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鑄九 | 古村落:拒絕「拜物教」式保存

2021-03-02 樂與永續

編者按

4月18日是第37個「國際古蹟遺址日」。ICOMOS(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為今年設定的主題是「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


傳統村落可能是最具親和力與共享性的古蹟。在「最後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陽縣,共有 75 個古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松陽在傳統村落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全國很多地方所共同面臨的。「漢聲」的老朋友、國際知名建築與都市規劃學者夏鑄九教授應邀發表了他的看法。


  圖_漢聲編輯室

採訪整理  李博

 


物和人不能割裂

 

我第一次去松陽,印象最深的是山村,最擔心山村被破壞、被改造。現在外來者都把古村當作一個絕對的、客觀存在的「物」來看,而跟主體的人、跟文化都切開了。這種觀點不對,這兩個東西沒有連起來,古村就沒有辦法變成活的。把東西絕對化、物化、形式主義化,馬克思說,這個叫作「拜物教」, 這是在《資本論》第一章提到的觀點。

 

物跟人,建築跟蓋房子的師傅、跟裡面住的人,是沒有辦法分開的。明代的《園冶》說:「三分工匠,七分主人。」蓋園林的時候,主人是有很多想法的,他把自己腦筋裡的想法說出來,跟當年的工匠師傅是可以溝通的。

 

今天很多建築系的訓練,是把古村、建築當作外在的和客觀存在的物來測繪、 來調查,就是沒看到人。他會覺得:關係到人太主觀了,要怎麼把握?但從民族學、人類學的角度,就是要看到人。物質文化是人的產物,把這個割裂的結果,就是即使今天政策要保護,保護下來的,都是個軀殼,是個死的東西,而不是活的,沒有辦法活化它。

左:松陽岱頭村的一戶農舍;右:穀雨前後,岱頭村的村民從山上採土茶歸來  圖_國慧

 


整合性保存與正確理解「空間」

 

過去歐洲做的也都是形式主義的保存。在 1968 年、1969 年,從義大利博洛尼亞開始,第一個提出來做整合性保存。我們要保存它,是覺得這個東西很珍貴。不但覺得磚頭、石頭、木頭很珍貴,而且住在裡頭的人也很珍貴,這兩者都要被尊重,這是整合性保存,是突破性的裡程碑。這個價值觀後來影響了聯合國世界遺產項目的價值觀。

 

《漢聲》雜誌1995年採編製作的《博洛尼亞》專集,夏鑄九教授是主要撰稿人之一   圖_羅敬智

 

本來「世界文化遺產」的指定是旨在對抗資本主義的發展所帶來的破壞,但在中國,奇怪的是,在保存的過程中,首先會產生很多破壞。比如少林寺歷史上旁邊有很多村子,它們與少林寺是共生的,服務少林寺的一些消費活動。政府的觀念很簡單:這些村子都是亂七八糟的,開了那麼多小店,全拆了,搬到遠地方去。這就是破壞。

 

更複雜的是,一指定成世界文化遺產,這樣奇貨可居,可以賺錢了。商品化是最可怕的事情,一商品化,大家就會追逐最大的利潤,從而催動破壞。松陽面臨的問題也一樣,我們的山村這麼漂亮,但是畢竟離發達的長三角這麼近,有巨大的空間商品化潛力。

漢聲團隊採編的《松陽傳家》中關於古村落調研的文章

空間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實質的、物理的空間,這個大家都看得到,村子的房子、橋、河、山巒等。第二個層次是虛擬的、觀點性的、與宗教活動有關的,甚至跟工匠師傅的技藝有關的,對空間的這一層認識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這兩層空間結合起來,空間的形成就變得複雜。第三個層次用一個比較抽象的詞來說,是象徵的空間,是生活化的空間,變成一個有能量的空間,一個場,一個氛圍。將象徵的空間展現出來,這才是生命。假如不懂這個象徵空間,永遠沒有辦法體會我們的傳統村落、傳統建築所表現出的生活中的、有生命的、整體性的、無可名狀的感動。意思就一句話:不能形式主義化!

