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很多農村人都進入了城市務工,特別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去往一線城市工作了,因為一線城市有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寬廣的就業崗位,讓他們有更大的未來想像空間,雖然大城市收入高,可想要在大城市裡長期定居下來卻很難,隨著人口的大量湧入,大城市的房價水平水漲船高,現在房價已經漲至幾萬元每平米,一套房總價就要幾百萬元,可能不少人工作半輩子都不一定能在一線城市買得起房,真正能夠買房定居下來的只是少數人,所以對於一些想買房的年輕人來說,既然大城市的房價自己不能承受,那麼就去二三線城市買唄,至少也算是有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所以現在不少人都是工作在一線城市,買房在二三四線城市。
此前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中,「已經或計劃在一線城市買房」的佔38%,「已經或計劃在非一線城市買房」的則佔了62%。那麼也就是說有6成以上的年輕人,他們選擇了在二三四線城市買房,其實筆者對於這個結果還是很能理解現在年輕人的難處的,可房產專家楊紅旭卻好像不太贊同年輕人這麼做。他表示:年輕人一定要防止衝動型購房,一定要注意時空距離與購房目的。不能因為暫時買不起一線城市的房子,就去二三線城市買房。
在筆者看來,他這話說得太過輕鬆了,完全忽視了大部分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的經濟能力,其實筆者一直是贊成年輕人這麼做的,考慮到在一線城市買房,不僅僅只是工資上萬就能買得起的,比方說北上深這三個一線城市,月薪如果達不到5萬元以上,買房基本無望,不要認為有多少年輕人的父母有能力資助買房,一套房的首付款都要上百萬元,支持個幾萬十幾萬基本上也是九牛一毛。不是年輕人不想在大城市買房,而是他們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買,不是暫時的問題,而是當下的收入水平和房價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他這話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感覺,讓筆者覺得有點搞笑。
作為一個專家來說,用這種口吻去看待年輕人買房有點太過片面了,筆者也知道大城市的房子是最有價值的,也想在大城市裡買套房,可大部分人和筆者的情況一樣,那就是經濟能力不允許,一套房下來四五百萬元,對於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這短短10年不到的工作時間,怎麼能攢夠上百萬的首付款呢?豈不是異想天開,用一句通俗點的話來說,你初來一線城市工作幾年都買不起房,後面就更難買得起了。
所以,對於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有6成年輕人選擇在二三四線城市買房,筆者認為這才是正常的,而不是硬要擠破頭皮要往一線城市裡鑽,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些商品努力下就能買得起,而有些商品不是你努力了就能買得起的,就比方說一線城市的房子,在筆者看來,年輕人去二三四線買房不是楊紅旭所說的衝動購房,反倒是理性思考下的購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