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令人氣憤,家長及時關注,避免孩子受傷害

2021-01-11 木槿說親子教育

你好,我是木槿,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一級專業教師,從教十餘年,接觸孩子千餘人,幫助過百餘名孩子及其背後的家長順利度過人生迷茫期。

我找到了孩子及家長經常會被絆倒的15個坑,讓我們來抽絲剝繭,把它們一一解決。

引自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2020年11月7日報導:潘某與黃某本是同學,2020年7月8日,在課間活動時兩人因瑣事發生爭吵。在同學的勸解下,爭端很快得以平復,兩人各自離去。在黃某看來這只是一件不足掛齒的小事,沒過多久便忘在腦後。不料,事情卻並沒有和想像中一樣。2020年7月9日晚,潘某假借「談談」為由將黃某帶至寢室內,後夥同李某等7人對黃某進行了毆打,致使黃某閉合性胸部損傷,左側5、6肋骨骨折、頭部損傷。經公主嶺市公安局傷情鑑定為輕傷二級。黃某家人起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被告連帶賠償醫療費、住院夥食補助費、護理費、營養費、交通費、鑑定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共30000餘元。

近幾年,由於媒體曝光,一些校園內的暴力事件頻頻展示在人們眼前。「校園霸凌 」這一詞彙,逐漸被我們所熟知。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顯示,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曾經遭受過欺凌,校園內學生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漸漸浮出水面。原本屬於花季的少年,卻將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展示給了世人。人們不禁要想,純潔的孩子為何會如此兇惡?是社會變化了,還是人性扭曲了?

校園霸凌現象,在全球各地幾乎都有報導。

歐美國家常因種族、膚色、語言的原因,出現校園霸凌。

在中國,近幾年類似事件也屢見報端。在這些事件中,受欺凌的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心理陰影。

而施加傷害的學生,事後雖然進行了道歉賠償,但這絕不是人們想要的。公眾需要的是,要從深層次、從根源上對校園霸凌予以打壓。

校園霸凌為什麼會出現?究竟是誰的責任?

肯定是施暴一方,這個當然不容置疑。但是不要忽略,還有別的原因作為幫兇。

作為這一類事件的始作俑者,施暴一方的學生,其行為的產生,自然是會有它的原因的。

原因之一:家庭教育和背景的影響。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或其他長輩,或是有權,或是有錢,在傳統封建式思維的影響下,自覺得理應高人一等。在生活中的一些盛氣凌人的風格,霸道無理的作法,影響了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長期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在學校中也會流露出驕橫之氣,繼而付諸實際行動,欺凌弱小的同學。

