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餐飲始創於2006年-成都,以傳承發揚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為本,提煉發揚以成都為核心的巴蜀文化,打造「健康人文幸福川菜」為經營理念。
美食是一種文化,世界各國的美食都非常具有當地的特色。
世界上每種文化都會在其食物中得到體現,因此,品嘗美食能幫助你廣交朋友,理解當地歷史、政治和宗教信仰。
可以說,品嘗當地最具特色的美食是你深入了解一個地方的最佳方式。
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從「世界10大標誌性美食」、「世界很有代表性的美食文化」及「世界各國的代表性美食」這3個方面中的「世界很有代表性的美食文化」來詳細了解一下世界的美食文化:
2世界很有代表性的美食文化
2.1法國:食不厭精的藝術
法國人對菜餚的要求很高,講究選料嚴格,加工精細,花樣繁複,保持原味和合理營養。
菜式崇尚精美,講究款式搭配、顏色組合,講究飲食環境與就餐氛圍,對「吃」的裡裡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
法式鵝肝是與魚仔醬、松露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在歐美其他國家的菜譜上極為少見。
宮爆法國鵝肝
鵝肝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入口即化、柔嫩細緻、唇齒留香、餘味無窮的感覺,可以勾起人味蕾的無限欲望。
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奶酪,奶酪品種多樣。
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如取材於羊羔的名菜--法式紅酒小羊排,嫩滑鮮美。
法式羊排
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
擅長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鮮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
配料中酒類和香料是兩大要素,無論是菜或點心,聞起來香味濃鬱,品起來醇厚宜人。
佳餚配美酒是法餐的特色。如果說法國人喝酒比喝水多,並不是玩笑話。
2.2義大利:美味情繞Pasta
義大利美食與法國菜齊名,是當今西餐的主流。義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樣高貴、典雅、味道獨特。
精美可口的義大利麵食、奶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國美食家追求的極致。
義大利人善用米飯、麵條做菜,而不是作為主食。
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義大利美食就是披薩和義大利麵。
披薩薄薄的餅配上肉末、蔬菜經過烤箱一番烘烤,薄餅香和蔬菜香融為一體,光聞香味足以讓人垂涎三尺。
麻辣海鮮芝士披薩
義大利麵更是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通心、螺旋、貝殼以及有餡的小包等。
紅色面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在面中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甚至還有堪稱最具視覺震撼的黑色面,所有的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
義大利麵搭配千變萬化的沙司,再加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使得麵食都可以有上百種口味。
常見的一款義大利麵中,橄欖油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因子,蔬果可以增加面的視覺美感,配上香濃的芝士或者濃湯,香味襲人,讓人忍不住叫好,這才是義大利美食的難忘滋味。
2.3西班牙:美味也濃烈
提起西班牙,那節奏明快、風格獨具的弗拉門科舞曲便在耳畔響起,風光旖旎的西班牙,東面及東南面瀕臨地中海,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西班牙人酷愛各種海鮮食品。
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
在西式餐點中,它的食品烹製從表面看起來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製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
有名的西班牙炸魷魚是用油酥面將菠菜、羊肉、奶酷做成的餡包起來,再放進烤箱烘烤,外焦裡嫩,口味清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餐前下酒小菜。
西班牙炸魷魚圈
小蝦球用鮮蝦仁、洋蔥、鮮蛋黃、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餡,製成圓餅狀,在油中煎制而成,吃時佐以蒜蓉,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餚。
說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愛吃的就屬海鮮飯了。
用鮮蝦、魷魚、雞肉、西班牙香腸,配上洋蔥、蒜蓉、番茄汁、藏紅花等燜制而成的海鮮飯清香四溢,色彩豐富。
