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品悟人生

2021-03-01 清苑竹語

提醒:點上方↑「清苑竹語」即可免費關注

茶禪一味,品悟人生

作者︱仲秋

攝影︱映山紅   模特︱善茹

淡泊名利幾十年,

榮辱貴賤當笑談。

人間紛擾匆匆過,

心跡無痕若雲煙。

         ——題記

佛教崇尚飲茶,有「茶禪一味 」之說。「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一茶,一禪;一品一悟。此乃茶中悟道,道中悟禪,茶禪一味也!

茶是會意字,即人在草木間。老祖宗造此字,抑或是告訴人們這樣的道理吧:「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在我看來,大致包含三層含義:一則,茶中有日月,品人生,先品茶;二則,人活一世,如草木一秋。人生苦短,敬畏生命;三則,人終將回歸自然,亦應道法自然,不可逆勢而為。

茶在山水間,人在草木間。低眉,雲霧繚繞;抬頭,碧水藍天;側耳,鳥語花香;閉目,風輕雲淡。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世外桃園!既「無絲竹之亂耳」,更「無案牘之勞形」,讓人油然而生「心曠塵俗邈,逍遙不羨仙」之逸情雅致。難怪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發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感慨!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欣賞山水風光的同時,再擇邀志同道合之三兩摯友小聚一番,身居茶園一隅,興至,品茶吟詩;興盡,閉目養神,整個身心就會沉浸在這大自然的芳香所帶來的清朗潔淨之中。正可謂「偷得浮生閒半日,靜坐庭前細品茗;如塵俗事眼前過,唯留清風繞衣裙。」這,就是悠然自得的生活!這,就是精神境界的提升!這,就是道法自然!這,就是禪悟人生!

三毛說,「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

是啊!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要苦一陣子。這一陣子,就是人生的第一道茶。人,伴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便預示著從此走上了風雨人生旅程,也必將歷盡艱難坎坷,才能成就圓滿的人生。坐享其成,守珠待兔,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人生,本來就是苦樂參半,當苦盡甜來,幸福敲門之時,便是人生第二道茶了。在你收穫愛情甜蜜,登上事業巔峰,感受家的溫暖,盡享子孫繞膝之天倫之樂的同時,你也便告別了滿樹花開的季節,走進了繁華落盡之歲月。

而當你歷盡生命之滄桑,嘗盡人生的苦辣酸甜,驀然回首之時,便端起人生的第三道茶了。在拿得起、放得下之間,細細品味,頓覺酸甜苦辣皆無。正所謂「歷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此時的你,才真正擁有了成熟的心智。因為,你已經感受到了——「淡」,才是生命的底色;「淡「,才是人生的常態。

由此可見,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曾經的苦與甜,終將會淡然如水。這無色無味的「淡」,才是生活的真味。

茶禪一味,品悟人生。走過人生四季,穿越春夏秋冬,恩怨情仇盡在無言中;歷盡風霜嚴寒,嘗遍酸甜苦辣,一個「淡"字便囊括了紛紛擾擾的人生。

作者:仲秋(仲崇戰),黑龍江木蘭人。中文專業,曾執教七年,後從事機關文字工作至今。創作理念:力避「詩言愁、詞說憂",追求「簡約、唯美、豁達"之文風。公眾號zhongqiu1964

