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說說你記憶中的廣濟橋

2020-12-20 中國文明網

   (記者 徐曉芝)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這裡的橋,指的就是廣濟橋(湘子橋)。可以說,廣濟橋是潮州的標誌,是海內外潮州人心中的自豪。不過,年輕的潮州人,你可知道廣濟橋的歷史變遷?近來,網絡上一組題為《百餘年來潮州湘子橋的樣子,你不曾見過……》的圖片,引起了不少潮州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爭相轉發,也勾起一些網友對廣濟橋各不相同的記憶。

  ◆現象

  廣濟橋歷史組照被熱轉

  打開網上這一組被熱轉的廣濟橋圖片,記者看到,15幅圖片分別展示了廣濟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風貌,其中有8張黑白照片拍攝時期較早。圖片下方的文字說明顯示,第一張拍攝於1868年,橋面上蓋有房子,據說是廣濟橋現存最早的照片。還有20世紀初美國發行的明信片上的廣濟橋,20世紀30年代拍攝的廣濟橋十八梭船,1939年7月侵華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廣濟橋等。此外,還有分別拍攝於1948年、1958年、1976年、2003年等的廣濟橋,角度均各不相同。

  除了圖片之外,發布者還編輯了文章,詳細介紹關於廣濟橋第一張照片的故事。文章中說,目前能搜集到的關於廣濟橋的最早照片,是韓山師專的外籍教師朱麗·希金爾女士從澳大利亞寄來的一張照片複印件,拍攝於公元1868年。拍攝者是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遜,拍攝時曾遭到當地居民的大力阻撓,攝像機還差點被毀。而湯姆遜之所以冒險拍下這張照片,是因為他認為,廣濟橋是中國最值得一提的橋梁,它跟倫敦老橋一樣,為居民提供可供做生意的地方。

  網友「行走江湖」說,現在網絡上看到的大多是廣濟橋修復之後的資料,過去的資料展示並不多,這個帖子集中曬出廣濟橋不同時期的樣貌照片,讓他對廣濟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記者留意到,網友們在轉載這篇文章的同時,有人還將之前媒體對廣濟橋的報導也翻了出來。如CCTV8音樂電視《潮州有座廣濟橋》、CCTV4走遍中國之《廣濟橋的歷史》等。網友「小紅帽」說,廣濟橋是潮州人的驕傲,每每看到這些資料,都覺得特別親切,這是屬於潮州的特殊記憶。

  ◆講述

  坐在梭船上和同學「講古」

  口述者:鄭雪儂

  我今年78歲,是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我從小生活在老市區,見證了廣濟橋幾十年的滄桑變化。關於這座古橋的故事,估計三天三夜也聊不完。

  我記憶之初的廣濟橋,並不是完整的「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整座橋只有21個橋墩,中間十八梭船顯得有些破舊,橋上只剩下十多個斑駁的亭臺樓閣,偶爾有農民在上面做點土特產生意、賣點涼水等。

  小時候我爺爺在東門古的月城內做鹹魚生意,外祖父則在韓師門口賣水果,於是我常常在這座橋上往返。14歲時,在廣濟橋頭目睹大批解放軍入城的壯觀場面;1969年至1972年,每天都要跑步過橋,到韓師附小教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讀初中時,晚上常和幾個同學相約坐在梭船上「講古」,一群人有說有笑,感覺特別好。那時候晚上過橋的人比較少,江面不時吹來涼風,廣濟橋因此成為年輕人談戀愛約會的勝地。我當時談戀愛,就是跟女方約好在■牛附近碰面,然後兩個人漫步廣濟橋。

  不僅是長期居住在潮州的市民對廣濟橋有深厚感情,海外僑胞對這座橋更有特殊的眷戀。我有一個旅居澳大利亞的叔父,每次回到家鄉,總要站在橋頭,遙望這韓山韓水,一解思鄉之情。十幾年前,我曾邀請潮州老畫家餘步青為廣濟橋作畫,並親自題詩,做成瓷板畫,贈送給僑居新加坡的老同學。一直以來,每有在外親友歸來,我總會帶他們走一走廣濟橋,給他們講述這座800多年歷史古橋的故事和傳說。

