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產老J
一線城市一直以來都有人口與房價之間的矛盾,只是沒想到一線城市當中的年輕人大多還是選擇了在其他城市買房。原來一線城市與在其中工作的年輕人之間只是一個相互利用的關係:年輕人賺錢,一線城市獲得勞動力。
近期,後浪研究所做了一份關於年輕人買房的調查,其中的一項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中,「已經或計劃在一線城市買房」的佔38.05%,「已經或計劃在非一線城市買房」的則佔了61.95%。可見,有發展潛力且房價較低的非一線城市,已經開始成為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買房的首選目標。」
在一線城市買房確實對於年輕人而言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反倒是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收入回到老家買房,或者環線城市曲線購房來得更加安逸一些。
其實,並不是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不想在這裡買房,而是他們的能力真的不能夠在這裡買房。而在這樣的趨勢下,一線城市看上去就更像是一個單位的感覺,工作、生活、住宿舍就是家不在這裡。而一線城市能夠給年輕人提供的也只是工作的機會和還不錯的報酬。至於其他的都要看年輕人是否有這個能力或者是否有這個機遇了。同樣,一線城市從年輕人這裡獲得的也只有勞動了。
買房是一件極其現實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在一線城市工作二三線城市買房,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收入的增加是否還會產生新的購房需求呢?畢竟房地產市場與人口之間的關係還是十分緊密的,如果年輕人超過6成都不選擇在一線城市買房,那麼一線城市所表現出來的房價上漲和供需關係不平衡又是怎麼回事呢?
也許年輕人購房的首選並不是一線城市,但這並不能說明年輕人未來不會定居一線城市。這樣足以說明不少二三線及一線城市環線的房產可能就是年輕人進入一線城市的跳板,如果這些房價的價值不漲,年輕人想要進入一線城市定居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