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電商幹不倒日本實體

2020-12-16 長三角房市

2012年王健林和馬雲有一個對賭: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50%,王健林給馬雲1個億,反之,馬雲給王健林1個億

10年之約還未到期,萬達商業已經易主

而電商10年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中國移動電商用戶規模達到5.1億人,預計在2019年增長至5.5億,擁有龐大的消費力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雙十一當天,天貓當天的成交總額達到2684億,同比2018年上升25.7%。但是早在2009年,這個數據只有5200萬

不管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有沒有佔50%,它的崛起已經把傳統的實體商業打的措手不及

01

傳統實體商業已死,線下零售集體創新求存

十年間,電商迎來了巨大發展的同時,線下實體商業銷售額被不斷削減

2015年開始,面對電商帶來的衝擊,實體商業不得不面臨著縮減門店,留下來的也將面臨變革和創新

百盛、王府井、天虹等業內領先的百貨公司關閉部分門店之後,萬達也集中關閉40多家虧損門店

到了2016年上半年,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關閉了41家店鋪

其中,百貨與購物中心15家,大型超市26家。一線城市關店超過八成

2017年,存量改造的商業項目超過30個,包括百貨轉型,更名重開,調整升級等各種戰略調整。零售業實體轉型已成大勢所趨

就在今年4月份,上海本地寶發布「上海8大老牌商場關門及改造時間」其中包括上海新世界、上海永安百貨等老上海地標性商業,引起一眾老上海人的懷舊和感慨。

南京路上海新世界,這個曾經創造了國內首個螺旋式電梯、上海唯一平移式電梯、引進大陸首家英國杜莎夫人蠟像館以及浦西曾經最高45F旋轉餐廳……等多個上海之最

曾經驚豔了一代人的新世界,在2019年3月開始正式改造

這次的改造是自新世界1995年開業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造。調整後,除了增加女性商品購物層,客群年齡定位下降5~10歲

在新世界11樓將迎來中國首家《火影忍者世界》主題公園

另外,去年剛過100歲生日的老店永安百貨,南京路上名副其實的地標商業,也將在2019~2020年進行為期2年的改造

02

電商衝擊之下,全球實體商業都在萎縮,為什麼日本實體商業還是活的很好?

在中國實體商業紛紛關門收縮門店的同時,日本零售企業永旺在中國迅速擴張

從2011年永旺成立了中國總部到目前為止,全國範圍經營了50家綜合超市和19個永旺夢樂城。

雖然在2017年的時候,由於不斷的快速開店,導致新店建設費用高漲,在華業務出現持續虧損

永旺中國及時調整戰略和本土化經營模式,在2018年財年扭虧為盈

據數據顯示,永旺中國2019年財年(截止2020年2月)的營業利潤增長9倍(預計),達到8億人民幣,其中在華業務貢獻了永旺集團利潤增幅的6成

與中國實體商業的關門形成鮮明對比的,永旺中國在瘋狂擴張下,還能夠扭虧為盈繼續生存下去,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日本商業實體運營的獨到之處

在電商全球化的擴張中,美國實體也沒有倖免於難,但日本實體幾乎不受影響

今年8月份,經營了96年的美國奢侈品百貨BARNEYS NEW YORK宣布提交破產申請。兩個月後被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 (簡稱ABG)僅以2.71億美元買斷。隨後門店逐漸關閉,未來會以店中店形式寄存於其他百貨公司中

作為紐約時尚購物中心的標誌之一,最終落得如此境地,除了高昂的租金,電子商務的持續衝擊以及商業實體「愛買不買」的傲慢態度分不開的

與BARNEYS NEW YORK慘澹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BARNEYS在日本運營商BARNEYS JAPAN 依然生意火爆,在美國方宣布破產後,日本的BARNEYS 剛慶祝銀座門店15周年慶

現在BARNEYS JAPAN已經是徹底的日資企業。由7/11母公司柒和伊集團100%控股。在電商當道的今天,BARNEYS JAPAN 仍然能夠很好的活下去最大的成功就是日本本土商業的運營模式

03

細緻入微的人性化服務是日本實體商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一般我們在談論到去各個國家旅行時,提及日本,最大的衝動就是購物

每年到日本旅行的中國遊客高達800萬人次。而吸引他們選擇日本的因素之一就是滿足購物慾

日本真的太適合買買買了

日本大阪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梅田這些商圈,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

對於當地的消費者可能沒有太大的差異化感覺,但是對於中國去日本購物的消費者而言,第一感覺就是日本的服務簡直太人性化了

很多人去實體店就是為了體驗一對一服務帶來的精神享受

比如顧客脫鞋後,會收拾好客人的鞋子;有顧客詢問的時候,不管正在忙什麼,都要立刻停下來;當顧客抱怨時,不管是否是自己的問題,都要代表團隊先道歉;以及跪式服務等……這些都是日本服務員基本的服務禮儀