  廣濟橋曾是重要交通紐帶

  口述者:謝老師

  我已經60歲了,每個階段看廣濟橋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現在的廣濟橋,是經過裝扮的退休老人,滿面紅光,精神矍鑠,引來無數遊客的讚美。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廣濟橋,則像是一個缺乏營養的老人,用它堅強的骨架支撐著過往的子孫。

  我記憶中的廣濟橋,跟現在很不一樣。橋中間有一部分是鋼鐵結構,橋的左右側有人行道,還有小商販在上面做生意。白天整座橋人來人往,偶爾還有運送武器的部隊車輛從上面通過。在韓江大橋建成之前,這座橋是人們通往福建、浙江等地的交通要道。人們不僅從這裡通行,還在這裡集散物資。長時間以來,廣濟橋承擔著交通紐帶的歷史使命。

  印象中,雖然每天橋上人流較多,但上世紀60年代的韓江東岸還比較荒涼。我有一回在橋上經過的時候突然下起大雨,只好趕緊跑到韓文公祠避雨。當時的韓文公祠看起來還是一座舊廟,韓愈的塑像剛好放在中間,那天正好電閃雷鳴,到處陰森森的,讓人有點害怕。而對於韓江東岸,我記憶最深的則是韓江漲水的情景。在潮州供水樞紐建成之前,每到雨季,韓江便會漲水,有時洪水沒過廣濟橋面,湧上西岸,各處城門就會緊急關閉,以阻止洪水洪向城裡。每當這個時候,我常常跟一群同學特地跑到東門樓上,觀看城外洪水洶湧的場景。

  廣濟橋恢復原貌讓人自豪

  口述者:曉風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兩隻■牛一隻溜。」從小我就會唱這首歌謠,但在廣濟橋恢復原貌以前,我只能從圖片資料上領略她的風採。

  我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是地道的潮州市區人,所以對廣濟橋非常熟悉。那時雖然已改建為鋼架橋,但老橋墩還較好保留,橋上也保留了一隻■牛。每次通過廣濟橋,我都要去摸一摸那隻■牛,有時還騎在牛背上眺望韓江。

  修建濱江長廊之前,沿江的石板路崎嶇不平,岸邊有許多木材場、煤炭鋪,環境衛生比較差,廣濟橋看起來也相當老舊。隨著濱江長廊的建成,韓江沿岸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2003年,正在外地讀大學的我,又聽說政府要將廣濟橋恢復原貌,那時我心裡可高興了。每次放假回來,我都會跑去看一看廣濟橋的修復進度,盼望著早日完工,讓我親眼看一看真正的「十八梭船廿四洲」。

  在學校的時候,我經常跟外地同學介紹廣濟橋的歷史和傳說,覺得特別自豪。畢業後,外地一些同學特地來到潮州旅遊,而我便第一時間帶他們去參觀修復後的廣濟橋。這座千年古橋白天與晚上都有各不相同的韻味,讓外地同學著實開了眼界。

  直到現在,我空閒時依然喜歡去逛濱江長廊,帶著相機拍攝廣濟橋,曬上微博、微信,讓其他地方的網友見識潮州的魅力。

  ◆回顧

  廣濟橋的歷史變遷

  據市文物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以其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1988年3月,廣濟橋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濟橋由潮州太守曾汪始創於宋乾道7年(1171年),接下來50多年時間,先後由近10位州官主持修建。東、西橋建起來後,江心一段因水深流急,用浮橋連結,形成了拱橋、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形式。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重修,並在橋上建起126間亭屋,亭屋間建起12座樓臺。明正德八年(1513年),廣濟橋正式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一裡長橋一裡市」的獨特風貌。

  工作人員介紹說,隨著歷史的變遷,建國前夕,廣濟橋已殘破不堪。1958年,政府撥款對廣濟橋進行加固維修,撤去十八梭船浮橋,改為兩個鋼筋混凝土高樁承臺雙柱式橋墩,上架三孔鋼桁架,廣濟橋變成一座直通的公路橋。1977年和1979年,政府又先後將橋面加寬為雙車道及行人的大橋,以利交通往來。然而,由於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廣濟橋部分橋墩出現掏空、傾斜與沉降現象,1958年改建的鋼架橋也超過設計年限。

