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對外經濟貿易交流大致有三條通路:一是位於北方的絲綢之路,二是四川雲南的茶馬古道,再一條就是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古代阿曼素以擅航海與造船聞名於世,為開闢我國唐朝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海上貿易和溝通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了積極貢獻。
唐、宋時期,特別是宋代以後,中國的上層階級盛行薰香之風,常從阿拉伯半島盛產香料的地區大量進口香料,故由阿拉伯到中國南方的海路被稱為香料之路。
據《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到達阿曼時,其國王曾曉諭國人,要大家拿出乳香、沒藥、蘇合香油、安息香等香料同中國客人進行貿易。國王還派使臣攜帶乳香、鴕鳥等當地特產到中國來回贈。現今阿曼歷史博物館中仍珍藏有我國宋代的瓷碗和當年的乳香,這些是兩國歷史上友好交往的實證。我們在阿曼首都的公路旁,見到了這艘古船的巨型模型。
世界上最優質的乳香─銀香產於阿曼南部佐法爾山脈北端的內格德高原。歷史上乳香的價值曾等同於黃金,是統治者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在漫長的四千年裡,乳香貿易一直是阿曼的經濟支柱。北宋初年,中國與大食(阿拉伯)商人的海上貿易再度興起。當時,一次輸入的阿拉伯乳香就達數十萬斤。
同時,乳香還是送給來賓的國禮,我們在阿曼訪問期間也收到了這樣一份國禮。只見這顆乳香白色半透明,狀似乳頭,香氣四溢。據說放在水中研磨後,水會變得如牛奶一般;如果用火點燃,清香會繞樑三日不絕。
乳香作藥材使用最廣泛的是在中醫學和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ic)醫學中。在中國,乳香的藥名始載於《名醫別錄》。中醫主要將其用於活血止痛;阿育吠陀醫學則主要將其用於關節炎的治療。近年研究發現了乳香在抗腫瘤方面的作用。
乳香主要含三?類成分,其中乳香酸類成分為特徵性成分,還含有揮髮油。藥理研究表明,乳香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鎮痛、抗潰瘍、抗腫瘤、抗炎、抗菌、調節免疫等作用。
乳香在西方的宗教場合也很常用,通常作為香薰料祭拜神靈。古人相信乳香的煙霧會把他們的祈禱帶入天堂,因此乳香被廣泛應用於宗教祭祀和喪葬儀式等活動中。人們亦常用乳香燃燒產生的煙去燻衣物,以防蟲蛀。阿曼人擦肩而過時,往往有一股神秘的濃香撲鼻而來,原來他們的衣服用乳香燻過。舊時阿拉伯醫生出診時,都要把衣服薰上濃烈的乳香氣味,認為這樣可以消毒防疫。阿曼當地人還喜歡把乳香當口香糖放在嘴裡咀嚼,使口氣清新。
據說,1603至1666年,英國爆發黑死病,奪去無數生命,而香料商卻不受瘟疫的侵擾,原因是他們時常接觸乳香香精。
千百年來,乳香還有許多其他功用,如古埃及人用乳香做防腐劑,阿拉伯人用乳香入藥,用來幫助消化、治療心臟和腎臟等疾病。
如今,乳香的芬芳仍飄盪在阿曼城鄉的家家戶戶,阿曼享有「乳香之邦」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