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百合第一村」華麗轉身

2020-12-25 中國甘肅網

  「天下百合第一村」華麗轉身

  七裡河區袁家灣村百合產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找準發展「好路子」

  袁家灣村的「花海」

  袁家灣的鄉村風光

  第三屆袁家灣生態文化旅遊節現場

  新修建的人行步道上,遊客們結伴沿著緩坡前行,兩側青山蒼翠、山下百合花海,遊客們不時停下來拍照,而景區內的蒙古包、露營帳篷、滑滑梯等處,更讓人流連忘返……這是今年7月袁家灣村舉辦蘭州百合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暨第三屆袁家灣生態文化旅遊節時的精彩一幕。

  袁家灣村距蘭州市區約15公裡,是七裡河區西果園鎮的一個小山村。儘管山道崎嶇、溝壑縱橫,但袁家灣村依託百合產業的迅速發展,早已邁步走上小康路,成為全國最大的百合生產基地。那麼,這個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譽的山村,究竟為何轉型搞起了鄉村旅遊?

  「近年來,受土地、土壤限制,村裡的百合產業『日漸式微』。」袁家灣村黨支部書記袁繼軍說,村裡地少,且長期種植百合,土質下降。雖嘗試向青海、蘭州榆中縣、定西市臨洮縣等土地充裕的地方拓展百合產業,但如此一來成本增加,影響了村民的收入。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後,百合產業已經進入發展的瓶頸期。

  袁繼軍說,為破解以上難題,袁家灣村將百合產業和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打造村史館、百合谷、百合屋、百合長廊等,通過舉辦百合節推介景區,吸引遊人。通過舉辦旅遊節,百合谷的知名度漸漸提高,遊人一年比一年多。同時,百合旅遊成為了袁家灣村延伸百合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新項目,為方便遊客品嘗各種特色百合佳餚,村上開了好幾家農家樂,不斷完善鄉村旅遊的產業鏈。

  「村裡前幾年靠種百合、加工百合戶戶脫貧,過上了小康生活。這兩年村上開發百合旅遊,打造出了新的富民產業,大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了!」在袁家灣村文化廣場百合長廊,望著車水馬龍、遊人如織的火熱場面,村民張宗義不禁笑逐顏開。

  通過百合產業與鄉村旅遊的深度融合,袁家灣村真正找準了轉型發展的「好路子」。以村裡的百合谷景區為例,這個景區融合觀賞、娛樂、攝影、休閒於一體,通過流轉村民的百合地,增種丹麥、荷蘭百合,供遊客觀賞百合花,並打造婚紗攝影基地。同時,景區還修建有12座百合屋,供遊客休息並品嘗「百合宴」。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日趨完善的產業鏈條,讓這個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譽的小山村,再一次實現了「華麗轉身」。

  在平時的工作中,袁家灣村發揮支部堡壘作用,緊扣鄉村振興要求,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全力推動省級旅遊示範村創建提檔升級,加快打造百合文旅小鎮,在鄉村振興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支部引領拓新路。袁家灣村黨支部深刻認識到百合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和瓶頸,認真謀定轉型突破思路,赴外學習借鑑旅遊村建設經驗,把有益經驗為我所用,堅定了帶動黨員群眾堅定走百合產業轉型發展之路,成立了袁家灣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公司,下好了發展鄉村旅遊的「先手棋」。

  鞏固產業促轉型。袁家灣村大力扶持百合主導產業發展,穩固擴大百合種植面積,提升百合產量和品質;圍繞百合同一品牌,積極打造袁家灣百合電商平臺,計劃對袁家灣村32家百合企業、合作社進行整合,使用統一產品標識logo,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提升百合產品競爭力。

  發揮優勢推改革。袁家灣村發揮轄區百合企業多、產業基礎好、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支部+」為抓手,依託村集體成立的公司,推行「支部+股份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積極引導農戶入股,確定了「三變」改革的收益分成模式,試行百合價格保護政策,切實保障了入股村民的穩定收益,有力推動了村集體旅遊公司穩定起步。

  整治環境改風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廣泛發動黨員、村民、志願者積極參與,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完成「衛生廁所」改造74座,村內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大力開展植樹綠化美化環境,切實改善村莊生態環境,夯實了旅遊村創建的基礎。

  先鋒帶頭創示範。袁家灣村黨支部堅持黨員走在前、重實幹,爭先鋒、做表率,團結帶領村民群眾出義務工,引領黨員積極參與景區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打造百合特色人文景觀,建成了袁家灣村百合民俗文化傳承館,積極拓展景區餐飲、休憩、娛樂等多種功能,打造規模以上農家樂3家,提升了旅遊村的服務功能和基礎設施水平。

