。對於武漢市來說,蔡甸區和漢南區邊界情況異常複雜。武漢開發區本名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民政部的行政區劃,它屬於蔡甸區;但按照武漢市行政區劃結構,它又是屬於漢南區「託管」。下面就是武漢市行政區劃地圖,紅圈的地方就是武漢開發區的位置。
  • 新疆空管局積極應對夏季雷雨季節複雜天氣
    夏季,影響新疆航班正常運行的天氣主要是航路對流、顛簸、機場雷暴或由對流雲造成的地面大風和沙塵以及強降水等。特別是6-7月,新疆區域內對流雲發生頻繁,由對流雲造成的地面陣性風雨、局地雷雨以及航路雷暴天氣比較多。
  • 11期 韓茂莉 中國行政區劃與地方行政管理
    之五 新疆兵團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管轄,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行國家計劃單列並享有省級權限。兵團的人口和面積一般都納入地方統計中,但國民生產總值則單獨列出,不計入自治區的數據。之六 邊界是如何劃分的呢?古人依照兩種原則。第一種叫做隨山川形便,就是依照大山大河來確定行政區劃邊界的走向。
  • 看上海的老租界地區:很大程度影響了現在市中心的行政區劃
    回顧上海租界的地圖,我們會驚人的發現,直到現在上海中心城區的行政區劃依然受租界各板塊劃分的影響比較大。上海租界的巡捕房照片比較上海的租界老地圖,與上海現在的行政區劃,可以發現其中的密切聯繫。公共租界中區公共租界北區(美租界)公共租界東區法租界而在現在的上海中心城區的行政區劃中
  • 新中國至今的行政區劃地圖:哪個年代的行政區劃最合理呢?
    1951年,全國基本解放,新的行政區劃也初步建立了,當時全國分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區。大行政區下有省、直轄市、自治區、行署區等,行政區劃制度還沒有規範、完善。從1952年到1954年,進行了全面的調整。主要調整內容有:取消行署區,合併為省。
  • 部分村居行政區劃調整
    部分村居行政區劃調整 2020-12-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統計表
    至此全國共計23省、5自治區、4直轄市和2特別行政區,共計34省級行政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五大行政區和一個中央直屬行政單位,總共有30省、1自治區、12直轄市、5行署區、1地方、1地區。
  • 新疆也有個「金山角」
    那麼新疆有比較出名、較有代表性的金三角地區嗎?有的,就是奎獨烏,位於天山北麓,準格爾盆地西南緣。奎獨烏是新疆奎屯、烏蘇、獨山子三個縣級市(區)的並稱。由奎屯市、烏蘇市、獨山子區、新疆兵團第七師(胡楊河市)構成。或者叫「3+1」。
  • 新疆金三角:奎屯、烏蘇、獨山子
    奎獨烏是新疆奎屯、烏蘇、獨山子三個縣級市(區)的並稱。由奎屯市、烏蘇市、獨山子區、新疆兵團第七師(胡楊河市)構成。或者叫「3+1」。兩市一區相距均為10多公裡,呈三角形分布,這裡人口密集、產業集中、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特色亮點,因而被稱為新疆的金三角。
  • 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第三條行政區劃的設立、撤銷以及變更隸屬關係或者行政區域界線時,應當考慮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人文歷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況;變更人民政府駐地時,應當優化資源配置、便於提供公共服務;變更行政區劃名稱時,應當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徵。第四條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行政區劃的具體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全國行政區劃相關的管理工作。
  • 我國民族地區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
    例如隋朝在戰勝西突厥後,取得了今新疆哈密地區,於大業四年(608)設置伊吾郡;之後,隋朝又趁吐谷渾被鐵勒打敗之機,消滅吐谷渾,取得了它的故地,於大業五年(609)設置鄯善郡(治所在今新疆若羌縣)、且末郡(治所在今新疆且末縣南)、西海郡(治所在今青海湖西古伏俟城)和河源郡(治所在今青海興海縣東南)4個郡。在嶺南地區,隋朝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交好,曾通過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來管理嶺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 初中中國地理之行政區劃篇——各行政區劃的基本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如下:省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地級行政區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縣級行政區市轄區、下面我們圍繞行政區劃做一下測驗吧!43:我國最北的港口位於遼寧省()答案:答案:1:內蒙古8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陝西8個,內蒙古山西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甘肅寧夏2:四川7個,青海甘肅陝西重慶貴州雲南西藏3:內蒙古4:海南(海域面積巨大)5:廣東6:天津7:新疆
  • 天堂很遠,新疆很近;世界很大,新疆很美!
    就在剛剛傳來消息新疆已經進入最美的季節這片遼闊的土地匯集了各種神奇的美景而冬天正是她最迷人的季節峽谷、冰川、沙漠、戈壁、牧場、雅丹、花海、星空……每一處風景都讓人沉醉奉勸各位千萬別去新疆一、新疆的美景讓你流連忘返一夜大雪,整個世界銀裝素裹
  • 新疆很大,金絲玉很美,你值得擁有
    ,都是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中國作為祖國版圖的一部分,這裡有全國最大的沙漠,最美的湖泊、最美的草原,最壯闊的高山,還有最美的和田玉,最獨特的金絲玉。;新疆太美,待疫情解除,被辜負生命,來新疆,感受最美的風景,人生有兩件事情其實不能辜負:「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 走進新疆,帶你探索西域風情
    第1篇- 新疆的行政區劃-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數據禾網站(databox.store)收錄了《大清帝國全圖》並進行共享,其中就有新疆省,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