相關焦點

  • 傅首爾兒子、施柏宇都遭遇過校園霸凌,旁人卻對校園霸凌態度不一
    我們的刻板印象中,遭遇校園霸凌的可能是成績不好、老實、個子矮小或者有其他缺點的孩子。可是帥氣如施柏宇,口才好又幽默的傅首爾兒子,居然都遭遇過校園霸凌,可想而知,被校園霸凌的基數有多龐大。根據調查顯示,校園霸凌的學生群體以初中生最多,高中生其次。
  • 傅首爾兒子、施柏宇都遭遇過校園霸凌,旁人卻對校園霸凌看法不一
    所以,到底什麼才算得上是校園霸凌呢?我認為是那些會讓孩子感覺心理會受到傷害的,如:暴力(包括語言和身體)、排斥、孤立、冷落等,孩子明顯排斥的行為。 這種強盜邏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也許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強盜」。就像很多霸凌者的家長在面對其他家長的指控時,會輕描淡寫地說上一句「小孩子鬧著玩嘛」。
  • 宜賓校園霸凌曝光!我們無權傷害別人,也無義務承受傷害!
    小編從網帖了解的情況如下——2020年9月2日,晚自習時一名學生和來收體溫表的學生可能有點不愉快,結果這名學生晚上回寢室時被一群戴口罩的同學圍毆,據孩子家長說打人者換了幾批,被20多個同學輪流毆打。家長接到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暫無大礙,報警後警察建議家長找學校協商,學校通知等孩子情況好轉再聯繫打人者家長一起協商。
  • 少年的你:孩子遭受校園霸凌魔爪,作為家長,熟記5個小妙招
    而真正的校園霸凌,並沒有那一句簡短的話,說得那麼籠統。作為家長朋友們,孩子上學期間,最害怕的可能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最讓家長朋友們覺得恐怖的就是校園霸凌。二、 什麼是校園暴力呢?起初,它可能是由於雙方學生有矛盾或者是存在一些惡性的學生強迫欺壓別的同學,是沒有公平而言的惡性事件,近年來我們也看到校園霸凌,不僅僅是肢體上的,還有對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創傷。這值得我們家長朋友們去關注。
  • 有一種隱蔽的校園霸凌 95%的孩子都不會說 但傷害很大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並引發了教育界以及家長們的廣泛關注。去年熱播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一時間將校園霸凌這一話題推向高潮。其實霸凌事件可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在霸凌中,並不只是暴力才算霸凌,朋友間言語上的打擊、關係上的孤立也都是隱形霸凌的一種。
  • 老鴻書館號:五步消除校園霸凌,讓孩子遠離暴力
    現在新聞揭露的還只是冰山一角,那種沒有被揭露的低強度霸凌更是數不勝數。可以這麼說,成人的世界有多殘酷,校園霸凌可能就會有多可怕。 保護孩子這是做父母的天性,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學校後就走出了自己的保護範圍,怎樣讓孩子免於校園霸凌的欺凌好像有心無力。其實不然,校園霸凌儘管發生在學校,然而真正能遏制校園霸凌的發生,恰恰是孩子的家庭教育。
  • 僅憑一包餅乾,傅首爾發現兒子被霸凌,娃有3種表現時家長需警惕
    自然地,明星的孩子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一直以來,校園霸凌都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明星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更吸引眼球。一些很小的事情在同學老師的眼裡都會被無限放大,被人取笑詬病,甚至遭遇校園霸凌。那麼明星媽媽是怎麼發現自己的孩子遭遇了校園霸凌呢?近兩年,隨著《奇葩說》、《吐槽大會》、《做家務的男人》等綜藝節目的熱播,傅首爾逐漸走紅,被大眾熟知。
  • 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黃子韜,馬思純,施柏宇童年時都曾經歷過
    【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近日,黃子韜在和粉絲直播時,自曝曾經經歷過校園霸凌!黃子韜在上初中時,曾經在籃球隊,打籃球非常的厲害,有很多的女生喜歡黃子韜!在直播中黃子韜回想當時的經歷依舊非常的氣憤,雖沒有表述自己如何處理呢!但是黃子韜表示,自己那時是學過武術了,算是全能學生呢!並在直播中呼籲年輕學生,遇到校園霸凌一定要大聲的說不,及時的尋求老師、家長一切能夠幫助自己的人的幫助!
  • 但背後的校園霸凌,卻是千萬人青蔥歲月不能...
    除了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校園霸凌這一敏感題材,再次喚起了全社會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反思。 劇中的陳念(周冬雨飾)為胡小蝶蓋上了衣服,卻打開了自己噩夢的盒子。
  • 影評《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遠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
    以下簡評:一、關於校園霸凌本片之所以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校園生活,或多或少的經歷或見識過校園霸凌,但那時候我們忙於學習和成長,我們害怕又茫然,從未深思,成年後回頭看,卻深有體會那種絕望和孤獨。
  • 正視婚姻霸凌與二度傷害
    婚姻關係中的霸凌,對當事人的傷害往往是漫長痛苦且難以恢復的。無論霸凌來自配偶或其家族成員、無論是肢體或言語的霸凌,經常都讓婚姻中的男女受盡苦難。我想透過本篇文章,用更宏觀而非探討個案的方式,呼籲大家共同正視「婚姻霸凌」在不同層面上的複雜問題。