在日本購物,你最大的體會就是,日本的銷售說話非常的輕,臉上永遠帶著微笑,大部分的時候是在傾聽,然後很有耐心給客戶介紹和試用商品,在最後還要個你一個90度的鞠躬

對比日本細緻的人性化服務,我朋友總會抱怨道:2009年在上海恒隆廣場的愛馬仕試鞋,銷售還是標準的跪式服務,讓你不好意思不買。現在好了,進去剛問起某件商品,銷售就黑著一張臉讓你配貨

所以即便日本的奢侈品在價格上並不佔據優勢,仍然會吸引國內大量的消費者飛到日本去購物。在購買的同時,也是享受一對一貼心的服務

無敵的售後服務日本購物的第二個特色

現在我們不管是在網購還是商場購物,售後都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事情。賣出的商品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就算發現質量問題,也很難碰到好的售後服務和完美的解決方案

2015年的時候,朋友在淮海路百盛買過一雙男士皮鞋,結果剛穿了1天就遭遇了皮鞋褪色,藏青色的皮鞋一天後就像斑點狗一樣一塊深一塊淺

在去申請退換的時候,遭遇了極其惡劣的態度,並拒絕退換。理由非常可笑,如果退換了,回家繼續褪色豈不是無休止的退換

在日本,如果你買到了殘次品,不但會得到大額的賠償,經理還會親自上門道歉

延伸服務也是日本實體商業優勢之一

比如商場提供免費的寄存服務。客人不需要自己找存放櫃,也不用擔心行李箱尺寸太大柜子放不下,直接交給服務員,他們會幫你妥善保管

如果在購物的時候,買好的東西不想大包小包拎回家。商場也提供送貨服務。除了家具電器,衣服鞋子包包等任何商品都是可以直接送到家中或酒店中

代客泊車、提行李、推嬰兒車、為輪椅顧客啟用專門電梯等免費服務。也是日本百貨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務

最最重要的是,日本商場裡面的洗手間都非常乾淨!!這點真的很重要

在上海,你很難想像,除了極個別的像恒隆、國金等賣奢侈品的高端商場外,其他大部分的商場的洗手間都很難做到乾淨衛生。有一些商場甚至連指示牌都不需要看,聞著味道就能找到

除此之外,這幾年,日本的商業更注重融入社會功能新業態

比如大阪的EXPOCITY,擁有日本最大的摩天輪、日本最大的IMAX屏幕的4D電影院、以及小羊肖恩主題的娛樂天地等

同時植入了最新科技和最新理念,將「娛樂」、「教育」、「購物」完美的融合,讓商場成為大阪新娛樂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的生活

另外GRAND FRONT則整合了無數社會功能的新業態:高科技實驗室、大學研究所、品牌博物館、創客空間、汽車主題館、展覽空間、沙龍空間等融入各種社會功能吸引更廣區域的消費客群。增加服務消費的粘性

日本的實體商業雖然沒有被電商幹倒,但是近年來,更多的商業零售巨頭也開始實行線上線下並舉的商業模式,更加全面的迎合全新的消費觀念

04

中國實體轉型之路迫在眉睫

把實體當做買賣的渠道是傳統的商業零售最大的弊端,生意不好做,商品只能靠賤賣

沒有服務意識,更沒有服務精神。無法提供產品的附加值,單純依靠差價賺取利潤,這樣傳統的商業已經被電商淘汰

實體商業在面臨轉型的時候,比創新更難的是如何捨棄過去

比如早年間挺火的巴黎春天。在經歷了銷售業績下滑之後,很多巴黎春天淪為了打折商場,單純的依靠打折,實體本身並沒有其他創新和變革。最終,也都活不長久

因為很多實體店的消費者,在實體店消費時,大部分人會通過網絡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價行為。靠價低,根本行不通

轉型是否真正觸及需求,是零售商業轉型需要考慮的風險

在經歷了實體商業零售業慘痛失敗之後,有一些實體商業迎來了全新的蛻變。最為成功的當屬淮海路的K11

K11的前身是香港新世界,經過改造翻新後,打造為全球首個品牌率先把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將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環保完美結合和互動。就如日本實體商業運營一樣,融入社會功能新業態。開啟了新概念零售時代

開業至今,K11不斷打破零售神話

讓K11一舉成名的是開業舉辦的莫奈主題展覽。為期一個半月的展覽聚集了26萬人次,單日達到6000人,這還是在限流的情況下

一次莫奈藝術展,讓K11營業額增長20%,商業租金提升70%,銷售衍生品銷量3960萬

2018年1月,K11購物藝術中心打造了一場以「粉色拯救世界」為主題的PINK LOVE活動,掀起了話題巨浪,成功吸引大批千禧一代人群,相關數據統計,那次活動媒體曝光量和話題聲量接近2億,推高客流量增長10%,銷售額猛漲30%,會員激增3萬

