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5日,
迪卡儂在中國的35個城市開店81家,與此同時,完成多個地級市選址籤約。迪卡儂正在按照其「到2015年在中國市場門店數量達到150家」的計劃推進,鎖定的目標為西部地區及二三線城市。
2003年開始,迪卡儂真正以零售商的身份在中國市場開店,2010年之前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隨後開始關注二三線城市,在2013年最為明顯,新開設的23家門店大多在二三線城市。
迪卡儂在超一線城市「北上廣」共有概念店24家,佔30%,在10個一線城市(GDP大於1600億且市區人口大於200萬的城市)共有概念店27家,佔33%,其餘22個二三線城市共有概念店30家,佔37%。但是如果考慮到迪卡儂早期布店的傾向,我們可以看出,其正在努力擴大進駐城市的數量,希望從集中於大城市的「點」變成一張覆蓋全國的「網」。
2014年上半年,迪卡儂在華主要動作有:
,迪卡儂在
河南的第一家商場——鄭州京廣路店商場開業;迪卡儂西部區域第一家標準旗艦店西安辛家廟店開業;三線城市中山迪卡儂自建店開業;深圳梅龍商場和龍平商場相繼開業。深圳成為僅次於上海和北京,迪卡儂商場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2月,成都迪卡儂天府商場擴建完成,迪卡儂中國區媒體經理林祉彤透露:「未來十年,成都將新增10家迪卡儂」。
,迪卡儂確定進駐
河北省
唐山市,首家概念店落戶於鳳凰新城;
迪卡儂Easy落戶江蘇鹽城。5月,迪卡儂落戶通州。
從這些消息不難看出,西部地區和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其擴張的重點。不僅填補了廣西、河南的市場空白,對於成都的計劃和西安標準旗艦店的開業,顯示出對西部地區的雄心。除了二三線城市,鎮江、
蚌埠、淮安等更低線的城市都被迪卡儂劃入開店範圍。在鹽城開設的迪卡儂Easy,與迪卡儂規相比模較較小,而價格更加便宜,但經營品類和質量卻一點都不打折扣,這很有可能成為將來進駐更低線的城市的主要模式。
與之相應,河北
邯鄲、
安徽蕪湖等城市的地方政府也紛紛向迪卡儂伸出橄欖枝。
迪卡儂布局二三線城市,這此舉和這些城市未來有著巨大消費潛力息息相關數據顯示,二三線城市的人均消費指數增長率連年提升,甚至部分城市已超過一線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多在千億元以上,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些達到2萬多元,直逼一線城市,大多城市恩格爾係數在30%多徘徊,城鎮居民生活水平趨向富裕。像
福州、廈門、
哈爾濱、武漢、
長沙、大連、杭州、
珠海、常州、東莞、中山等城市的人均GDP增長,均保持在10%以上,尤以珠江三角洲聚集的城市群增長為甚。
而且這些城市還有以下優勢:
1、「品牌消費」方面處於空白,品牌商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對市民進行消費觀念和習慣的培養方面。
2、相對一線大城市,開設賣場的租金成本相當低廉。
3、市場潛力增長巨大,競爭相對較弱。
現在,開發國內二三線城市市場已經成為很多
戶外品牌的共識,國內品牌包括
探路者、
牧高笛、
天倫天等在都有這方面的計劃。但是面對迪卡儂的步步緊逼,我們的腳步是不是應該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