松陽小竹溪村元宵「送燈」活動中的舞龍環節,串聯起兩個對村民意義重大的古建築:龍燈的存放地點和舞龍隊伍的出發地點為村中的祠堂;正月十八當晚龍燈巡遊小竹溪上、下村後還要前往村北約3裡外的「墨口殿」,為村民恭送地方守護神「徐侯大王」的神像回到廟裡打頭陣   圖_李攀

 

必須反省「現代主義」價值觀

 

藝術家的自我表現超過了建築與村落本身真正需要的空間,我稱之為「現代建築師」,他們腦筋裡想的,就是要做一些從前還沒有發生過的、 會讓別人覺得眼睛一亮的東西。

 

但我們在松陽看到的傳統建築,都不是這樣的,都是工匠的產物。工匠不會做單純吸引眼球的東西,這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建一棟房子是會讓別人覺得與其他家不一樣,但還是村子裡的一分子。

 

「現代」一詞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浮現,「現代主義」作為一個普同的價值觀,在法國 18 世紀啟蒙主義之後,被確立為西方資產階級的美學觀,到了 20 世紀初,「現代設計」成為德國包浩斯學院的教學核心。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中心,現代設計作為國際風格向全世界傳播。

 

什麼叫做「現代」啊?現代最根本的意義就是斷裂,它的意思就是切斷傳統,就是今天與昨天對抗,這就是現代的意義。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有一些英雄式的建築師作為典範,但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什麼時候改變的?1968 年可以作為象徵的轉折點,巴黎的學生運動之後,整個改變了。到今天,學術界都還沒有研究透徹這個運動造成的影響。但我們專業領域清楚地知道,1968年之後,現代主義被宣布死亡,另外一個價值觀取代它,建築和文化領域叫作「後現代主義」。我不是說後現代主義比較好,它也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但它能替代現代主義,這個是必須要知道的。

 

我跟黃老師(黃永松) 上學的時候,在臺灣接受到現代主義的價值觀,那時我們沒有反省能力。但我們這一代總算有機會看到,這個價值觀有問題,我們才有能力回頭看自己的傳統,自己的工匠精神。

 

《漢聲》雜誌1989年8月推出的《福建圓樓》專集與1994年出版的《福建土樓》上下兩冊專書,是多年與建築學家黃漢民教授合作,並共赴閩西作田野調查的成果   圖_羅敬智

「在大陸空白的民居聚落調查中,踏出難得的第一步」(陳志華),1993年,在《漢聲》的支持下,清華大學建築系陳志華教授團隊耗時兩年完成的《楠溪江中遊鄉土建築》以三期專集的形式出版   圖_羅敬智

 

紮根傳統  在新的脈絡裡進一步成長

 

今天日本的例子已經說明,絕對不是把西方的東西移植過來問題就解決了。我們的營造技術假如不奠基在工匠技藝的基礎上,這個技術就不是我們自己的,是一個移植的東西。當然,這也不是說把從前的東西一成不變地拿來用,而是如何讓它在新的脈絡裡能夠進一步成長,這才是今天最大的挑戰。

日本京都府丹後市的伊根町,不僅完好的保存了江戶時期的「舟屋」聚落,還以釀酒等傳統手藝和社區志願者積極參與的活化運動著稱,多次入選「日本最美的鄉村」   圖_李攀

如果我們不能把傳統的營造技術與工匠技藝放到原來的社會、文化、歷史的脈絡裡去重新認識與感知,我們永遠不可能繼承傳統,走出我們自己的這條路,永遠是走在後面抄一抄表面的流行形式,也就永遠無法追趕上別人。

 

其實我另一個在批評的是我們的專業教育。我們的專業訓練沒有讓專業者扎紮實實地生根在我們的泥土上、我們的文化上。對於現代設計師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不接地氣,因為他們整個訓練的過程,不會調查、認識地方的營造,不認識地方的技藝、地方的文化、地方的社會,怎麼繼承、延續?

 

我要把背後的道理講出來,我們跟西方不一樣,這不是我們自發的東西,西方是在工匠的基礎上產生設計師。可是即使這樣,西方都嫌他們現代化的過程太粗暴、太魯莽了。我們還不是粗暴跟魯莽,我們根本不認過去的東西,這個是不歸之路,假如看不到這一點,我們根本沒有明天。■

 

