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縣的蒙古語地名

2020-12-13 雲南網

  作者:王雪樵

  有元一代蒙古人入主中原長達100年,河東各地也留下過蒙元時代的諸多遺蹟。直至今天,一些地方還保留有不少蒙古語地名。

  2004年我寫過一篇小文章,說的是臨猗縣閻家莊鄉南王村,當地人呼作「那兒卓naerbfo」。「卓」是「莊」的俗讀,「那兒」是蒙古語「淖兒nur」的對音,漢語的意思是「湖泊」。另據方志記載,該村還有一個名字叫「王家胡同」,而這「胡同xutuok」一詞也是蒙古語「池泊」「水井」的意思。可能由於當時村裡蓄有大池泊積水,所以人們給它起了個蒙古語名字,叫「淖兒莊」,也就是漢語所說的「泊池莊」,口語音轉為「那兒卓」。文章曾得著名女真學、蒙古史專家金啟孮先生首肯。

  就在那個時候,我還注意到萬榮縣的一個村名,即三文鄉的「生番村」(又名文村莊)。「生番」是明清以來漢族對少數民族的稱呼,如清魏源的《聖武記》:「惟涼山內生番,多不火食。」《清史稿·穆宗本紀》:「日本兵船抵臺灣登岸,與生番尋釁。」前者指彝族同胞,後者指高山族同胞。由於這個原因,我懷疑這裡曾有蒙古族或其他少數民族居住。但問過幾位當地人,都不清楚。

  去年在市裡搞地名普查,4月底的一天,萬榮縣地名文化專家解放先生忽然打來電話,說《東文村志》記載,本村一位解放前在蒲坂中學上過學的老教師講,他看到過村裡早年間一塊石碑,上面記載說:文村在元代時候村名叫「文也那」,是蒙古語。但不知道這「文也那」是什麼意思。還說,村民傳說當年村裡曾住過蒙古人。這個說法不經意間證實了我先前對「生番」村名的推測。我說:村民的說法有道理,「文村」很可能是個蒙古語地名。又問:當地還有沒有其他關於蒙古語地名的說法?他回答說,不遠處有個「烏蘇村」,村裡有人說是姓烏的和姓蘇的最先住在這裡,但本縣文化學者陳振民說「烏蘇」是蒙古語「水」的意思。不知何者為是。我說,陳先生的說法是對的,「水」在蒙古語中呼作us,漢語對音有烏蘇、烏素、五素、吾素、勿素等多種寫法,還有單譯作「素」的。內蒙古有個「毛烏素沙漠」,「毛烏素」蒙古語就是「水質不佳」的意思。

  但是,「文也那」在蒙古語裡究竟是什麼含義,我一時還弄不清楚。當時想到了兩個與它讀音相近的名詞,一個是奧地利首都叫「維也納」,與「文也那」讀音相似。但那是印歐語系詞彙,而蒙古語則屬阿爾泰語系,兩者對不上卯。另一個是「維那」「都維那」,這是個佛教詞語,指寺院裡管理僧眾事務的一種僧職。古代許多寺廟裡碑刻上都有「維那」「都維那」的名字。然而當地村民言之鑿鑿,是村名不是人名,是「文也那」不是「維那」,是蒙古語不是梵語,故這個詞語也被我排除了。於是暫時存疑待考。

  其實關於「文村」的村名,我在此前是留意過的。2010年,一位家在文村的朋友要嫁閨女,請我寫一篇「之子于歸」的文章。當時我就打聽過「文村」村名的來歷,結果仍不得要領。於是只好「望『文』生訓」,寫了幾句「十裡文村文脈長」之類的話,現在看來似乎有點「『文』不對題」了。但從那時開始,「文村」這個地名已經在我腦子裡掛了號。

