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患病率再次上升10%,星寶家庭的康復之路在何方?

2020-12-25 鳳凰網

3月26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了最新的《美國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報告》。

報告結果表明,每54名兒童中就有1名在8歲前確診為ASD(2016年的數據),比前一次估計數增加了近10%(根據2014年的數據估計是59歲中的1名ASD確診)。

其中,男孩被診斷的可能性是女孩的四倍,這裡比率保持穩定。這表明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患病率差距產生的原因,並確保譜系障礙中的女孩得到她們所需要的服務。

這份報告反映了美國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患病率的持續上升——2004年的估計患病率才1/166。

在我國,孤獨症的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和早期幹預仍面臨巨大挑戰,孤獨症兒童康復領域仍然需要大量努力和堅持,才能改善孤獨症兒童及其家庭的生存質量。

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環境,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極大程度取決於家庭的引導和支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複雜的任務。"對於孤獨症孩子的康復教育,更是如此。

一直以來,北大醫療腦健康都深知"家校共育"對於孤獨症孩子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用實際行動去踐行這一點。

2019年,第十二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作為"星寶藍書包"孤獨症公益項目的實施者之一,北大醫療腦健康研發《孤獨症康復師先修課》,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全國31個省份42,202位孤獨症康復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帶動了整個孤獨症康復行業的教育水平,保障了孩子們在機構幹預的專業性。

今年,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又要來了,北大醫療腦健康依舊希望將"家校共育"作為重點。只是2020年,希望聚焦孤獨症孩子的家庭幹預,帶領家長找到正確的居家幹預方向,指導家長如何家校結合的、幫孩子更快的融入社會,成長為"自助者"。所以,"家庭幹預,可以更簡單。"成為了北大醫療腦健康今年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的主題。

其實,定下這個主題是緣起於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賈美香教授的一個樸素的想法:讓家長們少走點兒彎路

在這個想法的推動下,年初,北大醫療腦健康與賈老師共同策劃了《賈老師電臺》這檔社群公益欄目。作為一檔知識陪伴類的社群欄目,電臺由賈美香教授領銜,和全國醫療康復專家共同參與,希望用專業的智慧,和家長為伴,傳遞成系統、重實操的孤獨症康復知識。

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在電臺開播的15天裡,看到家長們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從"告訴我答案"變成了"教我學方法",從"主動參與"變成了"言傳身教";從剛進群的拘謹,不約而同地變得健談,分享著自己育兒遇到的坑,跨過的坎兒......他們說真開心自己找到"組織"了,說原來家庭幹預也可以在朝夕間、一日生活裡。

看著這些家長逐漸變得懂幹預、樂觀自信,聽著他們說孩子今天又進步了。北大醫療腦健康和賈美香老師都想將這份"希望"傳遞給更多的家庭。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專業才是捷徑。

因此,時值2020年4月2日,第十三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為了讓更多的家庭少走彎路,北京市孤獨症康復協會聯合《賈老師電臺》、和北大醫療腦健康推出"拒走彎路——家庭幹預,可以更簡單"12小時公益接力活動。在4月2日當天,活動將邀請全國醫療專家、孤獨症康復師,從早9點到晚21點,連續12小時,普及孤獨症專業知識,為兒童發展障礙家庭提供公益課堂和在線諮詢。

這一次,孤獨症診療專家、康復師,將來到鏡頭前,給數萬家庭帶去專業守護。

專家講堂,連續12小時破解孤獨症領域誤區,解密康復真相

相信康復"偏方",以為真有"萬能藥"......過去,我們看到太多的孤獨症孩子家長,病急亂投醫,走裡太多的彎路...

4月2日,拒絕謠言,拒走彎路!活動特邀全國10名孤獨症領域的權威專家開設公益講堂,從早9點起,連續12小時整點開講,從孤獨症的診斷、鑑別診斷、家庭康復技巧、餵養、注意力等多個角度,全面揭秘孤獨症病症與治療真相,分享家長關注的、正確的、實用的育兒知識。

康復師在線諮詢,12小時答疑解惑不間斷。

關於孩子、關於育兒,家長們總有很多疑問想找專家聊聊孩子的狀況、有很多問題希望得到解決。活動特設嗨腦仁在線諮詢臺,這裡有北京市孤獨症康復協會與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組建的專業康復團隊,12小時,為您解憂,告訴您孤獨症康復該如何"對症下藥"。

兒童成長發育泰鬥級人物賈美香老師公益直播,在線答疑!

