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東機務段,有這樣一家人:祖孫三代都是火車司機,爺爺姜福臨駕駛蒸汽機車,父親姜愛舜駕駛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孫子瞿俊傑駕駛復興號列車。可以說,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鐵路建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祖孫三代火車司機、三本機車駕照見證了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了鐵路建設發展成果。爺爺姜福臨生於1934年。1952年參加工作,開的是解放型蒸汽機車。食物和水全部自帶,投煤拼的是體力和耐力。姜福臨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42年,直到1994年光榮退休。1983年,第二代姜愛舜成了一名火車司機,拿的是內燃機車駕駛證。電力機車馬力大、運行速度快,乾淨、噪音小,沒有柴油燃燒時產生的廢氣。第三代復興號列車司機瞿俊傑隨母親姓,是個「90後」。2009年8月,從蘇州鐵路機械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東機務段,從爺爺和爸爸的手裡接過接力棒,當上了一名高鐵司機。平日裡,瞿俊傑駕駛著復興號列車,飛馳在南京與上海城市群間。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跑出新時代的幸福感。可以說,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鐵路發展巨變。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者都是在努力奔跑。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了鐵路發展歷程,從解放型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諧號動車組、復興號動車組等機車的變遷,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和「中國速度」的迅猛崛起。由最初的蒸汽機車時速30公裡到今天的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復興號,鐵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中國鐵路建設發展的一個飛躍,中國鐵路不斷向前發展,是一代接一代鐵路人努力奮鬥的結果,更是許多鐵路人在追夢中一步一步走上臺階的重要歷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意味著我們將在新時代開啟建設交通強國新徵程,是黨和人民賦予交通運輸行業新使命。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了一代又一代鐵路人對鐵路建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真正地做到了鐵路人的情懷,獻了青春再獻子孫,有的甚至獻出了健康和生命。比如:南京東機務段祖孫三代都是火車司機,無私奉獻鐵路就是最好的例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平凡的小人物,才推動了鐵路建設大發展,才有了百姓出行幸福和安康,

偉大的鐵路事業需要一代代鐵路人的傳承、奮鬥和發展,他們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偉大的「中國速度」。從「走得了」發展到「走的好」,列車在不斷的進化,科技逐步的提升。高鐵將時空拉近,讓人們的旅程更從容、更有溫度。然而,在這一公裡又一公裡的行程裡,祖孫三代火車司機的接棒蘊含了對鐵路事業的激情和期盼,凝結著一代代鐵路人的艱辛和付出,在列車的更迭中承載著中國鐵路的光榮與夢想。(周運華)

相關焦點

  • 奮鬥新時代」三代火車司機見證鐵路提速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三代火車司機見證鐵路提速薪火傳承,祖孫三代參觀蒸汽火車。回顧往昔,祖孫三代走過一臺已經「退休」的內燃機車。隨著中國鐵路快速發展,機車型號迅速更新換代,到了1994年,他「開上了」內燃機車。「冬天有暖氣,夏天有風扇。」張利民說,「火車越跑越快,原來父親要用十多個小時跑完的200餘公裡路程,我只需一半時間就可以完成。」中國鐵路「加速度」發展。
  • 從蒸汽機車到高鐵動車,祖孫三代接力開火車
