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小區流浪貓泛濫,居民揚言「把它們送回喵星」?如今,它們還好嗎…

2020-12-15 騰訊網

張曉在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的九龍倉璽園居住了7年,她是一名大學老師。每天下班回家前,她都會繞到位於小區地下車庫的流浪貓愛心中轉站,當半小時「鏟屎官」。

站內寄養著幾隻剛做完絕育手術正在休養的小貓。「這裡是中轉站,不是寵物之家。」張曉說,小貓術後傷口癒合需要一周時間。一周後,它們或許會找到新主人,或許會放歸原來生活的地方,不同的是,它們不再具備繁育能力。

一年前,九龍倉因為這群「不速之客」引發一場劇烈的風波。後來,居民探索出一套流浪貓救助方法,人道且有效地控制了流浪貓的數量。如今野貓泛濫的情形不再,曾因為貓而引起「分化」的小區也比過去更團結了。

貓的闖入,人的衝突

新江灣城九龍倉璽園是一個建成於2012年的年輕小區,510戶居民中博士和碩士生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40歲左右。小區的人口不多,但佔地面積大,綠化環境好,於是一群生命力旺盛的流浪貓在這裡繁衍起來,居民之間也開始產生了分化。

新江灣城國際生態社區。

分化來自不同人對於貓的態度,愛貓人士堅持救助餵養,中立居民保持沉默觀望,極端反對派希望「徹底杜絕」。「小區裡的老年人和小年輕都會去餵貓,餵的人多了,貓的數量就不斷增加。」九龍倉居民區書記蔣華說,2018年小區流浪貓達到20多隻,給一些怕貓的居民出行帶來困擾。

醞釀已久的矛盾終因一件事引爆。有一戶人家的小孩因追逐小貓玩而被抓傷,一天之內,業主群裡炸開了鍋,居民紛紛為如何處置這些泛濫的流浪貓「出謀劃策」。矛盾最激烈時,一位業主說了不理性的話,揚言要下藥把貓咪直接「送回喵星」。「這是違法的!」「太不人道了……」一時間,愛貓人士也群情激憤。

九龍倉居民楊劭佳今年30多歲,剛當上爸爸,他自己家裡也養貓,因工作原因了解到近年來國際上一些救助流浪動物的做法。他連忙召集了幾位熱心居民商量,決定通過絕育抓捕的救助方式來控制貓的數量。後來,楊劭佳成了「九龍倉TNR愛心小分隊」的群主。

抓捕,絕育,放歸

楊劭佳所提出的TNR救助法是目前國際上較為通行的流浪貓救助方法。TNR(Trap-Neuter-Release),顧名思義即抓捕,絕育,放歸。首先,救助人員將野外的流浪貓誘捕回來,送到專業機構進行絕育,等貓養好傷口後再放歸野外。

「TNR的好處在於既能控制流浪貓的數量,又不會破壞生態平衡,更不用將流浪貓『送回喵星』。」楊劭佳說。2019年9月,「九龍倉TNR愛心小分隊」自發成立,5名成員自己出資籌得4000元作為首筆TNR項目資金,把小貓送到寵物醫院進行絕育手術。

在抓捕,絕育,放歸的三步基礎上,TNR小分隊還增加了「領養」環節。位於小區地下車庫一處僻靜無人之處,一個「愛心中轉站」經過簡單改造後運營起來。中轉站是流浪貓術後的臨時住所,團隊成員每天輪流值班打掃衛生、餵食以及驅蟲消毒。趁著貓咪休養期間,小分隊和居委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布領養信息,去年共為11隻流浪貓找到了新主人。

待領養的小貓。

目前,TNR已經在九龍倉形成了常態管理機制。今年10月,團隊剛剛為6隻流浪貓做了絕育手術。「中轉站的作用是讓流浪貓在術後有短期休息的空間,同時等待新主人的出現。如果暫時找不到主人,會把它們放回小區,讓它們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裡。」張曉告訴記者。