作為一位擁有40年孤獨症診療經驗的專家,賈美香老師不只是兒童成長發育領域的泰鬥級人物,更像是為孩子們操碎了心的家人。

賈美香醫生常說,要想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我們必須先參與到孩子的每一個活動中去。而家庭是孩子的主要陣地,所以家庭幹預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將專業的幹預方法傳遞到家庭中,讓幹預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孩子才能獲得更大的康復。

想聽聽該如何實施家庭幹預?該如何實現家校共育?4月2日晚20點,賈美香醫生將開啟在線直播,傳授家庭幹預的"秘籍",面對面為您答疑解惑,在4月2日給孤獨症家庭點燃一盞引路明燈。

像舉辦這個活動所期待的,大家都希望孤獨症家庭能成為"自助者",也成為"互助者"。所以,大家都希望給孤獨症家庭的關注和支持不止4月2日一天,而是能提供365天的專業陪伴。

所以,依託《賈老師電臺》的專業知識,創建了公益社群。專家們說,這應該是孤獨症家庭加入的第一個社群。在這個社群裡,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賈美香老師為首的全國醫療專家會定期分享他們的幹預經驗,用專業智慧給您守護;專業知識被化繁為簡,技能被融入到了生活中、遊戲中,帶您每天學習一點,孩子每天進步一點;當然,還將有家長與您為伴,相互分享成功經驗。相信專業的智慧支持、家長間的鼓勵將能成為支撐您走下去的理由。

