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的攻城戰怎麼打?看看《大秦賦》前3集就知道!

2020-12-18 History心發現

在口碑崩塌前,《大秦賦》因為一開始的攻城戰而備受矚目,被人寄予厚望,那麼從歷史角度考慮,電視劇一開頭的邯鄲圍攻戰到底有哪些拍的好的,和明顯的史實性失誤呢?別急,我們可以結合歷史記載和文物來看看,這些場面的得失所在。

1.真實歷史上的邯鄲城的防禦工事是怎樣的?

首先,擺在秦軍面前的邯鄲城,電視劇鏡頭中,秦軍圍攻的邯鄲城只展示了一面城牆,但是實際上,戰國時代的邯鄲城具有品字形結構,並不是四四方方的回字形結構,這一建築風格,和之前山西侯馬的晉國都城類似,也許是趙人對晉國遺風的發揚:

而且城牆上有10個以上的城門,供三個城區內的守軍機動支援,或者派部隊出城騷擾作戰。所以電視劇中,趙軍能夠派騎兵機動出城殺敵,以及呂不韋的車馬能在圍城狀態下出城,其實很符合邯鄲城的實際情況。

而且趙都邯鄲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長期被圍的可能性:比如以龍臺為中心的建築群外很可能環繞有壕溝,可以延緩敵人攻入宮城中;

為了增加破城難度,邯鄲城外牆上的城門多未正對城內主體建築。趙王城的11 座城門中,有 10 座不與城內夯土高臺正對,城門不與主體宮殿區正對,可增加由城門到宮殿區的行走路程,延緩敵人進城後對趙國宮殿的攻擊。這一點與西方亞里斯多德建議的「城內街道不建議四平八穩,可以在巷戰中給敵人製造麻煩」的思路異曲同工;最後,趙王城除了在城上有門樓和角樓之外,其實在北城外還有高臺等建築物作為衛星城,拱衛首都。

2.古羅馬拋石機的亂入

在看到秦使被處死之後,秦將王齕下令進攻,劇中還給了秦軍傳令系統一個特寫,這一點是很多古戰劇所沒有體現的。

電視劇中還體現了秦趙兩軍投石機對射的情景,但是投石機的種類上,其實趙軍使用的第二種人力槓桿投石機才符合中國傳統,第一種秦軍使用的扭力投石機,明顯是西方羅馬世界使用的款式,屬於亂入時空的設定。

中國傳統的投石車在先秦時代已經出現,無論是《墨子-備城門》中的籍車,還是《孫臏兵法-陳忌問壘》中的投機,都屬於投石機的原型。但是實際上晚至兩宋之交,無論是陳規的《守城錄》還是當時留行的象棋棋子,上面的本土樣式的砲,都是人力牽引式槓桿投石機,也就是電視劇中展示的射程較近的第二種投石機;而西方的配重式投石機,則是蒙古西徵後在13世紀帶入中華大地的。

趙軍的投石機才是後世中國投石機的經典樣式

宋代象棋子上的人力牽引投石機

宋金時代的人力投石機復原圖

對秦軍投石機的「不當升級」,算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其實秦趙兩軍的投石機技術應該大致相當,這樣拔高秦軍似有不妥。

3.趙國軍人的裝備復原:鶡冠和圓盾

在對秦人的戎裝復原上,因為有兵馬俑作為參考,所以整體比較寫實:詳細的內容可以看看:《大秦賦》對秦軍服色的復原有道理嗎?但是,在對趙人單兵裝備的復原上,其實《大秦賦》有對有錯。

城頭的趙國軍人佩戴的戰冠是鶡冠,《晉書輿服志》記載﹕

「鶡,鳥名也。形類鷂而微黑,性果勇,其鬥到死乃止。上黨貢之,趙武靈王以表顯壯士,至秦漢猶施之武人。」

這種頭冠最早是趙國的武冠,到了秦漢時代都在沿用。而最早的鶡冠文物,要屬洛陽金村東周戰國墓出土的錯金銀狩獵紋青銅鏡了,東周騎士頭頂有最早的鶡冠樣式,這一文物也暗示了當時騎兵部隊的存在。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趙國胡服騎射圖,基本上也是以這一文物為原型之一復原的。