  後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認定「文也那」這個村名應當和它所處地理位置有關。文村是個山區鄉鎮,地處稷王山西麓,海拔較高,境內滿是溝壑,屬於臺塬地帶。有東文、西文、南文三個「文村」,俗呼「十裡文村」,現在稱作「三文鄉」。以地理狀貌來看,「文也那」有可能是蒙古語「山」的對音,也有可能是「高」的意思。經過反覆比較,最後我鎖定了後者。查閱資料,蒙古語「高、高地」拉丁文轉寫有vendver、undur等不同寫法(ve是用雙字母拼寫的一個蒙古語短元音);漢語對音譯作溫都爾、文得爾、文都爾等。這裡vendver和undur的詞頭ven和un,用漢語譯作一個音節,即是「文」;譯作兩個音節,即是「文那」;譯作三個音節,即是「文也那」。所以從讀音對應來看,這是完全相符的。另據《東文村志》記載,古代村裡有座大廟,人們呼作「高廟」,廟中舞臺東側還有一通記載元代「重建高廟」的石碑。無獨有偶。永濟市高寺村古代也有一座寺,因建在栲栳臺塬邊緣上,地勢很高,當地人呼作「高寺」,蒙古語則稱作「文納寺」。這裡的「文納」音義皆等同於「文那」(不是僧寺裡的「維wei那」),如上所述,它也是蒙古語「高」的意思;是ven、un又一種漢譯寫法。永濟「寺以『高』名」與萬榮「廟以『高』名」的巧合,進一步證實了「文也那」是蒙古語地名,也說明了蒙古語地名在當地存在有普遍性。因此,我的結論是:「文村」和「文也那(村)」,就是漢語「高村」的意思,甚或也可以稱作「高廟村」。

  時日匆匆,轉眼又是一年。

  今年4月8日我在外地,解放先生又打電話來提出一個新問題。說是《縣誌》記載,明朝初年,萬泉縣老城附近有個「把婁裡」,下轄熟裡、廟後、上橋頭、下橋頭、西丁等5個村莊。不知「把婁」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也是蒙古語?我說這完全可能。第一,萬泉在元代是個縣城,按照元代的官制,縣上的達魯花赤(掌印官)必須由蒙古人擔任,故縣城一定住有蒙古人。第二,附近已有「烏蘇」「文村」等幾個蒙古語地名,說明元代人們為當地村落起蒙古語名字是有先例的。

  但是「把婁」與漢語對應的是哪一個詞語呢?

  回到運城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首先確認「把婁」兩個字是表音的,須從音讀入手來破解它。但蒙語和漢語分屬於阿爾泰語系和漢藏語系,加上方音和譯者口語的個體差異,一個蒙古語詞往往會有幾種甚至十幾種漢語譯寫方式(例如關於「泉」「井」等常用地名字,漢語譯法各自都有十八九種之多)。因此蒙漢語對音不可能是音節聲韻的完全對應,重點要看主要音節以及聲部。此外,當然還須重視當地的地理及歷史人文狀況,因為地名往往是一個地方地理狀貌以及人文信息的反映。

  根據以上原則,經過比較識別,我認為「把婁balou」對應的蒙古語詞語應當是「barun西、右」;「把婁裡」是「(城)西裡」或「(城)右裡」的意思。理由是:

  第一,地理位置吻合。從地圖上看,「把婁裡」所轄的5個村子熟裡村、廟後村、上橋頭村、下橋頭村、西丁村,都在萬泉縣城西邊或右側,故稱這一大片村落為「(城)西裡」或「(城)右裡」名副其實。

  第二,讀音吻合。蒙古語稱西邊、右側為barun。由於漢語中只有邊音l,沒有顫音r(相當於俄語裡的p音),因此人們常將r讀作l音,漢語對音有的也就譯作了「巴倫」甚至「巴隆」「巴楞」等。而「巴倫balun」和「把婁balou」之間不過是一音之轉。雙方不僅第一個音節ba是相同的,第二個音節的聲母l也是相同的。加上人們口語常將n尾音磨損、淡化(如將熱氣燻xun了呼作xu了,棉mian花呼作mia花),lun(倫)音也就變成了lu(陸)。當地方言又時常將lu與lou混讀,將「平陸lu縣」呼作「平婁lou縣」。這樣,在萬榮人的口語中,蒙古語barun(口語作balu (n)),就與「balou」幾乎沒有差別,故將其譯作「把婁」是完全合理的。

  第三,符合蒙古人命名的習慣。許多蒙古語地名都是以方位來命名,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共設有51個旗,其中就有24個有「前後、左右」的方位標識。如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後旗,杭錦前旗、杭錦後旗,鄂託克前旗、鄂託克後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等等。蒙古語稱南方與前方為omon,北方與後方為ar;東邊與左邊皆稱作jun,西邊與右邊皆稱作barun。所以元代蒙古人將萬泉城西這5個聚落命名為「把婁barun裡」,既可稱作「(城)西裡」,亦可呼作「(城)右裡」。

