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航空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首選,人們對航空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有關航空業的話題也屢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近日,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傳來的一則新聞,便又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與網友的關注。4月28日,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與國內最大的在線旅行服務商攜程共同宣布,呼和浩特機場與攜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首個「未來機場」——「呼和浩特攜程機場」。
一般而言,我國機場的名稱都以城市或機場所在地命名,如北京首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2016年國家民航局批覆同意了原貴州仁懷民用機場正式命名為遵義茅臺機場,成為以企業命名當地機場的一個突破性案例,而建設中的宜賓機場也通過了「宜賓五糧液機場」的評審。但相比茅臺、五糧液與機場所在地經濟、歷史的密切關係,若這一次「呼和浩特攜程機場」成真,那又將成為一次「爆炸性」案例。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機場的名字怎麼定?
對於機場命名,我國民航在《民用機場使用許可》中,有著非常明確地規定,「運輸機場名稱應當由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名稱後綴機場所在地具體地點名稱組成。」
所以,國內大多數機場都採取了這一命名方式,這也是大眾最熟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這一要求並不是硬性規定,國內也有不少機場根據當地資源,採取了更加靈活的機場命名方式,將機場作為面對全國乃至世界遊客的一張名片,希望起到更多宣傳城市形象的效果。這其中的典型案例,如連雲港花果山機場、宜春明月山機場、九江廬山機場、九寨黃龍機場等,都是採取城市名+景區的命名方式。通過機場名字,直接將當地最突出旅遊資源顯露出來。
還有一些機場,在命名中加入了更多城市營銷、歷史文化元素等考慮,如運城關公機場、新疆若羌樓蘭機場等。當然,這幾年,在機場命名上最「出格」也最具爭議的,還要數遵義茅臺機場、宜賓五糧液機場的命名,在有人叫好之餘,更不乏專家、媒體、網友的批評之聲,認為機場作為公共資源,政府理應維護市場公平,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不應將公共資源向某一企業傾斜,逾越了政府行為的邊界。
機場命名看似一件小事,卻能體現出一座城市的營銷智慧與城市頂層設計,確實馬虎不得。那麼,這一次傳出的「呼和浩特攜程機場」,又是怎麼回事?記者從攜程發來的現場圖片與合作內容分析,原來從統計數據看,2017年第一季度,呼和浩特機場出港旅客約為105萬人次,其中通過攜程訂票出港的旅客就達26萬人次,這也意味著,從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出港的每4位旅客中,就有1位是攜程的用戶。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希望與攜程一起,全面利用其在「大交通」出行,以及大數據、綜合服務等優勢內容,為旅客打造連接呼和浩特機場的「空空」「陸空」全方位立體化出行解決方案。
呼和浩特機場公司副總經理宋易昔說,「我們期待通過『呼和浩特攜程機場』合作項目,能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呼和浩特,乃至內蒙古。也希望通過深度戰略合作,打造智慧機場實踐典範、開創未來機場發展的全新模式」。再參照之前宜賓、遵義機場更名的流程,都需要經過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批覆,原來這一次應該並非是機場真正要更名,真是「虛驚」一場。
未來機場什麼樣?
雖說虛驚一場,但雙方將要打造的「未來機場」仍然挺有看頭。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有關航空的話題有很多,也常常備受市民關注,機場的便捷程度、登機流程的迅速、機場休閒消費的合理,都是市民共同的關注焦點。機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向何處去,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已出現了越來越多種可能。
在此之前,上海機場已先後與阿里、騰訊籤約,希望在智慧機場、改善航班準點率等方面有所突破;前幾天,杭州蕭山機場又與阿里系合作,希望打造國內第一個無現金機場。而原計劃於2018年建成啟用的廣州白雲機場二號航站樓,近期也揭開了商業規劃的面紗,將成為全國首個以「雲+」命名的主題機場商圈。對於集中了海量數據的民航業來說,不拘泥於自身運行產生的數據,多方合作獲取不同行業的數據進行相互補充和相互印證是非常重要的。
這次呼和浩特要打造的未來機場,從某種角度說,就是一項全新的跨界嘗試。項目團隊負責人介紹,這一合作項目,近期就將開始實施,所有合作內容成型後將在攜程網站及APP上進行展示。「我們的合作同樣將依託大數據,通過網際網路有效將機場整體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服務流程。例如,當機場發生臨時性航變時,攜程可以第一時間獲取航變數據,並及時通知相關旅客,為有需要的旅客在線辦理退改,減緩機場現場的運營壓力,同時提升用戶體驗。」攜程旅遊集團執行副總裁、集團機票及國際業務CEO熊星介紹。
更重要的是,屆時不論出發到達呼和浩特機場的旅客,還是計劃在呼和浩特中轉它地的旅客,在出行前就可以通過攜程「打包式」、「批髮式」訂購或預訂,如機票+火車票、機票+汽車票、租車、行李代取、行李打包、停車、機場賓館、候機樓餐飲、預約安檢通道等服務。「我們可以通過消費者來呼和浩特的習慣,不僅在相關時間段向消費者推薦特價機票、旅遊產品,還可以提供『吃、住、行、遊、購、娛』等全流程服務,旅客自己組合就可以了。」
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提前解決消費者可能遇到的問題,在現場突發事件中第一時間緩解消費者與機場的壓力,這也是智慧化、大數據特有的優勢。「所謂未來機場,核心應該在於提升旅客的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解決出行問題、增強服務體驗,在這方面怎麼嘗試都不為過。」攜程相關負責人介紹。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打造「未來機場」,呼和浩特機場此次也為「空空」「陸空」中轉旅客推出了「九免、五優、雙享」共16項中轉服務措施。「空空中轉旅客免二次安檢、行李免再次託運,當日中轉可以享用免費餐食、隔夜中轉提供免費住宿,空空中轉銜接時間在4小時以上提供免費市區景點遊、免費膠囊賓館休息,快速中轉保障和中轉全程引導等貼心服務,正在助力呼和浩特機場快速提升『經呼中轉』吸引能力,加速推進呼和浩特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經理姚恆說。
欄目主編:吳衛群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編輯:曹立媛 郵箱:wu-ch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