靠近鍋底的有一點焦,又脆又有嚼頭,像鍋巴,上面的香糯溫軟,加上海鮮的特有鮮味,堪稱西餐中一絕。
西班牙海鮮飯
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種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湯汁、涼湯,是西班牙人最鍾愛的清涼湯品。
除了這些用特殊方法烹製而成的特色佳餚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蘋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樣品種極多。
2.4俄羅斯:汁濃味厚的慢餐
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
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
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餡餅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鹹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
烹調方法以烤、燻醃為特色。
俄式大肉串
俄羅斯廚師對每一道菜品都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如果有哪一道菜缺少某種調料,寧可不賣也絕不擺上顧客的餐桌。
傳統的俄式西餐,從選材到製作工藝都應該可以達到「慢餐」的要求。
而定期的歌舞伴宴,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放慢進餐的速度,味覺、視覺、聽覺的全方位享受,給「慢吞吞」找個絕好的理由。
雖然俄式西餐口味與菜品上與法餐大相逕庭,但在用餐程序上的繁複程度上俄餐絕不比法餐遜色,客人到了這裡不自覺地就放慢了速度。
2.5德國:一絲不苟的美味
與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
但是清煮、白燉加烤制,在德國的高廚手中,也變化出百般花樣來。
一提到德國的地道菜式,香腸可謂是德國菜餚的代表作,不下百種的德國香腸吸引了世界各地美食家的目光。
德國各個地區都以其特製的香腸自居,哥廷根及雷根斯堡香腸自中世紀以來已享福盛名;而圖林根的紅腸和紐倫堡手指般的烤腸亦廣受歡迎。
卡塞爾人則偏愛其家鄉的肝肉腸。
風味什錦德國香腸拼盤
咖喱腸是由柏林人所發明的,吃的時候將腸切成薄片,加上茄汁後再灑一層薄薄的咖喱粉,確實其味無窮。
只要蘸上相配的芥醬,便可享受到每一種香腸的獨特風味。
德國菜與現代快餐也有著不解之緣--現在風靡全球的快餐「漢堡包」,就是從德式的漢堡肉扒演變而成的。
2.6吃香腸必有面英國:那些媽媽的味道
英國菜確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即簡單)。
簡而言之,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火烤箱烤,或者放火鍋裡煮。
口味上喜愛清淡、酥香,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末、辣醬油之類。
菜餚油少、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連調味時也較少用酒。
這種質樸的烹飪方式,有家庭美餚之稱,就好像是媽媽手下的美食。
英式早餐
2.7美國:營養快捷更甚美味
提起美式飲食,中國人大概不以為然:不就是漢堡包、炸薯條、軟飲料之類的快餐食品嗎?
實際上美國的飲食文化也挺豐富多彩的。
傳統意義上的美式食品,包括了歐式主食,如以小麥麵粉做的麵包、意粉和糕點、奶類製品、家禽、豬肉、牛肉和海產品。
傳統美式食品還引入了原產於美洲大陸或後來引種到歐洲的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南瓜、西葫蘆、番薯和花生等。
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移民為美式食品加入了更多的變化與風味。
自此,美式烹飪不僅用傳統的方法來烹調這些外來菜式,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更對這些菜式進行改良,將美國本土風味融入其中。
由於農產品產地的不同和當地移民生活習慣的差異,美國南部地區的家庭式烹飪方法,與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或中西部的煮食方法都有所不同。
路易斯安那州以法式卡真風味而聞名,威斯康星州的啤酒、奶酪和香腸頗受歡迎;新墨西哥州有獨特的德州風味;而舊金山則有融合了亞洲、美式和傳統的歐式烹飪方法的大陸菜式。
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
美式牛扒最好是三成至五成熟。
美式牛扒
外面一層肉剛熟,火候向裡逐漸遞減,最裡面幾乎是生的,從熟透的肉色到嫩紅,過渡自然。
蘸點盤子裡調好的醬汁,清爽香滑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
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
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關於「世界各國的代表性美食」的詳細內容我們下篇接著分享。
來自天涯社區網絡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柴門餐飲打造健康人文幸福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