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貓的「萌與憂」:夜半「喵」聲太煩人?這個小區的居民有「妙」招

2020-12-12 大眾網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趙銘、衛宜斐12月11日報導:流浪貓是城市裡最常見的小動物,它們作為「動物居民」在街頭巷尾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流浪貓一旦聚集過多,很容易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在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的九龍倉璽園小區,熱心居民自發組織起愛心小分隊,和居委會齊心協力摸索出一套科學照管流浪貓的實踐方法。一年多來,小區裡先後收留了四、五十隻流浪貓,除了發布領養公告,為它們尋找新家,還為部分適齡貓進行絕育手術,令人頭疼的「夜半貓叫」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九龍倉璽園小區內的流浪貓「愛·馨驛站」

  不只是投喂,愛心小隊「科學管貓」

  九龍倉璽園小區環境優美,擁有豐富的綠植,加上小區內有不少業主喜愛餵貓,吸引不少流浪貓「呼朋喚友」地前來安家落戶。隨著流浪貓數量漸多,環境衛生和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位業主在走路時不慎踩到流浪貓的尾巴,當即就「掛了彩」;無獨有偶,另一位小區業主在遛狗時,自家的狗也被流浪貓打得鼻青臉腫。

  「還有小朋友被貓抓傷。」小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因為發生多次「抓傷事件」,如何治理流浪貓的問題在居民微信群裡引發了爭議。這其中,愛貓人士選擇餵養救助,中立人士保持沉默觀望,極端人士則提出激烈主張,甚至有居民想用老鼠藥進行「圍剿」。

  愛護動物、文明養寵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流浪貓問題顯然不能靠「簡單粗暴」來解決。2019年9月,小區居民楊劭佳先生與幾位熱心鄰裡找到了居委會,一支「九龍倉TNR愛心小分隊」也由此自發成立。楊先生擁有多年救助流浪貓的經歷,他向居委會工作人員分享了流浪貓問題的「TNR」解決方法——即Trap(捕捉)、Neuter(結紮)和 Relase(放歸),這也是目前國際公認比較科學有效的方式。

  正在捕捉流浪貓

  面對居民的熱心、真誠和專業,街道牽頭居委會決定進行扶持,並啟動了「九龍倉流浪貓TNR項目」,在保證流浪貓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引入專業的寵物醫院對捕獲的貓咪及時進行絕育手術。小分隊成員對此也自發籌集了首批項目資金共4000元,還建立起「流浪貓絕育捐助資金」。近來,隨著熱心居民不斷加入,小分隊規模擴大到30多名成員,在大家的努力下,日前又籌措到近6000元資金。

  由於流浪貓完成絕育後,需要一個術後療養休息的過程,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蔣華介紹:「我們還發動了物業,提供一個場地給它們養傷。」據悉,絕育後的貓會在中轉驛站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如果有人願意收養,則送交領養人家,與項目展開合作的寵物店、寵物醫院會幫忙在朋友圈或領養網站發布信息,去年就有11隻貓獲得了收養。而對於無人收留的流浪貓,則會被放歸自然。

  已被領養的獲救小貓

  為什麼絕育後的貓還需要放歸呢?原來貓具有很強的地盤意識,流浪貓回到原來的領地,就可以防止其他外來貓,特別是未經絕育的貓侵佔它的地盤,由此可以有效控制小區內的流浪貓數量。同時,經過絕育後的貓性情會變得比較溫順,攻擊性大大降低,對居民來說更加安全。此外,一定數量的流浪貓對老鼠也具有相當的「威懾力」,是防止鼠患的「生力軍」。

  「愛·馨驛站」捐贈辦公室

  幸福又煩惱,「住房問題」仍待解決

  項目開始之初,物業在地下車庫為流浪貓提供了一處較為僻靜的房間作為療養的臨時住所。這間「愛·馨驛站」在簡單改造後,團隊成員們始終有計劃地進行維護,每日安排值班成員清潔衛生、餵食以及定期驅蟲,並記錄在冊。

  牆上貼著護理貓咪的注意事項

  記者注意到,在第一期驛站,團隊成員專門撰寫了一份「護理注意事項」懸掛在牆上,一方面為不同的流浪貓分別作了記號,標註它們各自的護理方式,例如兩隻分別叫「小白」和「髒髒」的流浪貓需要單獨隔離護養,不可放出籠子;一方面也分步驟詳細說明了為流浪貓滴眼藥水、清洗鼻腔、擦下巴的處理方法。而對於清洗鼻腔、擦下巴等步驟較多的項目,成員還在一旁標註了「看視頻」的字樣,拍攝了專門的視頻以便團隊成員進行參考。

