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不會用手機的老人,徒步走了近1000公裡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晏凌羊 晏凌羊

戳右上方藍字「星標」晏凌羊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因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掃健康碼,

這位老人步行了1000公裡……

文/晏凌羊

6月17日,浙江台州,貨車司機劉師傅,拉完貨返程時,遇見一位大爺向他招手。老大爺問這位劉師傅,問他城裡還有多遠?

老大爺問路的時候,已經在半山腰了。劉師傅和他一聊天,才知道老大爺是安徽人,準備去台州黃巖投靠親戚。一路上,老大爺背著包帶著鍋碗瓢盆,他要靠步行走過去。

從亳州到台州,開車大概是950公裡左右,這位大老爺大概走了1000多公裡,已經走了有大半個月。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因為沒錢坐票價並不很貴的長途大巴嗎?

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因為他沒有手機,沒辦法掃健康碼,而坐長途大巴必須要出示健康碼。沒辦法,他只好步行。

劉師傅帶了這位老人家一截路,並請他吃了飯,老人家執意要給他錢。

劉師傅把他送到目的地(一個菜市場),當時菜市場已經下班,老人沒能找著親戚,又沒有親戚的手機號,只說先去公園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來。劉師傅想給他安排一個旅館,老人說不願意麻煩師傅,拒絕了。劉師傅只好含淚離開了……

這個事情真是看得我心裡很難過。

我剛剛上網搜索了一下這件事情的後續:網友關注到了他,紛紛給他提供幫助。

6月20日,熱心網友劉先生傳來消息稱,老人已被安徽老家的人接回家。

據劉先生介紹,他在網上看到新聞後發給了朋友,巧合的是,那個朋友真是大爺的鄰居。朋友隨即聯繫村裡,和老人老家的親友一同趕往了浙江。

劉先生稱,去找老人的時候,老人因尋親未果已被接到浙江當地派出所內。

這位老人,不過就是想去探親而已,但剛好身處疫情,不會用手機,竟步行了上千公裡。

疫情發生以來,社會生活智能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便利。

我們去到什麼地方,只需要掃一下碼,就能顯示我們過去十五天都到達過哪些地方。

我們隨時可以通過手機上報自己當天的身體狀況,查詢所在城市的疫情地圖。

我們不想出門,就可以在手機上下單,買這買那。

我們想去哪兒,就打開打車APP,讓網約車司機來接。

我們去醫院,可以提前網上掛號,省卻了去醫院排長隊的麻煩。

我們肚子餓了,也可以隨時隨地點外賣,讓人送到面前來。

我們遭受了不公待遇,可以上網發帖求助,如果我們遇到的不公實在太駭人聽聞,網友們會關注到你,你的問題可以得到快速的解決……

可是,有些人是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甚至,他們沒有手機。

有好大一部分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站在路邊攔不到計程車;健康碼、付款碼……他們統統看不懂,也不會用。

一位在醫院工作的藥師寫了一位路人,她看到老奶奶在醫院門口走來走去,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進不來醫院,臉上寫滿無助。這位藥師說:「工作的這10年間,眼看著醫院從人工收費變為自助收費,人工掛號變為預約掛號。很多老年人看病越來越不方便。」

疫情期間,武漢封城,好多老人沒辦法出門,又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有的老人央求鄰居:「可不可以給我們多買幾顆白菜,這樣我們可以吃好久?」

我爸媽用手機也不大利索。我教他們學會使用微信,現在兩個人都會用手機支付。但是,像打車、預約掛號、掃健康碼、上網購物等等這種操作,他們還是不大會的。若不是我也在這個城市生活,我估計他們在這裡也是寸步難行。

前兩年,在老家,我爸為存點電費,非得要去銀行營業廳排隊,排了一上午也沒輪到他。他也不跟我說,我打電話問他怎麼還不回家吃飯,他才告訴我原因。

我跑去銀行營業廳把他拽了回來,打開「手機銀行」,三下五除二,幫他把電費繳存好了。

我當時就在想: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農村老人,也不會用ATM機,只能用這樣原始的方式去交電費,得花出去多少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啊。

