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熱映的臺灣電影「總鋪師」炒熱外燴文化,中評社記者實地走訪臺灣總鋪師的故鄉「高雄市內門區」。「內門三寶」包括宋江鎮、火鶴花與總鋪師。高雄市內門區公所主任秘書鄭永辰介紹我們,認識了外燴辦桌經驗長達46年的「阿雄師」龔文雄。
內門全區只有約15000名人口,多數居民務農,由於經濟條件不佳,居民窮則變,變則通,發展出獨特的外燴生意,一家接著一家投入,內門總鋪師總數成為臺灣之最。
內門小學教務主任林義安曾表示,在內門擁有合格廚師執照的居民約有150位左右,每五戶就有一戶人家是靠辦桌維生,可同時料理達2萬桌以上的辦桌菜。
內門總鋪師的經營形態非常有機動性,不論全臺哪裡,只要有人下訂單,總鋪師就會帶著工作團隊到顧客的場所外燴。
再加上「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擔任高雄縣長任內大力推動,現任高雄市長陳菊持續推廣,讓「總鋪師」這三個字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有著越來越深化的關係。內門總鋪師善用在地食材,因此也開發出許多具有特色的風味餐,讓內門是總鋪師故鄉的事跡不徑而走。
接受中評社訪問的「阿雄師」本名龔文雄,1944年生於內門,年輕就開始從事「辦桌」工作。阿雄師說,他看盡臺灣經濟起飛,再到衰退的辦桌飲食文化。
阿雄師說自己早就呈「半退休」狀態,除非真有大活動才會接。過去總鋪師的辦桌外燴文化,都是靠「口碑相傳」,一來競爭少,二來社會風氣所致。所以在1980年代前後,是臺灣辦桌外燴文化最鼎盛的時期,當時手下最多有過100多名員工。那時候景氣很不錯,也經歷過「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當時神明生日、寺廟建醮、或逢年過節、親友街坊相聚,也都習慣找總鋪師來「辦桌」,氣氛好不熱鬧。
阿雄師說,隨著城市發展與飯店餐飲崛起,加上總鋪師越發競爭,生意也就越來越難做。現在年輕一輩比較不會吃辦桌,通常會選擇有冷氣的飯店。
阿雄師回憶,這輩子接過最多一場的辦桌,就是已故高雄縣紅派大老林仙保的場子。當時林仙保是省議員,找他辦桌去,一口氣就訂了350桌。也因為這一次,阿雄師創下自己總鋪師生涯「單一辦桌數」最多的一次。
阿雄師悠悠的說,「不好意思!今天沒有準備,沒辦法讓記者拍攝他下廚的英姿。他補充,下次若有case要辦桌,一定會事先聯絡,讓我們拍個夠!他還強調,總鋪師的外燴辦桌,真的是經濟又實惠,除了價格比飯店便宜外,相同價位保證能吃到比飯店更好的料理。而且還可以客制化配菜喔。
來源:臺海網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