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隊到達吉林市
楚天都市報5月14日訊(記者劉孝斌)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建的遼寧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2月4日從遼寧瀋陽出發馳援武漢,4月1日返回瀋陽。4月13日,救援隊再次出發,支援黑龍江綏芬河。今日,這支英雄的隊伍再次馳援新冠肺炎抗疫一線,到達吉林市傳染病醫院,有8名隊員已經101天沒有回過家。
來不及吃慶功餃子再出發
至5月13日,遼寧省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已在綏芬河戰鬥了整整一個月。按照計劃,他們將於14日早上6點出發返回瀋陽。
「綏芬河疫情好轉,我們準備在離開前一晚請駐地賓館包些餃子,慶祝一下。結果在駐地酒店人還沒有到齊,領隊接到電話,讓我們救援隊連夜趕往吉林市參與救治。」救援隊副隊長王志宇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全體人員立即緊急集合,晚飯都沒來得及吃,於13日傍晚6時45分許出發,趕往吉林市。一路上,每臺車兩名駕駛員輪班駕駛,只在加油時短暫休息。
醫療隊到達吉林市傳染病醫院
7小時星夜兼程,行駛700多公裡,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於5月14日凌晨兩點到達吉林舒蘭市,並於凌晨四點到達吉林市傳染病醫院。
王志宇說,目前,吉林市傳染病醫院已經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1人,救援隊的移動CT和移動DR馬上就要投入緊張工作。
早在4月13日上午10時,遼寧省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通知,要求遼寧省派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移動X線機、移動CT機,支援綏芬河疫情救治工作。
當日下午4時30分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方艙醫院指揮車、移動X線機、移動CT機及12名工作人員,包括領隊1名、醫生1名、司機6名、技師3名、電工1名緊急出發,趕赴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開展疫情救治工作。
出發,馳援綏芬河
這12名隊員中,王志宇、李志祥、高洋、劉巖峰、柏雲光、張健、呂鵬、廖東8名隊員,還沒結束隔離回家和家人團聚,再次背上行囊,馳援綏芬河。
曾逆行支援武漢50多天
這支隊伍之前也曾逆行支援武漢50多天。
2月3日晚9時,接國家衛生健康委通知,要求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赴湖北武漢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根據任務要求,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承建單位,迅速開展緊急動員、人員遴選、物資準備等工作,由醫務部副主任張旭擔任領隊,急診科副主任崇巍擔任隊長,並出動專業救援車輛6臺,配備醫務及後勤保障人員共49名。
2月4日晚7點,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抵達武漢。2月5日下午4時,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車隊抵達洪山體育館。
4月2日中午12時,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18名隊員及7輛專業車輛順利抵達瀋陽,這18名隊員也是遼寧省最後一批返回瀋陽的援鄂醫療隊員。
2月3日接到援助令,2月4日出發,2月5日進駐武昌方艙醫院,當日深夜開始接診第一批患者,到3月10日休艙。短短35天,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累計診療患者466名,完成影像學檢查682例、血常規檢查373例,同時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頭。
3月5日,遼寧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在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遼寧救援隊負責的B病區位於體育館地下,共300張床位,院感壓力很大。」5月14日,救援隊副隊長王志宇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稱,那段在武漢的日子,大家終生難忘。
王志宇說,即使已經離開武漢1個多月,但是他已經養成每天通過手機,查看武漢新聞的習慣,包括今日武漢下雨的情況。
一年過了三個春天
「我們隊伍中的8個人,先是從迎來春天的武漢離開,返回瀋陽又迎接瀋陽的春天。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們把綏芬河的春天也接來了。從2月4日從瀋陽出發,我們經歷了同一年在南北三個不同地方的春天。」 王志宇說,他和李志祥、高洋、劉巖峰、柏雲光、張健、呂鵬、廖東8名隊員,已經經歷了兩次就要回家,可到最後因為任務都沒有回去,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回家與家人團聚。
今年51歲的王志宇,在武漢度過了自己的生日。他們一家三口人,愛人宋巖松是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女兒王思亓在讀研究生。王志宇說,他的愛人和女兒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我的榮譽,有一半的功勞屬於家人,對於父母感覺心裡挺愧疚。」王志宇說,他和愛人的父母在本溪,年齡都超過80歲,身體都不是很好,當時他從武漢返回瀋陽的時候,才告知雙方父母他前段時間去了武漢。
馳援綏芬河,又急赴吉林市,王志宇一直都在隱瞞雙方父母。為了免得雙方父母擔憂,王志宇在執行任務期間,從不發微信朋友圈,就是不想要父母知道後擔心。在和父母視頻聊天時,王志宇撒謊說在瀋陽工作忙。關掉視頻,隔著手機屏幕打字跟父母交流時,王志宇卻是眼中含淚。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