TNR的目標不是「消滅」流浪貓,而是在長遠的時間內,讓貓的數量維持穩定不增長。「這些流浪貓在小區裡有長期生活的『地盤』,把它們放歸原處,能防止其他野貓『入侵』。」張曉說,「同時,小區還是需要一定流浪貓的,因為一旦沒有了它們,老鼠就會肆意繁殖。」

貓咪引發的「後遺症」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最近,越來越多九龍倉居民報名加入了TNR愛心小分隊,志願者人數一下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了30多人。許多原來持中立甚至反對意見的居民都為愛心小分隊捐了錢,愛心款近6000元,讓貓咪們得到更好的手術治療。

TNR的五人創始團隊都是有愛的年輕人,在團隊成立以前,他們一直救助各種流浪小動物,有的治療費就上萬元。「我救助過兩隻狗,一隻貓,一隻鳥,都幫它們找到了收養家庭。」但是張曉說,過去她做這件事,從不敢讓鄰居和同事知道。「我擔心別人會覺得我們不正常。TNR中轉站剛開出來的時候,也有居民表示不理解,指責成員們將寵物養在外面……」

經歷過挫敗和不理解,後來的「反轉」就顯得更彌足珍貴。今年在街道的牽頭下,九龍倉居民區與第三方社會組織進行了對接,引入專業團隊為流浪貓做手術。更重要的是,通過TNR項目的運作,九龍倉小區居民之間的更有愛了。

最近有一件事讓張曉印象深刻。那是一個半月前的一天,有居民反映在一棟單元樓裡聽到有貓叫聲持續了一天一夜。張曉和物業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那是一面密不透風的牆,她朝牆裡學貓叫了幾聲,果然有小貓虛弱地回應。工作人員馬上撬開牆壁的腳線,鑿開木板,一隻巴掌大的長毛虎斑貓露出了灰黑色的漂亮腦袋,像極了「黑貓警長」。

「那天的『救貓行動』來了七八個居民,有的人拿著毛毯,有的人拿著熱水,一起救下了這隻被困了一天一夜的小生命。」因為是被人類救出來的,小貓特別親人。一個月後,它就被小區熱心居民領養了,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壁虎」,寓意牆壁裡生的「小老虎」。

