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禪、人借茶悟,一杯清茶悟人生

2020-12-13 大道知行知行堂

「快日明窗閒試墨,寒泉古鼎自煎茶。」中國人喜歡茶,已越數千年;文人名士飲茶,佳話留齒香。

遠的不說,就現代而言,魯迅先生愛喝茶,他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林語堂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他常說「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走到哪兒都是快樂的」。

如果只把飲茶當作口福之樂,那還沒有真正懂得飲茶之道。茶這個字,拆開的筆畫就是:人在草木間。茶絕非僅僅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的飲品,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精靈,人們在長期的品飲中賦予其深刻的人文性。陸羽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其意思是說,只有具備了良好品性的人,才能真正品出茶的味道。

晚唐劉貞亮著有《飲茶十德》一文,他提出飲茶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劉貞亮的茶之「十德」與陸羽的「精行儉德」一脈相承,賦予飲茶以精神境界和人文內涵。

茶中有世界,茶中有人生。品一杯清茶,其實,也是品生活、品人生。

茶之本,乃是儉。居家度日,粗茶淡飯;日常待客,清茶一杯;聚親會友,茶伴敘情。這貫穿其中的一個「儉」字,乃修身之要、治國之道。

茶之性,乃是潔。茶自身「性潔不可汙」;茶與水不可分,但不與汙水為伍,以純淨山泉衝泡最為相宜。這貫穿其中的一個「潔」字,乃高潔、純潔,為人們追求之境界。

茶之功,乃是醒。提神醒腦、解毒祛邪是茶之功用。一杯清茶在手,既潤喉潤心,更醒腦提神。這貫穿其中的一個「醒」字,乃醒眼、醒心。養一點醒眼、醒心的功夫,方可耳聰目明、心不染塵。

茶之境,乃是靜。茶,清淨如水月,身潔似水蓮。正所謂「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靜坐一杯茶,心靈寂靜如許,心性寧靜坦然。這貫穿其中的一個「靜」字,乃寧靜、恬適。有此心境,便可物我兩忘、寧靜致遠。

