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書法(書法史)——《寶晉齋法帖》

2021-01-11 東方星書法高考

「寶晉齋」為米芾的齋號,因其收藏了謝安、王羲之、王獻之三位晉代名流的書法真跡而得名。崇寧三年(1104)米芾取書跡入石,惜原石遭兵火而殘毀,後葛祐之據火前善本重新摹刻。曹之格於南宋寶祐二年(1254)至鹹淳五年(1269)依據米芾殘石,及家藏的晉人名帖匯刻而成,以真跡上石者極少,多系模刻其他法帖,以曹士冕《星鳳樓帖》為主。所從出之底本早已失傳。該帖便成為主要依據。其父曹士冕系南宋大收藏家,所著《法帖譜系》。現藏上海圖書館的十卷本《寶晉齋法帖》是當前公認的宋拓全本。

法帖內容:

《寶晉齋法帖》於1268年(宋鹹淳四年)由無為(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通判曹之格所摹勒。

《寶晉齋法帖》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謝安《八月五日帖》(又名《告淵朗帖》)外,餘均為王羲之書;第六、七兩卷,為王獻之書;第八卷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渙之書;第九、十兩卷為米芾書。

《寶晉齋法帖》收錄有《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羲之臨鍾繇帖》、《褚遂良臨本蘭亭序》、《得示帖》、《快雪時晴帖》、《十七帖》、《破羌帖》(又名《王略帖》)等名帖。

法帖來歷

來歷

北宋米芾於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得到蔡京所藏東晉謝安《八月五日帖》以後,將書房命名為「寶晉齋」,這塊齋匾隨其所至而張掛。1104年(崇寧三年),米芾任無為軍使。在任上他將所藏晉帖刻石置官廨中。至南宋,刻石已殘。後無為守葛祐之據拓本重刻。曹之格通判無為,復加摹刻,並增入家藏晉帖與米帖多種,匯為十卷。因刻置米芾「寶晉齋」匾額於卷首,故名《寶晉齋法帖》,亦寓紀念米芾之意。

刻本

第一代刻本:米芾將晉王羲之《破羌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月帖》三種晉帖墨跡上石。後旋遭兵火,石刻殘損。

第二代刻本:葛祐之據火前拓本重刻此三帖。刻本與原先殘石同置官舍,後又毀。

第三代刻本:曹之格搜集舊石並重新摹刻,除原三石外又增加曹氏家藏的晉人法書和米氏父子墨跡,增補為十卷,首卷拓原三帖殘石。

法帖評價

《寶晉齋法帖》保存了米芾所藏以及所臨的晉帖,尤其是王獻之的《十二月帖》,使後人得以窺知清乾隆所謂「三希」之一的小王《中秋帖》墨本原來即是米芾的節臨。另外還有一些晉帖為別本所無,亦彌足珍貴。古文字學家、金石學家唐蘭1962年著有《寶晉齋法帖讀後記》一文,文中認為「寶晉齋帖大都翻刻星鳳樓」、「寶晉齋法帖全帙的發現,仍是十分可貴的。<<星鳳樓帖>>原本全帙已不可見,一般所謂星鳳樓帖,也都是明代雜湊起來的翻刻本,而從這部寶晉帖裡卻還可以看到星鳳的真面目」、「陳繹曾所謂『今佳帖難得,學者賴此得見晉唐人仿佛二耳』,在十四世紀初期尚且如此,到現在又經過六百多年了,能看到這樣接近於完整的宋刻法帖,當然是令人興奮的。」

著錄收藏

著錄

《寶晉齋法帖》自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陶宗儀《書史》,到明清王佐、範大澈、豐道生、楊大瓢、王虛舟、孫承澤、沈復粲等,代有著錄評說。

