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經設區市教育局、高校推薦和專家評選,推薦19人為國家有關人才計劃候選人,這其中就有體育人的身影——諸暨市店口鎮中心學校教師、圍棋國家級裁判何鐵勇。
1988年,中國圍棋「棋聖」聶衛平橫空出世,在連續四屆的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豪取11連勝,打破了日本統治棋壇的局面。聶衛平成為了那個時代中國圍棋界的「英雄人物」,在中國掀起了學圍棋的熱潮。當時,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何鐵勇也受到了這股熱潮的薰陶,開始走進了圍棋世界。「當時只是跟朋友一起玩玩,把圍棋當做一個興趣愛好。」
畢業後,何鐵勇來到諸暨市店口鎮西何完小任職體育老師。說來也巧,初次上課便碰到大雨天氣。考慮到學生們只能坐在教室裡自由活動,何鐵勇突發奇想,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個圍棋盤,讓學生在黑板上下起了圍棋,此舉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自那以後,圍棋便逐步風靡校園。
「有的學生自己用牛皮紙當做圍棋盤,用紐扣來當棋子。」何鐵勇回憶,那個時候條件比較有限,即便沒有完整的圍棋裝備,學生們的探索欲依然出奇地高。後來,校方決定撥款,以此大力支持和發展校園圍棋。
1994年,諸暨市少兒業餘圍棋學校在西何完小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主要牽頭人,何鐵勇備受鼓舞,立志要讓圍棋惠及每個學生,益智健腦的同時更享受圍棋樂趣。「那個時候氛圍特別濃鬱,幾乎全校師生幾乎都會下圍棋。甚至有些文化課成績平平的孩子,在圍棋項目上展現出驚人的天賦,而從中收穫的自信也讓他們在日後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充滿了動力。」
之後由於學校撤併,何鐵勇被調任到店口鎮第一小學。同時,諸暨市少兒業餘圍棋學校也跟隨著他來到了這裡。從那時開始,何鐵勇對於圍棋的教學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以前都是專注於培養學生下圍棋的技術,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思維有點狹隘。」意識到這點後,「快樂圍棋」的構想便誕生了。
2005年,何鐵勇組建了店口一小青年教師聯盟,帶領研修員結合課堂實踐開展課題研究,讓圍棋滲透到了各科課堂中.「數學課中的『植樹問題』用圍棋思維可以更好地理解,手工課上圍棋紙盤的製作也很考驗動手能力,美術課上布置一些以圍棋為主題的小報繪製,作文課上寫寫關於圍棋的趣事……」
「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專門開設了圍棋課,幫助孩子了解圍棋文化、掌握規則。而對高年級的孩子,則有意識地引導參與圍棋活動,甚至引導大家自願組建圍棋集訓隊,讓有實力的學生去衝擊比賽。」2001年,何鐵勇帶領學生組隊獲得了首屆國際圍棋文化節圍棋知識競賽團體冠軍。2009年,店口一小被評為浙江省圍棋特色學校,同時,中國棋院還在這裡設立了全國中小學棋類教學課題研究實驗基地。
何鐵勇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不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2016年,他成為浙江省正高級教師,同時也以107.5分的高分考取了圍棋國家級裁判。2013年,他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版成書刊《追尋教學之道》。之後,他又相繼編寫出版綜合實踐活動系列校本教材,其中的《圍棋文化》還被被評為浙江省精品課程。
儘管工作形式和崗位在不斷轉變,但他仍然堅持抽時間給學生上課,「從事教育工作一輩子,不能碌碌無為,總要留下點成果,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職業。」2017年,全省第一個鎮級圍棋協會在店口鎮成立了。這座他付出了整個青春的小鎮,終於因圍棋而享譽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