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禪一味 佛俗同天

2021-03-01 淨土一方人

茶禪一味,佛俗同天」。這是內江市詩詞楹聯學會楊方德老師的詩廟觀庵聯,讀來清風滿袖,清香滿懷。茶香與禪思就如莊周之於蝴蝶、蝴蝶之於莊周,悠悠晃晃地撲扇而來,如影隨形,令人交纏莫辯。

  入座半甌輕泛綠,閒緘數片淺含香。茶有許多種,禪也有許多種,但都是慢歌款曲的清性、雅性之物。再濃烈的茶,也不像咖啡和烈酒那樣使人煥發衝動的激情。在落霞的黃昏、喜雨敲窗的春季或伴著籬笆瘦菊的朗日,潔淨的杯中蒸蒸瀰漫,茶香滌心蕩肺,沁心潤脾。茶葉入杯後在沸水中猶如仙子甩著水袖,舒展著翩翩的舞姿,沉沉浮浮的青葉蕩漾在青碧透亮的茶湯中,鮮醇高爽,使人心曠神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禪定入靜的神來之物,清雅美境牽動了無限的幽思心境。詩情奇韻便從飄浮無跡的茶香泌入心脾,揮之不去,回味無窮。一個人面對一杯茶,在時光中獨坐,看茶葉在衝泡時上下翻騰舒展,那些嫩葉舒展著,打著轉兒慢慢地沉進杯底,仿佛活過來一般。湯花在轉瞬即滅的霎那間,顯示出瑰麗多變的景象。每一片葉子都在高山深谷裡浴過風雨雲霧,每一瓣茶朵都是一個動人的傳說,如同每個人豐富的人生歷程。那些紛繁而至的人與事,一如杯中那些葉子載浮載沉。紅塵滾滾中有遮天嘉蔭,更有離愁飄掛。《法句經》上說,蛇飲水化毒,牛飲水化乳。是毒是乳,關鍵在於是否有一顆觀照的心。彼時彼刻,茶香與禪韻匯成一股款款的清芬,縈繞於心腦之間,天上雲舒雲卷、窗外黃葉飛花,直啟性靈妙處。這就是茶之品,禪之性。

  茶能夠積澱馥鬱的心事,禪則涵蓋了所有的春夏秋冬。一縷清風,一片清興,暖暖的禪意萬萬全全泡開了它。在深棕色濃香中舉起杯子,高衝低斟、細啜慢品,茶湯又澀又苦,同時微甜的味道在舌上的每個胃蕾上跳躍起來,滿嘴清香,含有南北風雨的浮塵,有四季風霜的味道,有風雨過後的平靜與淡泊。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有句詩偈說: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真是寧靜淡泊,融潤通達,雅俗共鑑。禪思中會意超然,澆去胸中無數塊壘,感悟悠然恬靜,於人間百態中來一個「靜處閒看」,在超越時空界線的廣闊世界,與古今同道神會。讓千年的記憶,如潮般在腦海裡流過,盡品生命如花。歷史把世態百相風乾成了一捏兒茶,分不清哪是茶葉,那是茶花。有的人生像陳年佳釀,百讀不厭;有的人生如倒啖甘蔗,漸入佳境;有的人生卻像一枚青青的檄欖,品盡苦澀而後漸現清香……此時,茶香凝固成溫馨的遊絲,使我們脫離俗世的煩惱;禪意成為智慧、澄明、清涼的主題,補中益氣,清心寡欲、養氣頤神,如同時光的翅膀交錯地讓人沉醉、回味。

  一盞香茗,綠塵起,碧波翻,在淡淡漂浮的幾片青瘦的茶葉享受著古老的禪意的擁抱,將滿捧的氤氳盛入清澈的茶湯,盛入別人的生活和日子。清茶數盞,文靜雅觀,品茗蘊釀著禪意。《文心雕龍·養氣》說:「清和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舍,勿使壅滯。」 品茗參禪,心中有的是建盞爭輝的外觀和茶葉的芳香,以及隨茶湯注入心扉的內在感受,仿佛置身於高山大谷之中,獨坐幽篁,領略那「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裡醉」的意境。這如許的風景,使心中很多沸騰的東西,走過寂寞和熱烈,逐漸沉澱。人生從容的韻味盡在其中。此間心無旁騖,還有何等瑣事不變得簡單超然?一味的歡樂是一種殘缺,正如同一味的悲絕。人生如果像乏茶是無法使人振作的,拒絕隔夜茶才不會把人的肉體與精神攪和渾濁,目光才會保持明澈和靚麗。沉浸在茶禪淡若清風的魅力和空間,淘洗了面上的顏色,也潔淨了心上的浮塵。惟有一份樸素安雅在心間蕩漾,在衣鬟鬢影間顧盼自若。‍