相關焦點

  • 【名品賞析】 寶晉齋法帖全本(二)《宋拓本上海圖書館藏》
    寶晉齋法帖全本(二)《宋拓本上海圖書館藏》《寶晉齋法帖》為南宋曹之格所刻,共十卷。上海圖書館藏宋拓十卷一部,1961年中華書局將上海圖書館藏本出版,為三冊一函的《宋拓寶晉齋法帖》影印本。《寶晉齋法帖》於1268年(宋鹹淳四年)由無為(安徽省巢湖市無為縣)通判曹之格所摹勒。《寶晉齋法帖》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謝安《八月五日帖》(又名《告淵朗帖》)外,餘均為王羲之書;第六、七兩卷,為王獻之書;第八卷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渙之書;第九、十兩卷為米芾書。
  • 書法高考(書法史)——《升仙太子碑》
    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升仙太子碑歷經1300餘年風雨滄桑,依然矗立於河南偃師市緱山之巔,2006年3月30日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方武則天撰文書寫的巨碑,彰顯著這位女皇的雄才大略,飽含著書法神韻。她開草書刊碑之先河,不失為女書之精品。
  • 三希堂法帖的由來始末是怎麼樣的? 三希堂法帖的介紹
    三希堂法帖的由來始末是怎麼樣的? 三希堂法帖的介紹時間:2017-05-30 13:52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希堂法帖的由來始末是怎麼樣的? 三希堂法帖的介紹 三希堂法帖是中國清代宮廷刻帖。刻於乾隆十二年(1747 )。
  • 三希堂,這間僅8平米的書房,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是堂內的鎮堂之寶。雖然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但三件「鎮堂之寶」的地位從未有過動搖。
  • 館藏品鑑 | 清道光拓本《秋碧堂法帖》
    △《秋碧堂法帖》國圖藏本鈐印《秋碧堂法帖》收錄的均為歷代成就卓著、有代表性的書法大家的作品,刻工摹勒精細逼真,拓工傳拓細膩清晰,真切地展現了眾名家高超的藝術造詣,從中可領略到書法藝術沿革和演變過程,極具史料價值、藝術價值。
  • 碑碣墨海輝映名寺 寶賢法帖光耀古今
    書法,作為我國獨有的「國粹」,藝術地位舉足輕重。在書法的藝術長河中,《寶賢堂集古法帖》無疑是一座豐碑。這個集魏晉以來124位書法大家墨跡寶翰的書林瑰寶,便收藏在永祚寺。不僅為書法界和愛好書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視,也為到此觀光和遊覽的人們所喜聞樂見。《寶賢堂集古法帖》,俗稱「大寶賢堂集古法帖」或「大寶賢堂法帖」,由明代晉藩王世子朱奇源刻於弘治二年,歷時七載。據《寶賢堂集古法帖》序講:朱元璋的三兒子朱棡,酷愛書法。朱元璋登基稱帝後,便賜予他很多歷代有名的墨本和法帖。
  • 讓乾隆帝愛不釋手一生臨摹,這三件國寶「法帖」,為何有如此魔力
    對聯內容是集南宋顏延之《五君詠》的 "向秀甘淡泊,深心託豪素"和南朝謝靈運《齋中讀書》的"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而來。聯語平起仄收,文心天然,寥寥十字便將千秋詩書會通,何等的氣魄靈慧!(圖一)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敕命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府所藏曆代書法作品,擇其精要鐫刻成《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法帖共分32冊,刻石500餘塊,收集自魏、晉至明代末年共135位書法家的300餘件書法作品,因帖中收有這"三希",而珍藏這三件稀世珍寶的地方又被稱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 乾隆也有走眼的時候,收了一幅贗品《韭花帖》,還編進三希堂法帖
    這也是乾隆皇帝常被人詬病的一件事,雖然乾隆的書法寫得還不錯,但還遠遠稱不上大家,在大家經典作品上題寫書法當然有班門弄斧之嫌。《三稀堂法帖》石刻展館但是,即使是一位書法發燒友,收藏名家書畫作品無數的乾隆皇帝,也會有走眼的時候,收了一幅《韭花帖》的贗品,還把這幅贗品編進了他的書法收藏作品集《三希堂法帖》裡,結果被專家扒了出來,一致認為乾隆皇帝收了一幅贗品。
  • 書法藝考(書法史)——《二謝帖》
    《二謝帖》是東晉朝王羲之創作的書法作品。法帖內容:釋文:二謝面未比面①,遲諑良不靜②。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③。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④。左邊劇⑤。風格與之相若的法帖有《頻有哀禍帖》。用筆之難在於筆毫於短距離內作出複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在《二謝帖》中,第一個「面」自第一筆開始就以方筆書寫,之後第二筆連接著第三筆為方筆,似用篆刻中的「衝刀法」寫成,勁挺峻拔。連續方筆書寫,需要在發筆處,作翻切動作,左行筆後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個方筆。兔起鶻落,妙在乾淨利索。
  • 都知道東晉書法有「二王」,那你知道「三謝」嗎?
