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園地三,「字詞句運用」板塊,要讓孩子用「一邊……一邊……」造句。為了啟發孩子們思維,也為了讓孩子們掌握造句方法,上課頗費了一番功夫。然而,課堂上,語文老師最怕的「孩子問的我不會怎麼辦?」就在課堂上出現了!
在造句練習時,我鼓勵孩子們不要只用身邊的人造句,還可以說一說小動物。結果,這就成了自己給自己挖坑跳。
一個同學說「青蛙一邊跳一邊吃蜻蜓,」之後,另一個同學「咦」了一聲,我也疑惑了「青蛙吃蜻蜓嗎?」由此生成了課堂的精彩插曲:全班師生對「青蛙吃蜻蜓嗎?」展開了相當熱烈的討論。
當然,語文課,並不是科學課,孩子們討論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找到科學,更多是為了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的訓練。
一個男生率先發問「益蟲吃益蟲嗎?」這個孩子有想法,我告訴孩子們,益蟲和害蟲,是人們根據動物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而定,動物眼中沒有益蟲害蟲之分。
之後,孩子們各抒己見,大多認為青蛙不吃蜻蜓。「青蛙會用舌頭,很長的舌頭,像吃蚊子一樣,快速地把蜻蜓卷到自己嘴巴裡。」「不可能,蜻蜓那麼大,青蛙的嘴巴沒有那麼大!」討論是相當熱列!
而我呢,不是科學老師,沒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儲備,也無法確認到底青蛙吃不吃蜻蜓。
我憑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覺得,蜻蜓立在荷花上,還在水草產卵,能和青蛙共享一片水域,應該是青蛙不會吃它的吧。而且青蛙蜻蜓形體大小相差不太大,猜測青蛙應該不吃蜻蜓。
由於我對自己的答案並不肯定,所以讓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起查找資料。這是很多老師應對尷尬的方法:回家查資料,明天我們一起交流。
晚上,一直心裡在想課堂上孩子們的爭論。一哄睡孩子,我立馬來電腦前查看資料,竟然發現:青蛙是吃蜻蜓的!我觀看了幾個青蛙吃蜻蜓的視頻,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真是汗顏啊!立馬下載視頻,明天和孩子們一起看!
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就得自己有一桶水。此言不差啊!今天課堂上,由「青蛙到底吃不吃蜻蜓」引起的爭論,讓我這個語文老師難住了,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語文老師還是要多讀書、多積累知識,語文老師是要努力成為百科全書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