慈心悲願特別定製六堡黑茶

六堡茶是廣西梧州特產,中國黑茶之一種。因原產於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檳榔香、木香和藥香等香味而暢銷於穗、港、澳、東南亞等,其品質素以「紅、濃、陳、醇」四絕而著稱。六堡茶條索緊細,色澤黑褐光潤,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氣醇陳。並且耐於久藏,越陳越好,越陳越升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和珍藏。對六堡茶而言,它打動人的是歲月的滄桑,那愈陳愈香的特質是其它茶類所不具備的。
本茶屬806系列六堡茶,曾經榮獲《第十屆 「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該茶是用經過精製的特級黑毛茶,放置入特製的30立方米容積不鏽鋼無級調速發酵罐內,經過60天以上的發酵(渥堆),發酵結束後出料,在不鏽鋼晾茶臺攤開、晾乾,用蒸汽蒸,然後趁熱裝進籮筐,壓緊。置於通風,陰涼處,讓六堡茶葉利用餘熱和水分在籮筐中繼續後發酵。經過一年半以上時間的陳化,再把茶葉從籮筐中撬出來,揉散,包裝入笠,得到806-1602六堡茶。該茶條索細緊,黑褐油潤,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是一款既可以立即飲用,更可以收藏的好茶。

【慈心悲願黑茶王】

純天然 傳統 古法 手工製作

【慈心悲願黑茶王】生產基地位於在廣西蒼梧六堡鎮,茶園四面環山,風景優美,茶樹不施任何農藥化肥,採用山泉水澆灌。從茶樹的生長、茶葉的製作到儲存,每個區域都放置了念佛機,24小時播放經咒;茶園茶廠內掛有經幡加持;存儲倉庫內安置了【五明佛學院專供版億遍大型觀音心咒轉經輪】加持淨化。把佛法融入每一個環節,用心打造具有加持力的有機佛茶,與大眾共享真正的禪茶一味。

【慈心悲願黑茶王】除了具有當地六堡黑茶的特色以外,制茶師傅有著30多年的精湛傳統制茶經驗,師傅被當地人尊稱為「黑茶王」,對傳統制茶工藝有一種執著的痴愛,在當地已是最後一位堅持沿用古法手工制茶的制茶師,制茶過程無任何添加劑,堅持做良心茶,有機茶。老先生講:我年紀大了,不缺錢,喝茶令我82歲高齡耳聰目明,身體矯健!但是中國已經很難喝到真正的中國茶,傳統茶!我只想做好的茶,弘揚原生態良心茶、傳統茶,你們年輕人也應該這樣做!不要丟掉老祖宗的美德。

各位茶客、藏家、商家預訂購者請聯繫13053664444也可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訂購,隨喜感恩。

傳統的才是傳承,才有其收藏保健價值,細品傳統工藝茶每一年每一泡每一時刻不同的明顯變化才是六堡黑茶的獨具特點,三十年的六堡茶可以打通氣脈……老先生帶著一種使命感如是說!

公眾號內點擊右下角圖片進入殊勝共修,法寶流通即可進入微店

淘寶店鋪二維碼

手機用戶淘寶搜索頁面複製此連結:https://fozang.taobao.com

或搜索店鋪:慈心悲願菩提精舍


 敬請關注:「 淨土一方人 」公眾平臺 法雨甘露 分享轉載 福慧增上

♥ 敬請加入【法界精進佛子QT語音房間60070】,殊勝大共修每日相續中...