洛陽金村錯金銀鏡上的東周騎士圖案

趙軍的身甲,與秦軍風格大致類似,但因為沒有具體文物參考,所以可能在還原時參考了秦軍的護甲,但是風格略粗糙,沒有秦甲有真實感,關鍵部位的細節交代似不清晰。

考慮到戰國時代列國徵伐頻繁,繳獲武器,甲冑,接受敵方投降人員的情況較多,特別是秦國在侵略三晉的時候,喜歡徵調新徵服的三晉之人參軍作戰,比如公元前329年,秦國在攻陷了魏國的皮氏之後,魏國和楚國交戰,於是秦國從皮氏徵調」取皮氏卒萬人,車百乘」支援魏國對楚作戰,以此作為進一步訛詐魏國的籌碼。

在2019年對內蒙古準格爾旗的福路塔秦文化遺址的發掘中,這個秦國邊疆要塞裡,還有很多草原元素。整片墓葬群的發掘表明,有1/3的座墓葬有雙耳罐、高領罐等器物。還有狗,牛,羊等牲口的肉塊殉葬,這些獸肉全部圍繞著人體擺放。墓裡還配套出土了銅鈴、銅獸首等北方草原文化的器皿。這說明這片據點中,有數目不小的戎族秦人,或者秦人歸化的戎狄。所以同一時間段內,在沒有特別嚴重的技術差和明顯技術壟斷的情況下,交戰雙方的武器風格會互相影響。故參考秦甲復原趙甲,並非空穴來風。

最後,趙軍復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大量使用圓盾,這似乎和當時的歷史相矛盾。先秦時代中國南北方的盾牌樣式應該都是以梯形盾牌為主要樣式,秦軍的盾牌樣式是對的,但趙軍的圓盾,似乎就是空穴來風了。

後人復原的長沙楚墓皮胎漆盾

曾侯乙墓的漆器盾牌

兵馬俑中的秦盾遺蹟

4.登城和蟻附

電視劇中還有一個細節體現了歷史顧問的細緻度:那就是考古發掘顯示,在邯鄲周圍,趙人修建了複雜的壕溝系統阻礙工程器械靠近:邯鄲西城西牆外約20米處,有一條寬7~8 米的南北向壕。西城南牆外側的壕溝,寬約10米。西城南牆以南約1000米處,發現有東西向的外圍壕溝系統,寬3~4米; 東段部分為一條壕溝,寬約10米。事實上,挖壕溝,是戰國時代列國都城防禦的常見操作,燕下都,楚紀南城遺址也有類似的考古發掘。

所以,電視劇中第一波進攻的秦軍光榮成為炮灰,落空踩入地陷中的鏡頭,是有考古發掘可參考的。趙家本身以武立國,戰國時代的邯鄲城非常注重城防,有多種防禦工事毫不稀奇。但是秦軍將雲梯和臨車架到趙國城牆底下明顯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填滿壕溝並將笨重的攻城武器運輸到城牆下。

城頭的趙國射手箭如雨下,甚至發射火箭焚燒秦兵,這一細節非常有意思。以火作為原始熱兵器確實是當時戰場上的常見操作,《墨子-備蛾傅》記載,守軍面對用雲梯蟻附而上的敵兵,需要「校機藉之,擢(灼)之,太泛迫之,燒荅覆之,沙石雨之「,那麼火源應該如何控制呢?