之前,江蘇鎮江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路上有多位老人要搭乘公交車,到了車上的時候,司機就讓他們出示健康碼,有些老人使用的智能機,倒是在其餘乘客的幫助下,順利的註冊了健康碼,而一些使用老人機的老人就沒辦法了,手機上根本就沒有這個功能。

在行車的時候,也碰上了位愛較真的老人,他就是用的老年機,在被司機告知不能乘坐時,他在現場和司機爭吵起來了,非要搭乘公交車才行。

期間司機也說了這是規定,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碼才行。由於被老人給耽擱了時間,其餘乘客也在趕老人下車,不然就要報警處理了。

在爭執了20分鐘左右,老人才無奈下車,準備回到社區去開個條子。不然,他去哪兒都沒辦法去。

站在公交車司機的角度,他也只是執行規定,保障全車人的安全;站在乘客的角度,他們也只是想要快點走,不想耽擱時間;站在老人的角度,他也只是想搭乘一段公交車……每個人都沒有錯,但最後就是只能迎來這樣的結果。

有一次,我坐在商場椅子上休息呢,旁邊來了一個大爺,幾次試圖跟我說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主動問他:你是不是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大爺這才為難地說:「我換了個新手機,但這個微信登錄不上去了。」

我把他手機拿過來一看,原來是他不會把舊手機的微信挪到新手機上。我通過掃碼登陸的方式,幫他在新手機上登陸了微信,可他說「新手機上的微信通訊錄裡的人都不見了」。我又教他怎麼找到通訊錄,並給特定的人發消息。

可就這麼一個很簡單的步驟,大爺也是學得滿頭是汗。事後他說:「我們老了,跟不上時代了,這些東西對你們年輕人來說很簡單,對我們來說太難了。」

上次我去醫院,也是遇到一對看樣子是從農村來的夫妻,想通過醫院的自助終端掛號,但到了某個步驟之後,就找不到「下一步」功能。我教他們使用,他們也是千恩萬謝。

生活電子化、智能化,給我們帶來了非常方便、快捷的體驗,但這些東西的普及也給另外一部分人帶來了障礙。他們可能年紀有些大、收入比較低又學不會新事物,結果就被擋在了門外。

之前,我也關注過一些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問題並呼籲我們的社會要「等一等」這些人。

對弱勢群體的關照,也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我們會給盲人修盲道,給坐輪椅的人修無障礙通道,在一些電視節目上使用啞語提示等等,反映的正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在社會生活越來越智能化的今天,在一些服務行業,我們也應當要適當留一些現金服務窗口、人工窗口給那些不會操作智能終端的人,而不是搞「一刀切」。

有的年輕人看到這些提議後,很傲慢地說:「我覺得就是科技倒逼人類進步,跟不上就活該被淘汰。我見到的大部分人都是自己不願意主動學習,拒絕改變。和老不老關係不大,你選擇了不進步,不跟上發展就得承擔由此帶來的後果。」

這話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它最大的問題源於:太傲慢,太冷血。

我們也會有老的那一天,可能也會有殘疾、生病的那一天,可能也成為弱勢群體,可能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跟不上時代……但就因為這樣,我們就活該被歷史前進的車輪碾成渣渣嗎?