目前TNR項目已列入新江灣城街道年度公益基金項目,將輻射新江灣城19個居民區。街道將建立志願者團隊和寵物檔案,規範居民餵養和救助流浪貓行為,實行有效措施減少社區流浪動物的增長,引導居民組建團隊實現自治管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曉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流浪貓泛濫還傷人,這個高檔小區想了個辦法,居民們再也不吵了
    後來,居民探索出一套流浪貓救助方法,人道且有效地控制了流浪貓的數量。如今野貓泛濫的情形不再,曾因為貓而引起「分化」的小區也比過去更團結了。貓的闖入,人的衝突新江灣城九龍倉璽園是一個建成於2012年的年輕小區,510戶居民中博士和碩士生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40歲左右。
  • 流浪貓的「萌與憂」:夜半「喵」聲太煩人?這個小區的居民有「妙」招
    在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的九龍倉璽園小區,熱心居民自發組織起愛心小分隊,和居委會齊心協力摸索出一套科學照管流浪貓的實踐方法。一年多來,小區裡先後收留了四、五十隻流浪貓,除了發布領養公告,為它們尋找新家,還為部分適齡貓進行絕育手術,令人頭疼的「夜半貓叫」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 開春了,但我餵的5隻流浪貓,都回了喵星
    筆者自己也有,現在回想起來,第一次餵流浪貓起於6年前,當時剛搬家,新小區分東西兩部分,我住東區,但東區很小,只有2棟樓,在兩棟樓中間有一塊綠化,面積不大,遛狗正適合。後來一次遛狗時,發現小區草地的綠化帶裡有一隻貓,三花色,非常漂亮,試著呼喚了兩聲,可貓咪並不給面子,轉身就跑了。
  • 「流浪貓鮑勃」回喵星了!
    「流浪貓鮑勃」回喵星了!就像在《流浪貓鮑勃》中,鮑勃對生活的態度從未因境遇而改變,這種仿佛天生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和應該幹什麼的姿態,促使鮑恩反觀自身,並最終從混亂中解脫出來。一位觀眾在觀後感中寫道:「其實從來不是鮑恩收養了鮑勃,而是鮑勃拯救了鮑恩。每一隻貓咪都是一份禮物。」
  • 上海一小區野生貉泛濫:是什麼讓膽小的它們攻擊人類?
    有業主向我確認,6月中下旬開始,幼貉變得不怕人,電筒直射也不閃躲,在小區的中心地帶,它們經常分為兩群激烈地打架。貉晝伏夜出,晚上七八點開始活動,正是人們飯後散步的時間,大量幼貉在步道上來去自如,有些甚至主動跟人接近,仿佛在討食。這引發了一些居民的恐慌,開始有人向居委會投訴。
  • 水上流浪貓收容所,領養喵星人還要和它們先住一晚
    在市中心的運河上,有一艘屋船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流浪貓水上收容所。它的名字就是貓之船,標誌是掛著救生圈的貓咪頭像。在那之後她又陸續收養了很多隻流浪貓,街坊鄰居知道她心善且喜歡貓,於是碰到流浪貓就會抱來她家中。後來,Henriette實在找不到地方安置越來越多的貓咪了,就在 1968 年購入船屋,一個水上貓咪收容所就這麼誕生了。
  • 如果讓寵物貓在外流浪,它們能存活多久?
    我前兩天寫了一篇文章,內容講述的是在國內一所小區裡,半年內居然發現有5隻寵物貓在流浪,其中更是不乏加菲,英短等名貴品種。一些不明事理的網友,居然稱該家小區為「寶藏小區」,美名其曰,不用購買,就能在這家小區裡撿到品種貓。
  • 北京一小區流浪貓被鋼釘射傷,不愛可以,但請不要傷害它們
    8日,北京市一小區的業主反映,從4日起,陸續發現小區內的流浪貓被長約20釐米類似鋼釘的東西射傷,有的甚至將貓的肚子和腿穿透。截至6日,小區中已經發現5隻被射傷的流浪貓以及多個「鋼釘」,居民懷疑有人故意為之。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小編覺得,不愛可以,但請不要傷害它們。
  • 濟南男子凌晨偷走小區流浪貓 居民傷心卻無法追責
    原標題:濟南男子凌晨偷走流浪貓8日凌晨,天橋區湖濱苑小區十餘只流浪貓一夜之間被人偷走,這讓常年餵貓的周女士傷心不已。10日下午,記者來到湖濱苑小區,說起流浪貓被偷一事,周女士十分傷心。「原來一共有十七八隻貓,都是我餵養多年的,現在只剩下5隻。」周女士說,她平時都在1號樓後定點餵食。
  • 一個馬來西亞男人,和他的20幾位喵星租客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領養代替購買」,但流浪貓也越來越多了。最近,TA上海囍時光家待領養的貓激增到了20隻,於是「一話」這次又和囍時光聊了聊,也就是你們可能都熟悉的Chris(點擊查看往期視頻)。聊他在小區做的TNR,聊他的喵領館,還聊他那些待認領的貓咪們。PS.
