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水碧之江黃,百廿風雨踏歌行。經歷了「雙甲子」的杭四中和養正文化精神,必將在新一代四中人的精心呵護下,更加光彩奪目。
今天我回來了,我們都回來了;
年齡回到了孩童,淚水回到了臉頰;
思念回到了撫摸,遠行回到了起航……
今天是杭四中百二十歲生日,這首感人至深的詩,是著名作家黃亞洲獻給母校的生日禮物,也在召喚著幾代四中人回母校再續前緣。
又逢己亥雙甲子,已是養正百廿年。
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個夏天,時任杭州知府林啟站在橫大方伯圓通寺前,回望他剛剛創立的養正書塾時或許未曾想到,與眼前這四個大字一脈相承的杭州第四中學,將隨歷史的車輪橫跨三個世紀,成為杭州乃至浙江近現代中等教育的一本鮮活編年史。一個時代、一所中學、一個願景,正凝練成一道遒勁的筆鋒,書寫著波瀾壯闊的新時代……
一脈相承 從養正書塾到杭州四中
百廿年見證引領浙江中等教育變遷
一個多世紀前,國事艱辛、民族危機空前,培養人才尤為緊迫。1899年6月29日,杭州知府林啟創辦的養正書塾正式開學,這所浙江最早的官辦新式普通中學的開辦,標誌著浙江近代中等教育的大幕緩緩拉開。
回看杭四中百廿年,校史與國運緊密相連,學校也因時局和國家政策與其他學校幾多離合。但不變的是杭四中順應世界發展之潮流,博採中西教育之精華,以「養正尚德,求真立人」的精神為國育人,引領一方教育發展。
蒙以養正
養正書塾,這是杭四中最早的名字。《易》云:「蒙以養正,聖功也。」意為通過啟蒙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在當時全國尚無統一的中學堂規章制度的情況下,養正書塾從辦學宗旨、學制、課程安排到教職工分工等都做了具體安排。這些制度被後來的其他學校視作藍本,並在浙江乃至全國中等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開山之功。
晚清新式學堂興起,科舉制度廢除,養正書塾易名杭州府中學堂,後又在校名前冠以「官立」,杭四風骨初現崢嶸。這一時期的杭州府中學堂,成為全國教育界的熱點,匯集了不少優秀的有識之士,也為浙江、全國中等教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堂求學風氣十分濃厚,培養出姜立夫、陳達、徐志摩、鬱達夫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百川歸流
歷史的洪流進入民國時期。辛亥革命後,全國學制大改革。1913年,學校更名「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著名教育家錢家治先後兩度擔任校長。幾年後,五四運動揭開了新文化運動序幕,省立一中學生積極吸納新思想、新文化,創辦進步刊物《雙十》,後改名為《浙江新潮》,其引發的大討論解放了社會思想,繼之而起的刊物如雨後春筍,連綿不絕。
1923年到1927年,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和浙江省立女子中學校先後併入,省立一中創杭城男女同校之先,成為當時浙江規模最大的中學,教師中先後有馬裕藻、錢玄同、沈士遠、劉大白、羅友倫、李季谷這樣的飽學之士,學校辦學實力在全浙江首屈一指。
救亡圖存
1929年5月17日,省立一中改制專辦初中,並擇址舊學使署原址另建新校舍(今杭四中吳山校區)。1933年8月,省立一中改名為「浙江省立杭州初級中學」,杭初成為浙江地區名校,被譽為「浙江第一」。讓人惋惜的是,這個發展勢頭被日本侵華的炮火中斷。1937年,杭初不得不與兄弟學校一道踏上西遷之路,7所學校組成浙江省立臨時聯合中學。1939年初中部改組為浙江省立臨時聯合初級中學,杭初校長唐世芳任校長。
國難當頭,廣大聯初師生堅持「讀書不忘抗日,求知為了救國」,並形成了愛國愛校、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的碧湖精神。同時學校在省立中學考核中位列五所甲等之一,學校的體育、文藝、美術教育也都十分出色。