不可否認,人類社會也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也很講「狼性」,每個人都想變得更強,都想攀爬到別人的上方。但人之所以為人(區別於動物),就是因為人要講「人文關懷」。

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從原始社會開始就以相互關愛的方式幫助彼此克服困難。真要完全遵循「弱肉強食」法則,人類的幼崽可能都沒機會成年。

公交車站和地鐵站設置的殘疾人專用通道,可以讓殘疾群體免受擁擠的困苦,而我們不必嫌棄他們擠佔了健全人士的空間,因為人生的意外那麼多,誰都不能保證自己這輩子永遠都不會成為殘疾人。

高鐵站、飛機場、購物商場甚至銀行網點設置的母嬰室,能讓媽媽和孩子們感受到社會對她們的關愛和照顧。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也是高中時候因家庭貧困得到免學費的照顧、大學時候能貸到國家助學貸款,才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帶著全家人走出了貧困泥潭。

我們今天生活在城市裡,享受著各式各樣的便利,可在廣大的貧困地區,很多人沒錢、沒手機、不會上網。

人類社會也是一個生態森林,唇亡齒寒,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你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用良知去做事情,對弱勢群體抱有善意和關懷,就是在自保、自救。

還是那句話:正是因為有人願意做金字塔底,你才能屹立在金字塔尖。因此,身處塔尖的時候,多點敬畏,多點悲憫,這樣你才能永葆金字塔尖的地位。這點道理,應該明白的啊。

我們不僅僅只「看得到」自己,也要「看得到」他人。只要有這點「看得到」的意識,那麼,「一刀切」政策就可以避免。辦法總比困難多的。

今年父親節,我也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杭州一對情侶擺攤送智慧型手機使用手冊,提醒年輕人教老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他們覺得這個事情比「買房買車的事業有意義」。講真,看到這點新聞時,我還是蠻感動的。

看到這個,我突然有點慚愧:我教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但他們死教不會,一氣之下我還吼過他們,現在想來,覺得有點汗顏……現在,我決定準備花點時間教我爸媽用智慧型手機。

