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漢語裡面有一個特殊的成語:掛羊頭賣狗肉。這個成語表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表面所表現出來的和實際上的完全不符,名不副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原本是「掛牛頭賣馬肉」,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掛羊頭賣狗肉」。
《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有這樣的記載: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對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曰:」善。「使內勿服,不逾月,而國莫之服。
大致意思是說,有一段時間,齊靈公突然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癖好:他非常喜歡看女人穿男人的衣服,看女子扮成男人。為了滿足他的癖好,他下令讓所有的宮女都穿上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樣子供他觀賞。一時間,這種女扮男裝的風氣在宮中盛行起來。不久之後,這種風氣又流傳到了民間,齊國境內的女子都紛紛開始穿男裝。
齊靈公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大為惱火,認為這破壞了社會風氣,決定下令糾正。於是,他命令所有官吏,凡是遇到女扮男裝的人,不管是誰,一律撕裂其衣衫,斬斷其腰帶,當街示眾。不但如此,還要對其夫君一併處罰。結果,一段時間之後,不但沒有禁止這種現象,反而愈演愈烈。這令齊靈公非常頭疼,不知如何是好。在這時候,他才想起來徵求國相晏子的意見。晏子聽完靈公的敘述後,指著附近一家賣肉的店鋪,對靈公說:「大王,您看那家店鋪明明掛的是牛頭,但實際上賣的是馬肉。這就像大王您自己喜歡看宮女穿男裝,卻在全國禁止女扮男裝的行為一樣,表面上是一個樣子,實際上做的卻是另一套。要想真正在全國禁止這種行為,就應該從宮內做起,首先禁止宮中的女子女扮男裝。」
齊靈公聽了晏子的建議之後,便立即按照晏子所說的去辦。果然不長時間,齊國女扮男裝的風氣就漸漸消失了。
這件事過去了,但卻留下了「掛牛頭賣馬肉」的成語。在後來的社會生活中,不知那一天,這個成語又變成了「掛羊頭賣狗肉」。至少在宋人釋普濟的《五燈會元》卷十六中,就出現了:「懸羊頭,賣狗肉,壞後進,初幾滅」的話,然後就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