  據介紹,1989年,市政府在廣濟橋下遊一公裡處新建韓江大橋,結束了廣濟橋作為交通紐帶的歷史使命。隨後,經過有關部門多方努力,國家文物局核准同意按照明代橋貌進行修復。2003年至2007年,政府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固和維修現存21座古橋墩,恢復「十八梭船」的啟閉式浮橋,同時修復了橋上的12座樓閣和18座亭屋,加上匾額和對聯,將其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潮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潮州廣濟橋
    ,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 八月底,我走走停停,一個背包的陪伴,來到了廣東潮州。潮州,雖說是在福建的隔壁,老近老近的,但也是我第一次踏進這個潮汕文化特濃的潮州城。有人說: 「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所以,當孤陋寡聞的我得知,這裡有一座有著中國四大古橋之稱的「廣濟橋」(又名湘子橋)時,我又轉轉悠悠來到了韓江邊上,真實的領略了一番廣濟橋的風採!它,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起伏變化。
  • 潮州廣濟橋凌晨被撞受損,監控視頻曝光
    今天凌晨4時左右,一艘梅州貨船沿韓江順流漂至潮州水域,失控碰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潮州廣濟橋,造成廣濟橋橋墩欄杆部分損壞,據了解
  • 潮州廣濟橋被撞受損 景區關閉燈光秀暫停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潮州廣濟橋被撞受損 景區關閉燈光秀暫停 記者從廣濟橋的監控看到,20日4時01分,有兩條船隻同時從上遊漂至廣濟橋北側,其中一條有驚無險地從東西兩橋間穿過,另一條船的傳送帶則直接撞上廣濟橋西八墩的欄杆,並最終橫在西七和西八之間。
  • 廣濟橋——帶你見證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以及感受潮州的底蘊
    小宸是一年多以前去的潮州廣濟橋了,那個一個晴朗的早晨,小宸和朋友騎著摩託車,突突突地從揭東(比較靠近潮州的地方)騎去了潮州,打算在潮州玩一下。廣濟橋作為潮州八景之一,那必須是要去欣賞一下的。廣濟橋,當地人也叫其為湘子橋,始建於南宋公元1171年,和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千百年來歷經了滄桑毀壞嚴重,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是2003年按明代風格修復重建的,但是也值得一見。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著韓江,集梁橋、拱橋和浮橋於一體,十分獨特。
  • 潮州 遊廣濟橋可自助買票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仕日 洪禮慧 達海軍 實習生/黃緒方)1月14日起,4臺智能售票終端在潮州廣濟橋東西兩側同時啟用,遊客可自助買票,且門票兼具郵資明信片雙重屬性。據悉,廣濟橋是廣東省首家使用智能售票終端售賣門票兼郵資明信片的景區。
  • 夏天來了,去潮州的廣濟橋看燈光秀吧(附廣濟橋燈光秀時間表)
    潮州廣濟橋燈光秀在每個遊子心裡,總有一座橋連著家鄉。這裡,曾經有著璀璨的官商兩屆文化,更在東南亞等地區擁有諸多潮州籍貫富豪。作為遊客,廣濟橋同樣不可錯過,甚至有「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遭」的說法。在炎炎盛夏,走過騎廊遮陰的牌坊街,打卡粽球、豆乾、腐乳餅、鹹水粿、春卷、鴨母捻等美食。穿過城樓,廣濟橋橫,等夕陽來,等夜幕降,這裡即將上演一場燈光大秀。
  • 潮州「國寶」廣濟橋被撞事故船主落網了
    5月8日下午潮州警方通報,4月20日廣濟橋船撞事故的船主落網了,出人意料的是,該名船主竟還是毒販!
  • 廣東潮州3大主要旅遊景點遊記:廣濟橋、開元寺、潮州韓文公祠
    一、廣東潮州廣濟橋旅遊景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和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被譽為中國四大古橋,是中國第一座啟閉式浮橋。廣濟橋是由東、西兩座石樑橋和中一座浮橋組成的浮梁組合結構,梁橋由墩、石樑、橋亭組成,東梁橋長283.35米,有12個墩臺和12個孔;西梁橋長137.3米,有8個墩、7個孔和5米寬的石樑;中浮橋長97.3米,由18艘木船連接。
  • 廣濟橋記
    原標題:廣濟橋記 潮州的廣濟橋,俗稱湘子橋。與別處的橋不一樣,這座橋,是韓江上一座海市蜃樓一樣的畫橋。 從韓江的濱江長廊望出去,西邊的十一座橋墩,屹立著十一座翹簷高脊的亭臺,東邊的十三座橋墩,矗立著十三座鬥拱嵯峨的樓閣,中間是用十八艘梭船拼串起來的浮橋。民謠這樣唱: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兩隻鉎牛一隻溜。
  • 潮州廣濟橋燈光秀增至每晚3場!
    潮州廣濟橋燈光秀增至每晚3場! 為更好滿足春節、元宵「兩節」期間 市民的觀賞需求 潮州廣濟橋「鳳城之光」燈光秀 從7日起增加一個場次演示!