以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男子下車方便被妻落在高速路 徒步走了近13公裡
    妻子聽到關門聲,便起步駛上了高速公路,跑了100多公裡後才發現丈夫丟了。隨後妻子在民警協助下找到了丈夫,此時他已徒步走了近13公裡。據山東商報  本報11月26日報導的這條新聞昨日在微博上熱傳。截至昨日19時,@財經網的這條微博就被網友轉發3萬多次,排在微博熱門微博榜的第二位。加上其他網友的轉發,這條新聞昨天在微博上的轉發次數至少達到5萬次。
  • 老人徒步8萬公裡壞57雙鞋 走完臺灣回新疆養老
    至今未婚的狂人金世民六年徒步8萬公裡,他計劃走完全國剩下的578個縣市昨天上午,一位戴著眼鏡、身穿深藍色T恤和灰色短褲、背著登山包的老人出現在三峽廣場,引來路人注目。他就是有「中國阿甘」之稱的陝西老人金世民。老金剛過60歲,已徒步8萬多公裡,他的目標是走完國內2500個縣市。這是他第三次來渝了,一路都有熱情的重慶驢友接待他。每到一地都要蓋章上月28日,老金從湖北鹹豐縣徒步進入重慶黔江區,酉陽資深驢友「麻哥」獲知消息後立即發帖,將老金的行程和聯繫方式公布在網上。
  • 父女三人徒步1000公裡,走了20多天,從老家湖南走到了廣東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老家位於湖南益陽的父女三人,徒步二十多天從湖南走了1000多公裡,最終才到達廣州的黃埔軍校!最近,在我們國內有父女三人,從老家湖南益陽開始徒步,走了1000多公裡,前後花了27天左右,最終才到達了廣東,終點站則是廣州的黃埔軍校!而且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位湖南父親所帶領的兩個女兒,一個只有12歲,而另一個也才19歲,年紀都不算大!
  • 250公裡徒步 從韶關走回廣州
    粗粗計算,小學在外村的學校上學,單程1.3公裡,一天往返4趟走5.2公裡,每年9個月、每個月26天上學。那麼,到小學五年級畢業時,僅為上學我就已經步行4867.2公裡。1983年至1988年間,我在汪堂初中上學,路程也差不多。也就是說,到初中畢業,我為上學步行近1萬公裡。完成這一壯舉時,我14歲。15歲那年,讀初中的第4年,我才騎上自行車。是的,有點莫名其妙,初中二年級我讀了兩遍。
  • 大爺沒有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半月徒步1000公裡從安徽走到浙江
    老大爺穿著有些舊的白T恤,背著簡單的行李,臉上帶著笑容走過來,和劉師傅打招呼。老大爺想問這裡離成城裡還有多遠。噢原來是問路,但大半夜的,一位老人就這麼孤零零走在路上,實在有些奇怪...劉師傅不由得多問了幾句。
  • 老人半個多月步行900多公裡尋親,只因沒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
    疫情防控時期,手機上的健康碼成了人人必備的"出入證"。指尖科技雖然方便,但在上了年紀的老人眼裡,卻成了一個挑戰。有些老人不會申請健康碼,還有一些甚至連手機都沒有……這不,最近就有一位來自安徽亳州的大爺,因為健康碼的事,牽動了萬千網友的心,一起看看怎麼回事!大爺沒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徒步半月從安徽到浙江6月17日,貨車司機劉師傅在浙江台州拉完貨返程時,遇見一位大爺向他招手,詢問到城裡還有多遠?
  • 《復古之路》徒步河西走廊1000公裡,使至塞上,永遠的黑水城
    徒步歷程:1050公裡耗時:66天蘭州到瓜州全程徒步無搭車,借宿2次,露營17次,中途被好心人給水喝遇到好心人指路幫助無數,腳踝受傷腫脹1次,胯骨勞損1次,腳趾甲淤血3個,腳底水泡若干,走爛的徒步鞋1雙,造訪古遺蹟不計其數......
  • 百歲老人愛牛奶把奶粉當零食 每天徒步5公裡(圖)
    奶粉當零食百歲老人每天徒步5公裡  健身秘訣:喜歡徒步逛街,每天至少5公裡  長壽菜單:愛喝茶。愛牛奶,每晚都會喝兩盒。把奶粉當零食。9月初,華西都市報記者跟隨當地老齡辦再次對這些百歲老人進行了逐一探訪,對他們的生活情況進行了調查記錄。  9月7日,記者見到了今年剛滿百歲的老人楊松雲,他是彭山區青龍鎮有名的棉花匠。但除了彈棉花外,如今他還有一個習慣在當地出了名,就是喜歡長時間徒步,每天至少五公裡,除了吃飯、睡覺、喝茶,都在外面逛街,青龍鎮的大街小巷都被他逛遍了。
  • 步行27天 行程近1000公裡 桃江三父女再次徒步到廣東
    大益陽客戶端訊(通訊員胡衛紅)7月21日,盧慶豐帶著兩個女兒從家鄉桃江縣盧家村出發,歷時27天,步行近1000公裡,於8月16號下午到達本次終點站——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兩個女兒盧悅、盧珺,分別為20歲、12歲。
