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那麼多園林,哪一座才是歷史最悠久的?不是名氣最大的拙政園,而是滄浪亭。滄浪亭的大小只有拙政園的約五分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旅遊團通常不會來這裡,反而比拙政園和留園清淨的多,適合自由行。
滄浪亭建於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範仲淹推行改革,蘇舜欽在政治上支持範仲淹為首的改革派,因此受到了反對派的打擊,被貶官後離開開封來到蘇州,修建了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園林中目前最古老的一座。
大約450年後,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拙政園,是目前蘇州最大的一座園林。作為蘇州園林的代表,拙政園和滄浪亭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擠滿了旅遊團的拙政園相比,我更喜歡安靜的滄浪亭。
滄浪亭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極為精緻。進門是一座巨大的假山,假山之上有一座涼亭,就是滄浪亭。假山繞來繞去,小路錯綜複雜。
拙政園的圍牆外是一片水池,也是拙政園的一部分。沿著圍牆都是長廊,可以遮陽避雨,不管什麼天氣都能遊覽,雨天更有江南韻味。
蘇舜欽常駕舟遊玩,自號滄浪翁,作《滄浪亭記》。常與歐陽修、梅聖俞等作詩唱酬往還。蘇舜欽建起滄浪亭後只過4年就去世了,後來園林多次更換主人。
園內古樹林立,枝葉茂密遮住了大部分的陽光,更顯得幽靜無比,與馬路外車水馬龍形成鮮明對比。「明道堂」是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位於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
園林內都有長廊,這是蘇州園林必備的元素,這樣遊園就不受天氣限制了。
「文化大革命」時期,滄浪亭一度改名「工農兵」公園,文物古蹟、家具陳設、匾額楹聯、磚雕等均遭破「四舊」的毀壞,道光、同治年間的楹聯多佚失。
滄浪亭位列蘇州四大園林之一,雖數易其主,但損壞並修復的多為院內的建築物,而園內的假山和園外的池水大多維持了舊貌,未經損毀。
園內的景色多不加雕飾,以自然為美,山水相宜,表現得法,宛如自然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