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易烊千璽憑藉《少年的你》榮獲最佳新人獎。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霸凌,很多人講真正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看電影時會犯噁心。
這部電影的成功,一方面是演員的演技,另一方面就是題材引起了大眾的共鳴。
施柏宇在《演員請就位2》中演繹小北的片段後,就談論了自己曾經被校園霸凌的往事。
他小時候因為愛哭被同學笑娘娘腔,交過保護費甚至在走廊被當眾脫褲子羞辱。直到後來長個子變高,並且打籃球之後,情況才有所改善。
傅首爾在《親愛的小課桌》裡也說過自己兒子被校園霸凌的事。她說兒子非常喜歡吃冰激淋,但平時不怎麼讓他吃。有一次放學,爺爺買了一根冰激淋給他,按理說是會非常珍惜的,可是他卻拿著冰激淋給了另一個男孩子。
傅首爾的公公覺得這個事不對勁,回來後和傅首爾說了。傅首爾問兒子為什麼要把冰激淋給別人,兒子說「我就是交朋友,所以給他了」,後來再詢問才知道,原來兒子是害怕他。
我們的刻板印象中,遭遇校園霸凌的可能是成績不好、老實、個子矮小或者有其他缺點的孩子。可是帥氣如施柏宇,口才好又幽默的傅首爾兒子,居然都遭遇過校園霸凌,可想而知,被校園霸凌的基數有多龐大。
根據調查顯示,校園霸凌的學生群體以初中生最多,高中生其次。我以前由於工作關係,每天要和大量學生打交道,我就親眼見過很多被「欺負」的同學。
「欺負」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在我們大人看來,那種行為可能達到了霸凌的程度,可是在孩子看來,也許真的就是打打鬧鬧,或者願意跟隨的「大哥」。
我見到的是類似於找老實的孩子借錢買東西吃、看誰不順眼拍兩下頭、喊別人幫自己去跑個腿等等,這些在校園中是非常常見的。
那些使喚人的同學,本身沒有很多惡意,可能只是想顯得自己厲害,而裝出的老大模樣。而那些被使喚的同學也看不出心理受到多大傷害。他們有時候還會約著一起去網吧打遊戲。
所以,到底什麼才算得上是校園霸凌呢?我認為是那些會讓孩子感覺心理會受到傷害的,如:暴力(包括語言和身體)、排斥、孤立、冷落等,孩子明顯排斥的行為。
前陣子有一個新聞,就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被男同學強行往眼睛裡塞了數十張紙片。
我看到這個新聞時,換位想了一下,如果小勳被這樣對待,我會非常、非常心疼和氣憤。可是,這樣嚴重的事件,那個學校的校長卻回應:他們就是鬧著玩,沒有惡意的。
不知道如果校長的孩子被這樣對待,他會不會也大方的說上一句「沒關係,你們沒有惡意」。
在小勳上學的初中部也發生過一起非常嚴重,並且引起很大轟動的校園霸凌,但周圍人的態度一樣令人心寒。
視頻傳出來的畫面是:在一個地下車庫的角落裡,一個穿著像小混混一樣男孩,喊另外兩個男孩跪下,並且邊扇自己耳光,邊說「我錯了」。期間,站著的男孩一直在連罵帶威脅,偶然再踢他們兩腳。過了一會,跪著的其中一個男孩站起來了,大概是扇「合格」了。另一個扇得不認真,又被踢了好幾腳……
當時邊上還站了幾個同學,包括拍視頻的那位。你們肯定猜不出,這種視頻怎麼會流出來。
事情的起因是跪著的兩個男孩不小心得罪了「混混男孩」的女朋友,所以,這個男孩給女朋友報仇來了,並且拍下視頻給女朋友看,大概是想顯示自己的「英明神武」。
後來,估計是女孩把視頻發給閨蜜看,然後一道傳一道,之後就鬧得滿城皆知了。
我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事情起因是跪著的男孩得罪了「混混男孩」的女朋友。正是這個原因,我周圍人大部分的聲音都是:好好的,為什麼要惹別人?這下挨打了吧。
有這種邏輯的人還不在少數,這就是典型的被害者有罪論。他們不去探討如何教育自己孩子不去傷害別人,反而在說「他活該」。
我家小勳就親身經歷過這個,講這個話的是他們老師。那陣子,小勳總是回來和我說,有人脫他褲子,我和老師反應了幾次,有一次老師對小勳說「為什麼人家只搞你呢」。
這種說法就像每次新聞裡出現某個女孩在街上被傷害時,立馬就會有人在下面評論說「女孩子為什麼要穿那麼暴露?」。
這種強盜邏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也許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強盜」。就像很多霸凌者的家長在面對其他家長的指控時,會輕描淡寫地說上一句「小孩子鬧著玩嘛」。
我看到網上一個很有意思,但又很現實的話,那名網友說:往往受到霸凌的同學,都是家長教導得好,聽話又從來不惹事的乖乖學生。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家長好好教導出來的孩子反倒成了被欺負的對象,而那些父母不管或溺愛的孩子,卻成了學校的「小霸王」。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看問題向來比較善良,很多校園霸凌事件中的霸凌者,其實在我看來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一個一輩子都被父母毀了的孩子。
拿小勳學校的那個事件來說,我後來從其他同學口中了解到,他爸爸嗜賭成性,媽媽愛好穿衣打扮,夫妻倆各玩各的,互不幹涉,當然,對孩子也是。他們管孩子的方式就是:給錢。
至於成績和人品,順其自然吧。
前面的數據說過,校園霸凌事件多發生在中學階段,正是青春叛逆期的時候,換一句話說也就是:孩子人格塑造的最後一個關鍵期。
這時候的孩子需要的是榜樣的力量,爸爸是兒子最好的榜樣,媽媽是女兒最好的榜樣。我不知道那些說著「孩子性格註定了,順其自然」的家長,等到孩子長大了以後還是一事無成,甚至啃老度日的時候,會不會後悔在孩子小的時候疏於管教。
如果從長遠來看,那些被好好管教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即使,在他的學生時代可能曾經受到過霸凌。
因為他們在學校受到了傷害,他的爸爸媽媽會繼續愛他、會幫助他、會引導他怎樣靠自己的力量強大起來。當時落下的那一點點身高或性格,會在後面的日子迎頭趕上,再也不受欺負。
我相信有愛又有教養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比學校裡風光一時的「霸王」要更引人注目。
最後,我借用張敏老師在《親愛的小課桌》中,說的那幾點關於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時,如何保護自己的小方法:
1、明確態度,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態度一定要夠堅決、夠狠。
2、儘快脫離環境,不要和霸凌者糾纏在那個環境中。
3、尋求家長幫助,告訴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找家長幫忙
4、多交朋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一個落單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霸凌的
5、相信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傳達這樣的信念,那就是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包括施暴的那個孩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