杭四新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省立杭初順利被新生的人民政府接管。1954年學校改名杭州第一初級中學,被認定為浙江省重點中學。1955年,學校更名為杭州第四中學,並於當年7月恢復高中招生。四年後,學校再度被浙江省教育廳認定為重點中學,成為全省十六所重點中學之一。學校率先嘗試連鎖辦學,解百姓之憂貫政府之意,先後承辦江心島中學,創辦勇進中學。上世紀90年代,四中致力於基礎德育模式探索,卓有成效,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單位。
邁入21世紀,杭四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發展為四中教育集團,成為杭州最早集團化辦學的高中,並開創一校兩區一部的大格局,與經開區(現錢塘新區)合作幫扶下沙中學、開辦養正學校。2015年,學校被評為省一級特色示範學校。
萬千桃李 無法割捨的四中情緣
赫赫有名的他們 在母校學到了什麼
百廿悠悠歲月裡,走出了馬敘倫、徐志摩、鬱達夫、金庸、黃亞洲、潘公凱等文化名流,也走出了姜立夫、沈志遠、斯行建、丁舜年、吳自良、葉培建、孫優賢、蔣築英等科學英才,以及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董強、無人深海探潛領軍人物陶軍、遊泳奧運冠軍羅雪娟等。
今天,「杭四中」這三個沉甸甸的字,成為所有四中人共同的牽掛。他們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深藏著一段段和四中交織的人生,每個人心中都裝滿著一縷縷剪不斷的情愫。透過校友們的回憶,每個年代的四中,那些流金的歲月也漸漸立體、豐滿起來。
孫優賢:嚴謹求實的作風在這裡萌發
「我1953年到杭初,隔了一年改叫杭一初,再過了一年叫杭四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笑說,自己讀了三年初中,母校三易其名。
孫優賢回憶,杭四中的老師很有名,比如有位教地理的沈老師,上課前在一塊空黑板上很快就能畫好一幅全國地圖,學生們佩服不已;語文王老師知識淵博,他現在喜歡寫文章也是受到了王老師影響。「杭四中不僅學風好,而且重視體育鍛鍊。」孫優賢說,每天早上都要組織晨練,連晚自習都有半小時活動時間,自己後來在浙大做體育部長,以及日後做科研,硬朗的身體都是在四中打下的底子。「我在四中過得很踏實,嚴謹求實的校風也為我奠定了整個人生的基礎。」
葉培建:航空航天之夢在這裡啟蒙
「1957年,我小學畢業考入杭四中初中部,那時學校還是一所完中。」中科院院士葉培建說,小學到中學是一個跨越,杭四中給了他很好的教育,所以他只用了兩年就完成了初中全部課程。
在葉培建的記憶裡,四中的活動很豐富,夥食也很好,一個月9塊5毛錢,就能吃得很豐盛。也是在初一那年,他在校園廣播裡得知了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國家很需要理工科人才,於是他便堅定了報效祖國的念頭,直至後來成為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黃亞洲:寫作熱情在這裡被徹底點燃
「那條筆直的林蔭道,那種像林蔭道一樣的清涼的讀書氛圍,那些琅琅書聲裡的老師的笑容,永遠是我綿長的回憶……」在1967屆校友黃亞洲的腦海裡,四中是座移不走的學校,對於師恩他更是謹記於心。自己得了病在家休養,班主任周韻專程來看望,說:「我可不怕傳染。」周老師發現黃亞洲的功課沒有因病落下,親切叮囑:「病好了就來上學,學校怎麼捨得留你一級呢?」
也是在四中,黃亞洲的寫作熱情徹底被點燃,那時他就被稱為「校園首席筆桿子」。一次他去廣播站送稿子對學妹說:「寫文章不靠寫、要靠想,心到才能筆到,一旦思路形成就立刻下筆。」後來,這句話成為四中人文學追夢的啟蒙金句。
董強:獨立自主的個性在這裡養成
「我到北大前,一直生活在杭州。杭四中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初高中都在這度過。」1983屆校友、北大法語系主任董強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臉上寫滿美好。家住清河坊的他,課餘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爬學校邊上的城隍山。