按照《墨子-備蛾傅》的記載,當時在城牆上每隔四尺裝一個引火具,五步設置一口灶,灶門堆放爐炭。等敵人全部進入後下令燻火、燒門,戰士們以鼓聲為號令,向下拋扔懸火。

而在城市中,為了防止混亂帶來的火災,居民需要將灶臺用土砌高,以防生活用火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蔓延,釀成大禍;所有軍民官吏都要參加火災聯防,一家出事導致火勢失控,臨近人家都要承擔責任受懲罰。而在通信上,在先秦時代城內城外軍民就已經有了白天舉煙,夜晚舉火的傳令系統,用烽火的數目和類型傳遞敵情信息。

面對蟻傅攻城,架設雲梯的秦兵,趙軍的戰術就是放箭+投石。但是真實歷史上,針對雲梯的攻防手段要複雜很多:按照《墨子-備梯》的記載,守軍可以在城牆上建立比雲梯更高,高出牆體20尺的臨時掩體,除了投石或者弩機密集射擊之外,守軍可以在繩索上系好蒺藜,用車推下城牆後再拉上來,反覆收放,以便多殺傷敵人。最後為了阻礙笨重的大型攻城武器靠近城牆,守軍還要在城外埋設木頭障礙」裾「阻止敵人的巨型攻城武器逼近,這也與之前提到的邯鄲城外的考古發現相吻合。

在城下的激戰中,邯鄲趙軍用大型弩發射可以回收的弩箭,然後用絞盤迴收的方式將弩箭收回,進而拉倒秦軍的大型臨車。這一幕和《天國王朝》中的場面類似,但這確實是先秦戰場上存在過的操作。

根據《墨子-備高臨》的記載,當時面對敵軍居高臨下的臨車登城襲擊,在有充分器械條件的情況下,守軍可以裝備連駑車:這種器械需要將多張弓的弓弦扣到大弦上,將所有弓架在弩床上,最後在長十尺的大號箭矢尾部裝上可以回收的繩索,要拉回箭矢的話,就用轆轤卷收,這樣的弩車至少需要60枚大小箭矢,作戰時需要十人一起操作。所以劇中的趙軍在馬面上施放巨弩的場面,可以在先秦文獻中找到依據,只是目前還沒有文物證據支持這種複雜器械的存在。

5.戰時市民應該如何表現?

最後,在秦軍的投石轟擊下,邯鄲市民十分慌張,躲閃不及。其實按照三晉常見廝殺,特別是和秦國關係惡化之後,長期生活在戰爭威脅下的趙國軍民,不太應該體現出毫無秩序的狀態,更何況,在三家分晉的晉陽之戰,還有趙魏桂陵之戰中,趙國都經歷了首都被慘烈圍攻的情況。

在已經提前偵測到敵軍在途的情況下,按照《墨子》的記載,戰國時代的防禦方,需要提前組織好民眾:具體事項包括疏浚清點水井數目,安置水罐,建修公共廁所;必須積聚有充分的擂石、柴薪、茅草、蘆葦、木材、炭、沙、松柏、蓬艾、麻杆、油脂、銅鐵和糧食;炊灶要建造起擋板,敵方重要人質有嚴密的居處;

墨子把戰時居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在戰鬥期間,城內街巷都要禁止通行,擅自通行的居民要殺掉,所有軍民都要堅守各自的崗位,不聽從命令的要殺掉;有街坊裡正和居民中的年長的人都要守護各街巷進出口,以防止奸細出入城市。

官吏和百姓大聲喊叫,三人以上聚集一堆,或兩人以上一起奔跑、相視哭泣、對面流淚、打手勢探問、互相指手劃腳、互相呼喚、你拉我扯、互相鬥毆撕打、互相爭辯都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為了防止不測發生,一些意志不堅定者,老弱病殘還有敵國人員都需要提前疏散轉移,以免幹預防守作戰。

所以電視劇中趙都居民的亂跑和組織混亂的場面,其實是以和平時代的狀態去理解戰時狀態下的趙國軍民,有失真實。

6.小結

總而言之,《大秦賦》的攻守城戰鬥復原,和那些鬼哄鬼的亂鬥一氣相比,很明顯是用了心的。只是從影視和遊戲製作的角度看,場面製作的最終決定權在美術,技術以及現場指導手中,因為影視劇和遊戲首先是文娛產品。對於歷史戰場的還原,除了真實性,需要考慮審美需要,更要考慮演員的安危,和參演動物的健康(比如長時間的無馬鞍裸騎,對於非牧區長大的演員,還有馬匹都很不友好,而且有一定安全隱患,因此電視劇中騎兵有馬鞍不值得過分詬病)。歷史顧問和專家的建議不一定會被全盤採納,採納程度受制於作品風格,拍攝經費等很多因素。雖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就戰場的服道化本身而言,《大秦賦》的古戰場面是下了功夫的。