原創授權 婧兒編輯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主編微信:zhuy12345678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禪茶一味,品悟人生
    低眉,雲霧繚繞;抬頭,碧水藍天;側耳,鳥語花香;閉目,風輕雲淡。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世外桃園!既「無絲竹之亂耳」,更「無案牘之勞形」,讓人油然而生「心曠塵俗邈,逍遙不羨仙」之逸情雅致。難怪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發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感慨!
  • 禪茶一味,品悟人生(好文)
    「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一茶,一禪;一品一悟。此乃茶中悟道,道中悟禪,茶禪一味也!
  • 古琴曲《禪茶一味》 :一禪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點擊播放 GIF 0.2M▼《禪茶一味》巫娜斟茶一盞對殘月,靜靜守住本心,不去自尋凡塵俗世中的煩惱,澄懷淨念,閒斟慢品,獨愛禪茶一味。洗茶、斟茶、一洗俗世間的塵埃,將內心的煩惱、苦澀滌淨,留下的是清澈的茶湯和淡淡的甘甜。品茶,要的是平實簡約,雅致純清。
  • 茶禪一味:「禪茶一味」的文化內涵
    所以說,中國茶文化,源頭在道家,核心為儒家,發展在佛家。也就是說,中國茶文化是基於儒家的治世機緣,倚於佛家的淡泊情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茶倡導清和、儉約、廉潔、求真和求美的高雅精神。  「禪茶一味」這四個字,是目前最「俗」(熟)也是最雅的一句話,它幾乎成了現今茶文化、茶道的一句口頭禪。中國的茶文化是以儒家精神為基礎接受了禪宗文化,而禪宗文化又找到了最好的載體又接受了茶文化。「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別有同,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一啜一飲,甘露潤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2〕  這兩種文化又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
  • 普眾法師:禪是一種參悟,而茶是一種品悟
    正如清代詩云:「天子未嘗陽羨茶,百卉不敢先開花。不如雙徑回清絕,天然味色留煙霞。」徑山禪茶始於唐,盛於宋,流傳至今已有1200餘年。普眾法師就是寺院內的一名茶頭僧,每日禮佛參禪,獻茶待客。在制茶的過程中,心中始終要保持一種正念,該花時間的地方,就要慢慢等。最早的茶園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現在民間,茶性清涼,可以降伏去燥,祛除體內沉濁之氣,亦可消解奔名逐利之心,就在一天一地,一心一味中參悟禪機大道。僧者的冥思苦修如同這澀澀的茶味,只有在參透世間苦厄後,才能修得正果,終得圓滿。
  • 茶禪一味 佛俗同天
    「茶禪一味,佛俗同天」。這是內江市詩詞楹聯學會楊方德老師的詩廟觀庵聯,讀來清風滿袖,清香滿懷。茶香與禪思就如莊周之於蝴蝶、蝴蝶之於莊周,悠悠晃晃地撲扇而來,如影隨形,令人交纏莫辯。茶有許多種,禪也有許多種,但都是慢歌款曲的清性、雅性之物。再濃烈的茶,也不像咖啡和烈酒那樣使人煥發衝動的激情。在落霞的黃昏、喜雨敲窗的春季或伴著籬笆瘦菊的朗日,潔淨的杯中蒸蒸瀰漫,茶香滌心蕩肺,沁心潤脾。茶葉入杯後在沸水中猶如仙子甩著水袖,舒展著翩翩的舞姿,沉沉浮浮的青葉蕩漾在青碧透亮的茶湯中,鮮醇高爽,使人心曠神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茶禪一味|禪在茶中,茶在禪中
    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辯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其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現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15世紀中葉,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學禪,師從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參禪念經常打瞌睡,醫生建議他「吃茶去」,結果立竿見影。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靜思;二是幫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積食,茶可以助消化;三是飲茶能夠「不發」,就是指可以抑制性慾,令人平心靜氣。
  • 茶禪一味:心靜茶至 禪現其中
    於是,很自然地禪與茶結合到了一起。茶道中人常說「一人品茶,謂之禪茶」,而佛家則更是有著「禪茶一味」之說。「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禪宗自南朝宋末達摩在中國創立,至六世分南北兩宗,而南宗慧能的頓悟說較北宗神秀的漸悟說更近禪旨,得以承繼五祖弘忍衣缽,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風流所及,宗派紛紜,於南宋傳入日本。