K11的獨特魅力持續獲得年輕人的追捧。成為淮海路必打卡的網紅地標

只有懂得消費者,才能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05

商業實體註定服務才是主角

馬雲無人超市之死很好的詮釋了沒有服務的商業,生命周期不會長久

三年前,馬雲在2016年首次提及「新零售」一詞,與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一起被成為未來五大趨勢

在當時,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鼓吹新零售,「無人超市是零售業的開始」,實體百貨店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衝擊。據統計,僅2017年,全國無人零售貨架就累積2.5萬個,無人超市累積落地200家,無人零售市場累積融資超過40億

發展勢頭猛烈的無人超市,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遭到了集體關門的窘迫。

對於經常光顧盒馬鮮生的人來講,無人超市和傳統零售差別不大。如果遭遇排隊,還不如傳統零售有人工監督的好

無人超市的關門有多樣的原因,但沒有服務,是它難以繼續成長的因素之一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逛日本的超市,就是你哪怕買一個杯子,他們也會很仔細的幫你包裝好,非常具有生活儀式感。這些人帶來的服務以及溫暖是冰冷的機器無法替代的

06

人是萬物的尺度,商業的本質就是買賣關係延伸到服務關係

波士頓諮詢公司與阿里巴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將從購買產品到體驗轉變,服務型消費和私人消費增量的貢獻比例將在2022年提升至51%,體驗式消費已成為一種潮流,從而產生「體驗生活之上主義」細分客群

零售業從交易時代,進入到關係時代

未來商業比拼的並不是誰的成本更低,而是誰的服務更好

而電商之所以不會獨霸天下,是因為我們需要良好的購物服務體驗,以及社交的平臺和娛樂的空間

我們做一個設想:未來的實體商業,也許不再有銷售人員。實體店鋪會成為品牌方的線下體驗展示及售後服務中心

你可以在線下實體店了解品牌,體驗產品,直接網上下單,商家送貨上門

而商業實體更多的是為我們提供多功能社交和娛樂平臺,以及品牌售後服務的載體

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形態下,良好的售後服務和新概念業態也許是能夠讓實體走下去的方向

