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茶人生,可否說對?

2020-12-15 荷花微生活

荷花:吾是女子,所以不喜飲酒;若論酒,我更喜茗茶,因酒,會亂性;而,茶靜人心。

圖片來源網絡

人生如茶,總會苦一陣子,才知甘甜。但正因有苦澀,更回味而窮。

圖片來源網絡

人生身不由己,留於塵世,被煩絲纏,唯心靜,悟,才豁達。

所以,喜飲茶。

圖片來源網絡

若酒,是縱橫商場的戰馬;那茶,是解心之憂的良人,與心來一場對話。茗一小口茶,任舌尖品味,苦澀頓時在口中蕩漾開來,但咽之,過後會有一種甘醇充溢喉腔間,餘香慢慢在肺腑間蔓延……回味無窮

圖片來源網絡

閒暇,若約一群知趣相投的朋友,古風小閣,沏一壺茶,點一禪香,配古琴樂調……

圖片來源網絡

再保膝相談,議人生,這是人最大樂趣。

圖片來源網絡

人生難遇知己,知音更是難上求,所以只留人生遺憾。

若能覓,是人生乃一大幸運。

圖片來源網絡

【囈語】喜歡聽佛樂古調,悟禪,靜,任憑洗盡鉛華。聽之,仿受洗禮,一切所頓悟。

圖片來源網絡

今日一首,空谷禪韻,一聽入心,聽之,欲不能罷。因為同是頓慈法師,性格喜好,嚮往之人

圖片來源網絡

喜歡聽流水潺潺過山谷喜歡看落花寂寂漫空舞喜歡在山野小徑中漫步喜歡聽銅磬晨鐘和暮鼓不在為愛傷心落淚哭不在為功名利祿受辛苦一襲袈裟相伴那是永恆不是孤獨一襲袈裟相伴那是永恆不是孤獨撥動手中的念珠禪的安詳編織和諧的音符

