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驚世界殊——從數字看杭州灣跨海大橋
新華社寧波5月4日電 (鄭黎、胡一敏)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1日通車。多個世界第一、中國第一,讓這座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管理、自行建造、自行投資的特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成為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規模第一,長度相當於21座武漢長江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浙江嘉興市海鹽鄭家埭,南到寧波市慈谿水路灣,全長36公裡,長度相當於21座武漢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走上杭州灣跨海大橋,「大」是給人最深的印象。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混凝土用量達到了245萬立方米,相當於8個國家大劇院。它的用鋼量達了82萬噸,相當於7個鳥巢。南北航道橋索塔分別高202米和187米,直衝雲霄。
杭州灣跨海大橋總工程師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孫國強說:「杭州灣跨海大橋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和中國第一:全橋共有628個橋墩,是中國橋墩最多的橋梁;大橋箱梁最長的有70米,單個重量就有2200噸,相當於整整一列滿載的火車,堪稱『亞洲梁王』」。
「造橋用的2200噸重、70米長的預製混凝土箱梁有540片,而1430噸重、50米長的預製混凝土箱梁有404片,運送這些箱梁成了一個大難題。」杭州灣跨海大橋副總工程師林國雄說,「除了搭建一條740多米的縱移軌道和一條170多米長的出海棧橋外,工程人員還打造出了被譽為『千足蟲』的運梁機、載重2500噸的『小天鵝號』吊船和載重3000噸的『天一號』吊船來運送和架設箱梁,順利完成了世界上罕見的高難度箱梁架設。」
據介紹,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上採用70米至89米長度不等的鋼管樁共5164根,最長的豎起來有30層樓高,管內可走人;大橋一共用了72米到125米不等3400根鑽孔灌注……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重量級部件。
技術含量高,百年大橋可保安全
杭州灣與南美的亞馬孫河口、印度的恆河河口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潮海灣。「杭州灣大橋施工海域最大流速達5.16米/秒,最大潮差達7.6米,比兩層樓還高,施工作業『忽上忽下』。當地民諺『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說的就是這潮水。」孫國強說。
林國雄說:「杭州灣跨海大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大橋採用斜拉索橋的設計,密集的鋼索使大橋完全可以抵擋12級以上的颱風。同時,為了防止混凝土開裂和鋼筋生鏽,科技人員組織了技術攻關,現採用的是國際上最新的三層熔結環氧粉末塗裝防腐專利技術,打入海底的超長鋼管樁可確保100年不腐,不僅直接節約建設資金4.5億元,還將大大節省中後期鋼管維護成本。」
為了使整個橋軸線與杭州灣的水流漲落相吻合,設計人員把橋中心線設計成一個大「S」形。這樣一來,既便於過往船舶順利通過,又減少了橋體對水的堵擋。「從行車的角度講,『S』形橋還有助於消除行車疲勞。」孫國強說。
「至今,大橋已經受了19次颱風、天文大潮、淺層沼氣等惡劣條件的嚴峻考驗,工程施工時沒有發生一起質量等級事故和重傷及以上安全事故。」杭州灣跨海大橋副總指揮金建明說。
效益巨大,投資一座大橋回報「幾座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使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縮短了120餘公裡,形成滬杭甬之間「兩小時交通圈」。浙江省交通廳有關負責人說,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有利於更好地實現節能降耗,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預計到2009年可以節約8.3萬噸汽油,減排1.3萬噸廢氣,預計到2015年可節約25萬噸汽油,減排5萬噸廢氣。
在大橋的帶動下,環杭州灣產業帶正在重新布局。寧波規劃了杭州灣新區,重點培育汽車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集群。目前已經開發一期30平方公裡工業區塊,累計引進內外資項目247個,總投資約340億元。大橋北岸的嘉興濱海新城也正在培育以精密儀器儀表、精細化工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慈谿市經濟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說,沿杭州灣南端有幾十萬畝圍墾用地,隨著大橋的興建,近幾年這些土地價格翻了一番還多,僅此一項的效益就相當於2座大橋的價值。
「杭州灣跨海大橋經濟效益極為可觀。」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說,「預計在建成通車後十年內,浙南地區運輸成本將減少400億元到500億元,節省時間成本100億元,交通事故也將大為減少。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總投資約為118億元,是國內投資額最大的橋梁。但是僅算節能減排的貢獻,大橋在十年內就可以產生三座大橋的投資效益,即可以節省550億元到6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