  據此,我們初步可以確定的萬榮縣境內蒙語地名有三處,一個叫「文村」,是「高村」的意思;一個叫「把婁裡」,是「(城)西裡」的意思;還有一個「烏蘇村」,是「水」的意思。

  此外,還有兩個村莊因元代駐有蒙古人或色目人而得名。一個是「生番村」,前面已經說過。新修《萬榮縣誌》改作「生蕃村」,釋為「盼望草木繁盛,五穀豐登,村富民殷」,亦合「雅馴」的原則。另一個是「胡村」,由解放先生提出,此說有一定道理。因為「胡」也是歷史上對少數民族的稱呼,且該村既無胡姓人家而又與駐過蒙古人的「烏蘇村」相毗鄰。

  今天,除「把婁裡」已不存在外,其餘幾個村名都被保留下來。這是地名文化一份珍貴遺存,對研究元代歷史和地方文化都是有助益的。(王雪樵)

相關焦點

  • 蒙古語地名漢譯過程中的種種現象
    命名的依據,與這個民族的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忠實記錄了民族生活的印跡,是該民族社會狀況在地名方面的外在表現形式。羅常培先生在其名著《語言與文化》中深刻指出:「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結晶。這個民族的過去的文化靠著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著它來推進。」蒙語地名反映了蒙古民族的歷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蒙語地名的命名依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 萬榮縣公安局公告
    萬榮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提示:2020年1月21日(臘月二十七)中午13時30分,晉M81593客車(運城——河津,車身為紅色,駕駛員系女性)從運城市中心汽車站發車,途經209國道發往河津,到達河津時間為當天下午15時20分左右。
  • 內蒙古自治區各個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意為雄獅子,灣系蒙古語陶亥的意譯,合起來意即雄獅之灣海南區:1976年設拉僧廟辦事處,源於境內清代寺廟滿巴拉僧廟,簡稱拉僧廟;1979年始設區,因在海勃灣區之南,故名烏達區:1958年設烏達鎮,1961年改烏達市,1979年始設區;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烏達系蒙古語譯音
  • 住在萬榮縣的人有福了
    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完全是「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萬榮縣
  • 你知道,「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是什麼意思嗎?
    我國擁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因而很多地名都是用少數民族的語言命名的,在你身邊是不是就有這樣的地方呢鄂爾多斯有許多美食美景,你知道,「鄂爾多斯」在蒙古語中是什麼意思嗎?博爾塔拉系蒙古語,意味銀色的草原。這裡常住很多少數民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藏族等,因此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州。
  • 山西省萬榮縣「鳳還巢」計劃(上海)懇談會舉行
    2017年10月13日下午,山西省萬榮縣「鳳還巢」計劃(上海)懇談會在上海市市北高新商務中心舉行。   此次會議由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委、縣政府組織舉辦。會議以「投資萬榮·投資快樂」為主題,以「鳳還巢」計劃實施為主線,以合作懇談、宣傳推介為舉措,萬榮縣在滬部分工作人員、知名文化學者;萬榮縣在申經濟促進發展會成員;萬榮縣總商會上海分會成員;萬榮縣在申異地商會成員;萬榮縣在申部分企業家等應邀參加了會議。   會上,萬榮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耀宗介紹了萬榮縣發展情況並代表縣政府與上海奧圖環衛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奧圖環衛)籤訂了項目合作協議。
  • 最全的呼倫貝爾地名解析
    -呼倫貝爾地名- 在呼倫貝爾旅遊你會感覺到呼倫貝爾很多地名都比較特殊,呼倫貝爾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又是一個邊境地區,少數民族語言地名居多數。
  • 山西萬榮縣整合醫療資源下沉農村
    山西省萬榮縣南張鄉南張村賈風淑老人感激地說。賈風淑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原來隔三差五就得跑一次縣醫院,年紀大了出行不便,還得讓家人陪著,勞神費力。  萬榮縣推出由「1名村醫+1名鄉醫+縣級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整合三級醫療資源,組團式服務,讓病人足不出鄉就能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療水平。賈風淑成為這一服務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 淺談新疆-天山南北地名含義
    託克遜(縣):維語地名「九十戶居之」巴音郭楞(州):蒙語地名「美麗富饒的流域」。輪臺(縣): 維語稱「奎玉克協海爾」——灰燼城之意。  蘇吉泉河(哈密市):蒙漢複合語地名。意為「蒙古人蘇吉的泉」。  查幹諾爾湖(哈密市):蒙古語,「白色的湖泊」。  沁城(鄉)(哈密市):蒙古語叫「塔爾納沁」,「有土地的地方」。  烏拉臺(哈薩克民族鄉)(哈密市):蒙古語,「水臺」。
  • 「牛古吐」地名探源及補正
    「牛古吐」地名探源及補正作者:邵國邦《敖漢旗地名志》載,對牛古吐鄉的「牛古吐」一名解釋道:「牛古吐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村,因此地有一獾子洞而得名『努和吐』。『努和吐』系蒙古語,意為「有洞的地方」,現為牛古吐鄉政府和牛古吐村委會駐地」。