  • 潮州廣濟橋: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內含八仙的傳說
    宋末至元代,廣濟橋又有諸多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年)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並於橋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間」,更名為「廣濟橋」。正德八年(1513年)又增一墩,減浮船六隻,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
  • 五一假期推薦你去潮州的這3個景點,悄悄告訴你沒有廣濟橋
    五一假期推薦你去潮州的這3個景點,悄悄告訴你沒有廣濟橋五一假期去哪兒玩?有這種疑惑的小夥伴們看過來,這裡有一份專屬於你們的推薦哦。今天要推薦的是廣東的一個好地方——潮州的三個景點,因為五一假期的人可能很多,小編就不再推薦人們蜂擁而至的廣濟橋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在旅遊淡季來這座古橋玩玩。1.
  • 「 快來圍觀 」廣濟橋對潮州市民實行免費開放啦!
    公 告為弘揚潮州優秀傳統文化
  • 潮州一七旬老人打造銅製廣濟橋與牌坊街
    廣濟橋和牌坊街是咱們潮州的地標建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過,這銅製的廣濟橋與牌坊街您就未必見過。最近,一些人就跑到浮洋鎮洪巷村去看稀奇。亭臺樓閣、飛簷翹角,每一座牌坊無一相同;梭船相連、樓臺矗立,古橋風韻盡收眼底。
  • 潮州一座三千年古城:藏有七百處古蹟,幾代潮州人的記憶
    韓江流經這麼一座小城,它古樸安靜又低調,這裡是一代富豪李嘉誠所出生的地方,這裡住著「膠幾人」,他們講潮州話,愛吃小吃,有遠近聞名的牛肉丸,他們熱情好客,會提醒你如何處世防止被騙。潮州古城,也算是潮州旅行的必去之地。
  • 大V看小康·幸福廣東|除了廣濟橋,潮州還有這些「噹噹當」
    廣濟橋最大的特點,便是橋中間有十八艘木船充當「浮橋」連接兩岸,浮橋可啟可閉,開啟時便可以讓大型船隻通過。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廣濟橋是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圖片由潮州市委網信辦提供)不久前,廣濟橋晚上響徹兩岸「噹噹當」的音樂聲,以及美輪美奐的燈光秀,使得它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點」。殊不知,在潮州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還有不少「噹噹當」的聲音同樣值得注意。「噹噹當」是匠人用刻刀雕刻木頭的碰撞聲。
  • 潮州旅遊必去: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俗稱湘子橋與牌坊街
    我就是懷揣著夢想去窮遊中國的作者——我夢今天,帶大家看一下潮州旅遊必玩的景點:有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俗稱湘子橋,是中國橋梁史上的一個奇蹟;還有潮州古城的牌坊街,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還有與潮州旅遊必去:NO.1廣濟橋簡介: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始建於公元1171年,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 廣濟橋入選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潮州廣濟橋活化利用項目從54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全省15個典型案例。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古蹟保護協會與廣東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志願者協會聯合主辦,是一項高規格的專業性評選活動。
  • 我國古橋建築孤例——潮州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閩粵交通要津。以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著名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 廣濟橋什麼時候都很美
    前幾天,去潮州古城小住了幾日,第一站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廣濟橋」。儘管是多雲天氣,廣濟橋仍然是美的古樸、美的自然、美的賞心悅目。燈光秀一開始,韓江兩岸燈火輝煌,廣濟橋被燈光裝飾的五光十色,璀璨奪目,完美的將古代建築與現代燈光藝術結合在一起,向我們展示了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