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檔計息存款產品「隱退」銀行備戰「開門紅」有新招

2020-12-13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導

在2020年金融機構衝刺「開門紅」的階段,《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多家銀行在售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悄然下線或告罄,反而增加了許多按周期付息的產品。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上述變化主要是由於監管部門近期要求銀行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

按周期計息代替靠檔計息

近日,記者在中小銀行的APP上已經難覓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的蹤跡。在採訪中,多位銀行業人士向記者證實,近期監管部門對銀行推出的可以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作出了規定,要求銀行暫停這類產品的新增餘額和新增客戶規模。

所謂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就是提前贖回產品時,其收益會根據存款時間分段計算利率。某北方中小銀行管理層告訴記者,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且其流動性風險要遠小於理財產品,不過,此前銀行靠檔計息產品的利率較高,這可能對市場會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儲蓄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未到期的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其餘部分到期時按存單開戶日掛牌公告的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某國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活期化的定期存款產品若收益過高,可能會抬升存款端的競爭、提高銀行負債端成本,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到,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兩者並不相符。

某城商行資管部人士告訴記者,這類創新產品存在一定風險,具體體現在存款的二級市場轉讓,可能會帶來流動性風險,因為資產匹配的期限都會長於負債,而存款又提前支取,會給銀行帶來流動性管理壓力;另外,轉讓的價格怎樣確定,也是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某民營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近期多家銀行都在對靠檔計息進行調整,比如從調整定價開始。

「我們行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已經下線了,將它們拆成了按周期計息的定期存款產品在出售。」某小銀行人士向記者解釋道,按周期計息的產品也可以靈活支取,但若未到一個周期提前支取,只能按照當日銀行掛牌活期利率計息。

上述民營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與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相比,按周期計息的存款產品是更符合既有監管要求的定期存款產品,滿足一定的流動性以及收益。

負債成本壓力待解

記者梳理發現,新的按周息計息的存款產品,其給銀行帶來的負債端壓力也不小。如某家民營銀行推出的一款按月計息的存款,利率為4.30%(年化),即在22﹕00之前購買當日起息,每20天為一個計息周期,每存滿一個周期,本周期按滿期利率4.30%計息,並將利息自動兌付至認購帳戶,本金將自動續存到下一計息周期,最長續存期為5年,到期後本息自動轉入認購帳戶。

記者對比了部分股份制銀行的存款產品,某家股份制行推出了3年期按月付息的存款產品,起存門檻為5000元,存款利率為3.56%;這家股份制銀行收益再高些的3年期按月付息的存款產品,利率為3.66%,但存款門檻為10萬元。

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存款產品定價過高,也會給銀行自身增加壓力。高負債成本如何被覆蓋?某南方民營銀行人士告訴記者:「民營銀行的出現主要是填補傳統銀行的空缺,覆蓋通過傳統授信不能覆蓋的人群,而這部分人也能接受稍高的貸款成本。當然,民營銀行有著與傳統授信審批不同的模式,也在努力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業務成本。」