  位於地下車庫的第一代貓舍

  為了給流浪貓們提供更加良好的療養環境,今年團隊成員對貓舍進行了升級,將第二期驛站設置在了桌球活動室旁的一間空置辦公室內。記者在「二代貓舍」裡看到,新的驛站共放置了三層貓籠,其中為了保護流浪貓的健康,團隊成員選擇將較為潮溼的底層貓籠空置不用。與一期相比,第二期驛站的室內光線更加明亮,還配備有空調以及優質貓糧,更有利於貓咪的術後康復。

  「二代貓舍」配備空調環境更舒適

  據了解,根據流浪貓年齡以及身體素質的不同,絕育手術後療養時間的長度也有所不同,從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這期間的貓糧、貓砂等消耗品主要依靠志願者和居民的自願提供,「其實總的來說還是靠居民的捐款來維持運營整個項目。」蔣華表示。

  居民捐贈的愛心貓糧堆起半人高

  有一些流浪貓們由於經常在小區出沒,志願者會為它們起專屬的名字。而這些受到小區居民關愛的流浪貓,也同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它們的感情。例如,一隻被取名為「佩奇」的流浪貓,現在已經成為了居委會眼裡的「老熟貓」,到居委會門前「打卡」成為了它的日常。「佩奇每天都會習慣在居委會的門口躺好。」居委會工作人員透露,「就等著我們過來摸摸它。」

  小貓「佩奇」和社區工作人員關係親近

  項目實施之後,隨著小區流浪貓數量的減少,居民的爭議也逐漸平息,人與貓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和諧。不僅如此,小區裡的其他居民還會對愛心小分隊提供救助線索。例如前段時間,一名17號樓的住戶發現,一隻小貓鑽進了一棟樓門禁處的牆體內,並時不時傳來虛弱的聲音。該住戶緊急聯繫了愛心小分隊,最終物業工作人員得知消息後決定將牆鑿開,最後成功解救了這隻小貓。據悉,在驛站裡生活了幾天後,小分隊為它找到了領養人家,如今這隻小貓已經在新家開始了幸福「喵生」。

  物業人員解救被困牆內的小貓

  當然,在救助流浪貓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誤解也是難免的。例如,貓咪的性成熟時間在4個月大左右,但要對貓咪進行結紮,必須等到它們滿6個月大,免疫系統完善的時候才可以進行。這個「時間差」就讓一部分流浪貓在絕育前懷孕,並且生下小貓。「又聽到貓叫了!」有些業主就以為是「過度餵貓」所引起,對愛心小分隊的工作造成一些誤會。

  交流群內經常分享被領養貓咪近況

  此外,當下團隊面臨的最大困擾是「住房問題」。第一期的貓舍位於地下車庫,環境比較潮溼。今年的梅雨季節時,有一隻小貓術後因此而未能康復,最終不幸離世,讓團隊成員非常傷心。經過搬遷「升級」後的第二期貓舍,雖然條件改善,還配備了空調,但位置距離居民的桌球活動室非常近,對進進出出的業主來說容易造成不便,依然不是一處最理想的安身之所。