只是主幹內容和不錯的古戰場面相比,實在是差距太大,不敢恭維了。

相關焦點

  • 《大秦賦》:戰國時代騎兵真的那麼強大嗎?
    文:紅楓 《大秦賦》播出已接近尾聲,遺憾的是評分高開低走。但不可否認,這部電視劇在服飾、騎兵應用方面確實有亮點。尤其是在第一集後半段的那場罕見的-趙國騎兵對秦國步兵方陣的戰鬥,在國產歷史劇中是個突破。
  •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 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周更新幾集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
  • 隱藏在《大秦賦》中的「戰國四公子」,你可發現了?
    熱播劇《大秦賦》劇情已過半,收視熱度持續上漲原本以為政兒加冠親政已經很難誰能想到親政後是難上加難呂不韋、李斯、蒙恬、蒙毅等秦國大咖們正不斷為秦國統一六國努力著。了解了大秦「男團」後,我們來看看戰國其他幾名「披荊斬棘的叔叔們」,他們並不是劇中的主要角色,但卻是戰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在《大秦賦》第三集最精彩的嬴異人談判這場戲中,異人面對的便是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三人。平原君趙勝趙勝(?
  • 大秦賦看了第一集,真值得五星!燕雲臺也能叫歷史劇?
    四部之中主角光環最強的始皇帝時代終於要開啟了……《大秦賦》海報近日,等了近4年時間《大秦賦》於2018年8月在新疆烏爾禾正式開啟拍攝,於2019年3月殺青,拍攝時間長達235天,而且為了更好地展示戰國時期美學、高度還原史實,該劇的場景多達1000餘處,在雪域高原、戈壁草灘等地方實地取景拍攝,甚至在新疆烏爾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
  • 展現鐵血精神與強國之路,《大秦賦》顯正劇品格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螢屏前,兩千年前的老秦人面對茫茫戈壁再度唱起《秦風》。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篇《大秦賦》開劇便在豆瓣創下8.9高分,被不少人推薦為「年末最燃大劇」。從2009年起至今,「大秦帝國」劇集系列共推出《裂變》《縱橫》《崛起》及《大秦賦》四部作品,制播長達11年。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賦》在劇本打磨上歷經八年,拍攝一年,製作上可謂是大手筆。在嚴肅歷史劇不太受寵的今天,這篇「賦」火了,它到底賦的是什麼呢?《大秦賦》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戰國末期爭霸稱雄直至統一的歷史。戰國末期,秦國逐漸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但內部不穩,君主更迭頻繁,嬴政以衝齡登上君位面臨多方挑戰。
  • 大秦賦追劇日曆更新時間表 每天更新3集還是非常耐看的
    大秦賦追劇日曆更新時間表 每天更新3集還是非常耐看的時間:2020-12-03 10:56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追劇日曆更新時間表 每天更新3集還是非常耐看的 硬核史劇《大秦賦》12月1日開播,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全劇共有78集,從追劇日曆上來看要到12
  • 《大秦賦》:戰國四公子出現三個,為何孟嘗君沒有出現呢?
    對於《大秦賦》這部電視劇,因為主角是秦王嬴政,丞相呂不韋,趙姬太后等。因此,秦國的歷史人物,自然成為《大秦賦》重點刻畫的人物。當然,對於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也在這部電視劇有所呈現,比如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就參與了邯鄲之戰,從而擊敗了強大的秦國大軍,推遲了秦滅六國的歷史進程。
  • 豆瓣評分斷崖式下滑《大秦賦》讓觀眾越看越糾結
    歷史正劇系列中,「大秦」系列堪稱質量保證,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豆瓣評分均為9.3分,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也有8.5分。這讓不少劇迷期待該系列的最終章《大秦賦》。
  • 大秦賦免費全集觀看
    大秦賦免費全集觀看劇情:戰國晚期,秦國一家獨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與繼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繼離世,秦國朝堂陡然出現嫡庶之爭。大富商呂不韋陽謀篡國,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嬴異人上位,長公子嬴傒恨別鹹陽,政亂平定。秦國徵伐六國,漸有一統天下之勢,惟有與宿敵趙國之間的交戰,敗績頻仍,且將星凋零,民苦國累,秦趙結仇愈深。