  • 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自古茶禪一味,清香的茶葉,秀雅的茶具,宴坐把盞時悠然的氛圍,都不覺間,給飲茶人,帶來一絲綿長的淡定、寧靜的感覺,真是充滿禪意的怡悅。 「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之說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 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謂塵心洗盡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 禪與茶,清真一味洗滌本心,一念覺悟雅俗同歸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禪茶文化是傳統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的落實與升華。古今茶人無不以品茗談心為雅事,以茶人啜客為雅士。禪的精神在於悟,茶的精神在於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一念迷失,禪是禪,茶是茶;清者清,濁者濁;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覺悟,茶即禪,禪即茶;清化濁,濁變清;雅化俗,俗化雅。酒氣醉詩情,茶香催禪心。茶葉的清淡之性與禪林的疏朗之風有相近之處。《五燈會元》卷九說有一僧人間如寶禪師:「如何是和尚家風?」禪師答曰:「飯後三碗茶。」
  • 書城大家 | 鄭培凱:「茶禪一味」五題
    珠光在大德寺跟著一休習禪,繼承了圓悟手書「茶禪一味」的傳統。中國學者的推想,到了「百度百科」,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確鑿的歷史事實:「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辨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其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現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
  • 練筆 | 佛茶一味
    蘇東坡好茶,嗜之如命,一生奔走潦倒,嘗盡溪茶與山茗,得其真味,「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而又以茶自況,道盡人生不得志,人世真侷促。是不知人世從來困囿地,人生誰曾真得志?死而後已。東坡亦好禪,詩詞中多有禪意,雖未契禪心,卜度思量,趣得其味。
  • 【茶禪一味】「茶禪一味」的佛家茶理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南天竺僧達摩,自稱為南天竺禪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時來中國。當時南朝佛教重義理,達摩在南朝難以立足,促到北方傳播禪學,北方禪教逐漸發展起來。禪宗主張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裡清靜,沒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實際與道家打座煉丹接近,也有利於養生;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也接近,有利於淨化自己的思想。
  • 數說智慧人生|舉杯邀芳,與茶同行,禪茶一味,人茶合一
    若說茶,不過片葉入涓流,而世人卻嘆其驚豔。或濃鬱純粹,或悠然淡雅,或豪邁飛瀑技藝卓絕,或禪意充沛自然清新。12月22日——12月24日,OM數說推出了「OM數說|禪茶一味」的禪茶文化傳播公益活動,緣因茶起,在三天的時間裡,行茶、品茶、聞香,細感茶之道途,細觀心之共鳴。
  • 禪茶一味,若茶若佛
    禪心若佛,茶即心,心即佛,禪茶一味,即茶即佛。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鳳凰單叢茶,源於廣東潮州鳳凰山脈,瀕臨東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宋種茶王 單樅茶。今日的鳳凰山脈,茶農種茶世代相承,繼承宋種茶王的優異品種,精耕細作,堅持傳統制茶工藝,韻味天成,承接宋味的鳳凰單叢茶一步步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稱道!
  • 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大紅袍祖庭,堪稱「茶禪一味」的典範
    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路過武夷山病倒,被僧人以茶治癒。永樂十七年,明成祖賜封禪茶為「大紅袍」,敕名「天心永樂禪寺」。名寺聳立於名山之樞極,縱覽總領群峰中的寺觀廟宇。禪寺取名「天心永樂」還蘊藏著禪語「天心明月」和多處「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的珍貴摩崖石刻,與天心永樂禪寺相映成趣,給遊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禪理遐想。
  • 茶 禪「頤」味
    茶 禪「頤」味茶禪一味相傳,當年禪宗初祖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已歷九年仍未破壁,有一天
  • 茶海淵香 禪味人生 法喜禪悅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有一僧參謁趙州從諗法師,趙州問:「曾到此間?」來僧說「曾到」,趙州告之:「吃茶去」。一日另有一僧來訪,趙州問:「曾到此間?」僧曰:「未曾到。」趙州又告之:「吃茶去」。幾番「吃茶去」,已經點明不要執著「曾到」、「未曾到」。諸事現成,不向外覓,只向內求,吃茶當中即可悟道,這便是茶禪一味。佛竭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
  • 茶悟人生 禪茶一味——靈隱寺永福寺喝禪茶(粉絲西子淡淡投稿)
    ,還真是一種「禪」。【茶文化】茶悟人生版塊旨在感受茶味、感知生活。這次我們收到了暱稱為西子淡淡的小夥伴的來稿與照片,很是興奮,特別分享給大家。想投稿給我們,菜單交茶友裡有聯繫方式哦。吃完飯後,我們點了兩杯禪茶,喝了很多茶,在不同的環境喝,但是今天在寺廟裡喝禪茶是第一回,所以感覺特別新鮮,心也是特別的靜,剛好走過來一個大師,我問他:這茶與禪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大師答:如果只帶有一顆品茶的心,那麼只能品茶的味。而讓你真正領悟的,其實不在於茶味的好壞與否,而在於通過品一杯茶的過程來悟心悟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