尾語:若能拋卻紅塵,我願。只是塵世難斬,只能留於浮世。

相關焦點

  • 茶道微課第一期:茶悟人生
    讓我們在汪雲老師的帶領下,由淺入深,了解茶與人生的內在聯繫……歷經世事修煉出靜心之悟。烏龍茶,經過半發酵,似有歷練的人生,每一次坎坷都有收穫……只要你用心,就能搭起心與茶的溝通道路,看到茶中投射的人生狀態。不一樣的人,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得到不同的見解……當你拿起茶具的時候,拿起茶壺、公道杯、茶杯的時候,如果不注意,手也會被燙到;就如同人生,若毫無準備,面對事情時,是不是也會受傷?人生如茶,茶悟人生。
  • 茶之三味人生:可道可名亦可悟
    日本禪師這樣說飲茶「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澀味。這茶的味道,不也正與人生的過程一樣嗎?」。這就是這位禪師品茶悟出茶道有「人生三味」之高見。
  • 茶中有禪、人借茶悟,一杯清茶悟人生
    中國人喜歡茶,已越數千年;文人名士飲茶,佳話留齒香。遠的不說,就現代而言,魯迅先生愛喝茶,他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林語堂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他常說「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走到哪兒都是快樂的」。如果只把飲茶當作口福之樂,那還沒有真正懂得飲茶之道。茶這個字,拆開的筆畫就是:人在草木間。
  • 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之說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 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謂塵心洗盡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 長安初雪:喝的是茶,悟的是人生,所以更懂人生
    如果說北方冬季什麼最美,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雪,更愜意的是在一個溫暖的地方,喝著茶、看著雪。慶幸,此刻的就是在享受在這種美好,且用手中的筆在記錄著。看著窗外的初雪,喝著溫熱的茶,我所處的似乎不是冬季,渾身暖融融的。我喜歡茶,但我似乎說不出明確的理由,或許是他給我的太多。
  • 大咖講茶道,悟人生
    就像電影《秘密》中說的那樣:人,你把頻道調到哪裡,就能接收到同頻的信息。我們接收不到信號,是因為並不在那個頻道上,茶是個很好的調頻工具,讓你重新與天地、與自己相交感。水性向下,當人把自己頻道調低時,宇宙的高能量會湧向你來平衡你。
  • 人生如茶,浮沉間悟得生活的禪意
    這樣的時候,人適合慢下來,將日子煮進一壺茶裡,坐在時光一隅讀半卷閒書,或者是邀一二知己,輕輕淺淺,慢品人生,不打擾世界,亦不被世界打擾,如此甚好。有種出世的超然,又帶著一些入世的煙火氣息。仿佛一副水墨丹青的畫卷,正一點一點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美不勝收。其實,這不正是很多人一直在尋找的那種詩意又恬淡的悠然自得的生活嗎?可惜,很多人終是尋不到。
  • 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
    傳統的中國茶,神奇的東方樹葉。五千年的傳承,散發出閃亮的文化光輝,一浸一泡中,沉澱出歲月特有的韻味。品千年茶道,悟智慧人生。「茶」字筆畫構成是「人在草木之間」。茶講名,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道」妙不可言,「名」亦不可言盡;茶講色,其有翠綠、杏黃、杏紅、橙黃、中國紅、琥珀色、幹紅等豐富多彩,茶言以觀色,以茶論人,以茶識人;茶講溫度,茶溫不同味道亦不同,飲一口回味無窮;茶講味,或香或甜、或苦或澀,或濃烈或柔和,人生百味盡在其中,需要你細品。
  • 喝茶,品茶,悟茶
    佛教中一直都有這樣的修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宋代學士蘇東坡曾說過:「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可謂一語中的,茶即是禪,禪亦為茶;佛教之修煉境界也可為喝茶之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還是茶」。
  • 品茶之味,悟茶包裝盒之道
    對於愛茶之人來說,品茶是件很享受的事情。能從茶中品出人生的浮浮沉沉,茶是優雅派代表之一,它高貴、典雅。如此高貴的茶,必定有與之匹配的茶包裝盒,當你品茶之味的時候,也可以悟悟包裝盒之道。茶葉盒很多人的人生都沒有很順風順水,磕磕絆絆的人生更為常見。不要覺得生活為什麼給你帶來的都是苦,吃盡了苦,甘始終會來到你的身邊。
  •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悟茶,悟情,悟境,悟人生
    做人亦需像茶一樣,要想百鍊成鋼,要想成為精英,就要不斷的修煉,既要經得順境的溫柔、安樂,又要經得起逆境的摔打、折磨。以「和」的心態處事為人,要切實打開心靈枷鎖、走出自我中心,丟掉雜念、邪念,主動與人交流、溝通。
  • 人生如茶 茶如人生
    人生,不過一杯茶 悟人生哲理如同 美食作家 蔡瀾先生書中提到 , 喝茶的精神 ? 答案很清楚, 舒服就是。茶應該是輕輕鬆鬆之下請客或自用的。你習慣了怎麼泡,就怎麼泡 ,怎么喝, 就怎么喝。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 , 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麼,什麼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 茶悟人生:茶水相匯,浸染人生
    人生如此,味入口,情入心,回首往事,香醇溢滿,留有餘香。讓淡然書寫氣節,引領心靈進入幽幽的世界,茶初沸時一絲滾燙,好似消逝的歲月,生機,萎縮,重生。撿起一片乾淨的茶葉,斟入茶盞之中,內心一片甘甜,夜色朗朗,明月空靈,一曲寂寥,寄去相思。
  • 人生的味道,和茶一樣!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 一杯綠茶,看著茶葉在杯中翻騰,飄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看著茶葉在杯中浮沉,茶色的變化,喝一口,細細的品味著茶味的苦澀甘甜,體悟著人生的浮生得失、起伏,榮辱,品淡人世的苦樂、炎涼。 人生猶如茶一樣,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細細的品味,人生在世,總想爭個高低之分。
  • 茶禪一味,品悟人生
    提醒:點上方↑「清苑竹語」即可免費關注茶禪一味,品悟人生作者︱仲秋攝影︱映山紅   模特︱善茹
  • 茶悟人生 禪茶一味——靈隱寺永福寺喝禪茶(粉絲西子淡淡投稿)
    【茶文化】茶悟人生版塊旨在感受茶味、感知生活。這次我們收到了暱稱為西子淡淡的小夥伴的來稿與照片,很是興奮,特別分享給大家。想投稿給我們,菜單交茶友裡有聯繫方式哦。吃完飯後,我們點了兩杯禪茶,喝了很多茶,在不同的環境喝,但是今天在寺廟裡喝禪茶是第一回,所以感覺特別新鮮,心也是特別的靜,剛好走過來一個大師,我問他:這茶與禪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大師答:如果只帶有一顆品茶的心,那麼只能品茶的味。而讓你真正領悟的,其實不在於茶味的好壞與否,而在於通過品一杯茶的過程來悟心悟禪。
  • 一方茶臺,一種心境,細品茶臺上的自在人生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喝茶,品味,悟人生。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濾去浮躁,沉澱身心。君子好茶,以茶會友,故而茶臺之間,情感四溢,亦為鴻儒之趣!茶與茶臺「非茶不交,點湯送客」,以茶待客,是歷代國人社交的首選,無論何時,每逢客至,總要沏一壺好茶,以顯示歡迎好客之意。在我國古代還有皇帝「賜茶」一說,更是多少達官臣子的榮耀象徵,而衍生至今,喝茶更成了人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樂事。在唐朝的《宮樂圖》圖中,便繪有宮廷仕女坐長案娛樂茗飲的盛況。
  • 茶美學 | 山水·行茶禮悟茶道
    行茶禮、悟茶道,重視並研習傳承茶文化,以滿滿的儀式感,內化於心,外化於形!今日特印記山水(樂山草庵)2016年6月26日(周日)小茶人日式茶道結業典禮!90後茶人認真制茶折巾折巾——流程習茶禮、悟茶道,一路修行,幸福生活!
  • 品味生活:一壺清茶悟人生
    古人煮茶還會加入適量鹽來調和茶的苦澀味,待茶沫溢出,將茶汁酌入茶碗,算是唐代的煎茶,煎茶講究的是細緻精妙。千年前的文人將茶玩出了個花樣,千年之後的人們恪守傳統,還堅守並傳承著茶道,將一道道工序銘記在骨子裡,印在民族的記憶裡。茶的悠久歷史如一幅古老壁畫,娓娓向人們講述它的故事。
  • 品性如茶,茶悟人生——周瘦鵑與茶的不解之緣
    他愛茶,見慣了茶客往來,聽慣了市音嘲哳,品慣了各色蘇茶,過著飲茶人生。相較其文而言,這種衝淡的品性如茶香屢屢,讓人敬佩。工作上的良朋佳侶在上海期間,周瘦鵑著作等身,身兼數職,「吾們這筆耕墨耨的生活,委實和苦力人沒有甚麼分別,不過他們是自食其力,吾們是自食其心罷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