  • 情感溫度大於歷史厚度,別把《大秦賦》當成歷史正劇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近日,電視劇《大秦賦》開播,也意味著這部由孫皓暉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長篇古裝歷史系列連續劇來到了最終章。《大秦帝國》自2009年起開始影視化改編,前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堪稱國劇良心,豆瓣評分分別為9.3分、9.2分、8.5分。
  • 《大秦賦》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每日更新幾集
    戰國晚期,六國勢弱,秦國獨強。黎民早就受夠了刀兵之苦、戰亂之禍,無不期盼著早日過上安寧的生活,秦國一統天下之勢躍然紙上。嬴政歸秦之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王。在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滅六國,建立起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
  • 《大秦賦》央八首播,尊重歷史,質量炸裂,古戰場內容震撼且真實
    文/馬慶雲12月1日晚間,電視劇《大秦賦》央視電視劇頻道開播。從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來論,這部電視劇秉持了前幾部《大秦帝國》的敘事氣勢,並且尊重歷史,作為電視劇作品出現,更是以恢弘的古戰場內容塑造了大量的影視看點。
  • 從8.9分落到8分《大秦賦》讓觀眾越看越糾結
    歷史正劇系列中,「大秦」系列堪稱質量保證,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豆瓣評分均為9.3分,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也有8.5分。這讓不少劇迷期待該系列的最終章《大秦賦》。
  • 大秦賦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
    大秦賦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時間:2020-12-03 11:47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 硬核史劇《大秦賦》12月1日開播,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全劇共有78集,從追劇日曆上來看要到12
  • 大秦賦什麼時候更新詳細時間 一周更新幾集每周幾點更新
    據悉,《大秦賦》雖然在央視8套播出,但仍然是先網後臺的節奏。該劇從12月1日起播出,CCTV8首晚播出兩集,次日起每晚播出3集;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搶先看6集,每晚跟隨CCTV8的播出節奏更新集數,但始終領先衛視6集的進度。  該劇劇本歷經八年打磨,在浩如煙海的先秦史料中抽絲剝繭,力求歷史真實與藝術創作的完美結合,足見製作團隊對大秦品質的堅持和用心。
  • 名不符實《大秦帝國之天下》,名副其實《大秦賦》
    這一點被部分的《大秦帝國》系列粉絲所吐槽,不過,《大秦賦》最根本上的變化並非臺詞風味上的變化。在《大秦賦》的編劇一欄,除去曾經在《大秦帝國之縱橫》(後文中,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作品均只稱呼其單部名稱)中擔任編劇的李夢與另一位老牌編劇張健,還有另外三位掛上改編括號的編劇。
  • 大秦賦什麼時候播出?大秦賦每周幾更新哪裡能看?
    網易娛樂12月1日報導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今晚20:30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每日更新3集。大秦系列電視劇自2006年開拍以來,十五年始終如一匠心製作,如今終章大幕即將拉開。
  • 《大秦賦》評分跌至6.3分,原作者孫皓暉2017年就打算重拍
    而最終章《大秦賦》從豆瓣開局8.9分,開播一周降到8.1分,再到如今的6.3分,口碑下滑非常明顯,再也沒有剛上映時萬人空巷,好評如潮的「巔峰時刻」。從電視劇製作方2018年4月聲明可以看出,原著作者孫皓暉已於2017年3月終止與孫皓暉先生關於《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的合作關係。但是《大秦賦》是2018年8月開始拍攝的,這個時間已經沒有版權了,所以說第四部跟《大秦帝國》原著關係不大,可以說完全是新創作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