  • 御貓小崽兒,告別了看守多年的故宮,回它的故鄉喵星球了
    在紀錄片裡看到小貓,瞬間就愛上了它們怡然自得又優雅的樣子。不禁好奇這些貓兒是從哪裡來的?原來這些小貓兒大部分都是在故宮附近的流浪貓,工作人員看它們可憐,就收編了。一部分是故宮裡遺留下來的御貓的後代,在這裡世代生息繁衍,自然是坐地貓了。還有極小的一部分是遊客攜帶來的,打聽到御貓們無論從夥食、待遇還是地位都比普通的貓好,就把自家準備棄養的貓偷偷帶進來了。
  • 北京某小區多隻流浪貓遭到鋼釘射傷,居民報警求助
    北京一小區多隻流浪貓遭鋼釘射傷,不愛也請不要傷害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身邊有一些流浪貓的出現,它們或許給一些人的生活造成困擾,帶來了麻煩,但是我們要知道之所以造成這些流浪貓無家可歸,一部分原因也是我們人類所造成的,它們有的是被主人拋棄,有的則是因為主人的粗心大意而丟失在外。就算我們不喜歡流浪貓,也不應該去傷害它們,不應該去踐踏它們的生命,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道德底線。
  • 橘貓媽媽和它的小奶貓視頻火了,為保護它們,居民和物業攜手救貓
    這也是很多人現在認為的貓咪不管怎麼養,都是養不熟的,它們並不戀家,尤其是長大後的它們,真的是只要一不留神窗戶留點縫隙,又或者是忘記關門,它們就回逮到機會立馬逃跑,而逃跑出去的貓咪,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不管主人以前對待它如何好,貓咪就是一種冷酷無情自私的家養寵物,隨時都有這一顆想要出門到外面去浪去野的心
  • 遼寧大連:高檔小區內「日租民宿」泛濫居民不堪其擾
    十一長假的節日氣氛中,大連沙河口區新建入住不久的高檔小區——萬科半山半海住戶們卻在遭受「民宿」的困擾。 在十一長假期間,大批身份不明的住客湧入小區。據悉,此處的日租民宿大多經過改造,一套住房被分割成若干房間,每日能租到七八百元。
  • 看過《流浪貓鮑勃》嗎?它的主角回喵星了
    在英國,有一隻人氣極高的貓名叫鮑勃,看過《流浪貓鮑勃》這部電影的中國觀眾也一定對它印象深刻。然而,令廣大影迷感到遺憾的是,鮑勃的原型貓貓、也是影片中真實出現的貓貓鮑勃於6月15日離世。鮑勃的主人詹姆斯·鮑恩分享了這一難過的消息,據悉,鮑勃年齡已經超過14歲。
  • 武漢小事丨小區封鎖後,武漢小夥和20隻流浪貓的38天
    「村霸」白貓和被「霸凌」的小棕貓3月25日,是武漢小區封閉管理的第44天,也是藤子給院裡流浪貓餵食的第38天。藤子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研二學生,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疫情發生後他所在的小區裡流浪貓明顯多了起來。
  • 普陀三個小區居民反映「貓變少了」 經查虐貓人是租客
    小型弓弩、自製針頭、捕獸夾,這是最近出現在普陀區梅六小區裡的幾樣東西。從7月19日開始,梅六小區裡的流浪貓一隻接一隻失蹤,有的貓還被利器傷害後致死,短短一個多月,至少已有15隻流浪貓接連消失。為何流浪貓會接連失蹤?究竟是誰殘忍地將它們虐殺?捕獸夾等工具會不會誤傷到小朋友,萬一傷及居民又該由誰來負責?
  • 治癒無數人的天使橘貓,鮑勃回喵星了!
    《流浪貓鮑勃》裡的橘貓原形和鏟屎官James一起街頭賣藝治癒全球無數人的天使橘貓鮑勃於本月15日,回喵星了...等鮑勃康復後原本James打算讓鮑勃回到街上過著自由的生活但卻發現自己再也離不開鮑勃的陪伴一人一喵的感情越來越好
  • 為什麼城市小區裡的流浪狗越來越少,流浪貓卻越來越多
    城市流浪狗越來越少了,流浪貓卻越來越多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狗有攻擊性,且身材較大即使有流浪狗也被人們收養了,或者是到了動物救助站,因為狗有的時候會有攻擊性,容易傷人,而且身材較大,不易棲息。人為因素,自然因素等,使得流浪狗越來越少。
  • 貓媽媽哺乳小貓時回「喵星」了,小貓都沒發現媽媽已經走了
    就像這位貓媽媽,它在垃圾堆裡離去了,懷裡的小貓仍含著它的乳頭,並不知道媽媽已經回來喵星,再也不回來。在一個平凡的日子,女孩出門扔垃圾的時候,聽到隱蔽的草叢裡有著微弱的喵叫聲,愛貓的她根本就沒有過多的考慮,就上前去探索了,希望能跟貓咪偶遇,混個臉熟,方便自己以後擼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