4月2日,來"拒走彎路——家庭幹預,可以更簡單"12小時公益接力活動吧,和專家、康復師一起,讓家庭幹預更簡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博愛之光耀「星空」,牽手之情暖「星寶」——民革內蒙古通遼總支...
    一份耐心、一句傾聽、一張笑臉、一個擁抱就是他們最需要的,他們就是星星的孩子,俗稱自閉症孩子,也就是「孤獨症」患兒。2019年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今天上午,由民革內蒙古通遼總支發起的題為「消除誤區 倡導全納」 2019世界自閉症日公益活動在通遼市醜小鴨特殊教育學校啟動,藉此呼籲社會各界認識和關注自閉症群體,牽手星星的孩子,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用博愛之光照亮「星寶」們的康復成長之路。
  • 全球孤獨症康復工具大盤點,北大醫療腦健康嗨小保登榜
    近年來,隨著孤獨症患病率的持續走高,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科技手段的孤獨症(也稱自閉症)康復研究成為了兒童康復領域、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前夕,在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主辦的線上活動中,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執行院長吉寧博士,以「孤獨症康復幹預,是機器人與智能輔具?」
  • 關愛自閉症兒童家庭 上海為來自星星的孩子"藍裝素裹"
    他的面前還豎了一塊小標牌:「星寶當家」實訓崗位。  原來,他是一名14歲的自閉症患兒鴻鴻(化名),也是正大廣場「星寶當家」自閉症患兒崗位實訓項目的參與者之一。今天,是他第三次接受崗位實訓的日子。鴻鴻的家長告訴記者,鴻鴻從小就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比其他孩子慢。原以為是孩子頑皮,直到2歲半才確診為自閉症。
  • 第二屆「閃亮星寶」文化藝術節舉辦
    第二屆「閃亮星寶」文化藝術節暨上海展翼兒童培智服務中心主題活動舉辦2018年第11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為了促進社會各界人士對自閉症群體的認知、關愛、實現自身社會責任。上海展翼兒童培智服務中心在4月1日於上海真如鎮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了第二屆「閃亮星寶」文化藝術節。通過藝術節相關活動的互動性、融入性,直觀的讓與會者走近自閉症群體,使越來越多的人能關注和支持「自閉症」兒童的康復工程。本次活動得到上海市文明辦、普陀區殘聯、普陀區文明辦、真如鎮街道、上海市精協等相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
  • 中國兒童自閉症患病率為千分之七 「星星的孩子」上海「愛心大灌籃」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2日披露,近年來,中國自閉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作為中國的「孤獨症診治與臨床研究中心」,該院攜手多個省市和單位開展的研究顯示,中國6到12歲兒童自閉症患病率達千分之七。   據透露,此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聯合8省市,11個單位、部門共同開展了衛生行業專項「兒童孤獨症診斷與防治技術和標準研究」,該項目如今已完成項目驗收。
  • 推廣孤獨症教育康復青島經驗 讓每顆「星星」散發光芒
    青島新聞網11月27日訊(記者 韓彤彤 寧冠宇)今天,山東省孤獨症教育研討會暨青島晨星教育集團第一屆學術交流活動在青島市晨星實驗學校舉行。會議為期一天半,以「聚焦孤獨症發展需要共謀教育品質提升」為主題,將圍繞孤獨症教育康復的熱點和前沿問題進行研討。
  • 合肥經開區「星寶圓夢計劃」親子融合活動—藍山灣之旅
    9月20日,已經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她與爸媽一起,參加了於藍山灣木藝小鎮舉辦的合肥經開區「星寶圓夢計劃」親子融合活動。」項目,由合肥經開區社區管理局設立、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於2018年11月起開始執行,旨在為經開區內的0-16周歲自閉症患者建立臺帳、提供評估和家庭康復指導,高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這些特殊兒童及其家庭的關懷和支持。
  • 專家提醒:孩子說話晚需警惕孤獨症
    近些年,孤獨症的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其患病率高達1/54,也就是說,54個孩子裡面就有1個孤獨症患兒。孤獨症就是之前常說的自閉症,規範的診斷名稱是孤獨症譜系障礙,英文縮寫是ASD,是一個值得所有人都重視的疾病。
  • 為了讓自閉症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媽媽辭掉工作陪著星寶去上學
    昨天,寧波市慈善總會和寧波市星寶自閉症家庭支援中心聯合舉辦一場「星寶論壇」。跟其他論壇不同,這場論壇上臺演講的6位嘉賓中有4位是「星寶」家長。因前面幾乎沒有參照經驗、模式,家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自我成長、自閉症孩子的上學支持、大齡自閉症孩子的未來出路、社會公眾對自閉症孩子的認知等方面發表自我感悟。
  • 單身媽媽用愛「喚醒」孤獨症患兒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200萬孤獨症患者,兒童有160萬。9年前,出生在鹿邑縣一個普通家庭的男孩「洋洋」便是這160萬人群中的一員。  令人欣慰的是,洋洋的母親吳洪霞始終沒有放棄對他的治療。9年的艱難堅守,終於使洋洋如今能生活自理,主動開口說話。「我認為我做得值,孩子能恢復正常我比什麼都高興。」昨日,38歲的單身母親吳洪霞告訴大河報記者。
  • 孤獨症患者父親的心願:我能夠比孩子多活一天
    細心的他曾留給康復中心的老師10條「愛子簡訊」,從吃飯、睡覺、喝水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寫下孩子平常的習慣。該事件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孤獨症患者家長的辛酸。今天(2號)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讓我們來了解一位孤獨症患者父親的故事。   記者來到範雅士家時,他正給孤獨症的兒子換尿墊。
  • 自閉症兒童父親為35名患兒築起「星星之家」——星寶的爸爸
    相對於食品廠廠長,於洪義說,他的「第一重身份」是「星寶」的爸爸。陪「星寶」成長「星寶」是父母、師長們對大雙這樣的自閉症兒童的稱謂。相比於多年前,如今於洪義對大雙的期待更加簡單真實:「最希望看到他笑,看到他安穩地睡個好覺。」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據悉,4月2日,由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專業委員會、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主辦,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北大醫療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融合中國項目網絡協辦,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北京玖富基金會聯合承辦,百度好看視頻作為獨家短視頻合作平臺的「拒走彎路——家庭幹預,可以更簡單」12小時線上公益接力活動正式啟動。
  • 萌娃和星寶都要快樂
    5月30日海曙公安的警察叔叔們組織去海曙巡特警大隊,看警察叔叔表演十八般武藝……」最近一周,海曙公安分局的這則報名微信非常火爆,從最初擬定的共70戶家庭參加,到最後有100餘戶家庭加入,分局的鐘警官說:「警營開放日做了那麼多年,這次是最受歡迎的!我們也是首次選擇了在六一兒童節這個時間檔,召集廣大的小朋友們,觀看藍鯊突擊、集體操練、警犬訓練等項目。」
  • 大連:首家孤獨症孩子支持性就業康復餐廳開業
    「星之家餐廳」由「大連愛心你我他」QQ群的愛心志願者提供場所,是大連市首家孤獨症孩子支持性就業康復餐廳,也是大連市孤獨症孩子支持性康復就業實訓示範基地之一。凡持證孤獨症孩子,均可到星之家愛心餐廳免費就餐。  支持性就業,是近年國際上廣為流行的一種孤獨症孩子就業模式,讓一些具備特殊才能的孤獨症和腦癱孩子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實現勞動賺錢、平等就業、為家庭和社會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