以上為正文,來自嶽嶽

相關焦點

  • 中國實體生意難做?為何日本實體很火?真正「差距」或不在電商
    日本電商日本的電商行業發展甚至不比中國晚,不過日本的電商產業卻比不上中國,日本的電商產業正在逐漸沒落。有人說,日本電商沒有中國發展得好,與勞動力短缺有很大關係,這確實是原因之一。由於日本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是不爭的現實,也造成了物流行業的高成本。僅這一方面,也限制了電商的發展。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問題在...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到中國那樣大那樣快呢?
  • 中國實體生意難做?為何日本實體很火?真正「差距」或不在電商
    日本電商日本的電商行業發展甚至不比中國晚,不過日本的電商產業卻比不上中國,日本的電商產業正在逐漸沒落。有人說,日本電商沒有中國發展得好,與勞動力短缺有很大關係,這確實是原因之一。由於日本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是不爭的現實,也造成了物流行業的高成本。僅這一方面,也限制了電商的發展。
  • 日本的電商為什麼幹不過實體店?
    可是在日本就不一樣,日本的電商一直幹不過實體店,人們都願意去實體店購買物品。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電商為什麼贏不過實體店? 第一:日本電商的稅收成本 在我們國內為何很多的人願意去做電商,就是因為電商的成本比實體店來說要低很多。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為何日本實體店能幹倒電商,中國卻恰恰相反?
    最讓人搞不懂的是,日本的實體店戰勝了電商,而中國的電商卻反殺了實體店,這是為什麼呢? 在日本,首先,相比於電商,實體店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 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趴,日本實體店卻能打敗電商,這三點值得學習
    在這個網際網路與大數據的時代,對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我們以前在購買一件東西的時候,不僅得去某個特定的地點購買,還需要攜帶現金等等,而隨著網購時代的到來,在線下實體商店購買商品即將成為了歷史。線上經濟的出現讓很多人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甚至還出現了一年一次的電商狂歡節,很多人紛紛表示都在「剁手」,在電商狂歡之際,遭殃的卻是線下的實體店面,生意冷清,門可羅雀,中國實體店被電商幹趴,日本實體店卻能打敗電商,這三點值得學習。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所以對於實體店來說,一樣的商品除去質量問題外,通常實體比網上的商品售價要貴出很多。 然而網店不同,網店的成本低,不需要交付租金以及人工裝修等費用,這是線下商店所不能比擬的。加上現在各種電商促銷活動,部分實體店生意難做,營業額上不去,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大量實體店出現倒閉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實體店家對電商"恨之入骨"的原因。
  • 為什麼日本和歐美國家都不大力支持電商?
    中國的電商能夠迅速崛起是有歷史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電商剛剛起步時,百姓收入還是很低的,而實體零售方面,先要經過廠家,再經過批發商,等好幾個環節,最後到達零售商,各個環節都要分成,這就導致一件商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裡中間商們已經賺取了相當的差價。
  • 電商盛行大背景下 為何實體化妝品店依然屹立不倒?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壯大,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對於各個行業線下實體店鋪造成衝擊。可是不知道小夥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很多的線下實體店雖然有所減少,卻依然屹立不倒,生意火爆!以化妝品行業為例,像是屈臣氏、嬌蘭佳人、花漾精選這樣的多品牌化妝品品牌不僅依然活躍於市場中,更有壯大的趨勢,那麼實體相較於電商到底有何突出優勢呢?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解讀日本實體商場,用11條「走心」秘訣戰勝電商
    文|Power設計國內零售業界普遍認為,實體店會被電商幹掉!甚至有人豪邁放言,未來幾年內,電商將全面取代實體商業!再看鄰國的日本,它的電商也很發達,卻為何衝不垮實體店?大阪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
  • 與國內相反,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
    在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非常好,不僅僅造就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更是讓馬雲登上過中國首富,不得不說,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很大。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不少實體店鋪遭遇重創,不少人紛紛轉型去做電商,有的人無奈閉門不幹了。
  • 日本的實體店幹掉了電商,為什麼中國恰恰相反?原因並不複雜
    但這一現象只出現在中國,而在日本則完全不同。其商場提供免費行李寄存服務,客人不必像國內那樣尋找自動存包櫃,也不必擔心行李太大放不下,可以讓人輕鬆放心購物。在日本,實體店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全面整合,日本目前有許多大型購物中心,但以單一經營為主的購物中心和超市並不多見。它們從成衣,日用品,電器,甚至是汽車都全面運作。結果,可以在網上購買的商品通常是在大型購物中心中購買的。
  • 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店可以幹掉電商,而中國就不行?
    不得不說,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商幾乎吃掉了實體店90%的市場,但是在日本卻又是一番別的景象。文:小人物當鋪在日本大阪城、天神橋、梅田等比較繁華的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實體店的生意異常火爆,人來人往的畫面,像極了地鐵上下班的尖峰時間。難道日本沒有電商嗎?很多人都這樣問。
  • 日本是實體幹掉電商,而中國是電商幹掉實體,這些服務你都沒見過
    相比冷清的中國實體店,日本實體店卻沒有受到電商經濟的衝擊,反而更加熱火朝天。一到節假日,日本各大商場、購物街人滿為患,生意火爆。為什麼在電商經濟橫掃全球的時候,日本受到的影響並不大呢?每年的6月和12月是東京購物打折季,這個日本每年發薪水的時間幾乎重合,在這個時間段囤貨是最合理的選擇。如今東京的各大商場都配備了中文服務員,為前來旅遊和購物的中國遊客提供幫助。最靠譜的是日本沒有假貨,絕無次品,日本商家對商品質量的把關非常嚴格,如果你不幸買到殘次品,不但會得到超出原價幾倍的補償,經理還會親自上門道歉。
  • 懂新零售運營的實體店,分分鐘幹倒電商跟社區團購!
    實體店運營好了,分分鐘幹倒電商。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大實話。電商現在越來越難做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網上的平臺「房租」一點都不比實體店便宜,再加上必須有的廣告費活動費,真是分分鐘超過實體店好幾倍。很多電商為了搶流量搶排名搶訂單,雖然一年做個1000萬,但是淨利只有幾十萬比比皆是,這叫所謂的網際網路「搶坑位玩法」!而線下的實體店,如果做了1000萬營業額,淨利只有幾十萬是不可想像的,好的地點光房租每年就要一二百萬了。如果盈利是負的,任何一個傳統老闆都堅持不了一二年。
  • 日本最大電商樂天開設實體咖啡店
    日本最大電商樂天開設實體咖啡店 iwangshang / i天下網商 / 2014-06-24 摘要:近日,日本最大電商日本樂天國際市場宣布開設了實體咖啡店,這家咖啡館位於東京流行夜點和時髦住宅區的澀谷繁華地段
  • 新零售,電商與實體從相殺到相愛
    電商發力新零售的背景馬雲認為「純電商會越來越艱難,純線下零售會越來越艱難,零售線上線下互補,必須結合起來。其實我相信前半句表述的確是馬老師內心真正的焦慮與恐懼。所以有了「五新」趨勢的提法: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並斷言抓不住這個趨勢,就會被淘汰,而淘汰你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保守的、昨天的思想及不願意學習提升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