    1958年的一天,大街上的喇叭傳來了「支援大西北幹鐵路,開火車」的招工消息,讀初中的張幹臣果斷報名,從普通學員到火車司機,他用了12年時間。1970年,張幹臣開上了蒸汽機車,載著國家建設需要的石油、鋼材等貨物,常年行駛在河西走廊。冬天,冰雪天氣駕駛室內四面漏風,他被凍得發抖,還不得不把頭和胳膊探出去隨時觀察路況。
  • 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40年·啟示錄)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中新社濟南8月19日電 題: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作者 沙見龍 付德水 王浩50歲的薛軍有著33年火車駕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司機」,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4個時代的7本火車駕照,是中國近萬名火車司機中為數不多的全能火車司機。
  • 從蒸汽機車到高鐵動車 祖孫三代與中國鐵路半個多世紀的情緣
    從爺爺姜福臨開的蒸汽機,到父親姜愛舜開的內燃機、電力機,再到孫子瞿俊傑(隨母姓)開的動車高鐵,三代人把中國的火車開了個遍。姜愛舜(右)和兒子瞿俊傑  1956年,姜福臨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火車司機,一開就是27年。在兒子姜愛舜的腦海裡,父親開的蒸汽機車很神奇,不但會冒煙,還會發出「咣當咣當」的聲音,很有節奏感。
  • 從蒸汽火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高鐵動車 祖孫三代開火車見證中國速度
    在他的家族裡,三代人的火車情緣一直延續著。父親姜福臨是新中國第一代火車司機,他的兩個雙胞胎兒子大學畢業後也成為火車司機。從蒸汽火車到內燃機、電力機,再到高鐵動車,火車速度從每小時20公裡躍升至350公裡,姜家祖孫三代親歷了中國火車的轉型升級,也見證中國鐵路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時代變遷和飛速發展。
  • 小小火車票的變遷,見證了鐵路的發展
    自2020年6月20日起,全國普速鐵路全面實施電子客票,旅客不需要換取紙質車票,僅憑購票時的有效身份證就可以乘車。截止目前,高鐵和普速列車已經實現電子客票的全覆蓋,紙質車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第一代硬紙板火車票主要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車票大小為25毫米×57毫米,十分迷你,一不小心就會遺失。
  • 從蒸汽機車到標準動車組 火車頭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從100多年前的引進外國蒸汽機車,再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鐵,不斷發展的火車頭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也見證著車輪上的中國高速奔跑。「這些機車能夠基本上代表我們國家早期機車發展的一個歷史脈絡……」走進位於北京東郊的中國鐵道博物館,1萬多平方米的展廳內陳列著120多個火車頭。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 開過30種車型 手握8本火車駕照 「全履歷」司機見證「中國速度」
    央視網消息:《七十年 我們的家》系列報導今天帶您走近一個普通的鐵路世家,他們一家幾代人見證了中國鐵路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從電力機車再到動車和復興號的演變,也親歷了中國鐵路從時速30公裡到時速350公裡的飛躍。
  • 見證鐵路發展:香港首架柴油機車進入博物館
    新華網香港5月19日電 (記者向劍幗) 香港首架柴油電動機車——「亞歷山大爵士號」19日在香港鐵路博物館與參觀者見面。  由九廣鐵路公司捐贈的「亞歷山大爵士號」於1955年至1997年投入使用。搭乘柴油電動機車拖動的火車到羅湖回鄉探親或到新界郊遊,成為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分。香港最早的鐵路於1910年10月1日建成通車,當時使用的是蒸汽火車頭。1955年引入「亞歷山大爵士號」後,香港鐵路運輸進入柴油動力時代。到1983年,香港鐵路實現電氣化,所有客運服務均由電氣化列車提供,柴油電動機車正式從客運服務中退役。