  文明崇德樹新風。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目標,以「八個一」示範工程為載體,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連續三年舉辦了袁家灣生態文化旅遊節等大型文化主題活動共計十餘場次,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提高文化素養,豐富精神生活,使往來遊客體會到濃厚的人文氣息。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晨 文/圖

相關焦點

  • 蘭州七裡河區袁家灣村:「天下百合第一村」的華麗轉身
    袁家灣村距蘭州市區約 15 公裡,是七裡河區西果園鎮的一個小山村。儘管山道崎嶇、溝壑縱橫,但袁家灣村依託百合產業的迅速發展,早已邁步走上小康路,成為全國最大的百合生產基地。那麼,這個素有 " 天下百合第一村 " 美譽的山村,究竟為何轉型搞起了鄉村旅遊?" 近年來,受土地、土壤限制,村裡的百合產業『日漸式微』。"
  • 進村入戶看變化丨「天下百合第一村」的華麗轉身
    袁家灣村距蘭州市區約15公裡,是七裡河區西果園鎮的一個小山村。儘管山道崎嶇、溝壑縱橫,但袁家灣村依託百合產業的迅速發展,早已邁步走上小康路,成為全國最大的百合生產基地。那麼,這個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譽的山村,究竟為何轉型搞起了鄉村旅遊?「近年來,受土地、土壤限制,村裡的百合產業『日漸式微』。」
  • 蘭州百合文化:天下百合第一村
    7月13日上午,第九屆蘭州百合文化旅遊節分項活動之一的袁家灣村第三屆百合文化旅遊節,在有「天下百合第一村」之稱的西果園鎮袁家灣村舉辦。袁家灣村風景秀麗,百合文化遺產豐富、品類繁多。近年來,袁家灣從成立旅遊公司探索起步到推動「三變」改革引領示範,從實施省級美麗鄉村、市級小康村等重大項目到成功創建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再到今年深入挖掘百合文化,打造袁家灣百合文化傳承館以及今年5月1日通過了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驗收,袁家灣村的旅遊村建設一年一個新變化。如今的袁家灣,一幅鄉村旅遊促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 鐵山鄉蘇寶頂村的「華麗轉身」
    懷化新聞網訊(楊賢娟)因位於雪峰山主峰蘇寶頂而得名的蘇寶頂村,曾經是土地貧瘠、交通閉塞的小村莊,村民靠山吃山,經濟收入水平偏低,村集體經濟也很薄弱。自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中央、省、市、縣的扶貧政策得到精準落實,這些年蘇寶頂村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進行了一次「華麗轉身」。
  • 雷州烏石鎮泗寮村華麗轉身
    「村委和駐村扶貧工作組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只要肯踏踏實實幹,生活條件就會越來越好。」鄧天明說。在泗寮村,像鄧天明一樣脫貧奔康的並非個案。貧困戶陳妃星、鍾庭耀、何妃黑等家庭通過勞動實現就業轉移,參與到該村的養殖中,除了獲得分紅以外,每個月還能領到勞工費。
  • 福建福鼎市「中國扶貧第一村」,華麗轉身,一路走來真心不易
    據某媒體報導,12月6日,福鼎赤溪村舉辦「中國扶貧第一村報告會」,講述了本村從貧窮華麗轉身成為今天的樣子。大家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每一幕都難以讓人忘記。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 有特色就是旅遊資源,論新疆石頭村華麗轉身。
    二是有特色就有旅遊人氣,隨著旅遊資源的減少,像石頭村有特色的地方,只要開發的好,旅遊人數一定不會少!夏天的「石頭村」,陽光和煦溫暖、泥土清香,一座座新穎別致的民宿,連著一片片綠意浸染的農家小院。住在這樣的農家小院,許多人找到了小時候的感覺,城市住久了,需要到廣闊天地呼吸新鮮空氣。三是西部是一個待開發的大金礦。
  • ...華麗轉身——河北省供電公司駐營裡鄉東七裡河村工作組的扶貧故事
    【駐村扶貧故事】探索特色產業讓小山村華麗轉身——河北省供電公司駐營裡鄉東七裡河村工作組的扶貧故事 2020-11-23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百合第一村:女性加工百合開淘寶,男人做飯看孩子
    甘肅蘭州的袁家灣村,女性是主要勞動力。因為家家戶戶種百合、做淘寶,帶動了30多戶村民做起了百合加工,9成以上的員工是村裡的女性。中國百合第一村,女性打包百合「別的村,媳婦煮飯好像是天經地義,我們村相反,媳婦下班了,丈夫做好了一桌飯菜等著。」 43歲的村民範多蘭說。村裡很多婦女像她一樣,是村裡的高級「白領」,有一項家務「豁免權」。 袁家灣村黨支部書記自豪地說:「我們村一半以上男人看孩子做飯,嫁人也不看彩禮!」