    中國書法史上,東晉書法家「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聲名卓著,名揚天下,後人更是推崇備至。但晉代還有「三謝」似乎知道的人不多。「三謝」不僅在政治上著名,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因此得名。 書法「三謝」是哪三位呢?
  • 這間僅8平米的書房,堪稱中國書法的最高殿堂!
    三希堂對聯乾隆是個大收藏家,三希堂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是堂內的鎮堂之寶。雖然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但三件「鎮堂之寶」的地位從未有過動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書法重寶,源自明朝楷書第一人,流傳400餘年
    梁巘《評書帖》中提到:「晉書神韻瀟灑,而流弊則輕散;唐賢矯之以法,整齊嚴謹,而流弊則拘柳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餘,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元明厭宋之放軼,尚慕晉軌,然世代既降,風骨少弱。」這是對歷朝歷代書法長處以及短處的評析,尤其是元明時期的書法,這兩個時期的書法家,不滿於宋人書法造意運筆放縱的傾向,而追慕較遠的晉人書法神韻,這可以歸結為「尚態」!所謂「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正是如此!就拿明朝來說,就有不少書法家堪稱「尚態」的典範,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文徵明。
  • 靠著歐體,這位天皇成為日本書法的王羲之
    小編在大學期間,專業課曾開設日本書法史,日本書法的歷史較中國書法史簡單地多,無非就是「」三筆三跡」外加十餘大家。其中「平安三筆」的分量,就相當於中國的二王,在日本屬於宗師級別。《李嶠雜詠殘卷》3嵯峨天皇純然唐法,一手純正歐氏風格矗立於三筆三跡之巔,極大彌補了學習歐體行書資源不足的空白,站在書法史角度來看,歷代學歐者嵯峨天皇可以排在第一座次,這和當時中國的的唐風書法法帖被大量而廣泛地傳播到日本
  • 日本的國寶級書法家,是日本書法的集大成者,地位相當於王羲之!
    在日本書法史上,同樣有許多值得中國人學習的書法名家,日本的書法與中國書法相比其特點是明顯的,他們對於書法的繼承是全方位的,以至於今天好保留著完整的唐代書學特點。藤原行成《白氏詩卷》《白氏書卷》整體的氣息是直接晉人一脈的,這完全得益於他臨摹王羲之的超凡功底。
  • 東渡日本成書道的由來,書苑珍品,三希堂法帖
    大家好,我是黃僮妃,今天給大家說說書苑珍品《三希堂法帖》書苑珍品《三希堂法帖》如果你遊覽故宮,行至西路的養心殿,在殿內西部可見到一間小巧雅致的書房,名曰:「三希堂。」名聞遐邇的《三希堂法帖》,則是以此堂命名。(三希堂法帖)是在乾隆十二年時(公元1747年),乾隆皇帝親自命令宮中的學士、大臣,將紫禁城中珍藏的歷代名家的墨寶,經精選後編集成冊的。同時請了一流工匠,分刻在四百九十五塊,質地堅硬,灰藍色的「艾葉青石」上。鑲嵌在北海的閱古樓的四壁上,以便長期保存。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在中國書法史的3000多年裡,能夠稱之為「神帖」的不過寥寥數件。「神帖」一般具備以下特徵:其一,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淘洗仍舊是千古不易的經典,至今仍舊盛傳不衰。其二,幾乎所有的書法人,都曾從中獲益,不學這本帖,你的書法境界便不會高明。
  • 北海畫舫齋整修一新重開放
    經過3個月的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上午正式對外開放。至此,北海公園今年的3項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完成,畫舫齋、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區3處文化空間全新開放,遊客能走進園林中的空間,博古通今,深度體會書畫、石刻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2020年河南省書法高考成績公布 河南老墨坊書法高考學校成績喜人
    2020年01月08日,河南省書法高考成績公布,河南老墨坊書法高考學校成績喜人。據悉,在全省考生中,270分以上共10人,老墨坊2人,佔全省五分之一;260分以上共42人,老墨坊9人,佔全省近四分之一;240分以上共227人,老墨坊25人,佔全省十分之一;根據往年情況A段上線率達到近7成,B段上線率9成,統考過線率百分之百。
  • 開講座、送齋號,劉燦銘在南通引發書法熱潮
    7月3日晚,「心·經——劉燦銘寫經書法巡展」第二站在南通中心美術館盛大開展。作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民盟中央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現代書法研究院院長,劉燦銘低調不張揚,一心專注於書法創作上。正是如此,劉燦銘前來南通的消息吸引了很多南通書法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