  • 西鐵時光故事: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
    4月11日,《西北信息報》頭版以《鐵路發展與變遷見證中國「滄桑巨變」》為題,對我集團公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便百姓出行的突出成效和發展變遷進行了大篇幅報導,拉開我集團公司
  • 從火車司爐工到「高鐵畫家」 老鐵路人見證中國鐵路變遷
    中新網石家莊8月2日電 題:從火車司爐工到「高鐵畫家」老鐵路人見證中國鐵路變遷  作者 李曉偉  從18歲的小夥子到如今鬚髮皆白,從石太鐵路上的一名火車司爐工到蒸汽機車司機、電力機車司機,再到退休後拿起畫筆描繪高鐵,75歲的老鐵路人杜府仁用自己的方式,見證著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變遷。
  • 祖孫三代鐵路人的春運情
    任寶佳在工作當中 滿海鷗 攝(新春見聞)祖孫三代鐵路人的春運情中新網吉林1月18日電 (石洪宇)春運正在進行,作為吉林至北京Z118次列車的乘務員,32歲的任寶佳工作時格外專注這是父親和爺爺經常叮囑的結果,「鐵路工作要時刻注意安全,分心可不行」。兩位長輩的建議有「師父」指導徒弟工作的意味。任寶佳在工作中 滿海鷗 攝任寶佳的父親任德春曾是蒸汽機車的副司機,工齡近40年;今年91歲的爺爺任承福曾是原吉林鐵路局運輸科的工程師,因1949年參加革命,國家還為其頒發了紀念獎章。
  • 三代鐵路人見證新老「京張線」
    三代鐵路人見證新老「京張線」 2020-09-26 11:48:57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中新社石家莊9月26日電 題:三代鐵路人見證新老
  • 「平安鐵路守護人」火車司機佔運:「鐵三代」的初心傳承
    下午5時51分,南昌機務段運用二車間電力機車司機佔運拿著手持話筒,在司機室與客運值班員聯控。在列車正上方的鐵路橋旁,佔運的外祖父蔡鐵生——一位年過八旬的老「鐵路人」,正目送著列車鳴響風笛聲呼嘯而去,眼裡滿是欣慰。▲佔運的外祖父蔡鐵生目送著列車鳴笛而去。
  • 25年駕齡火車老司機:4本駕照見證"中國速度"(圖)
    今年50歲的羅志忠工作了29年,鐵路機車駕齡25年,他經歷了蒸汽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的發展變化,先後駕駛過「東風」「韶山」「和諧」等系列的14種型號機車,手握4本不同速度等級駕照,見證了中國鐵路從「慢時光」到「快時代」的變化和「中國速度」的迅猛崛起。
  • 【我們的改革開放】三代火車司機的「速度與激情」
    我也是火車司機,我那會兒開蒸汽機車……」生性沉穩的父親坐在外孫子開的高鐵上,忽然「高調」起來,主動和其他旅客搭話。父親張述明這輩子開的都是蒸汽機車,但是他的兒子開上了電力機車,他的外孫子也就是我外甥鄭海超開上了高鐵,他覺得很自豪。我叫張光偉,今年50歲,我們一家三代都是火車司機。
  • 坐高鐵看中國|祖孫三代的成昆鐵路情
    本文圖均為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我對這個鐵路,比我的生命還看得重要。我自己修出來的鐵路,我要自己養護它,而且我還想我的下一代,我的子孫,都要在這個鐵路上,為這個鐵路服務到底。」原成都工務段橋路工陳大平回憶起成昆鐵路建設時說。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陳大平今年已經74歲了。
  • 瀋陽機車陳列館開放日感受百年鐵路歷史變遷
    瀋陽機車陳列館開放日感受百年鐵路歷史變遷 中國新聞網·遼寧
  • 圖集|60後鐵路人:用2萬多張火車票見證中國鐵路發展變遷
    孫昆育用放大鏡展示殘缺的硬卡紙火車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昆明客運段整備車間主任孫昆育一家三代都是鐵路人,從小他就對這份職業充滿了嚮往。這也成為後來他收藏火車票的契機。孫昆育收藏的面額最大的貨運火車票多年來,鐵路的發展變遷不僅給旅客帶來了便捷,作為一名鐵路人,孫昆育也感同身受。他剛參加工作之初,擔任昆明到北京區間的T61/T62次列車的列車乘務員。
  • 「中國電力機車之父」見證中國「火車頭」甲子變遷
    「60年前中國第一臺幹線電力機車研製成功,50年前中國第一代國產電力機車以『韶山』正式命名和定型。」劉友梅說,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中國電力機車而言值得紀念。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貫通,「株機」建廠修理進口蒸汽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