在中小銀行主動降低負債成本的同時,監管層也出臺了多種政策幫助銀行降低成本。

2020年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

中銀國際證券方面研究認為,降準50BP將帶來上市銀行淨息差約0.8BP的改善以及0.7個百分點的淨利潤增速的提升。他們預計2020年行業整體息差較2019年收窄3~5BP,淨利潤增速約6.5%~7%。同時,負債端成本壓力的緩釋有利於銀行進一步降低實體貸款利率。2019年三季度LPR改革政策落地,12月28日央行公告將在2020年推進存量浮動貸款定價基準的切換工作,但負債端成本保持剛性是影響LPR政策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中銀國際證券方面預計,未來監管層將通過降低MLF利率的方式引導銀行進一步降低信貸利率,同時佐以降準等政策來減緩銀行息差收窄壓力。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靠檔計息存款產品「隱退」 銀行出新招備戰開門紅
    來源:中國經營報在2020年金融機構衝刺「開門紅」的階段,《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多家銀行在售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悄然下線或告罄,反而增加了許多按周期付息的產品。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上述變化主要是由於監管部門近期要求銀行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
  • 大額存款靠檔計息「隱退」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劉洋)記者1月13日走訪沈城銀行獲悉,新發售大額存單的靠檔計息方式已經取消,儲戶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存款利率計息。所謂靠檔計息,是指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時不按照活期利率計息,而是按照實際存入時間最近的一檔存款利率計息,剩餘部分按照活期計息。這樣,儲戶在提前支取時可以獲得更多存款收益。比如,某儲戶一筆大額存單期限為2年,在存入1年1個月時提前支取,支取的利息按照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再加1個月活期利率來計息。
  • 銀行「開門紅」攬儲激戰!靠檔計息被叫停 這類產品賣得火熱
    最近,有投資者發現,民營銀行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產品都不見了或者售罄,反而多了很多按周期付息的產品。與此同時,靠檔計息的大額存單也下線了。倒是從去年一路火爆的結構性存款依舊「網紅」,依舊時不時出現在各家銀行理財經理的朋友圈。
  • 靠檔計息重出江湖?銀行存款又出新招,年利率高達4.7%
    應該說,那些在網際網路平臺展示(比如支付寶、京東金融等),年利率又比你想像中高的(大多在4%以上)銀行存款,本質都是5年期定期存款,只不過是每每換新招,一方面使期限「變短」,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較高年利率,從而攬儲。
  • 「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叫停後 有銀行正清零存量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靠檔計息」存款產品叫停後,有銀行正清零存量早在2019年12月底,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監管要求銀行停止辦理關於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相關業務,並逐步壓縮該類業務存量,並設定2020年底為過渡期,在過渡期結束後,該類產品餘額為零。
  • 銀行靠檔計息存款為什麼被叫停?
    臨近年關,各家銀行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吸收存款,可是誰也沒想到,在年底衝刺的環節,很多銀行都收到了來自人民銀行的《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存款靠檔計息有關要求》。這份文件一出,最難受的就是城商行、農商行以及民營銀行。
  • 銀行攬儲正烈,靠檔計息產品被規範,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成替代?
    近日,《華夏時報》報導稱,多省市銀行收到《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有關要求》(下稱《市場利率定價要求》)。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獲悉,一些銀行近期已取消靠檔計息產品,轉而積極推薦自家其它理財產品。那麼,對普通用戶而言,已購買的靠檔計息產品會有影響嗎?
  • 銀行攬儲正烈,靠檔計息產品被規範,理財、結構性存款成替代?
    獨角金融獲悉,一些銀行近期已取消靠檔計息產品,轉而積極推薦自家其它理財產品。那麼,對普通用戶而言,已購買的靠檔計息產品會有影響嗎?銀行其它諸如結構性存款、普通定期存款、理財產品等很多產品能成為替代選擇嗎?1靠檔計息產品被規範,智能存款會否受影響?
  • 監管約束下存量產品逐漸「隱退」 廣發銀行即將下架靠檔計息類產品
    由於能夠彌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時損失的利息收益,靠檔計息類產品曾一度快速發展,不過在監管多次規範後,這類產品正逐步退出江湖。廣發銀行日前表示,將於9月11日終止「定活智能通」及「智能分段計息」業務。在此之前,風靡一時的中小銀行智能存款產品也很難見到身影。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靠檔計息產品再難有發展空間,銀行未來應加強產品設計,減少對高息產品的依賴。
  • 監管約束下存量產品逐漸「隱退」,廣發銀行即將下架靠檔計息類產品
    在此之前,風靡一時的中小銀行智能存款產品也很難見到身影。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靠檔計息產品再難有發展空間,銀行未來應加強產品設計,減少對高息產品的依賴。01廣發銀行將下架靠檔計息業務又一靠檔計息類存款產品將「退隱江湖」。
  • 億聯銀行的靠檔計息產品「清退政策」,銀行存款的風險你知道嗎?
    這個也就是我之前一直強調的創新存款產品都具有的「付息風險」。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的付息風險由來首先在2019年12月30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會議上倡議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暫停新增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且部分地區要求2020年末之前相關存款產品壓縮至零。
  • 六大行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
    近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在提前支取時,將對計息規則進行調整,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是銀行為了吸引存款推出,其收益是根據存款時間分段計算利率。
  • 靠檔計息叫停,您的銀行存款正在縮水
    財學森奶爸財相信許多經常去銀行存錢的朋友,對於「靠檔計息」這個概念應該都不會陌生,靠檔計息的存款不僅支持隨存隨取,且還能給到不錯的收益,一直是許多人的首選。即便你對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變動不敏感,也應該能從餘額寶越來越低的收益中感受到:未來無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收益只會越來越低。而靠檔計息的銀行存款利用高吸攬儲適合這一趨勢相悖的,存這類存款的人越多,意味著銀行的付息壓力就越大,銀行的成本和運營風險大大增加。
  • 六大行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
    靠檔計息產品為何會被叫停,產品持有者該如何避免損失?銀行紛紛叫停靠檔計息產品所謂「靠檔計息類」存款產品,是指定期存款引入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機制後,提前支取時不按活期利息計算,而是按照最近一檔的定期存款利率計息。比如,原本存3年期的大額存單,只存了1年支取,仍然可按1年期計息。
  • 億聯銀行否認「清退」智能存款 在售短期存款仍涉嫌「靠檔計息」
    記者 | 王雅潔 民營銀行擬清退智能存款引風波。日前,有儲戶收到億聯銀行發來的部分靠檔計息智能存款的清退方案。很快,億聯銀行發布聲明聲稱僅是「市場調查」,否認了對存量智能存款的「清退」計劃。
  • 「315」金融產品檢閱臺|靠檔計息定存產品停售 民營銀行存款產品高...
    不過,3月11日,《華夏時報》記者查閱發現,目前這些智能存款產品大部分處於停售或者售罄狀態。比如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顯示 「產品維護中」;藍海銀行「藍寶寶」顯示為「售罄」;重慶富民銀行客服人員則表示,該行的「富民寶」已經停售了。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或和監管規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有關。
  • 六大行叫停「靠檔計息」存款
    大額存單靠檔計息被叫停 12月14日,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郵儲銀行等六大國有銀行集體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 民營銀行的靠檔計息智能存款還能繼續持有嗎?
    其實,靠檔計息產品的下架清退並非銀行的商業行為,而是依據2020年3月央行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各存款類金融機構應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而在此之前的2019年12月,監管部門已經對此類產品發了整改通知。
  • 靠檔計息存款要「退隱江湖 」?多家銀行修改規則
    以往,你要是擔心定期存款把錢「存死」,多數銀行會提供「靠檔計息」,幫你在提前支取時,減少利息損失,不過,如今靠檔計息正在發生調整。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部分銀行的存款產品已不設置靠檔計息,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存款計息。
  • 六大行發布公告,叫停靠檔計息存款產品!
    近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發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在提前支取時,將對計息規則進行調整,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按照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