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假期,出來遊玩,路過馬金,就被眼前天然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
清澈見底的溪水,勾起了我的玩心,忍不住下水感受一番,水中還有當地很有名的菜系之一青螄,水裡的魚兒也絲毫不會因為外來人員而被打擾,仍就自由自在的遊著,打鬧嬉戲。亦或者與你腳碰撞,這種天然的魚療,讓我覺得當下是十分愜意的,似乎所有的煩惱都將被釋放。
在馬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口石磨,因為製作豆腐是家家戶戶都擁有的一項技能。馬金豆腐種類很多,有醋豆腐、豆腐乾、藏制豆腐等,經過製作加工後的豆腐堪稱人間美味。
據當地人介紹:出門打拼的人兒就饞這口,家人們總是早早準備好這些製作好的豆腐乾,讓其在外也可以嘗到家裡的味道,有的人隔三差五還會讓家鄉的親友做上些許給快遞過去,有的人將其包裝好作為家鄉的特產贈送給朋友一飽口福。豆腐的製作工藝較為繁瑣,但馬金人民在製作的過程中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豆腐乾出爐的那一刻仿佛在向別人展示一件滿意的作品。走在馬金的街道巷子裡,一股濃濃的豆漿香味撲鼻而來,碰巧路過一戶人家正在做豆腐的人家,進去瞅瞅,阿姨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並端出一碗熱騰騰的豆漿,品一口,原汁原味,爽口清新,深深印在腦海,久久揮散不去。
阿姨邀請我們留下來嘗一嘗他們的手工豆腐,摻點肉沫,撒點紅椒,再來點香蔥增香,味道鮮美極了!
馬金還有個特色地方—霞山村,這個村的竹馬舞和高蹺舞深深吸引了我。工作者將一米多高的木棍綁在表演者的腳上,一晃神的時間便都準備就緒,輕盈的高蹺表演開始了。不同的音樂不同的節奏,表演者向遊客展示精彩絕倫的表演。相傳這表演從祖輩就開始盛行,深受當地村民的喜愛,一直到現在,都還在霞山村裡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我也是看得入了迷,被精湛的技藝吸引住了眼球,一時間竟忘了拍照留念。
霞山村亮眼的景點還有霞山鄉村振興美術館。古老的泥土房中間坐落著幾根木柱子,三匹紅織布掛在半空,像是紅旗顏色,鮮豔極了。下面懸掛著的好似木箱子,近看又不是,正紅色的「霞」印在其上,分外顯眼。
美術館是早年間遺留下來的建築,保留的這般完好,古老又有韻味,現在這種房子怕是不多見了。
美術館館長諸人用紅色的繩子將失火的古民居殘骸捆綁起來放在館內,變廢品為藝術,處處都散發著藝術的氣息。
牆上展覽著一幅幅寫生畫,山水畫、風景畫......大小不一,各有各的韻味。
累了渴了餓了,村裡還有特色的小賣部,聽個音樂,來杯咖啡,享受下的鄉下慢節奏。
邊走邊逛,沿途倒也抓拍了不少照片,張張都透露著大自然的氣息,不得不由衷地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路邊的蘑菇,不知是否可食用)
(田裡的水稻熟了,金燦燦一片)
(路邊野花開得正歡)
(圓潤的冬瓜,真想趁著沒人抱一個回家)
或許這就是令人懷念和嚮往的鄉野生活,以它獨有的味道吸引著人們,讓人不禁懷念起記憶裡的那個家鄉。
伴著人群我們來到了根博園,早就聽朋友提起過,很是心動,這次終於如願了。根博園門票倒是蠻便宜,買了門票滿心期待地入了園。
「根宮佛國雕刻家—徐谷青」,在當地是出了名的,剛入園就聽邊上遊客在那介紹道:「他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藝術家,「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都是對他的讚美。
果然是大師,這一個個栩栩如生,神情亦是到位,簡直無法想像這都出自一人之手。
五佰羅漢更是徐谷青大師花了十餘年的心思,精心雕刻而成的代表作品。暫且不說雕刻技術如何,光看這些數量,500羅漢呀,數量如此之多,就算是據好500多個木頭也得花費不少時間,何況是如此精緻的根雕藝術品。在大師的慧心妙手之下, 五百羅漢真假難辨,仿佛真的羅漢就在眼前,分外傳神。
老遠就看見了根宮佛塔,四四方方地屹立於根雕佛國的西北面,細細數來共13層。
塔內主要陳列著各種觀音造像,形態各異,精美絕倫。佛塔緣成、禪在醉根,根宮佛塔把根文化、佛教文化與傳統建築文化巧妙融合,是根博園內一大奇觀。
(站在這些根雕面前,心中自然而然就帶著一份尊重)
往前走,真是讓我大為震驚,這一個個根雕的背後,該是多少個日夜的付出和努力呀,不得不心生佩服,感慨藝術的偉大!不同動物的,不同的品種,不同的神態,真是絕了。
(簡單拍了幾張關於十二生肖的,在這只要你敢想它就敢有)
抬頭望見了玻璃棧橋,想上去一覽開化風景,又有些許害怕......
「來都來了,不上去瞧瞧總感覺虧得慌」,硬著頭皮上了橋。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千萬不要朝下看,不然你會和我一樣嚇得雙腿直哆嗦,因為實在是高的滲人,有種把生命交給玻璃橋的飄然之感,但不得不說上面的風景還是不錯的。
(雖然害怕,還是忍不住拍個照留念一下)
(半空中的空氣極為新鮮)
景區附近也有很多小店鋪,有賣開化特產的,有零食小鋪......我買了一個糖人,為今天的開化之遊添上一絲甜蜜。