  • 2018佛山50公裡徒步桃園跑團一起走
    時光飛逝,又一年的佛山50公裡徒步要來了,當然這次也少不了我們佛山桃園跑團的組隊參與,去感受這座我們生活多年的城市的變化
  • 民警徒步三公裡 護送八旬迷途老人回家
    838.36_976.12)_bvs.mp4/tzwj_video.m3u8 民警徒步三公裡護送八旬迷途老人回家 民警徒步三公裡 護送八旬迷途老人回家
  • 一身迷彩服一個月徒步走近百公裡 鄉鎮書記書寫走村記
    造路的成本很高,很多地方沒有公路,只能靠徒步走山路,幹部走村時,經常都是先坐船到碼頭,然後爬山,徒步進村。作為一名在北山鎮工作了七年的幹部,毛偉光用這七年時間踐行著鄉鎮黨員幹部用腳丈量土地的踏實作風。踏雪進村,一天徒步31公裡2016年1月,北山下起了大雪,毛偉光了解到李坑村因為下大雪,手機信號不通,村裡災情無法了解到。一直放心不下的毛偉光決定進入大雪封山的李坑村看看情況,從北山鎮到村裡的距離有15公裡,下雪天,車輛無法通行,最後決定和駐村幹部兩人徒步上山。
  • 敦煌徒步戶外,你一天能在沙漠戈壁走多少公裡
    去敦煌,你敢挑戰「絲綢古道」4天3夜108公裡的戶外徒步沙漠戈壁旅程嗎?你一天能走多少公裡呢,能在這徒步過程中感悟什麼呢?,鬥志昂揚,滿腔熱血,一路上體驗到有人走的快,有人走的慢,有時候身邊一群人在走,轉眼間前後左右空無一人,茫茫戈壁是會考驗人的:人生這條路上,大部分人只會陪你走其中一段。
  • 96小時徒步108公裡,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思考人生
    這次徒步的規劃是4天3夜、96小時、108公裡,路況基本是戈壁、沙漠,4天都在無人區沒有任何手機信號(天啊,這對於媒體從業者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煎熬),我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就是:「
  • 梁平小夥徒步中國第4大沙漠,走了66公裡,手機拍下沙漠是這樣子
    梁平萬事通微信公眾號消息「一定要去一次沙漠,不負美景不負此生」梁平33歲小夥就是懷著這樣的初心踏上了4天徒步騰格里66公裡的旅程(夜宿帳篷 很冷很冷的了)——三毛先看看這個標題徒步66公裡的沙漠你怕嗎?
  • 距成都約130公裡看紅葉彩林的好地方,徒步半小時,老少皆宜
    周末約上一兩個朋友準備去汶川臥龍看彩林,這地方距離成都不遠,也就130公裡左右,很適合一日遊或兩日遊。從成都出發往臥龍,我們走高速沒有直接到映秀出口下,而是提前在都江堰青城山出口下高速,轉上213國道前往臥龍。
  • 梁平小夥徒步中國第4大沙漠,走了66公裡,手機拍下沙漠是這樣子
    66公裡的旅程(夜宿帳篷 很冷很冷的了)——三毛先看看這個標題徒步66公裡的沙漠你怕嗎?25公裡的路程18號(第三天)沙漠的日出日落絕美腳踩沙漠、頭頂烈日淡藍色的天空潔淨得沒有一絲雜質但乾燥的空氣和夾著沙塵的風颳得臉像刀割一樣這一天走了26公裡
  • 千人走戈壁用腳步丈量108公裡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徒步節日前開啟。作為徒步節的一項重要內容——第二屆千人走戈壁國際商界精英戈壁挑戰賽也同時拉開帷幕。在接下來的四天三夜裡,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名企業家、社會精英踏上沙漠戈壁徵程。
  • 賣了手機給女朋友買票,自己徒步300公裡回家,網友:絕對是真愛
    導讀:賣了手機給女朋友買票,自己徒步300公裡回家,網友:絕對是真愛富貴夫妻多磨難,貧窮夫妻百事哀,這是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油膩大叔赧然一笑,略顯羞澀地說:「我跟女友到廈門旅遊,不小心花光了錢,沒有辦法啦,我們在廈門舉目無親,我只好把身上最值錢的手機賣了,然後買了一張到梅州的火車票給女友,我以前是偵察兵,身體好得很,一天徒步幾十公裡是常事,我打算沿著鐵路徒步走路回家!」
  • 攀枝花發生泥石流 民警背老人徒步千米轉移
    10日早上,攀枝花鹽邊警方參與救援,民警徒步幾公裡,然後背著老人和小孩徒步趟過近千米沒膝的泥石流,先後將當地被困群眾分批轉移至安全地帶。據攀枝花公安局介紹,9月10日凌晨5時,攀枝花市米易縣得石鎮和桐子林鎮二灘右幹線遭遇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得石村2組大槽溝、新街、沿江路、市場路、黑谷田五社和桐子林鎮月亮灣地區受災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