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南方降水量的不斷增多,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各水文站全線超警,抗洪形勢嚴峻。人們在為洪災揪心的同時,也不禁要問,為何鄱陽湖如此重要,能成為歷年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一起來看一下。
一:歷史上的鄱陽湖。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和彭蠡澤。鄱陽湖的湖盆最初是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此後海水入侵,整個盆地變成泱泱大湖,又因為湖水逼近鄱陽山,所以被稱之為鄱陽湖。
最初的鄱陽湖頗像一隻大葫蘆,分南北兩湖。近代由於淤積和圍墾等原因,湖面日益縮小,而今倒像一隻昂首欲飛的天鵝。具體說來鄱陽湖分東西南北中五大湖區。南部湖區,為鄱陽湖的主體,約佔湖泊總面積的五分之四。東部則沼澤灘地多,地勢平緩,湖岸彎曲。中、北部為鄱陽湖的大水體,水天相連,渺無際涯。
二:鄱陽湖的島嶼和傳說。據不完全統計,鄱陽湖在豐水期間露出水面的島嶼有近50座。這其中自然就流傳著許許多多與之有關的美麗動聽的傳說。
例如著名的鞋山。傳說上天有位凌波仙子,夜遊鄱陽湖。高興之餘,不小心遺失一隻繡鞋,從而就化成了今天的鞋山。明代大學者解縉詩云:凌波仙子夜深遊,遺得仙鞋水面浮。歲久不隨陵谷變,化作砥柱障中流。說的就是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再比如落星墩。是一座小小的石島,高若數丈,乍看就好像星鬥浮在水面。由此就被傳為墜星所化,故有: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另外歷史上有名的鄱陽湖大戰也發生在這裡。為了紀念朱元璋,當地人還將鄱陽湖中的一座島嶼取名為朱袍山。
三:鄱陽湖的重要性。可以這麼說,鄱陽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歷次抗洪中的焦點和關鍵所在。具體說來就是,整個江西省整體就像是一個向鄱陽湖傾斜的巨大盆地,省內的五大水系全部都要經過鄱陽湖才能匯入長江。
正常情況下,鄱陽湖的作用就好比一個超級巨大蓄水池,起到一個調節水量的作用。當長江幹流發生洪水時,鄱陽湖會承納長江洪水倒灌,緩解幹流洩洪壓力;當江西境內發生暴雨時,全省的雨水量都要經過鄱陽湖調蓄後才注入長江。由此可見鄱陽湖的重要性,一旦水位上升過快,使鄱陽湖蓄水量暴增,失去了調節作用,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