♥ 欲了解「南瞻部洲萬臺轉經輪大共修」、「第二大文殊菩薩道場千萬盞供燈大共

♥ 淘寶店鋪:慈心悲願菩提精舍

與您分享殊勝法寶、天然香品、精美佛珠、禪衣茶服、純天然手工茶,共享禪茶一味。

相關焦點

  • 茶禪一味:「禪茶一味」的文化內涵
    所以說,中國茶文化,源頭在道家,核心為儒家,發展在佛家。也就是說,中國茶文化是基於儒家的治世機緣,倚於佛家的淡泊情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茶倡導清和、儉約、廉潔、求真和求美的高雅精神。  「禪茶一味」這四個字,是目前最「俗」(熟)也是最雅的一句話,它幾乎成了現今茶文化、茶道的一句口頭禪。中國的茶文化是以儒家精神為基礎接受了禪宗文化,而禪宗文化又找到了最好的載體又接受了茶文化。「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別有同,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一啜一飲,甘露潤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2〕  這兩種文化又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
  • 茶禪一味|禪在茶中,茶在禪中
    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辯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其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現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15世紀中葉,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學禪,師從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參禪念經常打瞌睡,醫生建議他「吃茶去」,結果立竿見影。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靜思;二是幫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積食,茶可以助消化;三是飲茶能夠「不發」,就是指可以抑制性慾,令人平心靜氣。
  • 茶禪一味,品悟人生
    提醒:點上方↑「清苑竹語」即可免費關注茶禪一味,品悟人生作者︱仲秋攝影︱映山紅   模特︱善茹
  • 茶禪一味:心靜茶至 禪現其中
    於是,很自然地禪與茶結合到了一起。茶道中人常說「一人品茶,謂之禪茶」,而佛家則更是有著「禪茶一味」之說。「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禪宗自南朝宋末達摩在中國創立,至六世分南北兩宗,而南宗慧能的頓悟說較北宗神秀的漸悟說更近禪旨,得以承繼五祖弘忍衣缽,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風流所及,宗派紛紜,於南宋傳入日本。
  • 書城大家 | 鄭培凱:「茶禪一味」五題
    珠光在大德寺跟著一休習禪,繼承了圓悟手書「茶禪一味」的傳統。中國學者的推想,到了「百度百科」,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確鑿的歷史事實:「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以禪宗的觀念和思辨來品味茶的無窮奧妙,揮毫寫下了『茶禪一味』,其真跡被弟子帶到日本,現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
  • 【茶禪一味】「茶禪一味」的佛家茶理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南天竺僧達摩,自稱為南天竺禪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時來中國。當時南朝佛教重義理,達摩在南朝難以立足,促到北方傳播禪學,北方禪教逐漸發展起來。禪宗主張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裡清靜,沒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實際與道家打座煉丹接近,也有利於養生;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也接近,有利於淨化自己的思想。
  • 古琴曲《禪茶一味》 :一禪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點擊播放 GIF 0.2M▼《禪茶一味》巫娜斟茶一盞對殘月,靜靜守住本心,不去自尋凡塵俗世中的煩惱,澄懷淨念,閒斟慢品,獨愛禪茶一味。洗茶、斟茶、一洗俗世間的塵埃,將內心的煩惱、苦澀滌淨,留下的是清澈的茶湯和淡淡的甘甜。品茶,要的是平實簡約,雅致純清。
  • 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大紅袍祖庭,堪稱「茶禪一味」的典範
    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路過武夷山病倒,被僧人以茶治癒。永樂十七年,明成祖賜封禪茶為「大紅袍」,敕名「天心永樂禪寺」。名寺聳立於名山之樞極,縱覽總領群峰中的寺觀廟宇。禪寺取名「天心永樂」還蘊藏著禪語「天心明月」和多處「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的珍貴摩崖石刻,與天心永樂禪寺相映成趣,給遊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禪理遐想。
  • 禪與茶,清真一味洗滌本心,一念覺悟雅俗同歸