  • 山西萬榮縣醫改惠民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6月14日,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張香娟走出山西省萬榮縣南張鄉衛生院滿意地說:「家門口就能掛上『專家號』,病人少,醫生態度好,收費還比縣城低,你說,我還有啥不滿意?」  近年,萬榮縣實施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以來,基層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能力以及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提升。
  • 運城市萬榮縣,這兩所公立高中,教學實力不相上下
    位於運城市西北部的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萬榮縣地理位置優越,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的連接處,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進入新時代以後,萬榮縣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和周邊地區的緊密聯繫,共同發展。萬榮縣經濟實力不錯,發展潛力巨大。在去年的5月份,萬榮縣退出貧困縣行列。今天,編者就帶大家看一看萬榮縣這兩所不錯的公立高中。
  • 萬榮縣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萬榮縣環衛精細化作業購買社會...
    1、採購條件     本項目已經萬榮縣政府採購管理辦公室備案,資金來自財政資金,運城市宇衡工程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萬榮縣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的委託,對本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採購。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歡迎符合條件的投標人參加投標。
  • 萬榮縣必去的景點,你知道幾個?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萬榮縣,萬榮縣位於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黃河東岸,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與臨猗縣、鹽湖區相連,東峙稷王山與聞喜縣相接,北有峨嵋臺地與河津市相鄰。旅遊景點分布比較廣,數量上也很多,有幾個地方必須去看一看,孤峰山、李家大院、秋風樓、飛雲樓、西灘、萬榮笑話博覽園等。
  • 安雅文在萬榮縣調研「一聯五」包聯項目建設
    6月11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安雅文深入萬榮縣調研「一聯五」包聯項目建設情況,詳細了解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難題。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趙振國參加調研。萬榮縣香菇產業園已建香菇大棚500個,交易市場1個,帶動80戶群眾參與香菇種植,每戶年均增收10萬元,初步形成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養菌出菇、加工銷售的上下遊產業鏈條。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真正用到這套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的地名,仍然主要集中於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內部文化認同感強,地域廣闊的三個邊疆自治區內。和之前郵政式拼音主要由跟地名打交道的郵政部分負責一樣,中國這套漢拼式的少數民族地區地名拼音系統也主要是由原國家測繪總局負責。
  • NO,03山西運城萬榮縣景點和美食
    交通運輸萬榮縣交通便利,實現村村通;209國道、108國道穿境而過;內河交通與溫河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黃河上廟前村和陝西省芝川鎮通航。萬榮氣候萬榮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11.9℃,最冷,平均氣溫3.8℃,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25℃;年降雨量500mm;霜期下旬至次年中旬,無霜期190天左右。
  • 2017山西萬榮縣事業單位招聘體檢公告(7)
    未入圍人員請登陸萬榮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查詢。經縣招聘領導組研究,決定對擬進入體檢考生進行體檢,具體如下:一、體檢時間、集中地點時間:2017年8月18日上午集合地點:參加體檢的考生(空腹)請於8月18日上午7:30前(遲到、不到者視為放棄)持本人身份證、筆試準考證和近期一寸免冠紅底照片1張,在萬榮縣人力資源和社會局一樓大廳集合。
  • 【長知識】內蒙古各地地名的來歷和含義
    【長知識】內蒙古各地地名的來歷和含義 2016年12月17日 17:22:04 五原縣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蒙古語為青色城市。
  • 新疆旅遊景點地名漢譯及其含義
    新疆的眾多獨特地名就是各民族開發這塊神秘的沃土留下的「活化石」。有趣的是,同一個地名,按不同的民族語言譯釋,往往就有不同的含義。1、烏魯木齊: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古代稱「迪化」。準噶爾蒙古語為「紅廟子」之意。2、巴音郭楞:來自蒙古語,「富饒的河流」或「富饒的流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