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圍棋的淵源在他初登場時就體現了出來。「三顧茅廬」是諸葛亮在小說中的隆重出場,劉備- -顧茅廬之時,未見其人,先聞農夫詠唱諸葛亮所作歌謠
蒼天如圖蓋,陸地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歌謠語言淺淡但意境深遠,刻畫出一位淡泊寧靜的觀世者形象,句 「陸地如棋局」 點出諸葛亮與圍棋的關係。 劉備後遇諸葛亮弟諸葛均,其言兄長諸葛亮「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顯然,諸葛亮也是一位愛棋之人。
漢建興元年(223年),稱帝僅三年的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在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留下了這篇震古爍今的《出師表》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對出師表無不推崇備至,愛國詩人陸遊在《書憤》中贊道:「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即使放到千百年後的今天,這篇千古名篇所蘊含的戰略思維,其精煉的用詞,清晰思維邏輯依然令人拍案叫絕。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沒有一絲拖泥帶水,諸葛亮僅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十一字就把蜀漢集團的發展沿革交代清楚,並且體現出當前所處的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扣人心弦;「今天下分,益州疲弊」八個字充分分析了蜀漢集團所處的市場競爭格局以及自身的競爭地位,而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則是對集團內外部環境的高度總結,僅用二十九個字就完成了一篇戰略規劃中的企業發展沿革、競爭環境分析、自身競爭地位的分析與總結,其用詞之精簡堪稱戰略報告的範本。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可以看做是對蜀漢集團內部資源能力的一個盤點,但需注意的是,這裡看似是寫的內部資源的優勢,但是更多是體現出的內部的隱憂。文中所提到的是「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士」之所以還目前保持高度的工作責任心,這都是因為蜀漢集團上一屆領導班子在激勵機制上做的比較到位。於是,諸葛亮在這裡馬上筆鋒一轉,寫道:「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意思是提醒新一輪的集團領導人需要繼續加強內部溝通反饋機制以及人才激勵保障措施。
從整個第一段看來,諸葛亮僅用百餘字就將整個外部戰略環境、內部資源梳理的十分清晰,且形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從集團發展歷程來看,集團創立時間短,且處於重大的人事變更期,發展基礎尚不穩定;從市場環境看,魏蜀吳三方集團市場佔有率相對均衡,而蜀漢集團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下風;從集團內部看,雖然目前集團內部凝聚力以及員工積極性較強,但較多是依賴於上一任領導班子所建立起的管理基礎。於是,結合內外部環境分析,第一段末尾所提出的「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的發展舉措就顯得有理有據,不容辯駁。
從《出師表》中的大局觀和以棋喻世的歌謠、弈棋消閒的日常,凸顯諸葛亮既智慧超群又高雅脫俗淡泊不凡的形象。在小說中,諸葛亮未出茅廬即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在劉備三顧茅廬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之後,諸葛亮就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據蜀、聯吳、抗曹的隆中對策。
出山之後,赤壁鏖兵可以說是諸葛亮智慧的集中表現:戰前隻身入東吳,舌戰群儒,說服孫權,智激周瑜,各個擊破,說動東吳聯劉抗曹;備戰階段識破了周瑜的離間計和苦肉計,面對周瑜十日造十萬支箭的苛刻任務,利用大霧天氣和曹操多疑心理,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十萬支箭,不給周瑜以暗算藉口;
湖南邵陽有棋盤崖,「相傳武侯宴兵著棋於此。 有石盤廣六尺,棋痕尚存。」(《寶慶府志》)對於諸葛亮是否經常下圍棋,史無明載。但作為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軍事家、中國智慧的代表人物,在那個圍棋相當普及的時代,諸葛亮是箇中高手大有可能。從其一生傳奇來看,諸葛亮對圍棋之道非常熟稔,並巧妙化於各種妙計之中,他的一生充分體現出了圍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