茶中有禪、人借茶悟,追求精神升華,感悟宇宙奧妙,覺察人生哲理,讓「儉」「潔」「醒」「靜」成為做人之品格,成事之要訣,必能快意一生,磊落一世。

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在千百年的漫長歲月中,茶葉承載著泱泱中華文明,跨越無盡的山水,推動各國各民族以茶會友、因茶結緣。正如日本思想家岡倉天心所說:「東西方彼此差異的人心,在茶碗裡才真正地相知相遇。」隨著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會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本文原載於《文摘報》(作者向賢彪),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之說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 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謂塵心洗盡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 品味生活:一壺清茶悟人生
    燒一壺開水,經過溫杯、醒茶,再看著茶葉如水藻一般的四處舒展,由下而上的氣泡一連串的湧出水面,茶水逐漸清澈明朗。這時待茶湯涼至適口,細品一番,好不愜意。古人煮茶還會加入適量鹽來調和茶的苦澀味,待茶沫溢出,將茶汁酌入茶碗,算是唐代的煎茶,煎茶講究的是細緻精妙。千年前的文人將茶玩出了個花樣,千年之後的人們恪守傳統,還堅守並傳承著茶道,將一道道工序銘記在骨子裡,印在民族的記憶裡。茶的悠久歷史如一幅古老壁畫,娓娓向人們講述它的故事。
  • 茶之三味人生:可道可名亦可悟
    日本禪師這樣說飲茶「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澀味。這茶的味道,不也正與人生的過程一樣嗎?」。這就是這位禪師品茶悟出茶道有「人生三味」之高見。
  • 悟茶人生,可否說對?
    圖片來源網絡人生如茶,總會苦一陣子,才知甘甜。但正因有苦澀,更回味而窮。圖片來源網絡人生身不由己,留於塵世,被煩絲纏,唯心靜,悟,才豁達。茗一小口茶,任舌尖品味,苦澀頓時在口中蕩漾開來,但咽之,過後會有一種甘醇充溢喉腔間,餘香慢慢在肺腑間蔓延……回味無窮
  • 茶道微課第一期:茶悟人生
    茶為什麼廣泛為人們所接受呢?一是因為茶相對方便,入門簡單,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撒一把茶葉,泡一壺熱水,水就漸漸有了滋味;二是因為茶文化內涵深遠,可以深入探究挖掘,茶是一種表山川之靈氣、集天地之風露、含英咀華、吐香蘊玉之物,是大自然的賜予,用心去體會,可以看到千姿百態。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一杯清茶悟政事
    確然,中華茶文化意蘊深厚,以茶為生、以茶修為、以茶聯誼、以茶論人、以茶入藝、以茶作畫、以茶興文、以茶施禮,可謂茶中有品,茶中有人生。陽春三月,習近平主席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以茶和酒喻義東西文明的兼容共榮。「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 大咖講茶道,悟人生
    就像電影《秘密》中說的那樣:人,你把頻道調到哪裡,就能接收到同頻的信息。我們接收不到信號,是因為並不在那個頻道上,茶是個很好的調頻工具,讓你重新與天地、與自己相交感。水性向下,當人把自己頻道調低時,宇宙的高能量會湧向你來平衡你。
  • 長安初雪:喝的是茶,悟的是人生,所以更懂人生
    如果說北方冬季什麼最美,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雪,更愜意的是在一個溫暖的地方,喝著茶、看著雪。慶幸,此刻的就是在享受在這種美好,且用手中的筆在記錄著。看著窗外的初雪,喝著溫熱的茶,我所處的似乎不是冬季,渾身暖融融的。我喜歡茶,但我似乎說不出明確的理由,或許是他給我的太多。
  • 三五好友,一杯清茶聊聊閒談好過拼酒傷身
    來源於網絡 現在,連老少婦孺都知道一句至理名言「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過去喝酒,大多是酒逢知己飲,潦將濁酒疏狂圖一醉。然而現在,喝酒不是那麼單純,更多時候是為了名或利。經常聽到「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感情薄,喝不著;感情鐵,喝出血。」的勸酒話。聽著都有點慎得慌。小飲一杯固然能活躍氣氛,但是,喝個酒至於往死裡喝嗎?
  • 喝茶,品茶,悟茶
    佛教中一直都有這樣的修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宋代學士蘇東坡曾說過:「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可謂一語中的,茶即是禪,禪亦為茶;佛教之修煉境界也可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還是茶」。
  • 半盞清茶 浮沉人生
    水霧縈繞的清香夜,伴一曲古典樂,品的是茶,靜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滌的是靈魂。坐在夕陽裡,沏一盞茶,讓回憶漸漸退去。看杯盞茶心,茶遇水是緣,亦如人生之情緣。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中的所有。只因,每一杯茶,都經歷了或長或短的等待。
  •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喝茶品茗是不是為了去想像幽幽思古之情「一杯永日醒雙眼」>「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透過玻璃凝望水中那些綠色芽尖茶中的那綠色和香氣,是一杯好茶「美酒千杯難知已,清茶一盞也醉人」這是他所鍾愛的那一杯茶
  • 茶悟人生:茶水相匯,浸染人生
    一杯清茶,一縷清香,嫋嫋餘音,淡淡一口,味長悠悠。人生如此,味入口,情入心,回首往事,香醇溢滿,留有餘香。 人生如茶,靜而淡泊,情如茶,幽而香沉,不遠不近,深深淺淺。
  • 茶美學 | 山水·行茶禮悟茶道
    行茶禮、悟茶道,重視並研習傳承茶文化,以滿滿的儀式感,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今日特印記山水(樂山草庵)2016年6月26日(周日)小茶人日式茶道結業典禮!90後茶人認真制茶折巾折巾——流程習茶禮、悟茶道,一路修行,幸福生活!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傳統的中國茶,神奇的東方樹葉。五千年的傳承,散發出閃亮的文化光輝,一浸一泡中,沉澱出歲月特有的韻味。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茶講名,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道」妙不可言,「名」亦不可言盡;茶講色,其有翠綠、杏黃、杏紅、橙黃、中國紅、琥珀色、幹紅等豐富多彩,茶言以觀色,以茶論人,以茶識人;茶講溫度,茶溫不同味道亦不同,飲一口回味無窮;茶講味,或香或甜、或苦或澀,或濃烈或柔和,人生百味盡在其中,需要你細品。
  • 品茶之味,悟茶包裝盒之道
    對於愛茶之人來說,品茶是件很享受的事情。能從茶中品出人生的浮浮沉沉,茶是優雅派代表之一,它高貴、典雅。如此高貴的茶,必定有與之匹配的茶包裝盒,當你品茶之味的時候,也可以悟悟包裝盒之道。茶葉盒很多人的人生都沒有很順風順水,磕磕絆絆的人生更為常見。不要覺得生活為什麼給你帶來的都是苦,吃盡了苦,甘始終會來到你的身邊。
  • 茶悟人生,人生如茶——於杯盞中裝下世界
    是適合坐下來喝一杯茶了朋友,看著茶杯裡蒸騰的水汽,漸漸忘記時間,忘記平時工作中的焦躁……這種感覺或許奢侈,但也值得。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擇一處清雅之地,精心地布置一席茶,任陽光穿過窗外竹林,疏影離離,靈動了時光。或許已經分不清,是因享受獨處而喜歡這個沏茶器皿,還是因這個器皿而守靜得歡。
  • 品茶悟人生 吟詩知真情
    往往懂茶的人會慢慢地去品,而我不懂。我只是喜歡那盞茶的味道,喜歡剛入口時候那點苦澀和後來的醇香甘甜。我常常嘗試著去品茶,只為執筆能留住那杯中的一縷清香,可我笨拙的筆尖很難捕捉到茶香裡蘊含的淡雅、濃香與深奧。   當心倦了、累了記得停下來給心靈尋一份安暖,給自己尋一方晴空。
  • 茶經:一杯清茶多少事付笑談中,一聲鐘聲萬念俱歸空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只要有客來,必先奉上一杯清茶,簡簡單單的一杯茶確是衡量一家人是否懂禮的先決條件,可見茶對於中國人的生活意義多麼大。《茶經》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一杯茶,一部茶經,勾勒出茶學的萬千姿態,茶就在一沉一浮之中映射出品茶人百轉千回的人生,茶完美的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之中。而《茶經》的作者陸羽,字鴻漸,據說陸羽是個孤兒,自小被家人拋棄,被龍骨寺龍蓋寺的主持智積禪師在西湖之濱撿回去,帶回寺廟收養。積公佔卦得《周易》第五十四卦,《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以陸為姓,羽為名,鴻漸為字。
  • 茗茶悟人生
    自古以來,國人就喜歡品茶,而且對茶情有獨鍾,文人雅士創作出了許多頌茶詩句。諸如唐文學家徐寅:「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大詩人杜枚:「雲暖採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愛茶之情,溢於言表。不僅如此,人們對茗茶還賦予了文化和人生的含義。所謂: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