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首個以自然農法進行生產的碧螺春茶園——顯慶生態茶園在碧螺春原產地西山島位於包山禪寺旁、龍塢的兩個基地正式啟動並對外開發。
據了解,顯慶生態茶園基地的打造,是基於金庭鎮轄區內的西山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西山島是中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蘊含著優質的農業生產條件、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底蘊,是長三角經濟圈中極為稀缺的生態環境資源。同時,西山島也是歷史上記載的碧螺春原產地洞庭西山所在地。
自然農法由日本的岡田茂吉於1950年提出,其核心理念是:依循大自然法則的農業生產方式,以維護土壤生機的土壤培育為基礎,絕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和各種生長調節劑以及任何有殘害土壤的添加物。
本次啟動的龍塢基地,已經採用自然農法生產達6年——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人工除草,茶葉品質得到眾多消費者的高度認可;位於包山禪寺旁的基地則從今年開始用純天然果蔬生產的酵素替代農藥化肥,以自然農法的核心理念生產。
同時,在本次生態茶園啟動儀式上,18位來自本地文化界、教育界、旅遊界等各界有名望的諸多鄉賢共同出席啟儀式並聯合籤署了《關於以自然農法把西山島打造成中國內陸湖第一生態大島的倡議書》並發出三大核心倡議:一、不打農藥化肥,恢復西山島的良好生態,讓山更青水更秀 ;二、環保節約,充分利用本地不用的蔬葉果皮等綠色「廢物」,學習製作酵素,變廢為寶,讓碧螺春茶及其它果蔬都能更健康營養;三、在碧螺春茶取得良好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效益後,在全島的所有農產品中推行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自然農法,從而把西山島打造成國內乃至國際首屈一指的自然生態島,促進本地文旅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顯慶生態茶園負責人堵玉明先生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隨著國民對生活品質和健康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發生後,大眾對健康生活的需求達到新高。我們通過以酵素為核心替代農藥化肥的自然農法進行茶葉生產,不但可以改善土壤、減少蟲害,還有利於大幅提升碧螺春的品質和溢價能力,從而帶動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原產地茶葉產業朝著高端化發展,更希望 逐步能得到島上所有農民的響應,讓自然農法覆蓋全島所有農產品,從而促進西山島打造中國內陸湖第一生態大島,實現旅遊收入和農產品銷售的同步提升,真正地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在當天的茶園啟動儀式上,生態倡議書的主要發起人之一、金庭鎮(西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金培德先生指出:據記載,在洞庭西山——現如今的金庭鎮所處的「包山禪寺」(古稱顯慶禪寺)附近,有碧螺春茶原產地包山塢,此塢為歷代名人讀書作詩之處,塢深霧多露重,全塢除眾多參天大樹外,都是茶樹,大部分為廟產。寺內寺僧所制早春禪茶,明代時即為貢茶。禪茶工藝從種植到出產成品,以自然原生態的製作工藝進行。今顯慶生態茶園採用自然農法進行茶葉生產,並藉此恢復傳統的自然生態製作工藝,有利於西山本地歷史文化的傳承,並能豐富外地遊客的旅遊體驗,從而實現文旅融合,提升和豐富西山島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