    禪的精神在於悟,茶的精神在於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俗到雅也是一個持久修養的過程。禪茶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心性修養形式,其目的就是在於通過強化當下之覺照,實現從迷到悟、從俗到雅的轉化。
  • 日本茶道與茶禪關係緊密聯繫,茶就是禪,茶道即是一種禪宗
    茶道和禪宗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日本茶道的發展與茶禪關係緊密聯繫,茶就是禪,沒有茶就沒有禪,茶道即是一種禪宗。如千利休提出的「茶禪一味」禪宗思想,即追求簡約、樸素,除去一切外物因素,使得茶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修身養性的行為。日本茶道也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通過茶道學習茶道禮儀,陶冶情操,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鳳凰單叢茶,源於廣東潮州鳳凰山脈,瀕臨東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宋種茶王 單樅茶。今日的鳳凰山脈,茶農種茶世代相承,繼承宋種茶王的優異品種,精耕細作,堅持傳統制茶工藝,韻味天成,承接宋味的鳳凰單叢茶一步步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稱道!
  • 茶道茶禪必修之茶道禪,茶道禪 一味淵 勿需同源勿需喧
    《搗練子令·茶道禪》茶道禪,一味淵,勿需同源勿需喧。恰逢殊途同歸路,有緣深至入水間。上面是筆者杜撰的一曲《搗練子令》,其中的「茶道禪」同標題,按起源時間排列分別指「茶」、「道」、「禪」、「茶道」、「茶禪」五個詞。「茶」其實和咖啡一樣,人類具體是什麼時候、怎樣發現茶葉的其實已經無從考究。
  • 練筆 | 佛茶一味
    蘇東坡好茶,嗜之如命,一生奔走潦倒,嘗盡溪茶與山茗,得其真味,「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而又以茶自況,道盡人生不得志,人世真侷促。是不知人世從來困囿地,人生誰曾真得志?死而後已。東坡亦好禪,詩詞中多有禪意,雖未契禪心,卜度思量,趣得其味。
  • 茶 禪「頤」味
    茶 禪「頤」味茶禪一味相傳,當年禪宗初祖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已歷九年仍未破壁,有一天
  • 一茶一禪 天下至清本色
    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在唐、宋時代禪風大盛,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相傳圓悟克勤禪師提出「禪茶一味」之後,禪與茶便形影相隨。幾乎寺必備茶,僧必飲茶。沒有茶禪一體,誰解得此種空闊、坦蕩又渾厚的禪的美麗呢。就像我們今天在緊張、繁忙的空隙裡,用心去泡一碗茶,用心去品一口茶,得到無法言喻的當下寧靜,茶的本性是冷靜的,而禪是思索的、理智的。相傳神農嘗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藥效。史傳記載,東晉僧人,已於廬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飲茶蘇(將茶與姜、桂、桔、棗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湯)助修。隨著華夏文明之發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興起。
  • 為什麼常說「禪茶一味」?禪與茶究竟有何關係
    我們經常聽說一個詞叫「禪茶一味」,意思是禪宗和茶道是相通的。這個詞語也常常被用到書畫、攝影等藝術作品裡。粗淺來理解,茶道和禪宗都能修身養性,因此它們之間的精神是相通的。其實茶與禪還有著更深層的聯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 為什麼常說「禪茶一味」?禪與茶究竟有何關係?
    文:快雪時晴我們經常聽說一個詞叫「禪茶一味」,意思是禪宗和茶道是相通的。
  • 禪與茶、佛與茶的千古因緣
    茶,天地潤育之靈物,非精行儉德之人無以嘗其至真之味。   禪茶的境界,如何與人說?   自徑山寺開山祖師法欽禪師於五峰之巔手植茶樹,用以供佛並祛除坐禪之昏寐,徑山茶與禪的因緣已有1200餘年。法欽禪師承襲牛頭法融之禪法,以「本寂心境,不為榮枯貴賤所迷」。
  • 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自古茶禪一味,清香的茶葉,秀雅的茶具,宴坐把盞時悠然的氛圍,都不覺間,給飲茶人,帶來一絲綿長的淡定、寧靜的感覺,真是充滿禪意的怡悅。 「茶」泛指茶文化,而「禪」是「禪那」略稱,意為「靜慮」、「修心」。「一味」之說則是指茶文化與禪文化有共通之處。 這個共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謂塵心洗盡興難盡,世事之濁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禪,悟涅槃境界。
  • 禪、茶、佛
    「禪」是「靜慮」之意,「定」是指心專注一境而不散亂。但要「定、慧」必須坐禪。坐禪又要不食不眠。佛教歷來提倡禁慾、禁酒、戒葷吃素,要人們忍受苦難以修來世。如僧人的衣服,明朝就規定為茶褐色,用茶褐色作為中國僧人僧裝的主色調,可見禪茶密切相通的一面。茶和禪有很多形通的地方,禪的意境即是靜慮、修心,以求大徹大悟。茶文化的本質就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瑣碎生活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在清淨的禪悟過程中,茶是必不可少的相伴物。「茶禪一味」,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