  流浪貓的安置是一項長期工作。目前,九龍倉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正在繼續想辦法,希望能夠落實一處更合適的場地,既能保障貓咪的健康,也不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僅如此,新江灣城街道也正致力於將九龍倉小區的「治貓」理念和實施方法推廣到周邊其他小區,為創建精神文明社區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流浪貓的「萌與憂」:夜半「喵」聲太煩人?這個小區的居民有「妙」招
    在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的九龍倉璽園小區,熱心居民自發組織起愛心小分隊,和居委會齊心協力摸索出一套科學照管流浪貓的實踐方法。一年多來,小區裡先後收留了四、五十隻流浪貓,除了發布領養公告,為它們尋找新家,還為部分適齡貓進行絕育手術,令人頭疼的「夜半貓叫」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 高檔小區流浪貓泛濫,居民揚言「把它們送回喵星」?如今,它們還好嗎…
    小區的人口不多,但佔地面積大,綠化環境好,於是一群生命力旺盛的流浪貓在這裡繁衍起來,居民之間也開始產生了分化。 有一戶人家的小孩因追逐小貓玩而被抓傷,一天之內,業主群裡炸開了鍋,居民紛紛為如何處置這些泛濫的流浪貓「出謀劃策」。矛盾最激烈時,一位業主說了不理性的話,揚言要下藥把貓咪直接「送回喵星」。「這是違法的!」「太不人道了……」一時間,愛貓人士也群情激憤。 九龍倉居民楊劭佳今年30多歲,剛當上爸爸,他自己家裡也養貓,因工作原因了解到近年來國際上一些救助流浪動物的做法。
  • 流浪貓泛濫還傷人,這個高檔小區想了個辦法,居民們再也不吵了
    後來,居民探索出一套流浪貓救助方法,人道且有效地控制了流浪貓的數量。如今野貓泛濫的情形不再,曾因為貓而引起「分化」的小區也比過去更團結了。貓的闖入,人的衝突新江灣城九龍倉璽園是一個建成於2012年的年輕小區,510戶居民中博士和碩士生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40歲左右。
  • 流浪貓泛濫還傷人,這個高檔小區想了個辦法,居民們再也不吵了
    後來,居民探索出一套流浪貓救助方法,人道且有效地控制了流浪貓的數量。如今野貓泛濫的情形不再,曾因為貓而引起「分化」的小區也比過去更團結了。貓的闖入,人的衝突新江灣城九龍倉璽園是一個建成於2012年的年輕小區,510戶居民中博士和碩士生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40歲左右。
  • 地下停車場流浪貓泛濫,跳蚤橫生,小區居民苦不堪言
    由於跳蚤能跳躍的高度大約在人的小腿處,所以該小區居民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咬,去地下停車場之前,都要用保鮮膜把小腿嚴嚴實實包裹起來。從網友提供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小區地下停車場裡確實到處都是流浪貓,這些貓膽子相當大,看見人也不走,明顯是被人餵熟了的。果不其然,網友之後的發言證實了這一點:流浪貓之所以會聚集在地下停車場,是因為有人在這裡定點投喂。
  • 西安七旬老人花錢僱人餵養流浪貓 小區業主有人感動有人憂
    「這些流浪貓活得太可憐了,尤其是冬天,現在街邊的食物垃圾、老鼠越來越少,我擔心它們會被餓死。」聽了李女士與流浪貓的故事後,54歲的王師傅也很感動,答應了李女士的請求,每天中午、傍晚都會抽空去小區給流浪貓餵食,李女士也會隔三天左右給王師傅400元,包括每天的工資和貓的夥食費。
  • 這個小區解決了流浪貓難題
    小區裡的流浪貓,一直是社區治理中的難點。有人說:流浪貓會引發環境衛生、疾病傳播、甚至是擾民、傷人等問題,應該將這些流浪貓趕盡殺絕;但也有人表示,要善待流浪貓,畢竟這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和保護,體現著人類文明的高度。
  • 小區夜半狼嚎聲 原是阿拉斯加犬搞的鬼
    (原標題:小區夜半狼嚎聲 原是阿拉斯加犬搞的鬼) 「白天晚上嚎叫不停
  • 《流浪貓鮑勃》:鮑勃的拯救人類行動已完成,順利抵達喵星
    作為一隻典型貓奴,看到年滿十四歲的流浪貓鮑勃回到喵星的消息時,非常難過。不知不覺已經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部電影是很久之前看的。本尊演技了得,靈氣十足,萌得路人紛紛湊上去拍照,萌得我恨不能鑽進屏幕裡狠狠擼一把貓。
  • 南寧一小區流浪貓接連中毒死亡,居民懷疑水源遭人投毒!