  • 臺灣竟有七成人曾遭校園霸凌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兒童福利聯盟17日公布《2017社會大眾校園霸凌經驗報告》,75.3%的受訪者表示曾接觸校園霸凌事件,九成民眾認為目前的校園霸凌問題比他們求學時更嚴重。66%常回想被霸凌的事、75%無法擺脫霸凌的夢魘霸凌一時,對被霸凌者可能造成一生傷害。據調查,66.7%民眾表示成年後仍會回想過去的霸凌事件,有75%被霸凌者無法擺脫過去被霸凌的夢魘,93%被霸凌者認為「霸凌會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 《精靈夢葉羅麗》:用一部少兒動畫,闡述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
    為此少兒動畫成為家長們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甚至在動畫審核方面要更加的嚴格,這也為什麼會說,染髮被成功舉報,行俠仗義的動畫逐漸隕落。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就如上文中所說的那樣,每個孩子本應該都是天使,但正因為後期家庭教育等問題,讓他們產生了變化,霸凌者同樣也是如此。相信很多家長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成為校園霸凌者,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所以很容易把校園霸凌成校園的小打小鬧。
  • 霍格沃茲魔幻校園生活下的陰影,《哈利波特》中對校園霸凌的批判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其實是披著魔幻外衣的青春成長作品,圍繞著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所發生的故事也是現實校園生活的真實寫照。校園生活的主旋律固然是學習與成長,但光線的校園生活之下也有揮之不去的陰影——校園霸凌現象。
  • 紙片塞入7歲女孩眼中,如果是上饒女孩的家長,會有什麼後果?
    在半年前的幾個月裡,網絡幾乎每天都在討論上饒女孩家長刺死小學生的事件,輿論很少有偏向受害者的一方的,普遍認為女孩才是整個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她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長期遭受欺凌,最後還要承受失去父親的沉重打擊。由於校園霸凌,引發了兩個家庭的悲劇。
  • 尚法小達人完美收官,法官教你拒絕校園霸凌!
    尚法小達人完美收官,法官教你拒絕校園霸凌!「拒絕校園霸凌,從你我做起」蔣偉法官今天的課程題目是 「拒絕校園霸凌,從你我做起」。蔣法官講解了什麼是校園霸凌、霸凌的表現形式,指出霸凌的危害是雙面的:不僅對受害者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也會讓加害者付出沉重代價。她進一步在法律層面延伸,給大家普及了校園霸凌的責任分配、可能承擔的法律後果等。
  • 十連休過後,日本學生紛紛「隕落」,霸凌問題何時才能被重視?
    意料之中的,幾乎所有受訪的學生都表示,自己曾經在學校裡或多或少的遭受過校園霸凌。而對於被霸凌的人來說,在學校裡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安全感,回到家中又無法將這些事情告訴父母,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也正是因為自殺的孩子如此多,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才會受到人們的重視。聽上去似乎很諷刺,但是日本對於校園霸凌的重視,還真的是自殺的孩子們用命換來的。與之相比,我國大部分家長對校園霸凌的重視程度就實在是太低了。
  • 傅首爾通過雪糕發現兒子被霸凌。我們如何去處理更恰當有效
    說到孩子霸凌事件,沒有哪個家長不揪心的,自己的孩子被霸凌,心痛,自己的孩子霸凌別人,操心。而且很多家長都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過著怎麼樣的生活。校園的霸凌無處不在,卻發生得悄無聲息。當我們能發覺孩子正在忍受校園霸凌時,卻往往是出事之後,或者孩子已經被改變得面目全非。
  • 「校園欺凌」不是「過分玩笑」這麼簡單[長城時評]
    近日,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引發社會熱議。在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中,遭欺凌的孩子母親稱,兒子被兩名同班男同學隔門扔下垃圾筐砸中頭部,髒汙了他全身。老師將其定性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學校認為此事並非霸凌,不希望家長矛盾升級。
  • 疑因孩子被打,南京一家長咆哮課堂讓對方孩子道歉
    市民鍾先生認為,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還是由老師來處理比較好。他坦言,他上小學的兒子時常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如果沒有造成太重的傷害,男生之間的秩序,是靠自己在學校解決的,當然我也和對方家長溝通。」他提到,有次孩子摔到了後腦勺,當時也很生氣,但後來發現是兩個孩子打鬧的時候不小心碰到的,他覺得克制情緒很重要,「如果家長是直接宣洩情緒,對雙方小朋友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