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國放黃金色,宮錦袍添紫綺裘。——《八月十三夜與張檢法泛武溪》
在一些古裝劇裡,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富人經常用銀子來打賞下人,而對比現在銀的價格,每個人內心都會浮現一個詞:豪橫。其實在古代,一兩銀子就足夠一個家庭一年的開支,而這些有錢人打賞下人竟然都是一荷包銀子的賞賜,就不免讓人懷疑這些銀子的真實性。況且,銀這種貨幣是從明朝開始通行的,不知那些拍攝明朝以前電視劇的人有沒有讀過歷史。
事實上,我國自身出產的白銀很少,直到明朝,他們用茶葉、絲綢從海外換回了海外大量的白銀,這才使我國白銀慢慢多了起來。自此以後,海外也有很多國家的白銀流入中國。既然有這麼多的銀流入中國,就說明銀很受歡迎,那為什麼說白銀是很尷尬的貨幣呢?而美國又是如何利用白銀沉重打擊我國的?
《抱樸子·勖學》中說道
「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
,這其中的握白說的正是白銀。作為貨幣,白銀並不僅僅在中國流通,在英國、西班牙等地區也有白銀流通,而現在英國的貨幣之所以叫英鎊,也是因為當時英國對白銀的計量,就像我們的一兩白銀,二兩白銀。流通國際的白銀最終沒有走到最後,而中國卻是最後一個放棄的,這是為什麼呢?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產力不斷上升,世界各地對銀礦的開採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日本、美洲等地,高質量白銀用火車都裝不完。以至於到最後直接將白銀投入了工業生產,而不是當作貨幣。白銀產量的不斷攀升,讓各國產生了深思,這樣一種泛濫的東西真能一直拿來做貨幣嗎?一開始,白銀泛濫的程度大家還能控制,畢竟生產力水平就在那兒,但到了清朝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白銀的數量已經無法估計,單看戰敗以後清朝幾個億白銀的賠款就知道,白銀已經不適合拿來當做貨幣了,目前最緊急的便是更換流通貨幣。
最終,將白銀取而代之的是黃金,因為黃金比白銀的密度更高,質量也更好,所以世界通行貨幣由白銀轉變成黃金。不過這時,除了我們南京政府仍然使用白銀作貨幣之外,還有美國同時使用兩種貨幣。只是到了1873年,美國正式廢除使用白銀為貨幣,而政府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諸多資本家的不滿,他們以各種形式跟美國政府鬧了足足二十年,直到羅斯福當選總統才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法。只不過,這個羅斯福所提的解決辦法也是十分陰損,他竟然讓美國人去全世界買白銀,讓其價格不斷上漲,到最後,美國經濟實力大增,當時的上海處卻在經濟危機當中。
羅斯福的這個辦法,讓我國白銀大量流出,而為了控制社會經濟穩定,南京政府無奈決定使用政府信用法幣,以此代替通用很久的白銀。然而,所謂的法幣推行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在大量白銀流失的情況下,更是困難橫生。而這種困難自然被有心人看在眼裡,國家出現內亂,自然就會有有別的國家虎視眈眈,甚至島國日本都敢對我們進行侵佔,時刻準備分一杯羹。回想過去,日本也是要向中國進貢學習的,如今看來,也真的是落後就要挨打。仗著比我們先進,就敢對著我們叫囂。
對於因為白銀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其實也是國與國之間爭鋒的問題,一開始白銀不多的時候,大家爭的無非是哪一個國家擁有的白銀更多,到後來,白銀泛濫,大家改用黃金,卻也沒放棄對白銀的吸納,到最後造成我們白銀大量流失,歸根結底還是國力之爭。雖然一開始,中國富得流油,到最後還是便宜了美國。
參考資料:《抱樸子·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