    12月9日,廣西醫科大學生活區的幾名居民爆料稱小區不少流浪貓接連中毒死亡,懷疑是有人投毒。廣西醫科大學第六生活區是一個老小區,最近幾年,小區成了流浪貓的樂園。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有超過四十隻流浪貓在這裡聚集。
  • 倫敦人:流浪貓鮑勃回「喵星」了
    鮑勃和主人詹姆斯·鮑文(如圖)相遇在英國倫敦,但兩者的故事許多中國讀者也並不陌生,這是倫敦邊緣人與流浪貓互相「拯救」的故事,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希望,也折射了現代都市人孤獨的情感世界。這一人一貓於2007年相識,那個時候,鮑勃是一隻受傷的流浪貓,而詹姆斯是一個正在康復中的癮君子。
  • 寶可夢劍盾妙喵在哪抓 妙喵圖鑑
    妙喵是《寶可夢:劍/盾》中的一種非常呆萌的貓咪外觀的寶可夢,一直出於一種面無表情的狀態,其精神力量是相當強大的。
  • 濟南男子凌晨偷走小區流浪貓 居民傷心卻無法追責
    原標題:濟南男子凌晨偷走流浪貓8日凌晨,天橋區湖濱苑小區十餘只流浪貓一夜之間被人偷走,這讓常年餵貓的周女士傷心不已。10日下午,記者來到湖濱苑小區,說起流浪貓被偷一事,周女士十分傷心。「原來一共有十七八隻貓,都是我餵養多年的,現在只剩下5隻。」周女士說,她平時都在1號樓後定點餵食。
  • 北京某小區多隻流浪貓遭到鋼釘射傷,居民報警求助
    標題:手段太殘忍!可是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不顧道德底線,去傷害這些動物,有的人更是以虐殺這些流浪貓尋求刺激,這不,近日北京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情,一小區內多隻流浪貓被極具殺傷力的鋼釘射傷,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關注一下!近日,在北京海澱某小區內,有多隻流浪貓被鋼釘射傷。
  • 流浪貓:這個世界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但總有人在愛著我
    流浪貓一直是萌妹很關注的群體,隨身帶貓糧已是一種習慣,在上班路上遇到流浪貓時,餵點貓糧給它們,讓小傢伙們能夠增一時飽腹。而流浪貓群體的龐大是遠遠超出想像的,去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就有5000萬左右的流浪貓狗,一代又一代的繁殖,導致數量越來越多。
  • 這個冬天,一群建築師為流浪貓眾籌了很多小房子
    這聽起來有點滑稽,但如果這群動物是在寒風和雨夜中瑟瑟發抖的流浪貓和流浪狗呢?「喵房2.0——流浪貓保障房計劃」聽起來並不是一家建築師事務所的常規建築項目,也不屬於任何政府機構的保障房計劃。它的起源是 2013 年冬天朵寧某夜聽到的一隻流浪狗悽楚的嚎叫聲。
  • 徐州姑娘養了上百隻流浪貓,怕鄰居反感,每天深夜出門餵貓!你怎麼看?
    來源:都市晨報天漸漸涼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流浪貓卻還過著四處覓食居無定所的生活在徐州一些小區不少愛心人士給流浪貓餵食給它們搭建貓舍卻遭到一部分業主的反對他們認為流浪貓會帶來病菌、影響居民生活要將流浪貓趕出小區
  • 小奶貓賴上小姐姐,實力給自己找主人,不過這隻貓也太萌了吧
    流浪貓的第三種生存方式,我們用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解答。同時,筆者認為這是最人性化,最暖心的生存方式。4月的最後一天,臨近五一勞動節,杭州一位鏟屎官很晚才下班。回家時路過小區一處黑暗處,突然聽見了幾聲貓叫聲。
  • 數十隻流浪貓居民區內遭毒殺 七竅流「血」(圖)
    ,幾隻流浪貓被居民收養,後來越來越多,到了今年,居民說,已經有幾十隻之多。如此大規模的死亡,居民懷疑是有人投毒。目前,關於流浪貓的死因還沒有確切的說法。  網友:數十隻流浪貓遭毒殺  11月5日21時19分,長春網友「@happy李欣蔓」稱:「小區內原來有幾十隻流浪貓,居民會定時給它們送貓糧、送水!不知何人下的毒,10月31日貓咪們開始大量死亡,粗略估計有近60隻,到現在也沒剩下幾隻了。
  • 這個冬天,一群建築師為流浪貓眾籌了很多小房子
    這聽起來有點滑稽,但如果這群動物是在寒風和雨夜中瑟瑟發抖的流浪貓和流浪狗呢?「喵房2.0——流浪貓保障房計劃」聽起來並不是一家建築師事務所的常規建築項目,也不屬於任何政府機構的保障房計劃。它的起源是 2013 年冬天朵寧某夜聽到的一隻流浪狗悽楚的嚎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