在四中求學的日子是快樂的,因為這裡有全省最好的老師,張志珏、湯柏林、陸鑑三等任課老師,幾十年後董強依然記憶猶新。隨著清河坊的拆遷,董強就寄宿在了學校,這也培養了他獨立自主的個性,每天早起他都在操場上跑步,這給了他強壯的體魄:「後來無論去北大讀書執教,還是去法國,獨立的性格和強壯的體魄都讓我受益無窮。」
吹響號角 新時代四中再出發
集團化辦學特色發展駛入快車道
歷經百廿年歲月,「養正」精神依然在四中人的血脈中流淌。養正文化、精神的深厚底蘊,給了四中人迎接新挑戰和新機遇的底氣。
新世紀以來,學校由「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2004年,應社會發展之需,學校主體由西子湖濱吳山北麓搬遷到錢塘江畔下沙東區,開啟一校兩區集團化辦學模式,學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特別是近十年來,在校長張偉韜和全體教師努力下,杭四中辦學邁入了快車道:省一級特色示範學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學校、省「千校結好」特色學校、市「人民滿意學校」、市文明校園、市教科研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布滿整整一面牆。
隨著新高考改革推進,杭四中勇立潮頭把握時代機遇,研磨新課程、精細化過程管理,高考成績始終保持高位增量。高考升學一本率從2012年的42%提高到2016年的80%,2017、2018年新高考一段線率近90%,一段線人數、上線率均躋身杭城前列。每年超過100人考入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及港澳臺地區的一流學府深造,湧現出盧臻、俞昕雯、馬珏等清華北大學子。
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四中學子全貌。在張偉韜看來,四中人身上並不只有書卷氣,更洋溢著滿滿的志趣。「有志趣的學霸」在四中校園裡比比皆是,如學生張書晗和同學主編了一本《緣起絲路——我們的布拉格故事》,以少年視角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前段時間小姑娘還獲評2018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這也是繼2015年學生龐荻青獲評後,四中學子再度獲此殊榮。再比如學生莊逸,人稱「莊三百」,選考三門滿分的他編寫了一本《高中數學學習參考》,成為不少學生數學學習的法寶。
除了延續「嚴謹、求實」的校風,新時代的杭四中,作為省一級特色示範學校在特色發展上也越走越寬、越走越遠。為積極順應現代教育變革,杭四中積極構建養正課程體系,形成「文化養正」和「科技求真」兩大辦學特色,選修課程達200多門,其中省市級精品課程20多門,養正文化課程、合唱管樂課程、籃球競技課程、無土栽培課程、職業技能課程等深受歡迎,助力學生全面有個性地發展。
作為省體育藝術特色學校,杭四中的「鶯之語」合唱團已成為全省校園合唱團標杆,榮獲世界級獎項8項、全國級獎項20餘次。學校交響管樂團參加了2017年管樂屆「奧林匹克」大賽(WMC)並獲金獎。自2007年以來,學校男女籃球隊蟬聯杭州市12連冠,近三年更是雙雙蟬聯男女籃全省冠軍。學校田徑隊連續兩年拿下全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總分第一名,並躋身全國八強。
名校,不僅要立足本地,更要放眼世界。2013年,杭四中國際部建成招生,形成一校兩區一部的辦學新格局。經過幾年努力,國際部已成為杭州市辦學條件最好、辦學規模最大、師資力量最強、留學出口最廣的高中中外合作項目之一,杭四中也因此成為杭城首批教育國際化示範學校。(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