*本文選編自《松陽傳家》之《專家看松陽·夏鑄九:整合性保存古村落生活化的空間,才真正保存其生命!》一文,較原文有所刪節。配圖為新添。

《專家看松陽·夏鑄九:整合性保存古村落生活化的空間,才真正保存其生命!》©文·李博《松陽傳家》 ©2017 松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英文漢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松陽縣人民政府、漢聲編輯室編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上九山古村落
    上九山古村落上九山古村落位於鄒城西南,地處石牆鎮,距離石牆鎮十公裡左右,石牆鎮呢,也是山東地區有名的核桃之鄉,而上九山古村落,有著一千一百的歷史文化,古村以小橋流水古民居為主要特色,呈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式的田園風光,同時,以石頭為代表,為濟寧當地少見的石頭村
  • 魯南千年石頭村-鄒城上九山古村落遊記
    周末空閒之餘,從曲阜自駕40多公裡,到位於鄒城西南區域的古村落進行閒遊。石牆鎮上九村,歷史久遠,幾經變遷,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聶、鄭二姓來此定居,因村莊周圍崇山峻岭,大小山頭較多,故取名「九山」。不久,其後山山下又建一村,為便於區別,便取名「上九山村」。他們世代以農耕為主,主產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過著「桃花源式」的田園生活。
  • 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有39幢明清古建築,七百多年歷史
    是土樓還是海灘、海島,確實,福建因為沿海,給大部分的人印象就是這裡靠海,其實福建一大半的區域靠海,還有一大半的區域靠山,所以每個縣市的旅遊特色都不同,特別是靠山的區域藏著許多古村落,很多以為古村落在江西、安徽較多、其實福建也有很多古村落,只不過一直不夠出名和成氣候,特別是現在這個季節,說起曬秋,大家想到的就是婺源以及皖南的一些古村落,其實福建的一些古村落也有曬秋之景,只不過沒什麼名氣,而今日要說這個古村落頗具詩情畫意
  • 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有39幢明清古建築,七百多年歷史
    是土樓還是海灘、海島,確實,福建因為沿海,給大部分的人印象就是這裡靠海,其實福建一大半的區域靠海,還有一大半的區域靠山,所以每個縣市的旅遊特色都不同,特別是靠山的區域藏著許多古村落,很多以為古村落在江西、安徽較多、其實福建也有很多古村落,只不過一直不夠出名和成氣候,特別是現在這個季節,說起曬秋,
  • 滾龍壩:歷經滄桑的古村落[組圖]
    經歷風雨的洗滌,古村落已風光不再。隨著新生命的輪迴,滾龍壩的春天還遠嗎?盛夏時節,我們來到恩施市崔家壩鎮,在酷暑中探訪明清古村落——滾龍壩。據介紹,長街簷原有三石門、三進、前九房、後九房、八側房組合的磚木結構建築,為滾龍壩古建築群中規模最大的屋場。儘管房屋年久失修,有的顯得破敗不堪,但仍然遮掩不住往日的精美與堂皇。古樹是村落歷史的見證。滾龍壩四面環山,古樹參天,現存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7棵。一塊古樹幽竹的地帶,向氏家族稱祖墳嶺。據村委會主任張斌介紹,1991年,滾龍壩出土了一件國家級文物——虎鈕錞於。
  • 江西宜春最美十大古村落
    讓我們走進宜春十大古村落,感受如春天般的最美記憶。村內布局整齊劃一,精緻典雅,古建築集中連片,保存完整,兼集觀賞性和實用性,村中還保存有眾多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明間文物,可為一座江南的「小贏臺」。現有釣魚、果蔬採摘、划船、民俗表演等旅遊項目。3.賈家古村(位於高安)賈家古村位於江西省宜春高安市新街鎮,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大、最完好的生態古村落群的典型代表。
  • 上九山古村:千年古村落,梁祝結拜地
    上九山古村落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石牆鎮,該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為國內罕見的石頭村落。上九山村始建於北宋初年,在此定居立村,因南山東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樹,蒼勁挺拔,村民取名為古松村,元初改村名為段山莊。
  • 遊上九山古村落
    「上九山古村落」位於鄒城西南二十公裡處,距離濟南二百多公裡。據介紹,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了,鄉民已經基本搬出去了,舊宅修繕,維持原貌,山鄉之美,始於原始。山澗石屋星羅棋布,也是前一晚上,剛好下了一場大雨緣故,河流順著山澗小路,彎彎曲曲汩汩流淌,甚是清涼;水勢很大,石板、臺階皆有水淌,遊人如織,踮腳遊玩,很是愜意。不過這時來玩,天氣太過悶熱,春秋天來玩可能會更舒適一些。
  • 回顧| 夏鑄九 :關於老城保護與活化的提綱
    圖片來源:夏鑄九2、不能是風格取向,不宜追求純粹、簡單、一致的美學標準;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不只是一個靜態而保守的「物」的拜物教儀式,宜朝向——要有能力感受與認識到設計模型(design models)或城鎮模式(town patterns)的聚落布局,以及建築類型(building typologies)或設計原型(design prototypes
  • 上澤村:宋朝古村落的「新美麗」