  • 蘭州「百合第一村」漸興鄉村遊 種旅互補闢增收「花路」
    7月中旬,作為蘭州百合主產區之一的蘭州市七裡河區袁家灣村,近年來依託百合產業打造村史館、百合谷、百合屋、百合長廊等,發展旅遊業。 孫乙雯 攝中新網蘭州7月14日電 (杜萍 高康迪 孫乙雯)盛夏7月,正是百合花盛開的季節,蘭州市民丁書國帶著家人,驅車半個多小時,來到位於該市七裡河區西果園鎮袁家灣村的百合谷,賞百合花、品百合美食。
  • 楊桃種植「第一大村」的華麗轉身
    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下河鄉下河村的「下河楊桃」一直享負盛名,被稱為楊桃種植「第一大村」。該村種植楊桃已有近150年歷史。早年因為缺乏科學引導和產業布局,當地農戶各自為政,楊桃產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局。年輕人選擇外出,留守老人靠自家楊桃園艱難度日,小山村成了「空殼村」,被列為省級重點扶貧村。
  • 袁驛鎮這個村實現華麗轉身
    袁驛鎮清順村二組由於地勢偏遠、山高坡陡以往該組一直以傳統農業為主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村中閒置土地達三成以上缺乏發展活力2017年11月該組被認定為區級貧困組袁驛鎮清順村二組扶貧產業園,該村第一書記劉鵬在查看柑橘生長情況。
  • 京畿重鎮 華麗轉身
    11月26日至30日,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北京市通州區委統戰部、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通達天下·州美如畫」百家媒體聚焦通州攝影採風活動,分別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臺湖鎮、張家灣鎮進行。
  • 七裡河區袁家灣村百合產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找準發展「好路子」
    那麼,這個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美譽的山村,究竟為何轉型搞起了鄉村旅遊?「近年來,受土地、土壤限制,村裡的百合產業『日漸式微』。」袁家灣村黨支部書記袁繼軍說,村裡地少,且長期種植百合,土質下降。雖嘗試向青海、蘭州榆中縣、定西市臨洮縣等土地充裕的地方拓展百合產業,但如此一來成本增加,影響了村民的收入。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後,百合產業已經進入發展的瓶頸期。
  • 受過宮刑的司馬遷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太監,他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我們先共同了解一下司馬遷其人的基本簡況。司馬遷系字子長,夏陽(今天的陝西省韓城)人,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早年曾經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名家,然後,成年後又漫遊全國各地,對於我國各地的風土人情非常得了解。
  • 第一百貨與伊勢丹華麗轉身 重塑淮海路中段地標
    百年淮海路承載過上海最時髦百貨公司,孕育過上海最初的商業氛圍,約7000平方米的原第一百貨淮海店和18000平方米的錦江國際購物中心(原伊勢丹百貨)如今將華麗轉身,重塑淮海路中段地標,有望成為面向年輕群體的新型商業街區。
  • 張中皓華麗轉身,麗楓踏入中端酒店第一陣營
    (原標題:張中皓華麗轉身,麗楓踏入中端酒店第一陣營) 張中皓
  • 窮鄉僻壤的華麗轉身 寧夏上演移民搬遷「變形記」
    受訪單位供圖(十三五回眸)窮鄉僻壤的華麗轉身 寧夏上演移民搬遷「變形記」中新網銀川11月26日電 題:窮鄉僻壤的華麗轉身寧夏上演移民搬遷「變形記」中新網記者 於晶搬出大山,築夢小康路,是許多山裡人的夙願。
  • 漁村的華麗轉身
    2月26日,浙江三特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端宏領到國家3A級旅遊景區牌匾和榮譽證書時欣喜地說:「三特漁村農家樂園被評上國家3A級旅遊景區,這是我們3年時間努力的結果,也是從農家樂園到國家3A級旅遊景區的華麗轉身,在省內外是少見的。」
  • 「天下第一村」——張谷英村
    #90後旅行#湖南有座「民間故宮」,1700多間房戶戶相通,譽為「天下第一村當然,除了故宮之外,中國還有很多的民間建築,也設計得非常特別,像是在湖南,就隱藏著一座「很特殊的民間故宮」,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建造者,將1700多間房子連接在一起,走進去就感覺自己像進了迷宮,這座宮殿被稱為「天下第一村」有這樣的美譽,它就是很知名的張谷英村。張谷英村在湖南,它是我們國家目前保存得最好的古建築,如今有近500多年的悠久傳統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