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釋何為「禪茶一味」,首先要簡單地釐清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主要思想對中國茶文化的影響。
有人說:「茶文化和茶道的最高境界都以禪悟為指歸」。 〔1〕本文以為此要義是指禪宗思想包涵著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唐代六祖慧能引領佛教革命,是佛教中國化開始)。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而茶道的精神特點主要由儒、釋、道三家精粹思想加以體現。所以說,中國茶文化,源頭在道家,核心為儒家,發展在佛家。也就是說,中國茶文化是基於儒家的治世機緣,倚於佛家的淡泊情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茶倡導清和、儉約、廉潔、求真和求美的高雅精神。
茶文化對其表現形式如下:
茶與道通,通在自然:(道茶一味)古文人常在戶外把煮水、溫盞、投茶、溫潤、沏泡、品飲、收具、潔器、復歸視為一次與大自然親近融合的歷程,其實是把大自然恩賜靈茶作為人和天地融合的一種體驗。「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內容。這裡的自然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天地萬物;二是自然而然的人性。道家主要告知人們在天地萬物中獲得思想和藝術的啟迪,使人的思想在自然境界裡得到升華。茶是「萬物含生」的一種生命體現,最後奉獻在人們的杯中。與茶打成一片,實際上也是完成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思想。唐代詩僧皎然有「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尤以詩的最後,「熟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表明了佛家對道家對茶道思想肯定和崇尚。、有「茶仙」之稱的唐代詩人盧仝,一生寫過許多詩,惟其一首《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後人又稱《七碗茶歌》)茶詩,卻在中國古代七千餘首茶詩中被視為中國茶文化最經典之作,千古絕唱。「……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七碗茶竟然喝出了道家老莊思想中的逍遙、自在、灑脫的意境,詩人直至最後感懷出一句:「蓬萊山,在何處?」欲尋夢於蓬萊山的道家仙境。
茶與儒通,通在中庸:(儒茶一味)儒家認為「致中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則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境界。「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語出《論語·雍也》),人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倫理,內在與外在,個體與群體達到高度和諧統一,這不僅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今人亦是。
現代功夫茶具中有一種叫「公道杯」,把泡好的茶湯不直接入飲杯,而是先置入「公道杯」中,這樣讓每個人喝到的茶均是相同的味道,感興著相同的趣味。此時的茶味,無有高下之分,無有濃淡之分,無有輕重之分;而喝茶的人呢?無有貴賤之分,無有尊卑之分,無有高低之分。體現了遠離兩邊,住於中道,尊重差異的「中庸思想」,更體現了每個人在茶麵前的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而我們的奉茶程序呢,一般都是從左向右奉起,也體現了一種平等觀。
以茶禮仁,客來敬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禮儀作為一種人類形式化了的行為體現,禮制的產生與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繫。儒家思想中「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乃是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規則。有人說,中國人的待客禮儀是通過茶來培養的,此言不虛。我們如果對中學生和大學生作一番調查,問:如果家裡有客人拜訪,見父母或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99%的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會異口同聲:「倒茶!」絕對不會有人說「倒酒」,或倒可樂、咖啡。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以茶待客的禮制早已根深蒂固地烙在中國人的心裡。縱然是一杯白開水,也可體現「此時無茶勝有茶」或「無味之味乃之味也」茶道最高境界。因為主人的禮到了,情到了,待人禮儀之道也到了。
茶與佛通,通在和合:(禪茶一味)自佛教傳入中國後,慧能禪師把中國道、儒兩家的文化融入到印度佛教中,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佛教——禪宗。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萬物皆是佛法、萬物皆可成佛的思想。而汲取山河之靈氣、沐浴天地之風華的茶,恰恰是萬物中的靈液。僧人飲茶的習俗是在唐代正式確立,最重要原因是茶性潔淨,予人悟道。所以,茶對於僧人來說,不僅僅是祛瞌睡和補充體內養分的功能。由於禪宗提倡「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頓悟觀,講究生活體驗與參禪密不可分,所以在唐朝產生了趙州「吃茶去」的公案。當時震動了整個南北禪林。
「禪茶一味」這四個字,是目前最「俗」(熟)也是最雅的一句話,它幾乎成了現今茶文化、茶道的一句口頭禪。中國的茶文化是以儒家精神為基礎接受了禪宗文化,而禪宗文化又找到了最好的載體又接受了茶文化。「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別有同,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一啜一飲,甘露潤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2〕
這兩種文化又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說「禪」和「茶」是如何演變成「一味」的呢?好,上面已經闡明茶文化與儒釋道的關係,那麼,就把中、日、韓三國茶事最熱的核心用語「茶禪一味」作為切入點作一番尋根問祖。
為了闡述方便,在談「茶禪一味」緣起之前,只想略述此四字的看法:茶禪一味——「茶和禪具有同一興味」。 〔3〕當茶進入禪理,似乎變得玄奧,原本人們還認識的茶,自從被「禪」的介入,人們突然對茶恭敬有加,茶開始變得崇高了。再因為從宋朝「出口」日本,後又「進口」中國的四字「聖言」——「茶禪一味」,開始被人熟知。於是,高深莫測的四個字就成了好事者聚訟紛紜的「口頭禪」了!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面對這四個字,慢慢從玄奧中走出來,以禪的智慧來慢慢品味這四個字——禪茶學者陳雲君先生說:「茶禪一味簡單的說就是當人們在有心、用心飲茶時靜無所思,但在靜中,一時個人的人生況味都在空、有之中漸近漸遠,漸遠漸近……茶是茶,禪是禪,因為有心、用心,茶也是禪,禪也是茶。」〔4〕
如果這樣的解讀聽起來還是有些深奧,那麼,本文唯以分別拆解這「四」個字,然後再把這四個字變成合四為「一」。(文/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