    境內多山區和丘陵,山清水秀,景色優美,並擁有保存完整的浙南古民居、古祠堂,村落景觀完整,村民生活自然原始。  上澤村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團結一致,有設施較為完善的村黨員活動室,設有電教設施。村級組織統一協調,村務管理民主規範,各項工作運轉有序。目前,村「兩委」共同為建設好、發展好「美麗鄉村」而努力工作。
  • 一座獨具特色的古村落--龔衝村
    在光山縣潑陂河鎮,至今遺存著一座獨具特色的古村落--龔衝(西安全景拍攝)。龔衝(西安全景拍攝)位於大別山北麓,是潑陂河鎮黃塗灣村下轄的一個村民組,距鎮區5公裡,村莊佔地面積41.5畝。從村落向南遠望,映入眼帘的是村落後面的山脈,九座山峰連綿起伏。村落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後山為椅子形,山勢呈九山朝拜之狀。村落門前有一滿月形湖,村子東西兩側各有一月牙形湖相對應,村後還有一月牙形湖,呈三星拱月之勢。北側後山有松樹林,從村落遠望山裡的松樹林,煙雨朦朧,呈現著鬱鬱蔥蔥之大美。村落西側跑馬嶺,相傳清朝武舉人徐有義每日在此練習跑馬射箭,此嶺因此而得名。村落西南是團山戰鬥遺址。
  • 網際網路拜物教
    拜物教成了一種路標,標記出時代的變遷,從商品拜物教、資本拜物教,到時尚拜物教,無一不是對有形物品的強烈佔有欲望。  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當我們不再缺乏物質,被過多的信息環繞,精神的匱乏反而成了新的信仰。  無論是打著創業、創新的類傳銷,還是以網紅爆款為賣點的新品,都以各種方式給人以歸屬感。  這是一種物質滿足後的精神滿足。
  • 揭秘藏匿在梅州的七大古村落
    隱藏在梅州的最美古村落到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解鎖這些神秘古村吧↓↓↓↓玉水村玉水村位於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裡曾是粵東和江西商品流通運輸的必經之地這裡民風淳樸、古樹參天存有大量數百年歷史的古民居以及鹽商古道、古驛站等是保存完好的原生態客家古村落玉水村最具特色的
  • 什麼是民主拜物教
    何為民主拜物教?認為一切問題皆是因為沒有民主,而只要具備了民主,那一切問題就會自然、必然得到解決的,統統都是民主拜物教。民主拜物教的根本錯誤在於,他們把正當的邏輯當成了實踐的邏輯,把別人精心準備的合法性論證當成了國家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把某種抽象的意識形態表達當成了實際的歷史關係。一句話,他們安全不懂得知識的界限在哪裡。民主拜物教不是沒有因果觀念,而是顛倒了因果聯繫。
  • 安東戶外尋醉美村落:山東16個古村落,驚豔中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山東的16個古村落,他們靜靜矗立,以其不同的姿態驚豔著整個山東,乃至全中國。1. 雕龍嘴村這是一個古樸寧靜的小漁村,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朱家裕村朱家峪,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是山東省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書」、 「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 山東省10個古村落你去過幾個?還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後
    在這裡您可以欣賞到竹林、泉水、古村落的美景2,上九山村 位於山東省鄒城市石牆鎮西南,始建於北宋初年,因村莊周圍有大小山頭九座,整個村莊分布在九座山頭的西北方,西北在伏羲文化中為上位,故取名上九山。上九山古村地處孟子故裡鄒城,深受孔孟文化影響被譽為孔孟思想直接影響下的民俗村。3,鼓子秧歌古村 位於孫集鎮袁竇村、楊廟一帶。
  • 山東沿海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古村落,在煙臺龍口,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在山東煙臺龍口,有一個富饒而美麗的村莊,它依靠在黃水河畔,氣溫宜人,是度假旅遊最佳之地,在2016年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它就是,名為西河陽村。它的南面10公裡之處是南山旅遊景區、北面5公裡之處有龍口最大的溼地公園、濱海旅遊度假區、再往北行駛20公裡有八仙過海之——蓬萊仙閣。可見其位置的絕佳之處。
  • 福建省明清古建築群保存最完整的村落,擁有著令人驚豔的曬秋之景
    桂峰古民居位於福建三明尤溪縣洋中鎮的東北部,四周群山環繞,雲霧縈繞,這裡曾被譽為「山中理窟」、「雲霞仙境」,現如今還保存著39幢明清風格的古建築,幾經風雨,依舊保存著極為完善,素有「小福州」之美稱。桂峰古民居,是福建省明清風格古建築群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迄今已有770多年的歷史了。
  •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中國古村落代表
    西遞、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西遞和宏村這兩個安徽古村落奇蹟般地保留了這種已近消失或者已經發生改變的中國傳統農村聚居全貌。
  • 案例解析古村落 黃田村的價值保存——「價值,選擇,傳承」
    在黃田村這樣一個古村落中,我們要保留下來的除山水環境、農耕文化,以及村落的空間和物質遺產外,延續中國傳統農耕生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